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1649000000060

第60章 蒙泉赋

李程

李程(766—842),字表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宏辞科,为集贤殿正字。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一年(816)权知礼部贡举。又为礼部侍郎、鄂岳观察使、吏部侍郎。宝历元年(825)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彭原郡公。次年罢为河东节度使,卒于东都留守。为人机辩善谑,精于词赋。李调元《赋话》卷一云专攻律赋者:“李程、王起最擅时名。”《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程《表状》一卷,已佚。《全唐文》收文一卷,其中律赋二十五篇。

此赋载《文苑英华》卷三六、《全唐文》卷六三二。祝穆《方舆胜览》卷二九荆门军:“蒙泉,在城西蒙山,南曰蒙泉,北曰惠泉。昼夜两潮,水溢数寸。世传南出玉,北出珠。”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三:“荆门惠泉,本名蒙泉。沈传师有‘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之句。”李程元和十三年(818)至长庆二年(822)曾为鄂岳观察使,此赋或作于此期间。

蒙彼东山[1],山下有泉。运未逢于畎浍[2],色空积于澄鲜[3]。虚明可鉴,澹泊自然,宜习坎以为德[4],胡止艮而莫前[5]?士有酌而叹曰:“惟水之义,万物之利[6]。顾导达之或阙,将灌注而奚遂?朝宗路阻[7],未归朝夕之池;润下功微[8],空浸寻常之地。且夫壅则止[9],理则通,能致远迩,任决西东。荷四气之平均[10],潜生丽藻;处重阴而蒙蔽,尚阻清风。亦有舒女化而称异[11],耿恭感而成功[12]。彼皆因人而有托,此独居然而在蒙[13]。懿其满而不盈[14],卑以自处。岷山未测,且睹滥觞之时[15];沧浪是期,终异濯缨之所[16]。性则全柔,德无与俦,能载清而载浊,谅可泳而可游。将注江湖,终有希于上善[17];未分泾渭[18],诚无恶于下流[19]。嗟止水之奚匹[20],念发源兮在斯。当其一勺而可挹[21],岂待成川而后知!傥理水之有便[22],谅馀波而可期[23]。他日敢以胜载之力[24],冀裨舟楫之时[25]。”

(《文苑英华》卷三六,中华书局影印本)

[1]蒙:指蒙山。

[2]畎(quǎn)浍(kuāi):田间水沟。《尚书·益稷》:“浚畎浍。”

[3]澄鲜:清澈明丽。

[4]习坎:《周易·坎》:“习坎,入于坎窞。”

[5]止艮:《周易·艮》:“艮,止也。”

[6]万物之利:《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朝宗:谓江河入海。《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8]润下:水能润物,且就下。《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9]壅:堵塞。

[10]四气:四季的气候。

[11]舒女:传说古有舒氏女,与父至临城盖山斫柴,女坐地化而为泉,后人遂称此泉为舒姑泉。见《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李善注引《宣城记》。

[12]耿恭:东汉将军,一次与匈奴作战中被困于疏勒城,匈奴人断绝水道,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整衣向井再拜,水泉涌出。见《后汉书·耿恭传》。

[13]在蒙:被困之象。《周易·蒙》:“六四,困蒙,吝。”

[14]懿:美。

[15]滥觞:《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谓发源时水很小,可以泛起酒杯。

[16]濯缨:《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为与世推移之意。

[17]上善:见本文注[6]。

[18]泾渭:泾水与渭水。《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毛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

[19]下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0]止水:静止不流的水。《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21]挹:舀取。

[22]理水:即治水。唐高宗名治,故唐人讳“治”为“理”。

[23]馀波:江河末流。《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24]胜载:可载。

[25]舟楫:《尚书·说命上》汤云傅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此篇当为律赋,但以何为韵原注阙失。题目为《蒙泉赋》,实则赋蒙泉之水。故以水德见喻,别衍旁支,而中心意思则在寄托才士不遇的感慨上。如曰“岂待成川而后知”;曰“谅馀波而可期”,都是这个意思。此意与地名“蒙”结合得很巧妙,因为蒙也是卦名。《周易·蒙》:“六四,困蒙。”李程的律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举进士时,曾以《日五色赋》擢为第一。然《日五色赋》无非是将赋日与颂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为试赋,这样做自然可以理解。然观李程其他作品也大多如此,其思想意义便大打折扣了。《蒙泉赋》当是其中境界较高的一篇。从形式上看,以“客曰”之词写律赋,也算是小有变化。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