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谈一谈我对互联网咨询市场的理解。互联网从诞生伊始,就是源自草根,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是围绕着最终用户的需求,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业务模式设计和市场开拓的,它们对用户互联网行为模式和用户体验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这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的门槛,正因为它们真正懂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做出来的产品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够聚集起大量的用户资源,且精于用户细分,广告主才愿意在上面投广告,企业用户才愿意借助这样的平台来经营渠道。对于中小型企业,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像国美、苏宁、海尔、时尚集团、中航信等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经营数据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且认为自己有实力建立完全符合自己的业务特点、面向特定人群、定制化的电子商务模式和互联网战略。它们精于业务经营,对于同样的互联网信息和数据,有着基于业务视角的更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方法。虽然大多数传统企业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和制定运营互联网战略的能力,但它们具备自己那块业务领域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具备充实的资金、强大的品牌、完善的用户数据、成熟的渠道资源、跃跃欲试的激情、充足的自信心。最重要的,面临线下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它们有着进军互联网的动力和压力。
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仍然把互联网战略等同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停留在跟一些网络营销广告公司、第三方电商合作的低层次上。互联网战略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群和大众心理的经营,互联网文化天生有着自我净化、自组织、排斥虚假、拒绝生硬推销的本性。传统网络公关公司和电商提供的仅仅是线下传统公关、营销活动的线上扩展,且造假、灌水的卑劣手法一脉相承,网民们对于这种生硬、虚假、分散、无力的营销手法有着天然的排斥感,这样的手段对于企业的形象和经营实际起到了反作用。而企业本身又缺乏对于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用户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只能被公关公司欺骗,无奈地接受灌水的统计数据。在跟一些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企业对于这种互联网基因和能力的渴望。而这块咨询服务市场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举一个在互联网营销领域做得出色的例子。
2011年北京那场暴雨,淹了许多道路,却火了一个名字——杜蕾斯。“北京今日暴雨,幸亏包里还有两只杜蕾斯。”6月23日下午17点58分,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地空捣蛋”的ID发布了一条微博,并附上了三张图片。图片中,这个男孩拿出两个杜蕾斯,分别裹住两只鞋子。微博发布之后,瞬间引来诸多围观。两分钟后,杜蕾斯官微转发这一微博,并且评论道:“粉丝油菜花啊,大家赶紧学起来,有杜蕾斯回家不湿鞋。”疯狂转发与评论就此开始。到24日止,仅原始微博就已被转发近9万次,还有一些草根大号又复制、粘贴了图文内容发布出来,就传播图来看,转发层级达到19层,各类转发大约超过15万。在6月份新浪微博转发榜中,这条微博排名第二,仅次于李娜夺冠那条微博。
杜蕾斯的官博背后是一支运维团队,对互联网用户和产品品牌定位的深刻理解,使得他们总是能用有趣而具有网感的内容抓住粉丝的兴趣点,转发出去的信息得到迅速转发和热评,获得远远超过粉丝数的品牌认知度和传播力。这只是一个营销的例子,企业的研产供销存是完整的链条,每一点都可以找到与互联网的契合点,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融合进来,形成从企业到用户的闭环。
从企业世界和互联网世界的跨界处切入,是在我脑中越来越清晰的创业路径。关于未来,我的创业团队业务范围和人员构成,有如下的思考。
针对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咨询服务类型:
(1)互联网战略咨询。结合企业客户的优势资源和经营特点,帮助传统行业制定企业级的互联网战略,帮助企业向互联网时代作业务和战略转型。
(2)互联网营销和品牌建设咨询。结合和君营销咨询的积淀和对互联网人群、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利用和君的平台,整合大量网络营销公司和电商作为资源池,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营销咨询服务。针对新建品牌和逐渐老化的品牌,提供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品牌运营战略咨询。
(3)企业互联网资源运营外包与咨询。为企业提供官方网站、官方博客、产品社区、SNS平台的用户发展、业务拓展以及运维外包服务。为企业提供内容经营和人群经营的指导性策略。
我需要的合伙人团队和重点人才构成:
(1)互联网资深从业人士,对互联网文化、商业模式和用户行为、心理有着深刻理解。
(2)网络社区或电商的内容、服务运营人员。
(3)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互联网应用的技术人员。
(4)垂直行业专家,对传统企业营销、经营、品牌及业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和君在我的职业理想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先生的分享让我大大扩充了对中国民营企业形态的认知,也让我对企业互联网咨询市场更加有信心。同时资本方面的考量也成为我另一个关注的重点,怎样把资本的力量有效引入跨界的互联网战略咨询,成为我下一个思考的问题。
之前自认为在互联网有不错的朋友圈,自己又在IT界工作,可以整合的资源确实不少。可进入和君,才发现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对于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本质的把握是多么的浅薄。在创业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沉潜积累和好好把握和君平台,积累人脉,树立自己的口碑,是我短期内的计划。
【做一名数据分析师】
(和君商学院第四届学员)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数学家,可惜长大了发现自己天赋不够,理想渐行渐远,于是开始考虑现实,开始做一些人生规划。我一直在思考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专注什么样的领域,并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现在的职业理想比较简单,就是做一名数据分析师。
一、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师
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这些行业,每天产生巨大的数据量(长期更是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比如客户交易数据等等),据说到2020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3500万亿GB。海量的历史数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以利用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软件工具、数据库技术、各种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分析海量数据成为可能。
而数据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领导层的重视。借助报表告诉用户什么已经发生了,借助OLAP(联机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工具等分析工具告诉用户为什么发生了,通过dashboard(精要报告)监控告诉用户现在正在发生什么,通过预报告诉用户什么可能会发生。数据分析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挖掘对业务发展有价值的、潜在的知识,找出趋势,为决策层提供有力依据,为产品或服务发展方向起到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企业内部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举两个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成功的例子。
(1) Facebook广告与微博、SNS等网络社区的用户相联系,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为广告商提供更为精准定位的服务,该精准广告模式受到广大广告商的热捧。根据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Facebook年营收额超过2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在线显示广告提供商。
(2) Hitwise发布会上,亚太区负责人John举例说明: 亚马逊30%的销售是来自其系统自动的产品推荐,通过客户分类、测试统计、行为建模、投放优化四步,运营客户的行为数据带来竞争优势。
此外,数据分析在营销、金融、互联网等方面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在营销领域,有数据库营销、精准营销、RFM分析、客户分群、销量预测等等;在金融上,预测股价及其波动、套利模型等等;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上,百度的精准广告、淘宝的数据魔方等等。类似成功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数据分析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种情况。我们来看一个来自微博的信息:美国目前面临14万~19万具有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以及150万具有理解和决策能力(基于对海量数据的研究)的管理人员和分析人员的人才短缺。而在中国,受过专业训练并有经验的数据分析人才,未来三年,分析能力人才供需缺口将逐渐扩大,高级分析人才难寻。也就是说,数据分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合格的为企业做分析决策的数据分析师却寥寥无几。好多人想做数据分析却不知道如何入手,要么不懂得如何清洗数据,直接把数据拿来就用;要么乱套模型,分析得头头是道,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按俗话说就是: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
二、我的职业规划
对于数据分析,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SPSS、SQL之类的软件、决策树、时间序列之类的方法,这些仅仅就都是个工具而已,最重要的是对业务的把握。没有正确的业务理解,再牛的理论,再牛的工具,都是白搭。做一名合格的数据分析师,除了对数据需要有良好的敏感性之外,还需对相关业务背景的深入了解,对客户或业务部门的需求的清晰认识。根据实际的业务发展情况识别哪些数据可用,哪些不适用,而不是孤立地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分析。
为此,我对自己的规划如下。
第一步: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知识(比如统计、概率、数据挖掘基础理论、运筹学等),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软件(比如VBA、Matlab、SPSS、SQL等),掌握基本的商业经济常识(比如宏微观经济学、营销理论、投资基础知识、战略与风险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在学校里尽量地学习,而且我来到了和君商学院,这样我可以在商业分析、经济分析上面领悟到一些东西,增强我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二步:参与各种实习。研一时虽然有课,不过我很幸运地找到一份一周只需去一两天的兼职,内容是为三星做竞争对手分析,当然分析框架是上司给定了,我只是做整合资料和往PPT里填充内容的工作。不过通过兼职,我接触到了咨询行业,也向正式员工学习了很多商业分析、思考逻辑之类的东西。之后去西门子,虽然做的事情与数据分析无关,不过在公司经常用VBA做一些自动化处理工作,这为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打好了基础。再之后去了易车,在那里兼职了一个多月,参与了大众汽车销量数据短期预测的项目。一个小项目下来,数据分析的方法、流程掌握了不少,也了解了企业是如何用一些时间序列模型去参与预测的,如何选取某个拟合曲线作为预测值。现在,我来到新的地方实习,也非常幸运地参加了一个央企的码头堆场优化系统设计,其实也算数据分析的一种吧,通过码头的数据实施调度,通过码头的数据进行决策,最后写成一个可操作的自动化系统。而这个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对业务流程的把握。我也参与项目最初的需求调研和制定工作任务说明书,体会颇多。
第三步:第一份工作,预计3~5年。我估计会选择咨询公司或者IT公司吧,主要是做数据分析这块比较强的公司,比如Fico、埃森哲、高沃、瑞尼尔、IBM、AC等等。通过第一份工作把自己的基础打得扎实些,学会在实际中应用所学,学会数据分析的流程方法,让自己成长起来。
第四步:去自己喜欢的一个行业,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并将数据分析应用到这个行业中。比如我可以去电子商务企业做数据分析师。我觉得我选择电子商务企业,是因为未来必将是互联网的时代,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传统零售商老大沃尔玛正在受到亚马逊的挑战。此外,电子商务比传统的零售商具有更好的数据收集和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跟踪用户、挖掘潜在用户、挖掘潜在商品。
第五步:未知。我暂时没有想法,不过我希望我是在一直进步的。
有一位数据分析牛人曾经总结过数据分析师的能力和目标。
能力:一定要懂点战略,才能结合商业;一定要漂亮的presentation(陈述),才能buying(买入);一定要有global view(全局观点),才能打单;一定要懂业务,才能结合市场;一定要专几种工具,才能干活;一定要学好,才能有效率;一定要有强悍理论基础,才能入门;一定要努力,才能赚钱;最重要的,一定要务实,才有信誉;不懂的话,以后慢慢就明白了。
目标:(1)做过多少个项目?(2)业务背景有哪些,是否跨行业?(3)做过多少种类型的模型?做了多少个模型?(4)基于模型做过多少次完整的marketing闭环?以上4个问题,足以秒杀95%以上的忽悠和菜鸟!
我仅以此为努力之坐标,时刻提醒自己。
路在前方,奋力前行。
【活着就要有意义,要么伟大要么死】
(和君商学院第四届学员,创业者)
一、结缘和君,我疗伤的天堂
了解和君,是三届的一位师姐介绍的,听过先生的一次课《市值管理》,当时感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由于种种原因我中专毕业,20岁就开始自己创业,起步的时候1万元钱、1个人、1家店。经过自己的努力,企业创办初期一帆风顺,每年以300%的速度持续增长,使得我带领的公司在我26岁时成为行业第一,被业内称为黑马,同年也接受了鼎晖公司的投资。当时的我心高气傲,定下了更高的增长目标:要在30岁以前带领企业上市。当企业资金充沛、大规模全国扩张、异地管理以及人数达到600人以上时,知识和经验的缺失所带来的瓶颈随之而来,我深深地感觉到知识匮乏对于一个企业的领航人来说是多么的可怕。当然这些困难也不是不可跨越的,但核心是学习成本太高了,每一次决策的失误都将导致公司走一段弯路,金钱是一方面的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高成长行业的高成长企业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并且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不能付出的成本。做公司从最初的创业激情逐步转变成了一种责任,无数的年轻人把青春献给了我,献给小鬼当家,更加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以及每个团队成员家人的信任,我更加坚定地意识到不能失败,不能让企业、让大家为我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