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1649200000060

第60章 思归赋

袁翻

袁翻(476—528),字景翔。北魏陈郡项(今河南项城县东南)人。少年时以才学名闻乡里。太和(477—499)末为奉朝请。景明(500—503)初为著作佐郎,参与史书编修。后迁任司徒祭酒、扬烈将军、尚书殿中郎。熙平(516—518)初,除冠军将军、廷尉少卿,寻加征虏将军,出为平阳太守。神龟(518—520)末,迁冠军将军、凉州刺史。后拜吏部郎中,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出为齐州刺史。孝昌(525—527)中为中书令、领给事黄门侍郎。后拜度支尚书、转都官尚书,加抚军将军。建义初(528)在河阴为尔朱荣所杀,年五十三。《魏书》本传称其”所著文章百馀篇,行于世“。今存《思归赋》及章表奏议五篇。《魏书》有传。

《魏书》本传载,北魏熙平初,袁翻除冠军将军、廷尉少卿,寻加征虏将军,后出为平阳太守。及之郡,甚不自得,遂作《思归赋》,以表达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和强烈的思归之情。

日色黯兮[1],高山之岑[2]。月逢霞而未皎[3],霞值月而成阴[4]。望他乡之阡陌[5],非旧国之池林[6]。山有木而蔽月,川无梁而复深[7]。怅浮云之弗限[8],何此恨之难禁[9]。

[1]黯(àn):昏暗。

[2]岑:岸,这里指山崖边。

[3]霞:彩云。未皎:不明亮。

[4]值:义同”逢“,遇到。阴:阴沉暗淡。

[5]阡陌:道路。南北曰阡,东西曰陌。

[6]旧国:故乡。池林:水塘和树木。”望他乡之阡陌,非旧国之池林“两句互文。

[7]梁:桥。

[8]怅:伤心。弗限:无边无际。

[9]恨:遗憾。

于是杂石为峰[1],诸烟共色[2]。秀出无穷[3],烟起不极[4]。错翻花而似绣[5],网游丝其如织[6]。蝶两戏以相追[7],燕双飞而鼓翼[8]。怨驱马之悠悠[9],叹征夫之未息[10]!

[1]杂石为峰:形态各异的山石攒聚为高峰。

[2]诸烟:各处的云烟雾气。共色:一色。

[3]秀出:秀美的山峰挺拔耸立。

[4]不极:没有尽头。

[5]错翻花:落花错杂翻飞。

[6]网:交织相连。游丝:空中飘荡的蛛丝等细丝。

[7]两戏:两两戏逐。

[8]鼓翼:展开、拍动翅膀。

[9]驱马:行路之马。悠悠:安闲静止的样子。《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旌旆。“

[10]征夫:行旅之人。未息:不停止。

余乃临峻壑[1],坐层阿[2]。北眺羊肠诘屈[3],南望龙门嵯峨[4]。叠千重以耸翠[5],横万里而扬波[6]。远鼯与麕麝[7],走鳐鳖及龟鼍[8]。彼暧然兮巩洛[9],此邈矣兮关河[10]。

[1]乃:于是。临:俯视。峻壑:深谷。

[2]层阿(ē):重重叠叠的高山。

[3]羊肠:即羊肠坂,太行山上的坂道,因萦回曲折而得名。诘屈:曲折。曹操《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4]龙门:山名,又名伊阙,在河南洛阳市南。嵯峨:山势高峻。

[5]此句意谓翠峰重叠、耸立。

[6]此句意谓黄河波涛汹涌,远流万里。

[7]远:向远处移行。(huī):山,传说中的一种怪兽,据《山海经·北山经》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行走如风。鼯(wú):飞鼠,前后肢之间有飞膜,能在树林中滑翔。麕(jūn):獐子。麝(shè):香獐。腹部有香腺,能分泌香气。

[8]走:游动。鳐(yáo):文鳐,传说中一种能飞的大鱼。鼍(tuó):扬子鳄,我国特产动物。

[9]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巩洛:巩县、洛水。洛水流至巩县洛口入黄河。龙门在伊水岸边,伊水是洛水支流,故文中由”南望龙门“而及巩县、洛水、黄河。

[10]邈:遥远。关河:关山河流。

心郁郁兮徒伤[1],思摇摇兮空满[2]。思故人兮不见,神翻覆兮魂断[3]。断魂兮如乱[4],忧来兮不散。俯镜兮白水[5],水流兮漫漫。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烂烂[6]。下对兮碧沙,上睹兮青岸。岸上兮氤氲[7],驳霞兮绛氛[8]。风摇枝而为弄[9],日照水以成文[10]。行复行兮川之畔[11],望复望兮望夫君。君之门兮九重门[12],余之别兮千里分。愿一见兮导我意[13],我不见兮君不闻[14]。魄惝怳兮知何语[15],气缭戾兮独萦缊[16]。

[1]郁郁:忧伤的样子。徒伤:空悲伤。

[2]摇摇:心神不安的样子。空满:心中徒然地充满思念。

[3]神翻覆:翻来覆去地思念。

[4]乱:无头绪。

[5]俯镜:弯腰照影。白水:清澈的流水。

[6]此句意谓到处是奇异光丽的景象。

[7]氤氲:云气弥漫的样子。

[8]驳霞:彩霞。绛氛:深红色的云气。

[9]弄:小曲。为弄:奏出小曲。指风吹树枝发出的声响。

[10]文:波纹。

[11]川之畔:河边。

[12]九重门:指皇宫。宫禁森严而门多,故称。

[13]导:传达。

[14]不见:不能见君。不闻:指君听不到”我意“。

[15]魄:魂魄,指人的精神。惝(chǎng)怳(huǎng):失意的样子。知何语:不知道说什么好。

[16]气:气息。缭戾:缠绕的样子,指心情不顺畅。萦缊(yún):盘曲迂回。

彼鸟马之无知,尚有情于南北[1]。虽吾人之固鄙[2],岂忘怀于上国[3]?去上国之美人[4],对下邦之鬼蜮[5]。形既同于魍魉[6],心匪殊于蝥贼[7]。欲修之而难化,何不残之云克[8]。知进退之非可[9],徒终朝以默默[10]。愿生还于洛滨[11],荷天地之厚德[12]。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魏文》卷四八,中华书局,1958年)

[1]鸟马:越鸟和胡马。尚有情于南北:指越鸟恋南方,胡马思北方。此句本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语。

[2]吾人:我。固鄙:浅陋。

[3]上国:春秋时吴、楚等国称中原诸国为上国,此指京都洛阳。《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国,中国也。盖以吴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

[4]去:离开。美人:指京都与自己友好的文雅之士。

[5]下邦:与上国相对而言,指作者所在的平阳郡。鬼蜮(yù):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动物。这里比喻偏僻之地的粗野之民。

[6]魍(wǎng)魉(liǎng):古代传说中的怪物。

[7]匪殊:没有不同。匪,通”非“。蝥(máo)贼:一种吃庄稼的害虫。

[8]此句意谓想要教育感化粗野之民,使之向善,他们却顽暝不化,那何不用残杀的办法来制服呢?克,取胜。

[9]进:进路,指治理”鬼蜮“并有所成就。退:退路,指调离平阳郡。

[10]终朝:整日。

[11]洛滨:洛水岸边,指洛阳。

[12]荷:承受。

中国古代诗文中常常写到对故都的留恋与思念,如屈原《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曹植《赠白马王彪》”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王粲《七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潘岳《河阳县作》”引领望京邑,南路在伐柯“等。这除了中国人普遍有一种浓重的安土重迁、怀乡思亲的情结外,还与中国文人的政治情结有关。京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文人实现政治理想的最佳之地。在京城做官,意味着亲近皇帝、占据要津、具有权势,潜藏腾达的机缘;而离京外调,则往往是政治上失意的表现。所以当人们由京城外迁僻远之地时,总不免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和强烈的思归之情。袁翻的《思归赋》就是表达这种情思的一篇典型作品。

该赋写于袁翻外任平阳郡守期间。作者用了很多感情色彩非常强烈的词语来直抒抑郁哀怨和思归之情:”怅浮云之弗限,何此恨之难禁“、”怨驱马之悠悠,叹征夫之未息“、”心郁郁兮徒伤,思摇摇兮空满“、”思故人兮不见,神翻覆兮魂断。断魂兮如乱,忧来兮不散“。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大量运用景物环境描写来渲染烘托一种沉郁悲愁的气氛,是这篇赋与汉魏晋以来抒情小赋共同具有的特点。与表现怀才不遇和怀乡之情的《登楼赋》一样,此赋也采取了骚体与散体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强了该赋的抒情色彩,又使句式在对偶精工的同时,兼具丰富多变之美。长短句式的交叉运用,更增添了此赋语言的节奏美,诵之有起伏不平、参差错落、吞吐自如之感。尤其是四五两节,运用骚体句式来抒情达意,酣畅淋漓,深得屈骚之神韵。此赋辞采之华美在北朝辞赋中较为难得。

总起来看,此赋在主题思想上无甚新意,但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抒情小赋。

(张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