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649100000133

第133章 天府赋

汪克宽

汪克宽(1304—1372),字德辅,一字仲裕,号环谷,祁门(今安徽祁门县)人。元泰帝泰定三年(1326)领乡荐,明年下第归。从此居家讲学著述。入明,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征入朝,与修《元史》。史成,以老疾辞还。平生以聚徒讲学为业,多不留意于文章,遂不以文章著称于世。但因其学以朱熹为宗,所作诗文仍有濂洛风雅之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环谷集》提要称其”文皆持论谨严,敷词明达,无支离迂怪之习“,而其”七言古诗数首,造语新警,乃颇近温庭筠、李贺之格“。有《环谷集》八卷、《经礼补逸》九卷、《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

作赋十八篇,今存,载《环谷集》卷一、二。《天府赋》为其中之一。”天府“系周代官名,属春官,掌祖庙的守护保管。凡民众的登记册、邦国的盟书、狱讼的簿籍,都送天府保存。后世泛指皇家仓库,引申为国家选纳贤才俊髦的机构。类似于现代的国家档案馆。此赋就是为颂扬这种国家机构而作的。

维苍姬之肇造兮,臻泰和于寰宇[1]。恢舆图于八纮兮,邈圣德之涵煦[2]。伟菁莪之乐育兮,烝俊髦之楚楚[3]。举宾兴之盛典兮,进贤书于天府[4]。羌天府之峗巍兮,实萃国之焜煌[5]。列弘璧暨天球兮,炯明月于夜光[6]。肆异才之挺生兮,媲瑚琏而圭璋[7]。既温粹而罔玷兮,又追琢其文章[8]。宜哲王之珍之兮,登厥明而是藏[9]。嘻成后之善断兮,且睿圣而辅之[10]。日就月将而弗懈兮,迈文武而辑熙[11]。建周官之六典兮,植太平之丕基[12]。掌邦教于司徒兮,卿大夫以为属[13]。宣德行而训迪兮,繄礼闲而乐梏[14]。俾艺苑之翱翔兮,存秉彝之贞淑[15]。每三载而选遴兮,书贤能于简牍[16]。遂旅献于丹扆兮,觊重瞳于采录[17]。王再拜而受之兮,忻得贤而善俗[18]。敇司宝之官而庋其书兮,曾何翅于贝玉[19]。爰论定而授职兮,聿锡爵而颁禄[20]。

余幼好此奇服兮,佩往圣之规箴[21]。夙清修而慎守兮,亦广讨而幽寻[22]。萤窗雪几矻矻以穷年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23]。维吾既有此内美兮,遂充贡于斯[24]。今皇穆穆以当天兮,亶丕承于祖宪[25]。轶盛治于成周兮,兴群才于海甸[26]。曰:余蒙此嘉惠兮,遭世孔仁[27]。蕲登名于天府兮,摅尺寸之忠勤[28]。叩阊阖而开关兮,呈琅玕于帝所[29]。跽敷衽以陈辞兮,念明时之欣睹[30]。兹较艺于乡闱兮,聊抽思而作赋[31]。顾雕虫之何有兮,守中扃之贞固[32]。乃舞抃而为之歌曰[33]:成周至治,八极咸宁兮[34]。硕彦间生,为国之桢兮[35]。司徒典教,兴贤能兮[36]。策书入献,天府是登兮[37]。猗欤我皇,为治厉精兮[38]。设科取士,罗群英兮[39]。所宝惟贤,录姓名兮[40]。藐焉小子,希对扬于明廷兮[41]。

(《环谷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维: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苍姬:黄帝。姬,相传为黄帝之姓。肇造:开始。肇(zhào),开始。《诗经·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造,亦为开始。《尚书·伊训》:”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臻:至。《诗经·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寰宇:犹天下,指国家全境。《北齐书·文宣帝纪》:”功浃寰宇,威稜海外。“[2]恢:扩大,张大。《左传·襄公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舆图:疆域版图。舆,疆域。图,版图,地图。《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奏舆地图。“纮(hóng):维。《淮南子·地形》:”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八殥之外,而有八纮。“此句意为向四面八方扩张疆域至极远的地方。藐:久远,指时间长。屈原《九章·怀沙》:”汤禹久远兮,藐不可慕。“涵煦:滋润温暖。欧阳修《丰乐亭记》:”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3]菁(jīng):水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唼喋菁藻,咀嚼菱藕。“莪(é),莪蒿,多年生草本,生水边,嫩叶可食。《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菁、莪此处指贤才。烝(zhēng):众多。《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俊髦:俊杰,才能出众的人。曾巩《太学》:”前所谓养俊髦,萃贤材,出教化,兴礼乐无所不可者。“楚楚:形容才能出众,显露头角。《北史·祖莹传》:”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4]举:举行,举办。兴:昌盛。盛典:盛大的仪式。《隋书·音乐志》:”盛典弗愆,群望咸秩。“贤书:圣贤之著述。

[5]羌:助词,多用于句首。《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峗(wéi),山高峻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则嵯峨嶵峗。“萃:聚集。实:助词,实在。焜(kūn)煌:辉煌。

[6]列:陈列,布置。弘:大,弘大。暨:连词,相当于”及“、”和“。《尚书·尧典》:”帝曰:咨,汝义暨和。“弘璧、天球:指宫室中光彩宏大的装饰品。炯:光,明亮。夜光:珠宝名。《楚辞·九思·哀岁》:”宝彼兮沙砾,捐此兮夜光。“[7]肆:陈设,陈列。挺生:挺拔生长。媲(pì):比配。瑚琏: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论语·公冶长》:”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圭璋:古瑞玉名。圭,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璋,形如半圭,其大小长短之制,因事而异。《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弄之璋。“[8]温:好的。《广雅·释诂一》:”温,善也。“粹:精美。玷:玉上的瑕斑。《诗经·大雅·抑》:”白珪之玷,尚可磨也。“追琢: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追(duī),通雕,雕琢。文章:错杂的花纹。古以青赤相配为文,赤白相配为章。屈原《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9]哲王:贤明的君主。《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登:进献。厥明:神明。厥,副词,用于句中。明,神明。祭神、供神及死者的祭物皆洁净,故称明。是:助词,常用于前置宾语之后,表示强调。

[10]断:治,治理。《淮南子·说林》:”是而行之,故谓之断;非而行之,必谓之乱。“睿圣:思虑深远,事无不通。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谀词。《国语·楚语上》:”子实不睿圣,于倚相何害。“辅:佐助。

[11]日就月将:日有所成,月有所进。谓日积月累。《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辑熙于光明。“懈:懈怠。辑熙:发扬光大,积渐广大。辑,同缉(qì),修补。迈:超然不俗。《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12]六典:《周礼·天官冢宰》云:”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植:树立。丕(pī)基:盛大的基业。

[13]邦教:国之教化。邦,国。司徒:官名。周代始置,主管民事、户口、籍田、徒役和财赋诸事。秦代省司徒而置丞相。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将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又改称司徒,主管教化。卿大夫:职官之泛称。属:类,等辈。

[14]德行:道德品行。训迪:教诲启发。《尚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繄(yī):语气词,用于句首,相当于”维“、”唯“、”惟“,表示要发议论。闲:规范(多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梏(jué):通觉,正直。《礼记·缁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郑玄注:”梏,大也,直也。“[15]俾(bǐ):使。艺苑:学术、文艺荟萃集中之所。韩愈《复志赋》:”朝驰骛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彝(yí):常,常规。秉彝,依照常情常理。《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贞淑:坚定美好。贞,坚定不移,多指意志和操守。

[16]选遴:挑选,遴选。书:记载,书写。贤能:德才兼备之人。简牍:简,竹简。牍,书版,书写用的狭长木板。二者均为书写材料,故用来指称书籍。

[17]旅:陈列。丹扆:宫殿。扆(yǐ),古代宫殿窗和门之间的地方,因一般漆为朱色,故将宫殿称为丹扆。此处应指藏书之处。觊(jì):看,看见。重瞳(tóng):瞳仁重叠,比喻极度重视。采录:采集收录。

[18]忻(xīn):喜悦,欢欣。嵇康《声无哀乐论》:”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而泣。“善:熟悉。俗:习俗。

[19]敕(chì):自上命下之辞。汉世凡尊长和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之后则专称皇帝诏书。司:掌管,主持。《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庋(guǐ):搁置,收藏。翅:通啻,副词,只,仅。何翅即”何啻“,何止,岂止。叶适《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中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20]爰(yuán):助词,起补充音节作用。论定:评定,考核。聿(yù):助词,用在句首。《尚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锡:通赐。颁:分赐,赏赐。《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群臣。“[21]佩:敬佩,敬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往圣:先圣,前圣。规箴(zhēn):又作”箴规“,告诫规劝,此处指先圣之教导和学说。

[22]夙:平昔。清修:操行高洁而美好。《后汉书·宋弘传》:”太中大夫宋弘,清修雪白,正直无邪。“慎守:谨慎地保持。讨:寻找。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幽寻:在心中探究。

[23]萤窗:指萤光苦读。化用晋朝车胤以囊盛萤而读书之典。矻(kū)矻:辛勤的样子。《汉书·王褒传》:”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穷年:终年。

[24]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5]穆穆:指具有和美品德的君主。亶(dǎn):诚,信。《尚书·泰誓》:”亶聪明,作元后。“宪:典范。《诗经·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26]轶(yì):超过,超越。《楚辞·远游》:”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盛治:盛世。成周:成公辅佐下的周朝。因成公辅佐周王而至大治,故后世用以指政治清明的盛世。兴:推举,选拔。《周礼·夏官·大司马》:”选贤兴能,以作邦国。“海甸:近海的地区。孔稚珪《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27]蒙:受,承接。嘉惠:恩惠。《左传·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遭:逢,遇到。孔仁:十分仁慈。孔,很。

[28]蕲(qí),通祈,祈求。《吕氏春秋·孟秋纪·振乱》:”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登名:使自己的名字登记上。摅(shū):抒发,表达。班固《西都赋》:”愿实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尺寸:形容数量少和程度小。《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29]叩:叩击,叩打。阊(chāng)阖(hè):神话中的天门,此处借指皇宫的正门,宫门。《三国志·魏志·王烈传》:”望慕阊阖,徘徊阙庭。“琅(láng)玕(gān):传说中的玉树,产于山间的珊瑚。《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另一说为形状像珍珠的美玉或美石。《尚书·禹贡》:”厥责为球、琳、琅玕。“[30]跽(jì):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敷:铺展,铺开。《尚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衽(rèn):衣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再拜稽手以衽受。“此处”衽“当指长袍前襟的下幅,跪时铺之于地。陈辞:陈述。念:思考,考虑。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曹植《求自试表》:”自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欣:喜悦,高兴。睹:看见。

[31]兹:现在。较:竞逐。《孟子·万章下》:”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乡闱:乡试。闱,科举时代称考场为”闱“。聊: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是暂时性的,相当于”姑且“、”暂且“。抽思:抒发思虑。抽,展开,抒发。屈原《九章·抽思》:”与美人之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32]顾: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雕虫:指文人雕琢辞句,用于贬义或自谦,此属后者。”虫“,指秦书八体中之”虫书“。《文心雕龙·诠赋》:”此扬子所以追悔雕虫,贻销于雾縠者也。“扃(jiōng):门,门户。孔稚珪《北山移文》:”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33]抃(biàn):两手相击,拍掌表示欢欣。屈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34]至治:极清明的治理。八极:八方。咸:都。

[35]硕: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彦: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诗经·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硕、彦并列,指俊杰之士。桢:主干,支柱。《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36]典:掌管。《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氏世典周史。“教:教化。贤能: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37]是登:登是,登记它们(指策书)。

[38]猗(yī)欤(yú):语气词,表示感叹。也作”猗与“。厉精:即”励精“。

[39]罗:搜寻,招致。《汉书·王莽传》:”网罗天下异能之士。“[40]宝:珍爱,珍惜。

[41]藐(miǎo)焉:幼小的样子。潘岳《寡妇赋序》:”孤女藐焉始孩。“小子:谦辞。《汉书·司马迁传》:”小子不明,请系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希:希望,企求。对扬:显扬,宣扬。《三国志·魏·武帝纪》:”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明廷:贤明、开明的朝廷。

评此赋在结构上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叙述周代天府的建立、规制以及功能。周王朝在宾兴盛典时,进献贤书,并谓司徒之掌教化,选贤能,受策书,献丹扆,授职锡爵,庋书有司,不啻于贝玉,是一个既有权威又很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第二部分先叙述自己从小立志求学修德,孜孜矻矻,未敢懈怠,一旦具备内美品质,即贡献朝廷,报效国家。接着颂扬了当今皇帝的励精图治,使元朝的政治、社会可以跟周代相媲美,感慨自己欣遇圣主明时的幸运,希望能通过参加乡闱考试进入天府这样的高层机构,为国家贡献力量。

元朝建立后曾一度长期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使广大文人士子失去了晋身之阶,隐逸山林,浪迹江湖,或流连青楼妓馆,寄身勾栏瓦舍,成为他们别无选择的普遍命运。他们还是渴望参加科举考试,期盼进入仕途,通过参与政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诏复行科举,使沉抑下僚的文人士子终于看到了一线重生的希望,他们对朝廷恢复科举考试充满了感激,认为这是皇帝圣明的体现。《天府赋》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写成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作者对朝廷设科取士、网罗群英的由衷的颂扬,也抒发了进业修德、勉己励人以求登录天府的强烈愿望。作者没有单纯地颂扬天府,而是把笔致伸向渺远的周代,从周代就有天府设置写起,为元朝天府设科取士、网罗群英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作者借天府聚宝来比喻朝廷珍爱招纳人才、以幼小好奇服比喻潜修美德、用登阊阖比喻希望进入天庭、以敷衽陈辞比喻理解圣明决策,这些修辞手法都继承了楚辞的比兴传统,而以颂扬朝政来表达自己的登录夙愿则沿袭了汉赋的讽喻风气,使此赋既体现出一种渴望仕进的强烈时代感,同时又蕴含着纵深的历史感,用典熨帖自然,行文流畅而富于气势,堪称元赋中的佳作。

(李占鹏窦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