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16504600000008

第8章 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不做不良情绪的传播者(2)

人生在世,许多时候要学会低头和退让,纷繁复杂的社会,就如同烟波渺渺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的地方隐藏着暗礁,有的地方弥漫着迷雾,我们就是汪洋中的一叶孤帆,如何才能达到光辉的彼岸?这就要审时度势,懂得进退之理,如果只知冲杀,不知低头和退让,反而会耽误行程,使自己的目标迟迟难以实现。

由于工作上出了一些问题,****的丈夫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晚饭后,丈夫拿着一张报纸斜靠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看着。****知道丈夫最近不顺心,也就没有打扰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忙着打扫屋子。

但没想到在收拾茶几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丈夫的茶杯碰掉地上摔碎了。这个茶杯是丈夫一位老同学从国外带回来送他的,做工非常精致,丈夫很珍爱,时常一边品茶,一边赞叹茶杯“确非寻常俗物”。当茶杯让妻子打烂后,丈夫当时脸就长了。****的火气也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就是1个杯子吗,看你心疼的,好像我连个杯子都不值。不要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整天把脸色给我看,拿老婆当出气筒算什么英雄好汉。真有本事的,也不至于把个杯子看得比老婆还宝贝。”

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本来工作中的麻烦早就令他感到痛苦和沮丧,妻子的这一番嘲讽挖苦顿时使他火冒三丈:“嫌我没本事,我就是没本事,你看着办吧。外面有本事的男人多的是,遗憾的是你没那享福的命,只好找我这个没本事的男人做丈夫。”

****也不示弱:“那可说不准,讲不定哪天我就找一个有本事的男人给你看看。”

随着情绪的失控,双方偏离了夫妻之间交谈的正常轨迹,也偏离了就事论事的原则。

丈夫抄起茶几上的水瓶奋力一摔,****觉得心都快碎了,绝望地毫无理智的哭骂:“摔吧!有种的把东西都摔完!”

此时,丈夫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当****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丈夫顺手抄起一只哑铃击碎了刚买不到1年的电视机:国外进口的大屏幕,将近1万元。

我想,当这对夫妻冷静下来以后,一定会后悔当时一时的冲动。其实,如果夫妻双方当时有一个能够适时退让或低头,也不会无缘无故就造成1万多元的损失。其实,一次善意的低头或退让,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低头和退让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和认输,它是清醒中的一种嬗变经营。有时,稍微低一下头,退一步,或许人生路会走得更为精彩。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还能避免许多麻烦。《易经》遁卦中说:“遁,亨,小利贞。”及时退出,亨通,不太利于固守不变。作为一个聪明者,应该懂得退与进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才能洞悉对方意图,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让人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明朝年间,江苏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很多年生意一直都不错。某年将近年关的一天,尤翁在里屋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出来一看,原来是柜台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尤翁问伙计是怎么回事,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天在这儿典当了些东西,今天居然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简直不讲道理。”那人见了尤翁,嘴里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一见,赶忙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五六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你先拿走。”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

邻居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的离开了。当天晚上,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个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这个人打了很长时间的官司,害得别人花了不少冤枉钱。

后来,事情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个邻居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取闹,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个家人里了。

有人问尤翁说:“你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尤翁笑着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一定会付出代价的。”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智慧。

矛盾产生了,懂得低头,不单可以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头低一些,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过得去了,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当自己处于弱势时,更应采取退让的方针,避开强者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在该退的时刻就退,是遵循自然法则,所以是亨通的。该退时就退,也是与时俱进。遁卦中说:“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就像用黄牛皮裹住了一样,怎么也逃脱不掉。裹住自己的手脚,坚持不退,以致到最后不能解脱。机会意味着进取、扩充、膨胀,机会的方向是向上、向前和向外。总之,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不断扩展,勇往直前才是机会。其实,在适当时候退一下,停一下,暂时改变方向变为向下、向后和向内,也未尝不是机会。

心理忠告:

退让,并不是从此以后就不再前进,相反地,退让是为了积蓄足够的力量以后更好地前进。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然的。退要成为机会,是“以退为进”的退。前面无路,再不能前进,就退一下,另找路径,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

第12讲: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有些人总会有无止境的奢求,在他们得到部分满足的时候还不愿意收手,还希望拥有更多。忘记了适可而止,到最后只能是连自己原来得到的那一份也给丢掉了。好酒饮到半醉时,好花看到半开时!历史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到极限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只有怀有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的心态,随时为自己留点余地,才是最佳之道。

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只带了一块布做衣服,就离开他的村庄,到杳无人烟的山中隐居修行。

后来,他想到,当他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回到村庄中,向人乞讨了一块布当作衣服。

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后发觉,在他居住的地方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因为他曾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于是他回到村庄中向人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有了猫以后,他又想道:“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又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人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来帮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和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爱人,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怎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呢……

结果,不到1年时间,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修道者本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参悟修行,但他为了方便一次又一次地向人要这要那;他本是一个禁欲者,但他的欲望却超过了常人。这就是“过”。他本向往清静,但村庄搬上山自然是鸡犬相闻,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呢?他为修行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就这样被荒废掉了。生活就如一杯水,杯子的外表华丽与否虽然可以显示出贫富差距,但杯子中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欲望过强的人会不停地往杯子中加糖或其他佐料,但加得太多,味将不味,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必须适可而止。

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应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动静与行止都能不失时机,事业的前途必定光明美好。我们做人做事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动静适宜、行止有度,见好就收。如果贪心不足,只知进而不知退,灾难与祸害可能就接踵而至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念着“芝麻芝麻开门吧”的口诀,就能进入藏宝之洞,有的人适量地敛了财宝,遵循了“适可而止”的原则,冷冷静静出洞,安安生生的过日子;有的人一进洞,眼花了、心花了,连脑袋都大了好几圈,利令智昏,怎么拿都嫌不够,口诀?哪还记得啊,结果强盗回来后送他们见了阎王。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才是不错的生活态度。相反,如果不懂得节制,好东西也变成了坏东西,本来很好的事情也被毁掉了。

有一位乐师,他的演技非常高超,能演奏许多美妙的乐曲,常常被人邀请,很受欢迎。人们曾一度把能够请他演奏看成是地位的象征。

一次,乐师被一位大财主请到家中表演,当优美的音乐升起时,财主感到心旷神怡,舒适异常。财主心里很高兴,对乐师说:“如果你能像今天一样,不停的演奏下去,我就把我的钱庄送给你。”乐师听完财主的话,笑了笑说:“我一直演奏下去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一直听下去吗?”

财主以为乐师没有勇气一直演奏下去,于是答道:“只要你能够一直演奏,我就能听下去。钱庄我一定照给。”乐师答应了财主的要求,只见他调整了一下乐器,定了定神,开始演奏起来,悦耳的旋律再次在财主的耳边荡漾开来,财主坐在椅上,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听着。乐师演奏的本领的确十分高超,一连演奏了两天两夜,经典的乐曲一首接着一首,真的很让人陶醉。

但是,再好吃的饭菜也有吃腻的时候,再好听的音乐也有听烦的时候,没过多久,财主就受不了了。他听着这些曲子,逐渐感受不到了曲子优美动听的韵味,而是变成了令他烦躁的噪音,以至于一听到音乐就感到浑身的不自在。

10天以后,财主不得不认输了,按照他们的约定,财主不得不把自己的钱庄送给了乐师。

财主因为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终于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极易成为贪婪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当已经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当了将军想当元帅,当了帝王想长生不老。结果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船扬帆五分,是最为安全的;水器只注五分,是最为稳当的。只知大杀大砍的乃是匹夫之勇,知道适时鸣金收兵的则是良将和智者。因此,我们应该真正具有的心度:远离贪婪,适可而止。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应该适可而止的,大到财富、金钱与工作,贪得无厌最终会害人害己;小到饮食、运动,吃多了、动多了反而会不好受。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

心理忠告:

可能有人会说,适可而止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机会。但是当到了一定的限度,止也无防,毕竟你已经占了大部分利益。如果把目标定在100%的占有上,那就是人心贪婪的表现。有人容易在“度”的把握上失误,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殊不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心态,对我们做好一件事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13讲:适“度”把握,勿行极端——弗过遇之,位不当也

卜商君与颛孙师是子贡平时最敬重的两个人,他有时竟分不出自己更敬佩哪一个。

一天,子贡求教于老师孔子:“卜商君和颛孙师哪个更好些?”

孔子说:“颛孙师做事好过分,而卜商君做事常常达不到本来的要求。”

子贡说:“您这么说,那是颛孙师好些了?”

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为错误。”不及,真理不全面;过了,超过了适用的范围,真理就会变成了谬误。真理和谬误只是一步之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过与不及,都会带来问题,引发矛盾。《易经》小过卦阐述的是“过”与“敛”的道理。这种道理在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去办理事情,都应有一个“度”。小过卦中说:“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刚而兼柔,不会逞强,所以无咎。但刚柔并济,不会过分,虽然和小人相遇,仍然可以相安无事。说明刚与柔、过与敛,必须因应变通,不可行极端。

儒家讲究的是就是适度,就是分寸。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有人曾以豪猪比喻:寒冷的冬天,豪猪们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经过几次反复之后,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懂得适度,做事就像弹琴那样和谐自然。不懂得适度,那就是弹棉花了:自己弹得洋洋自得,旁人听来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