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4日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罗高峰犯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陈玉兴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王向东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另外,陈玉兴、王向东的违法所得4037万元被追缴,还分别被处以4037万元罚金。
显然,这3位只是小鱼小虾,大鳄们隐于市。在杭萧钢构事件中,长江证券旗下两个营业部就了不得,上海东方路营业部先是在杭萧钢构第二个涨停板时位居买入金额第一名,而后在杭萧钢构股价暴涨159%后成为卖出金额第一名;在杭萧钢构第三个涨停板时,杭州建国中路营业部是累计买入金额第一名。然而事后一查,实际账户却是被人借用身份证开立的户头,案发后资金早已撤走,实际拥有人无从查找。
证监会亦曾调查,并在3月19日至30日停牌杭萧钢构,但却调查无果,只好复牌。因内幕交易而提起的民事赔偿诉讼,司法如何操作一直是难题。到2010年年底,据传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对内幕交易作出司法解释,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要求行为人自辩清白。“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倒置是这一原则的例外。
【第四十二回】·风起兮保险企业踏进资本市场
云飞扬中国平安走完MBO路
险资入市投资者狂欢
到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中外保险公司已超过百家。
一是承保,一是资金运用,此乃保险业车之两轮。但保险资金运用拓宽之路相当谨慎。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或者以独立席位直接投资股票。这几乎是个炸弹。
转过年,2005年2月17日,一俟运作框架建立,数家保险公司便向保监会递交直接入市的申请,3天后华泰保险抢下第一单。到3月7日,********、泰康人寿、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再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纷纷入市。保险公司入市的消息令投资者惊喜,3月8日蓝筹股群的集体爆发使上证综指放量上涨24点,一举突破
1300点。
2005年,保险业全行业投资收益率达到3.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保险资产结构亦大变,债券投资占比达到52.3%,首次超过银行存款成为第一大类投资工具。股票投资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超过6%,跑赢大盘15个点。投资基金的资金从2004年的67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0亿元,在整个保险投资中的占比也从5.6%上升到7.8%。
2006年6月16日,《******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国十条”)下发。这是继2003年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2004年年初推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国九条”之后,******对金融业第三驾马车保险业的政策“钦定”。
2006年6月27日,A股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中信证券宣布,规模达5亿股、金额总计46.45亿元的定向增发完成,巨额股票全部由********及其母公司********保险(集团)公司认购。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当时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大规模的一宗股权交易。
由于********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分别持有867.45万股和460.71万股随时可以变现的流通股,两公司最终合并持有中信证券5.13亿股,占总股本的17.22%,分别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增发后,中信集团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位置,占比为32.87%。由此,中信证券资本金突破100亿元,市值蹿升至500亿元。随着中信证券股价上涨,到7月7日,********的股权投资已获得30多亿元的账面赢利。
此桩交易尽管事先并非运筹再三,但********和中信证券实乃各取所需。中信证券增发前净资产为56亿元,资金约束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最为焦虑的是不断增长的投资压力,新增保费收入连同滚动产生的保费收入和以往投资收益,每年约有1500多亿元需要投资消化。以前********以银行大额协议存款方式消化部分资金,获利较高,但如今银行并不想扩大存差,这就挤出了保险资金,中信证券正好接盘。庞大的优质客户群对中信集团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双方可以共同开发产品,满足各自客户的多种需求,如股权投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收购兼并、不良资产处理、企业年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种业务。
实际上,********的投资动作不是始于参股中信证券。2005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获特批动用2.5亿美元境外外汇资金,认购4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票。在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半年禁售期满后,2006年4月********抛售了4亿股,半年内账面获利3.6亿港元,回报率达38%。
2006年6月,中国银行H股上市,********保险(集团)公司、********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获配78842万股,获批以购汇方式认购23.5亿港元股份,这是中国银行12家基础投资者中入股最多的一家。在中国银行A股中,“********系”成为仅次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国寿平安拼抢广发行
中国平安的金融控股集团蓝图由来已久。在成功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后,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东莞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成为中国平安潜在的收购对象。此外,中国平安对基金牌照也觊觎已久,市场曾传出中国平安收购鹏华基金的信息。
中国保险业两大巨头,中国平安与********在广东发展银行的并购上不期而遇。
广东发展银行乃一有雀斑的妙龄女子,娘家囊中羞涩,急于出嫁。2004年年底广东发展银行引资重组启动,出让85%股份,当时中国平安与荷兰银行结成竞标团,而********却站到花旗集团竞标团中,中国两大保险巨头将在此对决。其他竞争者,诸如法国兴业银行等则显得不起眼。
广东发展银行这女子虽有雀斑但毕竟处于妙龄,肥水不流外人田。手心手背都是肉,中国平安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这真是个难题。
2006年8月,广东发展银行新一轮竞标启动,花旗集团、法国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三家竞标团纷纷递上新的标书。竞标者各自维持了年初的报价,但中国平安在标书中承诺了一项新的特别安排,以现金捐赠方式给予广东省政府数十亿元人民币,助其解决广东发展银行坏账。这样,原本处于最低标价的中国平安一跃成为出价最高者。
在2006年年初的竞标中,花旗集团曾将出价升至241亿元,法国兴业银行则以235亿元居第二,中国平安出价仅226亿元,处于劣势。但在简单的报价背后,重组条件却决定了竞标方案的实质性差异。花旗集团尽管出价最高,但同时要求政府在坏账问题中承担更多责任。相比而言,中国平安的新承诺突破了简单报价上的比拼,与花旗集团呈现出不同的策略——在重组条件上做文章,来攻击对手的软肋。中国平安出乎寻常的激进。
中国平安已是孤军奋战。自2006年年初荷兰银行退出竞标团后,中国平安必须独自面对广东发展银行85%的股权转让份额,控股成本陡增。但中国平安所面临的现实是,经过连续几年的银行市场开放,优质银行资产几乎都已完成引资重组,全国性银行的收购空间所剩无几,广东发展银行几乎就是最后的机会。
竞标广东发展银行的战斗益发激烈了。8月,花旗集团请来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说项,而11月初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随行中就有法国兴业银行董事长兼总裁溥敦,做最后一搏。美国人、法国人,广东发展银行给谁?那是高层秘密。
各种消息不断地被制造着。11月3日,传出花旗集团竞标团胜出,花旗集团和它的中国伙伴********当大乐。但接着,问题来了:花旗集团竞标团内部各位老板的股权怎么摆?谁是老大?
钩心斗角,风云诡秘,托关系找人,拉大旗作虎皮,这些怎么想象都不过分。甚至有媒体公开报道,花旗集团虽然没有拿到绝对控股,但拿到36%,突破了外资控股不得超过25%和单个股东不得超过20%的上限,“属于特批”。而由于中粮集团股权的转让,也使********拿到30%的股权,加上其他中国国有企业股东联手,将可能形成这样的态势:广东发展银行的控股权掌握在中方手里。
2006年11月16日,最终结果出来了:花旗集团占股20%,********20%,国家电网20%,中信信托12.84%,普华投资8%,IBM信贷4.74%。
紧接着,********与中国平安又开始登陆A股的竞赛。
2003年12月17日,********(2628.HK)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3年后,2006年12月7日,********股价达到18.920港元,3年间上涨421.9%。
此时********开始回归沪市。通常在H股上市的股票回归,其在H股的现时价格是内地定价参考的关键,同时给予一定的折价。据此,********在内地的销价,应当不低于17元。
2006年12月15日,********H股再创新高,收报20.45港元,较前一天上涨4.66%。18日,********报收21.65港元。20日,再报收23.85港元。从13日收盘价18.96港元到20日收盘价23.85港元,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25.8%。12月27日传来消息,********A股冻结资金8325亿元,网上申购中签率为1.96759541%。与之对比,中国工商银行A股发行冻结资金总额约7810亿元,大秦铁路约5539亿元,中国银行约6770亿元。
2007年1月9日,********登陆沪市,开盘报37元,较18.88元的发行价上涨95.97%,盘中最高升至40.20元,最终收于38.93元,涨幅高达106.2%,成交金额近124亿元,成为两市第一高价金融股。
紧接着便是中国平安“含着金汤勺登陆A股”。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回归A股市场,当日开市每股50.00元人民币,盘中最高至50.97元,收市每股46.79元,比发行价上涨38.43%。
中国平安16年准MBO之路
实际上,最早筹备上市的是中国平安。在中国保险业,中国平安是一个异数,******是一个另类,虽然多年来他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躲避公众,埋下头来干自己的事,但一件件事都令人惊讶地干成了,以至几乎后无来者。
据说,1986年,当时30岁的******对蛇口工业区区委书记袁庚说了一句话:“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此话是指100年前招商局的保险梦,1875年即有保险招商局。
袁庚大喜,当即操作。1988年3月21日平安保险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占股51%,招商局49%,******出任董事总经理。在袁庚治下蛇口12年,出了3家股份制企业,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南山港务开发公司,个个新锐。
平安保险一马突进,其规模列中国保险业第三,资产重组,海归掌权,产品创新,特别是顶住1996年产寿分业浪潮,扛至今日,中国平安的金融集团梦想初成,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整个一大托拉斯,这令当年没能顶住而被分拆的中国人保、********羡慕。
平安保险在香港挂牌上市时,******并非第一大股东汇丰保险的代表,但何以稳居公司董事长的宝座?原来,******手中的筹码是员工持股会所控制的两家公司——江南实业和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共持有平安保险股权14.02%,超过了第一大股东——汇丰保险持股9.99%的比例。
在中国平安20多年的历程中,围绕控制权的争夺,创始人之间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招商局、********、摩根士丹利和汇丰保险等中外股东也是进进出出,最终才形成了国资、外资、民营资本三分天下的股权架构,中国平安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渐蜕变为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
在中国,金融机构几乎是不可能实现MBO的,中国平安的准MBO,可以说是内地国有金融机构中的唯一一例,这是个历时16年的故事。
1988年平安保险成立。1989年,中国平安成立员工风险基金,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1992年更名为职工合股基金公司,1996年更名为新豪时。******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担任中国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的人事任免控制。******得出了一个结论:应该让股东数量尽量地增多,以减少股东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局的退出,这对于中国平安管理层实行MBO是个绝佳的机会。********退出时的投资回报高达4倍,招商局是10倍。
2002年,中国平安的第三大股东换成了江南实业。中国平安方面的解释称,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实际最终控股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工会、平安证券工会和平安信托工会。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