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就做赚钱的傻瓜:简单实用的傻瓜式炒股法
16496800000025

第25章 要做一个聪明的傻瓜(1)

第一节是你的,才能是你的

1、关注越多,就会眼花缭乱

随着A股的不断成熟与繁荣,越来越多的国人对股票市场已从拒绝、怀疑变为肯定、参与,中国的投资者群体越来越多,截至到2010年2月18日,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开的数据显示,国内投资者开户数已超过1.53个,即便剔除掉那些睡眠账户(很久未参与交易)和拖拉机账户(庄家用于投机做盘的本人交易非本人实名账户),投资者数量也已过亿,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拥有最多股民的国家。这样看来,中国也是全世界股东最多的国家,颇有全民参与味道。

市场参与者数以亿计,目前加上创业板的股票,A股上市公司已超过2500家。这么多家上市公司,哪些是好公司,哪些是坏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只要能涨,能挣钱就是好股票。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坏公司也不一定是坏股票,关键看交易者的行为是高买低卖还是低买高卖。

股票太多,看得越多,就越让人难以作出选择。

当一只股票上涨时,与这只股票相关的或同板块的其他股票跟着上涨的概率很多,这时候你一分析,会发现有大把的好股票。再接着分析,你会发现基本上所有股票都是好股票,但是你买不了那么多,你也无法作出究竟哪只股票才是最好的评判。而当一只股票下跌时,你同样会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推断,这时候你得到的结论是相反的:中国几乎没有一只股票可以买。某牛奶广告说:“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你却发现:“几乎股票都叫特能输。”

关注得越多,你的眼光就会越缭乱。

同时会让你总是觉得:“那山还比这山高”。傻瓜式投资者不要关注太多,要吃自己碗里的,别老想着别人锅里的。即便是看好某一板块,也只需要重点关注龙头的几只股票,而对那些跟风的股票基本上可以视而不见。要知道,跟风的股票往往是别人大涨它小涨,别人小跌它大跌。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精力,重点寻找那些机会更大、题材更正宗、地位更龙头的股票建立股票池,重点关注自己的股票池,出现机会才能迅速捕获。

2、了解股性才能应对自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做股票,一定要熟知股票的股性,就像游泳,一定要知水性,要不然空有一身蛙泳、蝶泳的好本领,也很可能溺水。股市就象汪洋大海,我们必须熟悉股市的“水性”,才不会天天被海水呛到。

每一只股票,因其股本多少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概念题材不同,致使股票走势非常的迥异,理论的技术分析总是会遭遇庄家娴熟做盘的考验。我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很多股票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性格”。时而张狂——要么涨停、要么跌停;时而温婉——每天都是小幅波动。不同性格的股票背后是不同的主力运作手法,只有清晰的掌握,才能应对自如。

对于波动剧烈的股票,我们大可以采取反复交易或者T+0的方式(持有某股,当天波动低点补仓,再波动到高点时卖出补仓部分,从而摆脱A股当天买股次日才能卖出的制度性束缚)。而对于那些整天上下波动不足一个点的“瘟股”,若是生硬的采取高抛低吸或T+0,恐怕即使挣钱也只够交易费用。

掌握股性很重要,老股民一定很清楚(新股民很快也会很清楚):很多股票往往都是涨几天就跌,跌几天又涨。或者涨到某个价位就跌,跌到某个价位就涨。只要我们缩小了关注目标的范围,又能够耐心的跟踪、观察、记录和总结,总是能清楚的了解个股的“脾气”,从而能够因股制宜、出奇制胜。

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别盲目的买进,如果我们只是凭着别人的推荐或者自己的直觉就胡乱买入一只股票,未免太草率了。虽然也有这么做照样赚的人,但那只不过是运气而已。买股票就像交朋友一样,小心交到的只是“狗肉朋友”,让你吃一两顿,结果反过来吃你无数顿,因为一时的草率而交到这样的朋友会让你得不偿失。

第二节该怎么把握热点?

抓住市场热点,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分享主升浪行情带来的投资收益。有些品种一两年都没什么动静,如果不跟热点又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真正有价值的资产被市场交易者发现,很难赚到钱。但市场热点怎么抓?怎样踏准节奏,却是一个大难题。

1、周期、非周期的矛盾与统一

周期性股票,是指那些随着经济周期变动而波动的上市公司股票。这些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建设依赖度比较高。比如铁铁、有色金属类股票,当经济景气度很高时,社会有大量的投资项目上马,遍地的在建工程使得这些建设材料类的股票刚性需求大增,推动价格上涨,带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推动股价同步上涨。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但在目前的中国,人均GDP不高,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百姓的消费力上不来,出口往往受限于他国特别是老美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壁垒,所以大部分高景气度都是依赖于投资。靠房地产,靠修公路,建高铁,建场馆……

当股市上涨与经济的强劲增长形成同步共振时,周期性的股票会有很好的表现,钢铁涨价、水泥涨价,政策主导的刚性需求会使得这些行业维持产销均衡,上市公司利润增厚,股价会连创新高,投资者可重点参与这些机会。2007年有色金属“不老的神话”将周期性股票的炒作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投资过度,结果自然会出现产能过剩,这个时候前期行政下令强行上马的很多项目就会被迫停工,需求下降,即便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维持产品不降价,市场看不见的手也会主导市场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只不过是“有价无市”,接着就是销量下降,业绩下滑。一旦放开价格管制,便立即进入一轮新的低迷中,此时周期性股票就会步入中长期的调整。

以此同时,抗周期性的股票就会粉黑登场。“产业升型、结构调整”这八个字就会开始在市场中广为流传,资金会从已进入“秋冬”之中的周期性股票中撤出来,进入抗周期性的医药、食品类股票中去。这类泛消费的股票受到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小,其上市公司仍会按原有的节奏继续发展,而前期资金竞相去追捧周期性股票使得这类股票涨幅不大,资金此消彼涨的流动会使得非周期性的股票重新活跃起来。

如何踏好节奏抓好这两类股的转换?行情好的时候多炒周期性股票,这类股票人气比较高,每次炒作形成合力上涨比较容易。而当大势涨不动了,则可转入非周期性的股票,这些股票大盘火爆的时候不温不火,大盘不温不火的时候他们就火爆。踏准节奏,赚钱不难。

例如2007年那一轮大牛市行情中,周期性的股票走势都非常好,有色资源、钢铁等股票一路高歌猛进。当时实体经济增长也相当的强劲,周期性股票在刚性需求及投资者乐观预期的推动股价一路上扬。这个过程中,买入并持有这类股票能给我们带来超额的收益。而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中国自身的增长也出现了乏力,周期性股票被抛弃,我们这个时候也该跟着调仓换股了。实体经济出口转内需以及产业结构优货升级使得医药股、酒业股及新兴产业股票重新成为市场的主角。

理清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矛盾与统一,就能够在不同时期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周期性股票总是与大盘保持着更高的关联性。当大盘走得好的时候,周期性股票表现会更强。而当大盘走弱后,非周期性股票则更强。2010年国庆后大盘展开一波强力上涨,此时我们布局有色、煤炭股有不错的收益。一个月后大盘涨不动了,我们又可以重新布局那些非周期性的股票,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2、热点炒作一定要眼疾手快

傻瓜式投资者若参与热点炒作,一定要“快”。很多热点一旦出现,投资者根本来不及思考为什么上涨以及能涨多久,然后就会被动的跟风买入。买入之后就是理性的思考,接着他们会发现有一大堆理由支撑这个热点继续热下去,让他们坚信现在的上涨在以后看来只不过是站在山脚而已。于是股价还会被推升一程,接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炒作的队列中,结果热点爆炸,只留一地灰尘。

因此一定要在大家还处于被动的时候就迅速介入。2007年墨西哥爆发了甲型H1I1流感,当时又被称为猪流感。在互联网的传播下,消息很快成为全世界街头巷尾皆知的新闻,A股的抗甲流概念迅速得到资金炒作全线上涨,此时就是一个热点产生的契机,大家不知道这个流感有多厉害、会传播多快多广,加之前几年有禽流感肆虐全国的先例,这种对病毒的极度忧虑成为抗甲流板块上涨的极度推动力。最先介入的投资者都收益颇丰,龙头股莱茵生物连续涨停。如果等到甲流受控之后再参与,恐怕已经赚不到了。2010年8月爆发的“超级病菌”同样带来了相同的炒作路径。傻瓜式投资者重要的是在实际的炒作中掌握股价波动的规律,以抓到日后更多的机会。

突发性的事件,往往能够促成短期热点的形成。而很多中期热点的形成则往往会在预期之中推进,例如那些因为产业振兴或政策扶持的行业因投资者的预期而得到大量资金的关注,股价会节节高升。但一旦振兴或扶持的政策出来,热点就变成了“热起来,点到为止”。炒作也即告一段落。

2009年全年消费股走得很好,因为通胀膨胀的原因,抗通胀的零售、食品饮料类板块走势一直强于大势。待股价都涨得很高、市盈率也升得很高的时候,各大券商开始纷纷出来推荐这些板块,还掷地有声的提出了“大消费”概念。但结果呢?报告一出,“大消费”全部被“大报废”——集体下跌。

物联网的炒作同样是如此,2009年9月,物联网概念开始炒作,权威媒体指出这是“继互联网之后最大的一个经济体,其经济总值将是互联网的20倍”,股价应声而起。到了2010年12月的时候,物联网规划出台,此后股价一落千丈。所以,对热点的把握,不能跑在政策的后面,一定要在政策出来之前参与炒作。一旦政策落实,就将进入对前期透支政策预期的偿还期,“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效应会在股价上显现。

3、概念这东西能否挣钱?

股市中,总是会轮动着出现很多概念炒作,忽而是物联网、忽而是新科技,有概念就能制造机会。那么概念是否能真的让投资者挣到钱?在我看来,能的,就看我们如何把握。股市里赚钱的机会有两类,一是捂出来的,需要悟到有真本事给股东带来业绩回报的上市公司股票;二是炒出来的,这是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主导者的大资金通过题材引发想象推波助澜弄出来的。究竟是要捂还是要炒?得看投资者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投资者。不过从我们常常说的“炒股”一词来看,大部分都属于后者。

2011年2月初的时候,A股市场“石墨烯”概念异军突起,000009中国宝安等涉“烯”股连续逼空上扬,我就通过这一题材的炒作理一理、想一想,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什么是石墨稀?石墨是由一层层以蜂窝状有序排列的平面碳原子堆叠而形成的,石墨的层间作用力较弱,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薄的石墨片。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石墨烯的发现:石墨烯出现在实验室中是在2004年,当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石墨烯的应用前景:1.可做“太空电梯”缆线(这个比较玄乎);2.可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这个比较震撼);3.更多应用如用于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同时有望帮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这个比较实际)。

基于以上,石墨烯自然成为灸手可热的炒作题材。再加上发现石墨烯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因为发现这种神奇的材料获得了2010年度的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三个字自然提高了这一概念的层次。

回顾最近几年的中国股市,关于新能源的炒作层出不穷,从原来的多晶硅到风能,再到2010年火得不能再火的锂电池,再到稀土,就造了A股市场一批又一批的妖股、牛股。概念过度炒作,即是中国股市的悲哀,也是中国股市的幸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投机就有机会。在各种极具想象的稀缺资源轮番炒作后,石墨烯能否再造神话,投资者拭目以待。

当前A股具有石墨烯概念的股票并不多。这一板块的烯缺性将使得资金继续挖掘,涉及行业的个股也属稀缺性。有稀缺,就会出现供求关系的失衡。而供求关系的失衡,则自然会造就那些被称为投机、也可称为投资的机会。逻辑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我们不原意去理顺逻辑。A股涉及到石墨烯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三个:000009中国宝安、000928中钢吉炭、600516方大炭素。选择其实并不难,就在于我们能否敢于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