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爷天下
16529500000083

第83章 2006~201030年一挥间鲜花在灰幕中怒放(9)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发行价为2.35港元,集资总额92亿美元。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在香港,中国银行定价2.95港元,开盘价3.15港元,收于3.40港元,筹资97亿美元,6月9日中国银行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38.35288亿股,使筹资金额达到112亿美元。在沪市,中国银行筹资200亿元人民币。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和上海同时上市。在香港,中国工商银行定价3.07港元,当日报收3.52港元;在上海,定价3.12元人民币,当日报收3.28元人民币。两地共筹资220亿美元。

2010年8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A+H股上市。中国农业银行A股发行人按照发行价2.68元,在初始发行222.35亿股A股的基础上,超额发行33.35亿股A股,约15%,集资额增加89.39亿元,令A股总集资额增至685.29亿元。连同中国农业银行行使H股超额认购权所募集到的122亿港元,A+H两股的新股集资总额合共为221亿美元。超越中国工商银行220亿美元全球最大集资纪录。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在银行业脱胎换骨之时,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挂牌,刘明康出任银监会主席。

刘明康屡次受命于危难之际。1999年,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落马,刘明康于当年7月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上紧急出掌光大集团。2000年,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出事,刘明康又一次临危受命。在中国银行的3年间,刘明康经历了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违规事件、广东开平事件、中银香港上市、金融控股集团试验等。

从国有商业银行行长到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刘明康有资本这样说:我是一个做过运动员的裁判员,因此我会保护他们参加职业赛的渴望,也会时时提醒他们保护他们在比赛时不会受伤,不会违规,不会屡战屡败。

从新中国建国,中国人民银行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等职能于一身的3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经过20多年的艰苦改革,终于正式结束。自此,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新时代。

金融监管体系,最核心的就是资本监管。1978年之前,所有土地和自然资源都为国有,不能交易买卖,没有资本价值;企业也是国有和集体所有,亦不能买卖;公众的未来劳动收入流更不能资本化,甚至连迁徙、换工作、结婚都没有自我决定的自由。因此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没有资本,自然也就不需要一行三会了。

大体来说,改革开放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给公众选择生产和买卖的自由,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创业市场上的自由,是从计划到市场的市场化阶段。之后的第二阶段就是资本化时期,就是让企业资产、土地和各类自然资源、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者金融票据化转变成流通的资本,把死资产和未来收入流变成随时能变现、变成可以花的钱。

其中,土地成为资本化的第一要物。从1998年开始,土地资本化经历了两个过程。其一,各地政府出售部分土地,供房地产开发或工业建设,这是土地直接货币化,本身还不是资本化;其二,在住房私有并可交易的前提下,房产又可拿来作按揭贷款,将房产及所占用的土地、业主自己的未来劳动收入金融资本化。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是一个里程碑,为中国资本化打开了大门。

中国财产权日益清晰了,钱也显得越来越多了。2007年10月,****中央总书记胡****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显然,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实际情况是,在资本蛋糕中,国有成分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发掘生产力、转轨社会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财富资本化的年代,那么后30年,就应该是政府退出利益掣肘、与市场保持距离、研磨调控和管理艺术的时期。到那时,回想起今日“鼓励上市发行股票”或“经营城市”,大家应该洒笑了。

【主张】央行监管和货币政策的职能分立争论

赞成者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中央银行两权分立的基本前提,按照“金融监管者俘获”理论,当央行一身兼二任时,会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和特殊利益,从而偏离稳健而客观的货币政策轨道,央行作为金融监管者会被商业银行所“俘获”。同时,当央行的两种职能混合时,不管是经济处于通胀还是通缩时期,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会严重影响银行体系的赢利能力和安全性:为治理通胀,央行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和利率政策,结果导致银行的赢利能力受到严重损害;为治理通缩,央行又倾向于放松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对银行资本金水平和不良贷款水平丧失严格的外部约束,从而有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反对者认为,央行职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而这两个目标不一定非要通过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来达到,在央行内部照样可以实现两种职能的分立,比如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采取多头监管的模式。而在央行本身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试图以成立银监会来解决央行的“双重角色冲突”,此举仅是将央行的“双重角色冲突”外部化而已。

显然,解决央行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也不是银行业本身的问题。

【人物】联想柳传志国退民进

说联想赔了9700万美元,说杨元庆要下课,说联想要改打下三路、要加力销售个人电脑、要重新审视中国和新兴市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09年年初,65岁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重回联想董事局主席职上。

这事不可能发生在国有企业。说金融危机了,国有企业大船需要老将回来掌舵了——那是不可能的。卫留成不可能离开海南回到中海油,刘明康不可能不管银监会重掌中国银行,李毅中也不可能扔掉工信部一摊子事回去重温中国石化旧梦。而且,谁敢说国有企业老将回去就能解救国有企业于水火?如果不成功谁担责任?

如果柳传志是国有企业老总,那更没可能回去。柳传志曾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套用行政级别是副部级。一个副部级的65岁的人还要回去占位子?中组部掌握的年轻干部多的是,都意气风发要大干快上呢。

但柳传志一声吼:“联想是我的命,复出义不容辞!”柳传志可以这样吼,他是联想的爷,然卫留成们就不能如此无礼了:企业的成功是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的结果,企业家的进步是党教育培养的结晶,党的财产人民的财富,怎么会是某个人的命?不是谁想义不容辞就能义不容辞的。

柳传志之所以能义不容辞地复出,是联想董事会的决定,董事中有中国人,也有老外,可能不需要中组部的批准。确实,柳传志复出时的姿态太不官员太不国有企业了。在联想宣布柳传志复出后,已有多家媒体采访到柳传志,当时他在纽约,有打越洋电话的,也有直奔酒店堵上门的。沉默是金呀,谁见过哪个官员履新之日容得媒体狂轰滥炸?让你连秘书的门都摸不着!谁像老柳,困得睁不开眼了,还跟记者侃,很平等的样子。

柳传志回到联想很自在。他不怕大家说自己恋栈,也不怕说自己护犊子,护自己的接班人杨元庆。看看杨元庆干了些什么——在柳传志复出前一个月,联想全球裁员25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1%,杨元庆不怕栽刺。而在国有企业,谁愿意把得罪人的事往自己怀里揽?这种高尚行为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种花”,尤其是当国有企业老总要离职了,突击超编制提拔干部,可持续发展呀。

但有一点柳传志是绝对没戏的,比如让他去海尔任职,玩不转呀。但组织部门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比如国有企业老板卫留成去海南做行政官,比如种田的去管唱戏,分分钟的事。

然而,当柳传志喊“联想是我的命”时,柳传志还不是联想的一把手,一把手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直到2009年9月8日。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科控股将联想控股29%的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一个月后,民营企业泛海控股集团以27.55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中国科学院持有的联想控股29%的股权。如此,中国科学院占股36%,联想职工持股会拥有35%,泛海又拿走29%——终于,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联想控股64%不姓国。

25年前联想成立时是国有企业。当时中国科学院出资20万元,持有联想100%股份。1993年联想成立职工持股会,老职工拥有35%的分红权,当时大家没把这当成多大的事,不过纸上财富嘛。“当时一年分红1亿元,但我们把这些钱攒了起来,一直攒到2001年,整整8年。”柳传志回忆说。

期间,1994年香港联想在港上市。1997年逢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联想股价低迷,最低每股只有0.5港元。现在猜想,柳传志本是拯救香港联想于水火,便将北京联想业务整合进入。谁料这个救急动作却抄了底,成就了联想员工的暴富。1998年后,全球互联网发飙,联想电脑覆盖中国市场。到2001年,员工持股政策开放,联想以分红积攒下来的现金购买股权,员工35%的分红权终于变成了股权证。联想员工持股会有640多人,柳传志名下约有2%的股权。

联想1984年创立,从1993年成立联想员工持股会,到股权流通用了7年,这是联想产权改革的第一步;从2000年联想分拆,联想控股成立,到引进泛海,用了9年,而最终联想控股上市,实现股权流通,还需要时日。但泛海的进入,联想的股权民营化,显然是联想完成产权改革第二步的促进剂。

联想不仅要做跨国企业,做百年老店,还要明确所有者权利,在众多产业国进民退的当下,联想却在民进国退,完成从国有企业向混合经济的过渡,这是中国梦。

【人物】日照钢铁杜双华梦碎

柳传志有中国梦,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日照钢铁)老板杜双华的梦碎了。

日照钢铁先前乃民营钢铁大佬,如今杜双华已断然金盆洗手拿钱走人。据传杜双华想玩私募,开发房地产,收购高尔夫,甚或弄个私人飞机。完全不钢铁,回避实体经济,自娱自乐。

忽感觉不对,那日照钢铁乃杜双华抵死舔血培育,情同骨肉,何以拿钱走人?想那柳传志见联想窘况,决然复出,“联想是我的命”;看那黄光裕深陷铁窗,却仍左右腾挪,死扛陈晓。盖因为,企业乃创始者的根,是他们存在的道理。有理走遍天下,杜双华也想说理,也想抗争。然而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削减势在必行,日照钢铁难逃被国有企业山东钢铁重组的命运。

风声日紧,2009年5月杜双华急购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股权,后开源控股以52亿港元的高溢价收购香港誉进发展股份,而誉进发展间接拥有日照钢铁核心企业30%的权益。几番腾挪,日照钢铁的30%成了香港上市公司。这就给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出了难题,上市公司要以股票市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依据,而不能以企业净资产价值为准,这意味着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要掏更多的银子。日照钢铁的评估价为242亿元,但杜双华认为应为280亿元。

杜双华借着资本市场给政府出难题,但政府有行政手段。2009年7月,国家环保部紧急叫停多个钢铁、电力项目,其中日照钢铁投资78亿元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位列其中。乱云压头,日照钢铁几成第二个江苏铁本。杜双华低头了,9月,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签署重组协议,双方共同建立一家新的企业,其中山东钢铁占67%的股权,日照钢铁占33%。

傍上了国有企业,杜双华就从了吧?但不。“按照山东钢铁的重组规划,杜双华不但拿不到钱,原先的投入也可能有去无回。”杜双华不愿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锅里搅勺子,敌进我退了。杜双华与山东钢铁修改了原来的重组方案,一次买断,拿钱走人,33%的股份不要了。

到2010年年底,早已过了重组的期限,杜双华却又在日照钢铁兴致勃勃地宣讲自己的5年计划。外界猜测,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事怕是要黄,因为山东钢铁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