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的光明钱途
16521000000026

第26章 第十步:穷活法VS富生活(2)

“大腕”以做饭为例说:“当你还穷的时候,自己在家做一个青椒肉丝菜,成本也许不到4元,但是在外面炒一个这样的菜,最便宜的小馆子也得12元以上,如果到一个好点的餐馆,从20元到50元都有。如果只计算原材料成本,那肯定算不过去。但当你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之后,在外面餐馆吃饭,等于你聘用了一个团队的人在为你服务,你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是你却减少了从买菜到油盐酱醋等环节的精力与时间的投入,你可以腾出时间来做更多的工作。”

当你穷的时候,适当的抠门,守财奴的方式可以为自己积累原始资本。但当你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如果再太过抠门,不愿意与人分享,就会导致没人愿意跟你一起合作创造财富。有钱人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散财有道,生财有法”,用散财的方式,团结一批可以为自己带来财富的人和事,共同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死守财富。无论你是用来投资股票、基金,还是用来购买房子,或者加盟开店,总之,你得把钱变成资本,让资本为你生财有法,让专业人士为你打理。

跟“大腕”谈完合作之后,一时兴起,他觉得跟我谈得投缘,就带上我参加了他的一场私人聚会,说这样可以结交很多高层次朋友,对我未来的发展也有好处。我自然欣然答应,说先去商场准备套合身的衣服,出乎意料,“大腕”倒阻止我起来,说“真正的私人聚会,就不会太讲究穿着,最重要的是你得融入他们的话题与思维方式,能和他们对上话。”

然后,我跟着他来到了一个酒庄,品着上等的进口红酒,聊着看似随意,实则暗含商机的对话,比如某个投资界老板说他在西部有块地闲置着,如果再不开发就要被收回了,正忙着找合作伙伴;某个饮料企业CEO说他们推出了一款新饮料,希望有合作方一起商业化;当然中间也偶尔穿插一些行业政策,企业内部纷争的探讨,但话题都很实际,而不是天马行空,八竿子打不着的牢骚,也不是公开场合冠冕堂皇的废话。

走马观花的结识了些另外一堆企业界老板之后,我和“大腕”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大腕”问我看出富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没?我说:“他们似乎没有太多牢骚,也没有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可聊”。

“大腕”默许的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穷人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对社会不公的抱怨上,放在各种鸡毛蒜皮的纠纷上,真正花在解决问题上的时间很少。富人最重要的是会把时间直接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毫无用处的怨天尤人。”

接着,“大腕”还说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型,从穷人到富人的转型,很重要的一点是角色的转型,交际圈子的转型。当自己还是穷人时,很多人周边走动的亲戚朋友都是穷人圈子,一半出于财富辐射的半径,只有这么多利益相关者;另一半出于捍卫那点可怜尊严,生怕被富人给鄙视。

但当自己转型为富人后,很多人还会留着这种穷毛病。虽然他已经有实力和底气结交富人,但是很多人仍然愿意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维系穷人的圈子,难道他们是遵守所谓“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并非如此,以前他们在穷人圈子里是觉得心里平等,捍卫尊严,现在依然停留在穷人圈子,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可以在其中显摆。这种心态实际上非常不利于人脉关系的扩大,财富的进一步积累。

所以,由穷人到富人,还得把以前对财富的自卑感去除,扩大富人的交际圈子,这样才能提高财富的辐射半径,积累更多的创富通道。

低调的富,快乐的活

北京出差回来不久,我们公司和“大腕”的合作非常顺利,也借助那次私人聚会,签了几个公司的大单,一切都似乎顺风顺水。

但是,半年后,突然传来一条不详的消息:当时聚会上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投资家李总目前已身陷牢狱。

这是一个比我结识的那个“大腕”更“大腕”的明星式人物。这个人一说话,整个财经界都要竖着耳朵听,因为李总谈论股市,屡屡能出惊人之言,而谈起财经热点更是长了个放大炮的嘴巴,动辄抨击时政和垄断行业,丝毫不给政府面子。

相比起来,“大腕”虽然资产并不比他们低,人脉也很广,但行事作风却十分低调,他所在的企业虽然在行业中位居前列,本人在行业内的名气也不低,但普通公众却知之甚少,他很少面对媒体,网上几乎搜不到他的多少言论。虽然生活也相当阔绰,但却并不做惊人之举,所以算得上隐形富豪了。

说起李总,小潘也对他有所了解,北京私募界经常有此人的传闻轶事。据小潘说,李总是一私募投资公司的老板,曾经在股市上呼风唤雨,公开预测股票的涨跌被认为很有预见性,而坊间有很多猜测,他可能是中国股市上的主要游资之一,幕后操纵多只股票涨停跌停。而最近的一次疯狂之举就是,他曾带着10来辆上千万的豪华宾利雅致车型“扫楼”,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杭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遇到合适的中高档楼盘,一次性买下整栋楼,制造购房热潮,深受开发商追捧,很多房地产商几乎都是夹道欢迎。

但是伴随着舆论的广为传播,他最初希望借助此举扩大影响力,促使开发商主动上门,获取更大的折扣优惠的目的虽然实现了,但是却与政府打击炒房团,遏制房价上涨的意愿公然违背,引起了广泛的民众质疑。在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开始瞄上了他们,通过一些官方社论批判一下,最初只是希望杀杀他们的气焰,但是李总依然不知收敛,我行我素,他认为这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政府不能拿他怎么样,而且还发表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言论,比如“房价听市场的,不听政府的”,“炒房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等。实际上,私募在中国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政府既没明文承认,但也默许其发展,一直相安无事。现在李总跟政府对着干,政府开始觉得需要好好“研究”他了。

中国有很多事情就这样,因为法律的完善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进程,很多创新要么处于灰色地带,要么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形法律,再加上很多人在创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些钻法律漏洞的行为,保不了万无一失,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企业家原罪”。

李总同样有着这些原罪,政府不盯着死磕还好,但现在他惹恼了政府,政府一调查,他所在的私募投资公司涉嫌偷税漏税,甚至为了高收益而进行的盲目投资,资产损失隐患已经开始显露,而且他早已超出了一般的私募范畴,已经对部分地区的公众吸收零散资金。如此多的问题一集中,政府开始收网动作,媒体的报道风向一下子逆转,他也从明星投资人坠落为中国庞式投资骗局的始作俑者。墙倒众人推,一夜之间,李总的投资公司就遭遇雪崩,账户被查封,资产被冻结,曾经的投资人群情激奋,纷纷想拿回投资,而李总却被政府拘捕调查。

我得知这事后,特地给“大腕”打了个电话,一方面打听下情况,毕竟他俩相熟,也许还是不错的朋友,兔死狐悲,算作慰问;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他目前的状况,是否投资受损,或受牵连了。

“大腕”倒很淡定,他坦然的说:“李总人不错,也够仗义,但是就是行事太过招摇,容易遭人嫉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何况他还要公然招惹麻烦!我曾经劝过他多次,他总以为自己上面有人,或者自己一身清白,别人动不了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在他看来,李总的案子可大可小,虽然有些投资损失,但这些都是在可控的风险之类,偷税漏税在当下高税负的情况下更是司空见惯,如果不是民愤太大,补缴税款就能过关。但是作为投资公司,一旦政府高调处理,投资者对前景失去信心,问题就会放大百倍,就像银行被挤兑一样,瞬间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