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好的健康给孩子:5~13岁儿童健康手册
16505700000003

第3章 决定孩子健康的七个好习惯(2)

在平常,大家最常听到人们在劳累一天之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睡觉!”确实,经过睡眠可以重新积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补偿回来,为次日活动储备新的能量。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的谚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按时作息对于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睡眠不足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是睡眠充足者的两倍多,睡眠不足还可以引起肥胖。睡眠对于孩子来说,一是身体增长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成长得快,因为无论骨骼增长还是修复都需要充足的睡眠;二是智力的需要,孩子们白天要学习,消耗很多脑力,要靠睡眠来补充,睡眠好的孩子学习好,精力充沛;三是免疫力和抵抗能力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免疫力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很少生病,因此健康能够得到保证。

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很多成年人的睡眠很不好,经常失眠,不能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身体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养,长期下来,很多人的精神状态显得很不好,比实际年龄衰老。造成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这个习惯要在儿童时养成。儿童时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将会受益一生。因此,家长要从小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使他们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将来就会较少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

会学习——给予孩子终身快乐学习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于《老子》,原文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对于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让孩子学好习、会学习,那么教会他学习的方法以及爱学习的习惯,比起每天填鸭式或是死记硬背的灌输更有益于孩子的终身。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特长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少的参加一两个班,多的甚至达四五个班,学生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睡眠严重不足,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

然而,这种强制性的学习得到的后果只是让孩子越来越厌学,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长期这样下去,就是把孩子埋在书里也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即使是暂时考好了,也不会长久,因为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可能是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有些学生在完成繁重的作业后,家长层层加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冷静的想一想,长此以往能不能真正提高成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没必要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因为他根本消化不了,在这一阶段只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足够了。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力、需要韧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其实让孩子快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善于引导、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如在学习时一次时间不能过长,告诉他写完作业后可以****喜欢干的事,如到户外活动、看电视、玩游戏等,这样慢慢的可以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宁可要一分钟有效率的学习,也不要一小时无效的学习,在孩子不够专心时干脆先让孩子玩。平时,有一点成绩和进步就给以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引导。

会学习的孩子一点都不累,在孩子成长与学习并驾齐驱的这段人生中,如果父母真正让孩子爱上了学习,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不光是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身体也会在轻松的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的。

会防病——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医生

孩子处于成长和发育阶段,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免疫系统等功能还不完善,应该保护他们,让他们少接触病毒细菌和有害物质,而不是让他们多受这些有害异物的刺激。目前儿童免疫方面的病症很多,包括哮喘、过敏等,都比以前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其原因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活环境中的污染日益增多有关。针对这种趋势,父母更要让自己的家越干净越好,让孩子从小学会讲卫生的习惯,少接触外界的污染和病毒细菌,使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能够健康地发育成熟。

大庭广众之下的公共场所是肮脏的,因为人来人往,病毒和细菌到处都是,还有很多污染物。往往大家听说某个地区集体暴发了甲型肝炎,几个国家染上禽流感,甚至让全球都人心惶惶的“非典”……这些都是因为大环境的细菌、病毒的危害。也许有的人会说那么家庭这个小环境会不会就是干净的呢?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天要离开家去工作和上学,接触了外界的污染和病菌,并把它们带回家里。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家里有一个人先感冒后,很快一家人都会感冒的状况。

我们每天暴露在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环境污染的危害,空气、大地、物品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病毒和细菌。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是我们难以改变也必须接受的现实。但是,我们自己所处的小环境,也就是我们的家,或者个人的身体,是可以改变的。教孩子会防病,一方面是父母自己应做到讲卫生、爱干净,要常常会对家里的大橱小柜、地板、衣服进行清洁,把上面的病毒和细菌杀死,使孩子们少接触有害有毒的物质,从而保护他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要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如,我们常说的感冒病毒,其存活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只要我们及时洗手,不随便挖鼻子揉眼睛,它也是很难跑到我们的体内兴风作浪的,所以,养成经常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其他疾病也是如此,预防更是胜于治疗的,所以,只要我们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就能够把把疾病杜绝于体外,并且得了病也不怕,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就能够使孩子的身体恢复健康。

会调节心理——病由心生,心理健康身体更健康

您的孩子健康吗?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会自豪地回答“是的”。孩子没病没痛身体强健,怎么不算健康?然而,很多父母不甚了解,生理健康并不等同于健康。“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改变。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这表明心理状态同样是人们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长、成熟的过程,成长中的孩子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现在,更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我们都知道,人的心理状态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人在激动、紧张时,心率会加快,血压会上升,脸色发白,出冷汗。悲伤时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都减少、引起食欲减退。而人的心情愉快时,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都会增强。心理状态还会导致内分泌的改变。孩子如果长期处于某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悲伤中,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被打乱,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现如今,存在着心理问题的孩子多得越来越让吃惊。某市计生协会在当地的一项调查表明,在5~12岁的孩子中,存在各种心理障碍的占18.3%,其中厌学、自卑、行为障碍现象较为集中。许多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过分依赖家长、缺少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担心长大以后很难成为有用之才,有的父母甚至对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产生怀疑。导致孩子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家庭分裂、父母离异是导致孩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了父爱或母爱,易有抑郁、孤独、压抑等心理,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其次,学业任务重造成的心理压力易导致偏执、敌对、抑郁、心理不平衡等。这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认真地对待,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再次,遭受重大心理打击,如亲人死亡或患了绝症,家庭经济来源忽然断绝,或被骗、被强暴,或早恋失恋、家庭暴力……都易引发心理障碍。此外,有精神病象族史的孩子,如表现出某些人格障碍如偏执、冷漠、刻板、孤僻,或反过来,过分完美、放纵、易怒等。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最重要却是经常被忽视的。目前社会上对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结构,即对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比较重视,然后是大学生,中学生,最后才是婴幼儿。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童时期的心理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很多父母都抱着“树小歪不怕,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了,懂事了就好”的心态,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很多心理疾病的隐患就是这样造成的。

人,都会压抑,孩子也不例外。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们过得很轻松,觉得他们思想单纯,没有什么烦恼,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哪天能够出去玩,妈妈会不会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正因为这种想法,使得孩子们在身处压抑之时而父母们浑然不知。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也会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不及时发觉并给予帮助,将会使孩子受到身心的双重折磨。如,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强就曾经历过长期失眠的折磨。那时,他母亲注意到孙强早晨不愿意起床,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但到医院检查并无异常。后来在心理医生的询问下,孙强说,他总在晚上担心作业没做完,所以很不容易睡着。为了让孩子得到放松,母亲和孙强的班主任谈了一下,给孩子在白天另外安排一些时间做作业。这样,他晚上就不会再担心作业没完成了。班主任答应了她的请求。后来,孙强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晚上睡得好多了。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小时候一直住在老家的外公外婆家,等到十岁的时候才被爸爸妈妈接过去一起生活,但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后就病了。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炎,但一直都不见好转,而且常常胃疼得腰都直不起来,走路也一瘸一拐。于是她的妈妈便带她到一所儿童医院进行检查,心理专家详细了解其情况后确定,这个孩子的胃炎和心理问题密切有关。这是因为,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分泌过多的胃酸,从而对胃壁造成伤害,而这个孩子因为被接到父母身边后,爸爸妈妈不再溺爱她,没收了她的手机,减少了零花钱,并且要求她做一些叠被子、洗衣服之类的家务事,于是,突然间孩子有了强烈的心理反差,导致了出现胃病的严重症状。

此外,如果孩子总是叫嚷肚子痛或者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正在闹离婚,而表现得非常焦虑,而且头痛,到医院进行了几次检查,也毫无结果,最后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当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家里的恶劣家庭关系时,终于找到病因。作为父母,即使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一旦诊断出疾病,应首先治疗孩子的情绪和心理,而不是身体。

身体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心理健康与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心理的健康必须以身体健康为基础,而心理健康又可作用于身体健康,同时又可促进智能的正常发育。心理不健康会导致孩子忧虑、恐惧、过渡紧张等,引起孩子心理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头痛、失眠、烦燥、食欲不振、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因此,要提高孩子健康的整体水平,必须在重视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与生理一起成长!

孩子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命,那么,人生最大的收入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贯穿人的一生。孩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此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孩子在成人后就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去承受挫折、战胜困难,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