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649100000034

第34章 驷不及舌赋[1]

王回

王回(1024—1065),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是一位经学家。敦行孝友,质直平素,造次必稽古人所为,不以小廉曲谨以沽名钓誉。举进士,为卫真主簿,称病免,退居颍州。宋英宗治平中(1065)诏为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未任而卒。《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驷不及舌赋》赋申述“驷不及舌”之意。驷能行万里之遥,而舌言仅及人耳。

彼驷能行,骎骎万里[2];此舌能言,人才闻耳。万里远矣,驷行有疆;闻耳甚微,舌言无方[3]。六辔在手,纵之吾游;见险逢艰,不可控留[4]。一出诸口,死传吾志[5];善恶吉凶,孰追孰避?盖古君子,取物以箴;学士诵焉,可毋慎今[6]!

(《宋文鉴》卷四,中华书局1992年校点本)[1]驷(sì)不及舌:意谓言已出口,驷马难追,言出言应当慎重。《论语·颜渊》:“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又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称四马之车或车之四马。

[2]骎(qīn)骎:马行迅疾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3]疆:边际,止境。《周易·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高亨注:“谓地德普及万物而无边。”方:法度、准则。

[4]辔(pèi):马缰绳。《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共八辔;其中两骖马的内两辔系在轼前不用,故御者只执其他六辔。控留:控制挽留。

[5]诸:“之于”的合音。

[6]箴(zhēn):规劝,告诫。《尚书·盘庚上》:“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陆德明释文:“箴,马云: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杜预注:“箴,诫。”慎今:谨慎今天的出言。

评此赋指出,万里非常遥远,而驷行仍有止境;耳所听见甚微,但舌说出来的却无准则。言传人志,但一言既出,其善恶吉凶,就根本无法挽回或避免了。所以最后告诫世之君子,要慎于传言。王回是位经学家,其意大概在立言不朽,故要慎之又慎。这种近似箴铭的说理小赋,是北宋人的一个创造,虽乏形象,但由于说理明晰,亦颇有可观者。

(姜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