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16684400000001

第1章 第一版前言

达尔文常被一些人信奉者称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理论称为最伟大,最美丽的理论。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了解什么是达尔文理论和新达尔文理论(即現代合成論)的含义和内容,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学校上生物课时,听老师讲过达尔文理论,加上主流的媒体和科学界吹捧,就听之信之,人云亦云罢了。要说若干年前,达尔文的想法是个科学理论还有情可原,当时的很多生物学认识都是错误。在21世纪的今天,生物的知识大大的丰富。以现在的生物学知识,达尔文的理论可谓是千疮百孔,可笑之至,根本算不了科学理论,也就算个科学故事,或科学笑话,若干年后要成为科学丑闻。我说的丑闻的主角并不是达尔文,因为达尔文并没生在这个时代,不知道他死后都有哪些科学发现。这些丑闻都主角可能是一些大学里的名教授,有的还是西方国家科学院院士。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这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的内容,它的可笑之处和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达尔文理论到如今已发展成新达尔文理论,即所谓的现代综合论,是一个被当代进化学家千修万改后很多理论在一起的大杂烩。在个大杂烩让一切只有普通生物学知识甚至大学是生物专业的人都很难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本书开始的几篇文章就是介绍新达尔文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让人们看到这些理论到底在说什么。这些理论有的是答非所问,有些根本不具有一个进化理论的资格。进化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字眼,它的含义是什么往往因人而异。含义就是一个概念的定义,是讨论问题的基础。为了让读者了解进化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在本书开始还就讨论了进化的三个含义。达尔文理论家们常常提到他们的理论有大量的科学证据,在本书作者分析了一些当代达尔文理论家们常常提到的科学证据,告诉人们这些所谓的“科学证据”根本不能用来支持达尔文理论,它们在逻辑上就不成立,完全是“指鹿为马”,答非所问,不着边际。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在理论上可以证明为错,叫可证伪性。一个理论没有可证伪性,它就是个伪科学。新达尔文理论很迷惑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表面上是个科学理论,实际上这个理论已不可能证明为错,就是说它以成为一个伪科学的理论。此书中,作者写了几篇文章深入的讨论了这个问题。一般的来说科学理论没有道德的含义,即使错了也不会有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或产生一些微乎其微的影响,而达尔文理论不同。达尔文理论是有关生物进化的机理,它是谈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是如何来的,它意味着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如此一来它就有很强的道德含义。本书作者认为达尔文理论是有史以来“最坏的科学理论”,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很坏的“科学理论”,本书有一文就谈到为什么这样说,让人们了解达尔文理论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危害。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到****结束,历时130多年,中间受了多少苦难。这些苦难很多是因为西方帝国主义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误导下,欺负弱小民族为开端的,中国人民是达尔文理论的受害者。不仅如此,在达尔文发表他的《物种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80—90年中,发生了两次世纪大战,出现了希特勒的纳粹,日本的法西斯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达尔文理论在其中都有重大的影响,作者写了几篇文章阐述了这个观点。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是和主流派(新达尔文派)的观点相反,可以说是揭露了他们的短,肯定会招致主流派的攻击。这本书的部分以文章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过,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批评。大多的批评都是无聊的人身攻击,它反映了很多人经过主流理论的洗脑后,已丧失了基本的思维能力,作者对此表示理解同情。但还有一些有价值的评论和人们对作者的某些观点的误解,作者挑选了一些,放在有关的文章后,读者看到后可能有所收获。本书是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写的33篇评论,目的是让有一般生物学知识的人能够了解达尔文和新达尔文理论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对。作者尽量避开生物学上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而将个别比较深奥的部分放在有关文章的后面,让有兴趣的人方便进一步了解。此书是讨论达尔文理论,书中只是提到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并没有仔细介绍。读者如对那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有疑问,应查看一些其它的参考书。我引用了一些权威人士的话,并将英文原文放在下面,以便让有兴趣的人对照。我还引用一些网上的话,并将网址放在下面。本书作者张坚一生长于中国北京,于1978年3月至1982年12月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后赴美国,得过生物化学博士和流行病学硕士,现在美国行医。第二版说明本书的第一板在2012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中的个别文章在第一板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又加上一些新的图片。又加上5篇新文,一共38篇文章。目前这只是电子版的第一版,作者在今后还会添加一些新的内容。作者尽一切努力减少文字上的错误,但还难免有所疏漏。读者如有发现,请与作者联系,他的电子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本书最后定稿日期:2014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