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大早,张小七就把丈夫和儿子叫醒。
今天是这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一天,6月11日,正是朱七七幼儿园升小学报名的日子。
夫妻俩昨晚商量一整晚,除了内定的那所小学,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锻炼这孩子的胆色,顺便去附近的其他三个学校也转一转。
安排好父子俩的早餐,稍微有点时间,张小七又赶紧坐在沙发上,逐一检查各项要带的材料和证件:个人简历、房产证、户口簿、户口簿首页和孩子页的复印件、暂住证、在京借读证明,还有一份考试摸底试卷。
试卷题是张小七从网上各个学校历年已经公布的题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密密麻麻,足足有两页A4纸,已经给朱七七做了好几遍,应该问题不大。
一家人吃完早餐,碗筷都来不及刷洗,就急急忙忙出发了。
到了楼下停车场,朱明月把钥匙给了张小七,自己陪儿子坐在后排座位。相比朱七七一脸的无所谓,父亲的紧张程度远超过他。这不,瞧见儿子盯着车窗外的行人和马路看个不停,朱明月决定最后再帮儿子复习一遍考题。
“七七,注意听题。第一题,1,4,?,16。第三个数字是什么?”
“9。”
“答对了,第二题,树上有3只小鸟,开枪打下1只,树上还剩下几只鸟?”
“一只都没有,鸟被吓跑了。”
“很好,第三题,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5年以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还是3岁。”
“第四题,小朋友排队,从左往右数你排第7,从右往左数你排第8,这一排队伍一共多少人?”
“14。”
“最后一题,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
“同一声调分为一组。”
“真棒,七七好样的!”朱明月一看小家伙答得又好又快,免不了夸奖几句。
张小七不免感叹地说道:“现在幼升小的题目越来越难了,幸好我们给孩子提前报了培训班。你看第一道这种寻找排列组合规律的题,还有第四题目排队题,明显带有空间感,幼儿园老师就从来没有教过。”
朱明月点点头:“是啊,最难的是最后一题,别说6岁的小孩,估计我们俩现在都不一定答得上来。”
张小七听了呵呵直乐:“你知道我们当时小学考什么?就一个题目,从1数到20。结果我还数得磕磕巴巴,自己急得满脸通红。”
朱明月也笑了起来:“我们那里更简单,根本没有什么考试,拿个户口簿去学校,交钱回家,然后就可以上学了。”
“为什么现在搞得这么复杂?”
“唉,其实这种面试大部分都是走一走过场,能不能进早就内定,学校和家长心里都有数。”
“那你还给孩子报培训班?”
“没事,总归有用的。考试中能有一个好成绩,对儿子将来分班也很有帮助。”
“这倒也是。”
夫妻俩说着话,小车转眼就开到A学校附近。
车子驶过主干道,转入左边一条小胡同。好家伙,狭长的胡同里停满了各色各样的车。张小七开车技术一般,一看这架势就胆怯。换了朱明月这个老司机,也在胡同里左拐右拐折腾半天,最后在离学校门口大约600米的地方,找到一个空位停了下来。
等到一家人赶到报名处时,这里早已人满为患,跟买火车票似的,排了四五条长龙。此时正是夏季,烈日炎炎之下,站一会儿大人都有点受不了,更何况小孩!朱明月让张小七赶紧带着儿子去对面大树底下躲一躲。
朱七七从小就怕热,张小七低头一看,果然这小子出汗出得脸都花了,她赶紧蹲下身子拿出湿纸巾给他仔细擦了擦小脸和小手。眼瞧着周围全是家长和小孩,心里不免有些焦急,就这情景,今天怎么可能走完四所学校,一所都够呛了。
路过考场点,张小七拉着儿子准备挤到里面瞧一瞧。刚到门口,就看一个年轻妈妈正在不停地打躬作揖:“老师,求求您给孩子一个机会吧,让孩子进去面试好吗?”
那个老师模样的中年男人一脸的不耐烦:“你这还不如外地的呢,人外地的好坏还有个户口,你连户口都没有怎么面试。你在这里求我也没用。”
年轻妈妈有点着急:“我们是北京本地人,集体户口,没有买房而已。老师,您就给孩子一个机会吧。”
“没有用的,与其在这里耽搁时间,你还不如赶紧回去把孩子户口弄好。”
年轻妈妈再求,对方已经冷着脸不再搭理。
张小七看在眼里,寒在心里。北京本地人都是这种遭遇,想想自己还是外地户口,如果不是已经找好了关系,估计要进去比登天还难。 一个钟头之后,朱明月终于满头大汗地拿着填好的报名表出来了。对他来说,平常上班出门几乎都是开车或打车,出差坐飞机或高铁也是通过网络购票,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挤着排队,这60分钟对他无疑也是一种煎熬,再加上年纪大了,身材也有些发福,越发难受。
挤出人群第一件事就是朝着远处的娘儿俩招了招手,张小七走近一看,丈夫衣服都湿透了半个后背,赶紧掏出纸巾帮他擦了擦脸,整了整上衣,又递过去一瓶矿泉水,忍不住问道:“反正离得近,要不回家换一件衣服?”
朱明月一口气喝完半瓶水,又从旁边两个中年妇女手里接过几张广告宣传彩页,当扇子使劲扇了几把风,这才缓过劲来:“算了,还没开始面试,我们还得加快速度。”
因为拿着报名表,一家人比较顺利地进入考场。
张小七想起刚才那个可怜的妈妈,就是站在这里苦苦哀求不得入门,不免有些唏嘘。然而等她迈入室内,壮观的场面让她一下子傻眼了,这里的人数比刚才报名处的还要多,足有上千人。
左右两边是两排连靠在一起的课桌,每边安排了四个主考老师,每个老师前面都是两条长龙,孩子一条,家长一条。主考老师后面的空白墙壁上用红纸黑字的塑料牌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分别是:“北京户口片区内、北京户口非片区、外地户口片区内、外地户口非片区。”中国的领导很聪明,只需要在墙壁上写上寥寥几个大字,就能把人立即分成三六九等。中国的老百姓也很能意会,往往从表面的几个字就能看出深层含义——第一,录取本片区内北京户口;第二,录取能找到上层关系的;第三,如果没招满再考虑非片区北京户口;第四,最后还没招满再考虑外地户口片区内;第五种,基本上是来打酱油的。
张小七自嘲地撇了撇嘴,自己家不知何时已经沦落成北京的末等公民。
按照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带一个孩子排队。交完报名表,张小七替换丈夫带着朱七七站在了“外地户口片区内”牌子下,继续排队等待。6岁的朱七七起先还站在队伍里到处东张西望,一副好奇的样子,过了十几分钟,受不了就开始闹腾起来,一会儿说口渴,一会儿说肚子饿,一会儿又说想撒尿。张小七着急了,其他孩子多老实,唯独自己儿子事多不听话,生怕给不远处的主考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免不了一顿严词教训、威逼利诱。
“也不怪孩子,我都排了半个钟头还没轮上呢。”前面隔了几位的一个爸爸劝慰道。
“是啊,听说这只是第一道考试,后面还有第二道和第三道。”
“怎么,还要考这么多?”
“可不是,第一道考数学和语文,第二道考逻辑和思维,第三道考体育与动手能力。”
张小七惊得“呀”的一声脱口而出:“我们压根就没准备体育和动手训练啊。”
后边的一位妈妈不以为然:“要我看,准没准备都一个样。你看看我们面前这块墙壁上挂的是什么——外地户口片区内。什么意思?潜台词就是基本没戏。这个学校能让你进来考试走一个过场已经算不错了。外面好多学校一听你是外地户口,大门都不让你进。”
“是啊。我之前去的那个小学就是这样。”
“唉,谁叫我们是外地人。”
“我们每年交那么多的税,什么福利都没有,太不公平了……”
这个话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慢慢地队伍有点变形。这时出来了一个男老师,很年轻,看样子是实习生,轻声细语地提醒家长们注意维持秩序,议论声很快停住。毕竟牢骚满腹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四十分钟后,终于轮到朱七七。
面试主考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女老师,年龄不大,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模样清秀,脸上总挂着微微的笑容。张小七一看心生好感,想必是一个耐心极好的人。
女老师查过相关证件和资料之后,笑眯眯地询问了几个常规问题,比如数数、二十以内加减法、看图识物、读拼音写汉字等,见小家伙答得流利,一边点头一边在表格上填写评语。再抬起头来,突然问道:“小朋友,背一首诗给老师听听?”
张小七一颗心一直吊在半空中,生怕老师问出刁钻的问题,听到背诗放下心来。儿子早在三四岁时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这个问题应该难不倒他。
朱七七很快背了一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别的小朋友背诗都是一本正经地站着,唯独朱七七还加上了肢体语言,摇头晃脑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极了古代私塾满口之乎者也的书生。
站在旁边的几个家长,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师见小朋友可爱,也乐了,继续问道:“还有没有?”
朱七七张口又背了一首《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师看出来了,你能背不少诗,对吧?”
“那当然,”见老师夸奖,朱七七很会顺着杆子往上爬,“我三岁就能背唐诗三百首。”
“不错,能背这么多首诗。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了,那你知不知道刚才你背的那两首诗讲的什么内容?”
一听老师的出题,张小七有点急了,不免懊恼和自责,都怪自己总想着那些高难度的题目,连唐诗三百首都忘记复习。儿子背诗她心里有数,但要说出意思估计够呛了。
哪知朱七七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大声说道:“老师,这问题我知道如何回答。”
“哦,那你说说看?”
“《咏鹅》,讲的是一只很漂亮的鹅,它有白色的毛,有红红的掌。《红豆》,讲的是男女谈恋爱的故事,就是电视里爱来爱去的那种……”
小家伙话未说完,周围人群立即爆出一阵大笑。
女老师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嘴里小声嘀咕了一句:“现在的小朋友,都早熟。”说完,眼神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张小七。老师的无形之招让张小七立即羞得满脸通红,心里不免纳闷,这些话大人从来没教过,也不知道这小子从哪里学来的。
等到张小七一身疲惫地领着儿子走出考场大门,已经是两个钟头之后的事了。小家伙眼尖,一眼就看到人群中焦急等待的朱明月,免不得高兴地大叫:“爸爸,爸爸,我得了两个A。”
“好样的,”朱明月早已收到妻子的短信通知,上前一把抱起儿子,狠狠亲了一口,“不愧是我儿子,有奖励。”
“我要直升机,直升机!”
“没问题,明天就去买。”
心里高兴,朱明月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搂着妻子,朝校外的停车场走去。张小七想到刚才的惊心动魄,忍不住埋怨道:“你不知道最后那个体育考试,急死我了。别的小朋友跳绳能连续跳二三十下,你儿子丢人丢到家了,拿一根绳子跳一下,停一下,再跳一下,再停一下,完全不会。”
朱明月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学过,可以理解。”
“我们小时候谁学过了?跳绳还需要学啊?看别人跳一下就知道了。”
“算了,都已经考完了。”
“体育成绩得了一个C,可能不及格。”
“咱儿子得了两个A,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体育也重要,起码能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不容易生病。要不上小学后给他报一个乒乓球兴趣班,暑假再给他报一个游泳班?”
张小七也觉得在理,点点头。
想着下午还有三所学校要跑,一家人没敢停留,赶紧开车回到家。张小七进门一头扎进厨房,煎了三个荷包蛋,烧开一锅水,匆匆忙忙放了一把面条,下到锅里才发现多了,只好又加了一碗水,最后撒了点香菜和葱花出锅。想必是上午折腾得厉害,父子俩吃得津津有味,连多出来的那一碗都分吃干净。
侍候好老公孩子吃完,忙了一点家务,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夫妻俩带着儿子又急急忙忙赶往B学校。
这所学校在北京名气很大,又在非片区内,夫妻俩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知什么原因,学校门口排队的并不多,跟上午去面试的A学校有着天壤之别。只有一支队伍,零零散散站了二十多位家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估计是给孙子报名来的。
奇怪的是,学校铁栏大门紧闭,并不见任何老师出来接待。
夫妻俩看到有几位没有排队的家长,都探监似的紧紧抓住校门栏杆,伸着头两眼直勾勾地看着里面一个貌似传达室的小房子。朱明月也忍不住朝里瞧了瞧,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中年女人正在跟保安闲聊。
朱明月琢磨着这事透着古怪,自己站在原地等待也不是个事,于是牵着儿子的手走过去想咨询一下再做打算。
“请问下午招生吗?”
中年妇女斜睨了一眼,漫不经心地答道:“哪个小区的,有北京户口吗?”
“外省的,我们是……”
还没等报完小区名,对方很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走吧,走吧,外地户口不收。”
朱明月这才明白为什么门口没人排队了,敢情外地人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给孩子一个报名的机会吧。”
刚才排在第一位的白发老奶奶不知何时也跟了过来,开口哀求道。
红衣中年妇女终于站起了身,从传达室走了出来。
“一大清早你就在这儿排队,这么大岁数的人,走吧,留在这儿也没用,我们片内的还招不完呢。”
其他家长见老师出来了,立即蜂拥而来,围上来一堆人。
老奶奶不死心,继续苦苦哀求:“老师,您瞧我这么一把年纪,早上4:30就来排队。行行好,您就放我进去给我孙子填一张报名表,登记一下。要交多少赞助费,我们一分钱都不会少的。”
“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你听不懂吗?外地户口不招!不招!不招!”
红衣女老师大声说道,声音分贝很惊人,傲气十足。
朱明月听得一阵刺耳,忍不住用手挠了挠耳朵。正在这时,突然冲上来一个男家长,一脸的怒气:“我们外地人怎么了?我们为北京做了多少贡献?交了多少税?整个北京城不都是外地人建的吗,你们这所小学也是外地人建的。外地人怎么了?你交的税有我多吗?出的力有我多吗?”
女老师沉着脸立即转身回了传达室,不再说话。
朱明月一见这架势,估计报名没戏,准备带朱七七上车赶往第三所学校。转头一看,这家伙跟其他小朋友们正在嬉戏打闹,玩得不亦乐乎。旁边站着一群家长,头顶着报纸,一脸的焦急,愁眉不展。
朱明月有些感慨,长长呼出一口气,紧接着又抬头看了一眼太阳的位置,神色一紧,下午还得跑两所,也没工夫在这儿唉声叹气。招呼完妻儿上车,紧接着又赶往下一所。哪承想,后面两所学校都没逗留几分钟,情况跟B校基本一致,一听外地户口,大门都不让进,更别说登记报名了。
两所学校门口都没有老师,只留下一个保安,时不时上来几个人,与保安窃窃私语片刻,然后学校伸缩门就打开一个小口,几个人快速进去后,门又被合上,一副很神秘的样子。朱明月站在远处瞧着没有过去,他知道这些人之所以能敲开这扇门,是因为靠着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搞来的关系人写的纸条。
视线往上偏移一点,仍然有一批家长顶着烈日暴晒的辛苦,痴心不改地排在学校门口,尽管希望渺茫,始终在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