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44

第44章 行军篇(2)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古语云:交必择友,居必择邻。生活中须“居必择邻”,军事上则须“择便处军”。二者同属于对客观环境条件的选择利用,尽可能趋利避害。孟母三迁,就是择其有利于儿子受教育之地而居住。

2.察微知著,不忽视任何细节

世上无小事,有时,一点点风吹草动的信息就可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敌人常借助各种地形来隐藏自己,这时就需要独具慧眼,这些现象都需要能够透过迷乱的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也就是要以细微处察知局势。

原文: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敌人逼近我军而又很镇静的,是他们仰仗着占领的险要地形,具有安全感。敌人与我相距很远,却派小部队前来向我军挑战,是企图诱惑我军前进,陷入他们的包围圈。敌人之所以要选择驻扎在平坦的地形上,这样做的目的肯定是他们必定有利可图。没有刮风而许多树木摇曳晃动,这是敌人开辟道路,隐蔽前来了。在野草丛生之地,发现设有许多障碍,这是敌人故意布下的疑兵计,企图迷惑我军。树林里鸟群突然飞起,盘旋不落,这说明此地肯定藏有伏兵。旷野上野兽惊骇,慌忙四处逃窜,这是敌人隐蔽着大举前来偷袭。远望大路上扬起的尘土形状高而尖,这是敌人的战车驶来了;扬起的尘土飞起得低,散布面积又大,是敌人的步兵来了;扬起的尘土稀疏散落,缕缕上升的,是敌人士兵在砍薪伐柴,采集野菜;扬起的尘土稀少而时起时落飘浮的,是敌人在安营扎寨驻军。敌军派来的使者言辞谦卑,拖延时间,而实际上部队却正在加紧战备的,是敌人正准备向我军进攻;敌军派来的使者言词强硬,而部队故意摆成进攻架式要向我进军的,实际上是敌人准备撤退;敌人的轻战车先出动,分别部署列于两侧的,是敌人在备战,正部署战斗队伍;既无预约,又未受挫失利,而贸然主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是敌人在耍弄阴谋,妄图施用诡计来加害于我军;敌人频繁调动兵力,部署部队,士兵急速奔走,并摆开兵车列阵,这是敌人期求我军在近期内能举行进攻,以便同我军决战;敌人进攻后又莫明其妙地半进半退的,这是敌人企图引诱我军上钩;敌人的士兵拄兵器作拐杖站着发呆的,是饿坏了的表现;敌水夫打上井水后自己先抢着喝的,是这支部队干渴极了的重要迹象。敌人看见利益而不前去争夺,这是敌军已经极度劳累疲倦的表现。敌人驻扎的地方,上面集聚鸟雀的,说明敌已撤走,这里是空营。在夜间,敌哨兵如果乱喊乱叫,这是敌人恐惧、害怕的表现。敌营中无故惊扰,骚动纷乱,吵吵嚷嚷不安的,是敌将缺乏众望,没有威信。敌人的旗帜摇动无规律,不整齐的,这象征着敌人的队伍已经开始混乱。敌军官轻易发怒烦躁的,是其部队疲倦厌战的表现。敌人用粮食喂马,杀掉拉辎重大车的牛马吃肉抵粮;收拾起炊具,不见营区有烧锅做饭,甚至砸烂炊具;士卒不返回营舍,整夜露营集结在一起。这是危困至极、走投无路、准备以破釜沉舟之战术,拼命突围或想逃跑的“穷寇”,要防备这种敌人与我决一死战,以避免和减少我军不必要的伤亡。敌指挥官低声下气,非常和顺地同部下讲话,谈话有气无力,吞吞吐吐,这是他已失去了军心的表现。连续不断地采用奖赏的办法来犒赏部属,说明将领办法不多,已陷入困境;连续不断地使用刑罚的办法来惩处部属,说明将领已无他法,处境已非常困难;对部属发脾气以致群众害怕他,这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来的使者送礼、言好、谢罪,谈判措词委婉,态度平和的,是敌人企图休兵息战。敌军气势汹汹地向我开进,与我对阵,却久不交战又不退却撤走的,必须慎重地观察其动静,识破敌人的企图。

解读:

古人说:“用师之本,在知敌情”,“未知敌情,则军不可举。”孙子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之后,详细介绍了三十二种直接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这三十二种方法被后人称为“相敌”三十二法。

孙子的相敌三十二法,原则上可分为两类:(一)依据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变化来观察,判断敌情。如:“群鸟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鸟起者,伏也”);“走兽到处乱跑,是敌人大举来袭(”兽骇者,覆也“)。(二)依据敌人的行动来观察、判断敌情。如:“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敌军急速奔走并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求与我决战”(“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孙子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他能透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现象,通过逻辑推理,察微知著,看到事物的本质,实在是高明至极!

晋国在麻隧(今陕西泾阳县南)之战中击败秦国后,便进而准备进攻楚国。但楚国远在南方,必须诱其北进中原,才有机会。所以,晋国这时特别着眼于中原。因中原诸侯本多纠纷,这最易引起楚国注目。

麻隧战后次年(公元前577)八月,郑成公派子罕讨伐许国。楚国见其盟国许国受侵,讨论是否伐郑救许。令尹子重认为伐郑,足以引起晋、楚交战,主张不救许。司马子反则说:“见死不救,还算是什么盟国呢?”力主伐郑救许。楚共王听从子反的建议,立即兴兵伐郑。楚军迅速占领郑国的暴隧(今河南扶沟县境),又东侵卫国,攻占首止(今河南睢县首乡)。郑成公则派兵侵入楚境新石(似在今河南许昌市附近),以威胁楚军的后路。晋国君臣得知楚军侵入郑、卫两国,顿时大哗。

此后中原又发生若干事件。首先是宋国发生内乱,亲楚派与亲晋派相互残杀,楚国不能不密切注视。接着是晋国发生内变,晋国的三郤(郤奇、郤双、郤至)专横跋扈,擅杀大夫伯宗和栾弗忌,伯宗的儿子伯州犁被迫逃亡楚国避难。楚国上次伐郑、伐卫,曾受郑军牵制,无功而还,这时为求与郑国和好,便割让楚国的汝阴之地(约在今河南襄城县汝河以南地区)给郑。郑成公立即叛晋附楚,并自视为中原强国,兴兵伐宋。晋国这时唯恐宋国降楚,则整个中原形势将有利于楚国,决心伐郑救宋。楚国听说晋国出兵,亦迅速出兵北上救郑。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四月,晋厉公以伐郑为名,目的是攻打楚国,率兵车500余乘、将士5万余人,渡过黄河向鄢陵(今河南鄢陵县)急进。出发前联络齐、鲁、宋、卫之军,要他们协助作战,会师于鄢陵。鄢陵附近川原平旷,无名山大川阻挡,而且道路四通八达,便于军事展开。

楚共王亲自统率全军,连同郑成公带来的郑军,共有兵车530乘,将士9.3万人。楚、郑联军由申邑(今河南南阳县)出方城(今河南方城县),过叶(今河南叶县)经瑕(今河南襄城县西南),渡过汜、颍二水,疾趋鄢陵。楚军中军统帅子反,欲乘晋所召集的诸侯之军尚未到达,以优势兵力先击破晋军。故楚军北上行军极为迅速,到达鄢陵后,不顾天色已昏,直压晋军营前列阵。

此时,齐、鲁、宋、卫诸国的军队,尚在向鄢陵开进的途中。晋军既感到兵力单薄,又受楚军所迫,没有列阵的余地。晋中军元帅栾书采纳属下的建议,填塞水井,平毁灶台,就在宿营地列阵,并在营前清理出一条通道,以便发动进攻。

晋将郤至经过“相敌”之后说:“据我观察和了解,楚、郑联军有六个难以克服的弱点,不可不加以利用。楚军中军元帅子反和左军元帅子重关系不好,此其一;楚军王卒多年老之兵,此其二;郑军列阵不整,此其三;楚军中随军的蛮卒不懂得战术,此其四;楚、郑联军在晦日列阵,此其五;楚、郑联军阵中士卒喧嚣不静,秩序混乱,此其六。如此杂乱无章的军队,作战必然各顾自己,没有斗志。楚军主力兵多年老,战斗力不一定强,又违反晦不列阵的忌讳,我军一定能把他们击破。”晋厉公与栾书认为言之有理,决定立刻进攻。

这时,楚共王登上巢车(架在兵车上的瞭望高台)瞭望晋军;同时,晋厉公登上高台嘹望楚军。从楚国叛逃晋国的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楚军的精锐在其中军王卒,不可抵挡。如果以我军的精锐先分击其左右,然后集中三军之力合攻王卒,必可取之。”晋厉公采纳其议。于是,栾书乃作如下部署:以中军一部进攻楚军左军,以另一部进攻楚军中军;集中上军、下军、新军及公族之兵,进攻楚军右军及郑军。晋军部署完毕后,立即向楚军发起进攻。

正当晋军向楚军阵地发起攻击时,晋厉公乘坐的战车忽然陷于泥淖之中,栾书正想换下自己的战车供晋厉公使用。其子栾铖斥责他道:“请你赶快离开!你负有指挥全军的重任,怎么能什么事都插手?”栾书只好作罢,继续率军进攻。由栾铖把厉公的车掀出泥淖。战斗中,晋将魏锖用箭射伤了楚共王的左目。

楚军听说楚共王中箭负伤,人心惶恐,又见晋军攻来,以为诸侯之军已到,阵势大乱,纷纷败退至颍水南岸。这天夜里,楚中军元帅子反整顿队伍,准备明晨再战。楚共王派人召子反商议明日的战事,子反饮酒醉,竟未去见楚王。楚共王说:“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的吧!我不能再呆在这儿了。”于是连夜撤军南走。

鄢陵一战,晋军在犹豫之际经过“相敌”,决定进攻是取胜的重要原因;晋将建议塞井夷灶就地列阵,栾书集中兵力于一翼,均属战术上的卓见;尤其是栾书能察微知著,不忽视任何细节,足为将帅的楷模,亦为此战取胜的关键。

一句经受了千百年实践检验的农谚说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月亮周围有大圆环,这是刮风的征兆;垫在房屋柱下的石头湿润了,这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可见,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认真总结经验,就一定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在企业经营中,一句话、一条消息、一张照片就会使企业增加百万收入的现象屡见不鲜。美国企业家“亚默尔公司”的创始人菲力普·亚默尔具有惊人的敏锐目光。

在美国南北战争快要结束时,市面上的猪肉价格非常昂贵。亚默尔深知:这都是战争造成的,一旦战争结束,肉价就会猛跌。亚默尔有读报的习惯,有一天,他拿起一份当天的报纸,看到了一则非常普通的新闻报道:一个神父在南军李将军的管区遇到一群儿童,他们是李将军下属军官的孩子。孩子们抱怨说:他们已有好些天没有吃到面包了,父亲带回来的马肉很难下咽。亚默尔立即得出如下判断:李将军已到了宰杀战马充饥的境地,战争不会再打下去了。

想到这里,亚默尔立即与当地销售商签订了以较低的价格售出一批猪肉的销售合同,条件是:付货时间推迟几天。

正如亚默尔所料想的,战争迅速结束了,猪肉的价格暴跌,亚默尔从这笔交易中轻松地赚了100万美元。

到了1875年春天,亚默尔又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墨西哥发生疑似瘟疫的病例。当时的亚默尔正在经营肉类生意,他想:“倘若真的是瘟疫,临近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将会成为瘟疫的传染源,而这两个州是全美国肉类的主要供应点。”于是,亚默尔毫不迟疑地带领家庭医生到了墨西哥,确证了瘟疫的真实性,回到美国,倾全力买下了加州和德州的所有生猪和肉牛,把它们赶到美国的东部。

没过多久,墨西哥的瘟疫向美国袭来,美国政府下令关闭加州和德州的肉类市场,不许这两个州的一切食品外运,以免波及全美国。顿时,全美国的市场上,猪肉、牛肉价格暴涨。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亚默尔就赚了900万美元!

茫茫商海,到处都孕育着商机,而商机来自于信息。每一个搏击商海的人都应以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捕捉瞬息而逝的市场信息,从而抓住机会,开创事业。

3.文武兼施,赏罚并重

在领导指挥业务上,没有令对方与下属感到畏惧的威慑力,是不容易尽责称职的。单是一张和蔼的脸,一番漂亮的言辞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恩威并施,才能驾驭好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

原文: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译文:

所以,对待士卒一方面要宽厚仁义,使他们心悦诚服;另一方面要严明军纪,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到攻无不去克,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