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完全解读一个人说的话,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倒不是缺乏迹象,其实90%的谎言都伴随着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就像罪犯的指纹,总要留下欺骗的痕迹。
识别撒谎时的身体语言
人们往往很得意于自己能够识破他人的谎言,特别是在那个撒谎者是他们很熟的人的时候。你听过多少次母亲告诫孩子永远不要对她撒谎,因为她“太熟悉这些谎言了”,或者一个年轻人声称他女朋友永远瞒不过他,因为他能完全“看透她”。实际上对“识破谎言”的研究表明,无论那位母亲还是那个年轻人也许都错了,因为人们只能发现他们遇到的56%的谎言,可能略高于你的预期。研究还发现,即使人们越来越熟悉,但识破对方谎言的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有时甚至更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随着人们越来越熟悉,他们对自己识破对方谎言的能力更加自信。尽管如此,准确度却没有相应地增加,通常只是他们的自信增加了而已。而且,当人们更加了解对方的时候,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分析能力中加入了更多感情的因素,这也限制了他们识破对方的能力。最后,因为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别人正在寻找何种类型的迹象,所以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减少被识破的几率。
人们很难识破谎言,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阈值的设置。个人对于谎言流行程度的假定,能够决定他们识别撒谎者与诚实者的能力。那些非常信赖他人的人希望他人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可能把自己的识别阈值设置得非常高。结果他们能准确地识别诚实的人,但不能识别撒谎者。高度怀疑别人的可能有相反的问题——因为他们把阈值设置得很低,不费力气就能识别大多数撒谎者,但却不能识别说真话的人。政府官员就是极好的第二类情况,他们总把自己的谎言识别器的阈值设置得非常低。他们能成功识别撒谎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撒谎!
直觉。识别撒谎者有两种方法:一是留心欺诈的线索,二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最近的研究发现,与把判断建立在迹象的基础上的相比,依靠直觉识别谎言的人,其准确性更低一些。甚至,说到识别骗局,直觉通常是障碍而不是帮助。
多重原因。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特殊的动作才是识别欺诈的线索。例如,有时候人们假定,说话时摸鼻子的人不由自主地泄露了一个身体语言,这个姿势是撒谎的信号,不是别的。这些假定忽视了一个事实,行为和言语有时候能提供谎言的线索,但有时它们提供的是与谎言无关的一种精神状态的线索。测谎器测量呼吸、心率和手心出汗,所有这些都是表示人们情绪波动的指标。人们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呼吸就会加速,心率领就会提高,手掌就会冒汗。人们在撒谎时,通常感到焦虑,他们的焦虑可以被测谎器测出。然而,有时候人们在感到焦虑时并没有撒谎,在撒谎时并没有感到焦虑,这两种情况是一样多的。
找错方向。人们不能识别谎言,因为他们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线索。人们注意的,往往是他们认定对方露出马脚的部分。如果你问一问,人们何以知道某人在撒谎,他们常常提到闪烁的眼神,或者心不在焉地玩弄手的动作。人们提到的另一些不诚实的信号是微笑、快速眨眼、长时间的停顿、说话太快或太慢。罗伯特·克劳斯和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把人们用来识别谎言的记号同真正的谎言相关的记号加以对比,他们发现,两者很少重叠。
注意撒谎者的四肢动作
焦躁不安和不自然的手部动作同样被认作撒谎的信号。根据这种假设,人在撒谎时会变得很不安,这样使得手也处于紧张的动作中。正如我们早先提到的那样,有一类姿势叫做“适应动作”,包括摸头发、挠头皮或者把两只手放在一起搓等。人在撒谎时,有时会感到心虚或担心被发现,这种担心会导致他们做出“适应动作”。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赌注很高或者这个撒谎者不善于撒谎的时候。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同样,因为撒谎者害怕暴露自己,所以会刻意控制自己日常的动作习惯。结果他们的动作可能不是更活跃,而是更少!
和眼睛一样,手的动作往往也能被置于意识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手不能作为关于谎言的可靠信息来源的原因。但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虽然同样受意识控制,但不被注意,容易被忽视,它们常常能提供关于谎言的有效的线索资源。
关于撒谎行为的研究表明,人在撒谎时,身体的下部会比身体的上部提供更多的信息。当把关于某些人的录像放给其他人看,让他们判断谁在撒谎、谁说实庆的时候,如果被拍摄的是身体的下部,那么判断往往是准确的。显然,双腿或双脚对撒谎者来说是被低估了判断谎言的信息。看来,似乎撒谎者都把努力集中在他们的手、胳膊和脸部的隐秘处,因为他们知道其他人会观察这些部分。由于脚很隐蔽,所以撒谎者不去注意。但是,往往脚或者腿的一个细微的动作调整,就能出卖他们!
注意撒谎者的鼻子和嘴
有一个暴露谎言的姿势是“捂嘴”。发生这种情形时,看起来好像是撒谎者非常警惕地捂住了欺诈的源泉。他(她)假定,如果人们看不到他(她)的嘴,就无法知道,谎言来自何处。“捂嘴”的动作很多,包括从用手完全掩住嘴巴,用手支住下巴,到一根手指悄悄摸一下嘴角。通过把手放在嘴上或靠近嘴巴,撒谎者表现得像个罪犯,他(她)无法抵挡回到犯罪现场的诱惑。而这正好和罪犯一样,因为手的动作把自己暴露给了观察者。在任何时候,别人都能知道,摸嘴是企图掩盖谎言。
不过,有一个摸嘴的替代行为,就是摸鼻子。通过摸鼻子,撒谎者体会到了掩嘴的瞬间安慰,又不用冒险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动作中,摸鼻子是掩嘴的替代行为。这是一个鬼鬼祟祟的身体语言,看起来好像某人在挠他(她)的鼻子,但他(她)真正的目的是掩住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摸鼻子是欺骗的标志,但是这个动作和嘴没有关系。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之一阿兰·赫希与查尔斯·沃尔夫一起,对比尔·克林顿1998年8月给大陪审团的证词做了详细的分析,那时候这位总统否认曾与莫妮卡·莱温斯基有染。他们发现,当克林顿说真话的时候,他几乎不碰自己的鼻子,但是当他在与莫妮卡·莱温斯基发生韵事的问题上撒谎时,平均每四分钟摸一下鼻子。赫希管这个叫“匹诺曹综合征”,这是根据那个著名的童话人物命的。这个人物每次撒完谎,木头鼻子都会变长。赫希指出,人在撒谎时,鼻子会充血,通过摸鼻子或擦鼻子,这种感觉能够得以缓解。
至少有两种观点反对“匹诺曹综合症”的说法。一种认为摸鼻子仅仅是紧张的征兆,而不是谎言的信号。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在撒谎时,会感到焦虑,害怕被人发现,而这些情绪都与面部的血液枯竭有关。换句话说,它导致的是血管收缩,而不是血管扩张。这是罗格斯大学的马克·弗兰克的观点。弗兰克还指出,关于撒谎的试验研究表明,摸鼻子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欺骗信号。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摸鼻子没有出现在实验场所。在那里赌注很低,即使谎言被揭穿,人们为此支付的成本也不太高。还有这样的可能,摸鼻子并不是人人适用的欺诈标志,它可能只是某些人(包括克林顿)的商标式身体语言秘语。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摸鼻子与谎言或焦虑毫无关系,但它是表示拒绝的无意识形式。雷·伯德惠斯戴尔认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擦鼻子,显露出他(她)并不喜欢对方。正如他指出的那样:对美国人来说,擦鼻子和单词“No”一样,是表示拒绝的标志。根据这种解释,可以把比尔·克林顿在大陪审团评面前摸鼻子,视为他对质问者的深深厌恶的表示,而不能把它视为揭露下列事实的线索——他正在对他们撒谎。
在这场争论的周围,依然存在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说某人撒谎时,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是说我们知道他在撒谎,还是说我们不得不相信,他没有讲出实情?正如马克·弗兰克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与比尔·克林顿案件,与他有关与莱温斯基发生韵事的证词密切相关。有人认定克林顿知道自己在撒谎;也有人坚称,根据克林顿关于性的定义和他建构证据的方式,他根本没有撒谎。由此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人必须说服自己,自己没有撒谎,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坚信,自己讲的都是实情,这两类人在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
注意撒谎者的微笑
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微笑可能是最容易做到的。它还容易让人丧失戒心,因为微笑让他人体验积极的情绪,对撒谎者较少怀疑。
但真正让微笑受欢迎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很不善于把真诚的微笑与虚假的假笑区分开来。他们之所以不善于区分,是因为过于看重微笑的表面意义。人们通常能分辨展示了负面情绪的“混合微笑”。比如说,他们发现,可以很容易分辨出“苦涩的微笑”。人们在发出“苦涩的微笑”时,眼眉的内角会上扬,而嘴角或者向上抬,或者往下撇。但是人们在分辨虚假的、非混合的微笑方面糟糕透顶,人们之所以要掩饰与撒谎相关的负面情绪,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你问人们如何识别撒谎者,他们往往会提到微笑。他们会告诉你,人在撒谎时,更有可能以微笑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过,关于撒谎的研究表明,情形与此完全相反:与说实话的人相比,撒谎的人笑得更少。情形似乎是这样的,撒谎者有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人们对于撒谎者的预期截然相反。但这并不意味着,撒谎者不使用微笑。它只是表明,他们往往因为笑得虚假而被识破。冒牌微笑有几个可供识别的特征:
持久。与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相比,冒牌微笑往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组装。与真诚的微笑相比,冒牌微笑“组装”得更快,“拆除”得也更迅速。
方位。冒牌微笑往往局限于面部的下半部分,而真诚的微笑既涉及抬起嘴角的肌肉,也涉及在眼睛周围绷紧并把眼眉轻轻下拉的肌肉。冒牌微笑和真诚微笑受制于大脑的不同部位:自觉的中枢制造冒牌微笑,而真诚微笑是自发流露出来的。
对称。真诚的微笑均衡地浮现在脸的两边,而冒牌微笑有时会更强烈地出现在脸的一边(通常是右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自觉的面部表情相联系的神经通路,不同于与自发的面部表情的联系的神经通路。如果你看到一个对称的微笑,它可能是真诚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不对称的微笑,那么这很可能是假的。尽管对称的微笑和不对称的微笑大相径庭,但人们往往在回应不对称的微笑时,把它当成真诚的微笑。这也是我们对微笑的本真性漠不关心的原因:倘若别人向我们微笑,我们就不会太在意自己获得的是哪里一种微笑。
注意撒谎者的微观身体语言
当人们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时,他们的脸会接受到两套截然相反的指示:大脑中自发的程序要求面部展示真实情感,而自觉的程序则要求面部呈现出伪装起来的表情。为了使伪装有效,自觉的程序必须占有优势。于是,人的真实情绪就会被隐藏起来了。成功的掩饰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掩饰自己情绪的能力、被压抑的情绪的强度。某种情绪太强烈时,有可能会压倒用来压制它的努力,于是伪装的情绪就会让位于真实的情绪。
不过,也有这样的时候,真实情绪瞬间崩溃,伪装的情绪瞬间恢复。人们显示真实情绪的片刻被称作“瞬间表情”或微观身体语言。它们是极快的,也是极短的。它通常是迅速而短暂的,一般不会超过一秒,有时候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秒,相当于在标准摄影的单帧图像!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发出了微观身体语言。绝大多数人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在意。不过,警察之类的人物在经过培训后,能对之加以识别。他们还可以学着运用它们,去阐释他人的行为。
人在撒谎时,有时会发出暴露自己真实情感的微观身体语言。比如说,有个人在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他(她)如何从一栋着火的房子中突围的故事。给人的印象是:在这场事故中,他(她)完全控制了局面。他(她)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脸部一直很镇定。但是突然间,他(她)的表情变了,变得害怕,紧接着又恢复了先前的镇定。如果你观察到了这些,又对微观身体语言一无所知,可能不会注意到刚才发生的事情,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你觉察不到那短暂流露出的恐惧。对于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来说,这个微观身体语言是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可以据此判断那个人讲述的故事的真假。它将表明,他(她)试图给人这样的印象——他(她)一直控制局面,但是在那次事故中,他(她)感到了巨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