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16503600000011

第11章 审时度势驾驭全局:领导者经营智慧(1)

日中之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易经·系辞下》

{译}就是说,市场一定要繁荣昌盛,如日中天。只能市场繁荣货物流通才能“致天下民……各得其所。”

第17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古语有云:“创业容易,守业难。”

其实,应该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创业难人人皆知,“守业难”则时常被人作为提示成功者的警语。老板们无比自豪地大谈特谈创业如何不易、如何艰难,似乎有点陶醉在成功喜悦里的时候,却全然不知守业难的挑战已悄悄地潜入,稍不留意,它就会大发其难。这是因为,刚刚从危机过渡到安定状态的时候,人们往往比较警醒,对刚刚度过的危机记忆犹新,所以,“稍安思危”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于长久的安定,享乐之心必会加强,思危之情必会淡化,由此,“久安思危”就会难以做到。

如,和德集团的创始人毕福君,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承包养虾场,后来做饲料鱼粉进口生意。80年代末,因为一笔偶然的鱼粉保险赔偿交易,使他有了1000万的原始积累。到1993年,他的资产达到了3个亿。

接着是扩张鱼粉生意,以低价打开市场,资金迅速积聚,销量每年都以将近1倍的速度翻升。到1998年,和德已经成为世界上进出口鱼粉贸易量最大的企业,在国内饲料的销售中所占的份额也达到了85%的垄断地位。此时,他的资产达到30个亿。

1997年11月,和德集团斥资1个多亿,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国嘉实业,并植入北京国软科技。结果,一个传统的饲料进出口企业,摇身一变,成了高科技信息产业,全面向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电子商务进军。

遗憾的是,国软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能赚钱的业务。不但如此,自从开始“折腾互联网之后”,公司的各项费用直线上升。为了保证高科技企业的形象,所有在北京运作的公司全部搬到了北京最昂贵的地段王府井——新东安大厦,一租就是5000平方米。高薪招聘,广告轰炸,凡是当时流行的烧钱方法,毕福君都试了,结果全是赔钱买吆喝。

由于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科技产业,结果忽视了鱼粉生意,导致鱼粉生意每况愈下,赚来的一点利润远远不够填补“高科技”的亏空。屡屡“鱼粉”抽血,最后终于是连鱼粉生意本身也难以为继。

从1999年开始,追讨货款的人已经开始在和德集团定点“上班”。毕福君为了躲避一个接一个的官司,把和德惟一的法人代表“毕福君”改成了谁都不认识的“赵墨朝”后,便人间蒸发了。

2001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准备拍卖和德的公寓抵债,在公寓清理现场时遇到一位五六十岁的公寓看门人,结果发现,他就是“法人代表”赵墨朝!

资产达到30亿,毕福君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此后他不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和持续改进,仅凭头脑发热进军高科技。结果经营不善而使集团身患重病,仅仅两三年的功夫,他就变得一名不文。

房玄龄在《晋书·潘岳传附潘尼》中说:“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谁忘记这一历史经验,灭亡就会随时到来。

一个领导者若没有危机意识,就会使企业安于现状,当然更不会进步。如果一个企业在抵达事业辉煌的顶点时,往往就潜藏着失败的危机。因为在取得成功以后,许多人会认为自己应该有享受成功的权利,很容易滋生一种自满情绪,养尊处优,无危机感和风险意识,久而久之,在奋斗、挣扎时的那种紧迫感逐渐消退。最后,由于抵挡不住商场竞争中的横逆,败亡也就不远了。因此,《易经》既济卦中说:“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既济,已经渡过河,取得了成功。此时,事情已经功德圆满,连柔小者都亨通顺利,这样有利于坚守正道。起初是吉祥的,但如果从此放松开来,稍有不慎,最终导致混乱。这是告诫领导者,要居安思危,万事不会一劳永逸。

中国国内还有很多昙花一现的创业案例:早期史玉柱的巨人集团——脑黄金;知名大江南北的旭日升冰茶……其实,守业难是一个课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必须要解决的严峻课题。

卓越的领导者会居安思危,时时防患于未然。他们懂得,今天的数字(盈利、市场份额等)反映的只不过是昨天的成绩,只能说明企业过去采取的行动是对的。他们绝不会因为昨天的数字而沾沾自喜,而是针对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改进、不断完善,以带领企业在现代商场的竞争中走得更远。孔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狐狸看到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你也过来吧!”野狼没有吱声,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里现在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和狮子也不在附近活动,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现在确实没有什么危险,但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狗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上面这个古老的寓言也诉说着居安思危的道理。而《易经》既济卦则早已在提醒着人们:“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就是说,水在火上,比喻水能灭火,象征事情成功;君子应有远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后,要居安思危,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

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有句至理名言:“惟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学会居安思危,将会使企业在现代商场的竞争中走得更远。很多时候,危机往往是在事物的表面平静下就开始酝酿的。如不能及早发现迹象,危机必然会接踵而至。因而,一旦发现端倪,看出了征兆之后,就要果断采取措施,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如,某公司招来了一批新员工,而且都是来自于长沙市,共同的特点是学历高、有专长,大都是技术和管理骨干。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有3位年轻人上班没几天就辞职回原籍了,这一来,使得同来的这批员工人心惶惶,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开始不安心了。

公司老总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潜伏的危机,当即决定在第二天上午召开员工会议,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这批新员工都来自于长沙市,所以这位老总便利用老乡观念,让这批长沙人中的一位任行政工作的韩小姐主持会议,自己则坐在一旁。韩小姐作为老总的代言人,在讲话中一再转述老总的意思,如“老总要我转告大家……”云云。这种委婉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和缓轻松的氛围。老总通过这种间接方式,告诉大家对公司不要有顾虑,并一再表明公司诚恳希望大家能安心工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然后,他又嘉奖了一位姓马的员工,由于他工作态度好,表现出色,提前将其转正并加薪。老总接着以自己为例发言,说自己是如何从普通职员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极力赞扬公司的正规化和老板的人情味。最后,老总又趁热打铁,代表公司说明两位员工辞职的真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申请到的职位不符。老总又表示各位员工如在工作上还有顾虑,可以在明天与自己私下说,公司会予以调整。总之,请大家安心工作。

散会时,老总问大家:“还有什么不妥吗?”大家说:“没有!”又问:“大家还想回去吗?如果下了决心在这儿干的,请举手!”顿时大家立即齐刷刷地举起双手。

这位老总用他敏锐的观察力、过人的智慧、有情有义的劝说,有效地防范了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停顿、人心涣散的危机。世上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把握这些联系并仔细观察,就会找到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征兆。那么,就可以早做应付的准备,以避免危机。

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取得成功,确实不容易,也许它蕴含了领导者大量的心血,“创业难,守业更难”,既然成功的果实来之不易,就让领导者们多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吧!

领导法则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领导均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经营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在危机来临之前积极预防,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18讲:倡导节约——甘节,吉,往有尚

在如今的社会,有人会对“节俭”二字嗤之以鼻: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还提节俭做什么?这不是很过时吗?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节俭并非要你到那种衣不遮体,食糠咽菜的地步,这样只会限制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在节俭的时候节俭。日本是经济大国,可谓“富得流油”,但是他们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却十分出色,正是因为这种节俭,使他经济腾飞。《易经》节卦中说:“甘节,吉,往有尚。”意即甘美地履行节制之道,前往会受到崇尚。作为领袖人物恰到好处地厉行节约,会受到尊崇。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与节俭是分不开的。大唐之初唐太宗也是因大臣魏征的力谏要节俭为要,才为大唐盛世开创了一个大好局面,而他们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公元632年1月,很多大臣请太宗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太宗在群臣的一片称颂之声中,耳热心动,自认为开国有战功,治理有成就,便同意举行封禅。谁知,魏征却力排众议,认为不宜举行此典。太宗有些不解,于是质问魏征:“你为什么不赞同封禅?难道是朕的功业不够高、仁德不够厚、国家不够安定、年景没有丰收、四夷没有臣服?”

魏征恳切回答说:“陛下的功业虽高,但百姓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仁德虽厚,但恩泽还未遍及天下所有的人;天下虽然太平,但是百废待兴,国家财力还不十分充裕:庄稼虽然连年丰收,但库存还不够充足。这样怎么能算是功业圆满呢?这正如一个人患病多年,经过医治,虽然好转,但是体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如果马上让他挑一担米,日行百里,他肯定是做不到的。隋朝时的荒乱,不只10年,虽然陛下像良医一样平定了天下,但国家元气并未完全恢复,此刻就举行封禅,祭告天地,说功成业就,臣认为是不妥当的。再说,我朝承隋末大乱之后,人口不多,仓储不足。举行封禅,千乘万骑,沿途州县的供应,将是一笔很重的负担。陛下封禅,四邻各国必定派使者前来祝贺。而从中原直至海边,千里之地人烟稀疏、满目荒凉,这不是要让四方邻国看我国虚弱的笑话吗?封禅之后,就算连年免除赋税,也不能抵偿百姓的劳费。这种图虚名而得实害的事,陛下怎么能做呢?”

魏征的一番话让太宗幡然醒悟,决定停办封禅,从而使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财政开支,也让百姓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劳役烦扰。

5年后,也就公元637年1月,太宗计划在洛阳西苑修建飞山宫。魏征上疏谏道:“隋朝立国30多年,威势及于万里,外邦畏服,却很快崩溃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自恃国家富强,穷奢极欲,不计长远,结果搞得民穷怨沸,最终落得身败国破的下场。陛下应当常思隋之所以亡,我朝之所以立。如果不考虑创业的艰难,而一心想过奢侈华靡的生活,加重百姓的劳役负担,这是很可怕的。百姓怨恨,天神愤怒,必然会招致天灾人祸。天下难得而易失,难道不应该时刻警惕于心吗?上天让陛下代替隋朝,陛下正应该兢兢业业,谨慎节约,怎么还能追求奢华呢?”

太宗被魏征的这番话震惊了,沉思了好大一会儿,说道:“若不是你,朕听不到这样的话呀!朕从前行军作战时,买饭而食,租房而居。今天能有这样的条件,该知足了。”

魏征不断劝谏唐太宗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要求更加严格。官至宰相,仍然保持非常朴素节俭的作风,居住的房屋又旧又小,唐太宗几次要为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又过了5年,也就643年1月,魏征由于操劳过度,心力交瘁,竟一病不起。唐太宗派人探视,发现魏征居处连一个可以待客的正厅都没有。魏征弥留之际,唐太宗亲自前往探望,询问魏征还有什么要求,魏征只说了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为织布的线少而发愁,只担心国家的兴亡。唐太宗当时感动得老泪纵横。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下令厚葬。魏征夫人辞谢说:“魏征生前一贯勤俭节约,如果现在予以厚葬,那就违背了他生前的意愿。”唐太宗只好遵从魏征的遗愿,改为薄葬。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体恤民众、不事奢华的君臣,唐朝初期才很快从隋末的战乱创伤中恢复过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