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1649200000054

第54章 穷乌赋

何逊

何逊(约472-约519),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八岁能诗,二十岁举秀才。曾任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安成王萧秀参军、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萧续记室等职,世称”何水部“或”何记室“。《梁书》有传。

何逊以文学著称于时,与刘孝绰齐名,时人谓之”何刘“;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今存诗(包括联句)一百二十馀首,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摹写自然风光之作。其诗写景抒情颇为精妙,少用典故,工于炼字,音韵和谐,格律已近唐人。风格清新、婉转、自然,与谢朓相近。杜甫甚重其诗,称”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另存《穷乌赋》等文四篇。《隋书·经籍志》载其集七卷,已佚。今传本有明人张纮辑《何水部集》,张溥辑《何记室集》。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点校本《何逊集》较为完备。

据《南史》载,梁天监中,何逊与吴均曾一度深得梁武帝萧衍赏识,但后来皆失意,被萧衍斥曰:”吴均不均,何逊不逊。“此赋以穷乌自喻,表现了屈沉下僚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应为失意后的作品。

嗟穷乌之小鸟[1],意局促而驯扰[2]。声寓物而知哀,翮排虚而不矫[3]。望绝侣于霞夕[4],听翔群于月晓[5]。既灭志于云霄,遂甘心于园沼[6]。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7],若中气而自堕[8],似惊弦之不飞[9]。同鸡埘而共宿[10],啄雁稗以争肥[11]。异海鸥之去就,无青鸟之是非[12]。岂能瑞周德而丹羽[13],感燕悲而素晖[14]?虽有知于理会,终失悟于心机[15]。

(《何逊集》,中华书局,1980年)

[1]穷:困厄。乌:乌鸦。

[2]局促:窘迫。驯扰:顺服。

[3]翮:羽翼。排虚:凌空,升空。”虚“一作”空“。矫:强健。

[4]绝侣:断绝、分开的伴侣。霞夕:指夕阳西下之时。

[5]月晓:指拂晓之时。

[6]这两句谓此鸟已泯灭了飞上云霄的志向,甘心情愿地生活于园林沼泽之中。

[7]这两句谓此鸟有时快速飞翔,却撞在榆树上,于是无路可走,不得不停下来返回。《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抢:撞。决(xuè):快速。触:撞,碰上。案:于是,则。穷归:途穷困窘而返。

[8]中(zhònɡ)气:遭遇云气。

[9]惊弦:被弓弦之声所惊扰。

[10]同:与。埘(shí):鸡窝。

[11]稗:稻田中的一种杂草,果实细小。

[12]”异海鸥“二句:谓穷乌混同于鸡、鹅,不像海鸥那样来去自由,不像青鸟那样是非分明。去就:去留,进退。青鸟:传说中随从西王母,给她送信的神鸟。

[13]此句谓这只穷窘之小鸟怎能为了预示周人夺取天下而把羽毛变成红色呢?《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之文王伐殷有国,泰巅来宾,河出箓图,地出乘黄,武王践功……天赐武王黄乌之旗。“故周人以赤乌为祥瑞。《史记·封禅书》:”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14]此句谓此鸟怎能因感动于燕太子丹的悲叹而将羽毛变为白色呢?汉无名氏《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为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素晖:洁白的光色,这里指白色的羽毛。

[15]”虽有“二句:意谓穷乌虽然对一些事理有所领会,但仍没有彻底领悟。理会:领会,从道理上明白、了解。心机:心思,谋虑。

处境艰危、困窘,有志难伸,怀才不遇,是中国古代出身寒微的文人的普遍遭遇,比兴象征是中国古代文学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因而托物自喻以抒身世之感的文学作品代不绝衰。何逊之前就有赵壹《穷鸟赋》、祢衡《鹦鹉赋》、应玚《悯骥赋》、曹植《野田黄雀行》《浮萍篇》《吁嗟篇》等,此赋即为祖述赵壹《穷鸟赋》的托物寄怀之作。

从文意来看,保留下来的赋作仅为片段,集中描写了”穷乌“之”穷“:它迫于窘境而顺服,内心悲哀;羽翼疲弱,不能奋飞;失群绝侣,孤身独处;”既灭志于云霄,遂甘心于园沼“,但仍感危机四伏,惊恐不已;与鸡鹅同处、争食,同流合污,而了无自由。这和赵壹赋中所描写的”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意旨相类,反映了在血腥黑暗社会中有志难伸、屈沉下僚者的悲惨命运。但赵壹赋中充溢着一股愤懑、抗争之气,而此赋中虽有对奋飞高翔和自由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沉沦现实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叹,情调低沉,体现出南朝文人较汉末文人羸弱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态。这是此赋有别于赵壹《穷鸟赋》的地方。

该赋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洗练,用很少的字句,就将”穷乌“困窘凄楚的处境刻画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张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