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树立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对人说话是一种精神活动,表达效果的好坏,与说话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心理素质良好,不仅能顺利表达,而且能获得预期效果。心理素质不佳,或者达不到表达的目的,或者在表达之中半途而废,或者在双向交流之中应对失策。
一、心理类型
人的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有关,不同的心理类型,在说话上具有不同的表现。
1.冲动型
冲动是一种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
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轻易决策。所发言辞大都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形成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没遮没拦;心里有啥想法,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
2.理性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
这种类型的人不是不讲情感,而是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燥,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
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并且,过于理性,也会给人造成圆滑的印象,同样影响交际进行。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霸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贴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推出他的父亲要烹杀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宋代的吕夷简,以理性著称于世。年幼的仁宗皇帝即位时,他以同平章事之职(宰相)辅政。一次仁宗久病不愈,百官皆忧心忡忡。这天仁宗病情稍见好转,叫太监火速传吕夷简进宫朝见。吕夷简闻命后,在家静坐许久才缓缓动身,一路上还不断同熟人寒暄,一点不着急。进宫后,早等急了的仁宗问他:“我病了好久,今天觉得好一点,急着想见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吕夷简答道:“陛下久病不愈,朝庭内外一片忧虑。今天内侍突然急急出宫,传我火速进宫,我若立即慌慌张张跑来,恐怕会引起臣民猜疑,以为宫中发生了什么不测之事哩。”说得仁宗愈加敬重他。其实,他心里比仁宗还急,巴不得一下飞进宫里,但他却从理智上刻意控制情感,以定臣民之心。
对说话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就很受听者欢迎,于言语交际是很有利的。
3.居高型
这种心理指的是听者凭借某种条件,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硬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非同一般的居高言辞。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会,只得任其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唯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
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谈到:沈在担任******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本来,尊师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因其居高心理支配,老师不老师,也就全不理会了。
这种心理状况,沈剑虹还有一对比佐证:
******与来访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会谈时,“蒋公像是父执一样,侯赛因则是恭敬的子侄”。而“蒋公和美国大使会谈时,总是非常和蔼有礼的。他总是倾听对方的谈话,并且很有礼貌地回答问题”。侯赛因虽贵为国王,但因国小、贫弱,******便以居高心理相对。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虽仅一大使,******就不能居高了。
对说话者说来,居高型的心理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实施自我抑制,于言语交际是十分不利的。
4.平正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是一就说一,是二则说二。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很受人欢迎,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决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给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雨过天晴,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坚强。”
“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做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相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二、心理基础
说话水平与心理基础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心理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也就是说,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与他个人的主观要求和主观愿望密切相关。
1.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具有明确的言辞发送目的,并充分认识交谈的意义,使自己的表达行为服从于交际要求的心理。
这种心理反映着交谈者的意念,贯穿于交谈活动的始终,同时,也是产生交谈欲望的动力。比如你是一名有良知的公民,当有严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言行突然在你身边发生时,你会被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站出来喝止。至于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是来不及考虑的。许多见义勇为者即属此类。
2.坚毅性
坚毅性是指发送者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表达坚持到底,无论如何都不被外力的影响左右,坚毅顽强,勇往直前。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表达者既要全力维护自己所表达的立场,又要奋起排除各种干扰自己立场的因素,任凭外力如何干扰,决不改变初衷,有善始,必有善终。
但坚毅不是顽固。顽固是明知自己所言站不住脚却偏要坚持,对不同的意见,不管是否有理,一概排斥。坚毅是深信自己所言是正确的,以后的实践也将会证明自己的正确。
3.果敢性
果敢性指的是交谈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需要明辨是非,作出决断时,能够迅速勇敢地以恰当的言辞作出决定。
这种心理容不得犹豫、迟疑,也不可能允许说话人作全面、反复、认真的思虑。千钧一发,迫在眉捷,当断不断,必为所乱。有时,即使有很大危险,也在所不惜。
但果敢不是妄断。妄断是情况不明,毫无把握,乱碰乱撞。而果敢是对情况有所了解,并有一定把握的心理反应。诸葛亮要是不了解司马懿为人多疑,不了解司马懿深知自己平生谨慎、从不冒险的心理,决不会果敢地大开四门唱空城计。
第二节博闻强记,扩大知识积累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说话者能够很好地以言辞实现人际沟通的源泉。有的人之所以很有说话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厚的知识积累。胸有成竹,欲发则出;积之愈深,言之愈佳。
对交谈者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作为交谈者,应当掌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
一、处世知识
处世就是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有着必然的牵连。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的起码知识,这样,才能说出与当时的情境适宜的言辞。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因某一细微疏忽讲错话而造成不良后果,导致交际失败。
日常生活中,诸如称呼、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寒喧、探病、致歉、打招呼、打电话、问候、介绍别人、自我介绍、拒绝、祝贺、吊丧等等,所有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说法。而这种说法,一般都是自然形成或约定俗成,勿需去特别地学习、钻研;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耳濡目染,即可把握。若想提高说话水平,就必须应积极投入社会生活,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处世言辞。只要掌握文明、礼貌、得体、合适的原则即可。
二、世事知识
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掌故等等。这种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勿需潜心去学;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在实践中自会逐步体会、感悟得到。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实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必须具备这类知识。曹雪芹就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不谙世事的人,所发言辞要么造就笑话,要么酿成苦酒。
1974年美国康宁公司将一件制作精巧的蜗牛工艺品赠送给中国政府。
当时中国正在搞“批林批孔”,江青臆断这是对中国的侮辱,旨在讥讽中国像蜗牛一样龟缩、爬行。******指示外交部,急电中国驻美联络处调查。时任联络处参赞,又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冀朝铸说:“不用调查,蜗牛象征有耐心,这是表示祝福的意思。”联络处将冀朝铸权威性的知识报回国内,江青这才悻悻地收敛起发难的嘴脸。
三、文化知识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构成文化的内容。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等。这些知识最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开拓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言辞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这种知识的获得,自然也要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吸取,表达的水平才会有不断的提高。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专业知识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一个人处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应当具备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
专业知识的获得,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即使原来专业知识积累很丰厚,在新的形势下,也会产生许多的盲点,如果不认真学习,既不利于自己的工作,更不利于专业方面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