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16503600000009

第9章 上下互动从谏如流:领导者沟通智慧(3)

第14讲:对待分歧,求同存异——君子以同而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行为习惯不同。即使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差异和分歧是领导者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领导者在对待分歧和差异时,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既不诋毁对方鲜明的观点,又要寻求共同的基础,使各方和谐相处。

在1954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存在很大差异,致使谈判中出现了很大的分歧,甚至两次陷入僵局。在这一关键时刻,周总理及时发言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正是“求同存异”这四个字,成了万隆会议的指导思想,最终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是指谋求彼此共同之点,同时保留不同意见。东汉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即所谓“大同必有小异”。存异方能求同,求同务必存异。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有利于化解矛盾,共存共荣。有了求同存异这个思想基础,就无需在尚有分歧时过早强求一致;无需在条件不成熟时强人所难;无需借助权势和高压来达到统一。

如何对待差异和分歧,不仅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胸襟的大小,还能折射出领导者的处事技巧和思维方法,甚至能反映出领导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易经》睽卦中说:“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意思是说上为火下为泽,互相违背,象征着乖离。君子应效法于此,求大同而存小异。意即作为领导者,必须认识事物的同异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或者求同存异,或者同中见异。求同存异是领导者解决沟通中的棘手问题的关键。在古代兵家之中,深谙此道者不少。

如,东吴杰出的政治谋略家鲁肃,先是早年在袁术帐下做事,后投奔孙策。孙策死后,鲁肃又辅佐继位的孙权,其才智深受孙权赏识。鲁肃预料汉室已经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消灭。鲁肃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鼎足固本之后,即可据扬取荆,并益州而尽长江所极,形成南北对峙,然后再图天下。

赤壁之战前,鲁肃认为刘备是天下仅存的枭雄。征得孙权同意之后,鲁肃亲赴荆州,劝说刘备与孙权携手对抗曹操。结果赤壁一战,孙刘两家联合打败了曹操,而后就有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过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鲁肃建议孙权暂不与刘备争夺荆州。虽然鲁肃也想东吴取得此地,但他认为争取刘备和东吴互为犄角之势以抗曹操,更是当务之急,于是,他劝说孙权做个顺水人情,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让刘备有立足之地。

刘备命大将关羽全权负责荆州事宜。关羽虽然勇武,但为人孤傲,在任期间多次挑起事端,和东吴发生摩擦。鲁肃却始终以大局为重,耐心友善地和他周旋。刘备夺取西川以后,孙权曾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拒绝,并且推托说:“我现在正在打算进攻西凉,等到西凉平定之后.一定把荆州还给东吴。”孙权得知后,忿恨地说:“看来他是不想归还了,说的这些话只是故意拖延时间罢了!”恰在此时,刘备听说曹操准备进攻汉中的张鲁,惟恐西川有失,于是重新和孙权和好。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的荆州地区归孙权。湘水以西归刘备。

孙刘两家虽然常有矛盾,在一些地区存在利益冲突,但鲁肃着眼于未来,为东吴长远计,力主与刘备求同存异,联合抗曹共存。至于与刘备的纠葛,则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果然在十年后,东吴国势稳定,大将陆逊利用关羽傲慢自大的弱点,趁虚而入,擒杀关羽,夺回了荆州。

虽说鲁肃逝世时年仅46岁,但鲁肃一直是孙刘两家保持联盟关系的重要人物。鲁肃主张“求同存异”的联合策略。与周瑜同为儒将,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周瑜之后,肃为之冠”,但是似乎他比周瑜更具备战略眼光,鲁肃不愧为东吴杰出的政治谋略家。

在一个企业中,由于每个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思想修养、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的不同,对某项工作或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自然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领导者充分认识和理解彼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点”,以“共同点”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只要大家目标一致,就不难找到“共同点”。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了,其它的“繁枝小叶”也就不难处理。正如睽卦中说:“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婿媾。”意思是说看见猪满身污泥,像载了一车鬼。起先怀疑,拉弓欲射,后又卸下弓箭。原来并非强盗,而是迎亲嫁娶。这也是在提醒人们,对待分歧,不要疑神疑鬼。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看清,原来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遇到分歧,应变换视角,寻找共同点,消除误会。

作为领导者,如果在于员工沟通中总是在强调差异,那他将很难与下属友好相处,强调差异会使自己下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走向冲突。所以,领导者在与人沟通时,要学会寻找共同点,回避分歧点。

另外,领导者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遇到反对意见应回避冲突,以防其害。睽卦中说:“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意思是说悔恨消失。马匹丢失了,不要追逐,自己会回来。遇到恶人,应避其咎。这就告诫领导在沟通中如发现不同观点,一般不予争论,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求同存异,是领导者为人处世的一大特色。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气度,摒弃杂念的心态,才能被他人真诚地接受。

作为领导者,若掌握了求同存异的思想方法,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协调和解决。

领导法则

在单位或公司内部会议上,如果有两位下属因不同意见而争论不休时,领导者可以试着先以“异中求同”的方式来化解僵局。由于与会者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议题,通过会议来彼此讨论观点,其中必有部分相似之处。因此,领导者可以先分析一位下属的想法,再罗列另一位下属的观点,例如一位下属的想法有A、B、C,另一位下属的意见是A、C、D,这时你便可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然后特别针对相似之处加以讨论来缓和尴尬的气氛。

第15讲:欢迎不同意见——干父之蛊,用誉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在与下属沟通时,一定要欢迎不同意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这也是一位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但是,不少领导者都有一意孤行的癖好,除了自己的意见外,根本就听不进别人任何有益的进言。在会议上,谁若有四五个不同意见一古脑给他提出来,他会焦头烂额,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地对你说:“今天大家提的意见很好,会议就到此为止,对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找机会,大家好好讨论,不要急嘛。”

这样的领导者,他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一致的意见不见得就是最好。特别是有时候需要大家对某事举手表决更是如此,大家都把手举起来,不一定通过的这个方案就好。一个领导,要鼓励不同的意见,相互比较研究,采纳最好的,这样对提意见的员工也是一种鼓励,那么领导者也会在下属面前树立虚心纳谏的形象。《易经》蛊卦中说:“干父之蛊,用誉。”意思说只要能够纠正父辈的弊病,应受到赞誉。有些时候,下属的意见往往比上司的更符合真理,所以应当虚心向下属学习,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战国时期,曾一位君王下过一道求谏旨令:“群臣和百姓能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规劝寡人者,受中赏;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寡人过失而被我听到者,受下赏。”这道旨令一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刚开始时,进言的人有很多,但后来,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一年之后,人们想再进直言,已无话可说了。而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泰民安,社会稳定。

一般说来,人都喜欢听华丽的言词,而对于不同意见,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很多下属为了讨好上司,往往只讲好话,因此领导者就很难听到下属真正的意见了。蛊卦中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从事王侯的事业,保持自己的高尚行为。部属给予君主诚恳的谏言,比上战场冲锋陷阵还有价值。这就提醒大家,作为一名领导者,若不明了自己在什么地方有过错、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时,就应该多多鼓励下属提出批评,并听取下属的意见。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阿尔弗莱德·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是一项重大决策。他在广泛地听取了与会人员的发言后,他说:“在我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了。”会议出席者频频点头表示同意。没想到,斯隆突然话锋一转:“现在,我宣布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