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只有个六岁的独生子。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我没好气地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地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拨打着。我终于耐不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个号码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都累坏了。爸爸,我知道你很辛苦,如果来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吻妞妞一次好吗?”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地声音:“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不再是女孩,而是一个低沉的女士:“对不起,先生,这段日子一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实在对不起!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给您打个电话道歉的。这孩子的命很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每天的化疗,时时的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当疼痛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嘴里总是呼喊着以前经常鼓励她要坚强的爸爸。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样,那天就随便编了个手机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妞妞已经走了,您当时一定是在电话里吻了她,因为她是微笑着走的,临走时小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能听到‘爸爸’声音的手机。”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前已模糊一片……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个普通的电话寄托了小女孩对爸爸深深的思念,这份思念中蕴含着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感。真诚地去关心你身边需要爱的人,你会从中得到一份启示。
爱的旋律
女儿酷爱音乐。
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地聆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一天,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趴在阳台上,十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
女儿从没见过父亲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总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女儿知道应该铆足劲儿学习。她想,将来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那样,就可以天天弹钢琴了。
父亲似乎比以前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满身泥灰,倒头便睡。
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她已经再也数不清了。
年复一年,五年过去了,女儿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父亲陶醉在喜悦中,却不知道背后跟着一双邪恶的眼睛。他来到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这是一架锃亮的立式钢琴,标价:一万八。“够了。”他想,于是叫来售货员。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的工具包打开时,一条被刀划开的口子凝结了他的笑容。
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担忧笼罩着女儿的眼眸。几天后,父亲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父亲说:“爸爸没用,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爸爸!”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她坐过去,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父爱,心中响起父爱谱写的旋律。她泪流满面,如痴如醉。
虽然父亲最终没能为女儿买回那架真的钢琴,但那纸钢琴上一样凝聚着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他的奔波、他的操劳、他的白发……那都是对女儿无尽的关怀。
关怀
柯维讲述了如下一段经历:我还记得,几年前我曾与我的两个儿子共同度过了一个良宵。那是一次有组织的父子户外活动,所安排的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有体操、拳击比赛,还提供热狗、橘子水,还可以看电影,可谓慈善之举。
电影演到一半时,四岁的肖恩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六岁的哥哥斯蒂芬还挺精神,我们一起看完了电影。电影结束后,我抱起肖恩,将他送到车里,放在后座上。那天晚上很冷,所以我就把外衣脱掉,轻轻盖在了他身上。
到家后,我马上把肖恩抱进屋,安顿在床上。待斯蒂芬穿上睡衣,刷完牙后,我躺在他身边,与他开始聊起共同度过的这个晚上。“斯蒂芬,你感觉今晚过得怎么样?”“还可以。”他回答说。“你觉得开心吗?”
“还可以。”“你最喜欢什么?”“不知道,我想是蹦床吧。”
“蹦床真有趣儿,是吧?可以在空中来回翻筋斗,做各种动作。”
斯蒂芬对我的话不爱搭理,我发现我在自言自语。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愿多说话。以前一有令人兴奋的事情,他总是喜欢谈论。我感到有点失望,觉得这里有些问题:他在回家的路上一直默默无语,一到家就准备睡觉。
突然,斯蒂芬转过身去,脸冲墙。我不知这是为什么,于是微微抬起身子,使自己正好看到他的脸,就发现他眼里含着泪水。
“宝贝儿,怎么了?到底怎么了?”他转过身来,我可以感到,他由于泪珠盈眶,嘴唇和下巴都在颤抖,神色有些窘迫。“爸爸,如果我感到冷,你也会用你的衣服裹着我吗?”
我们在外共同度过的那一非同寻常的晚上所经历的一切事情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关怀举动,瞬息间,我下意识地流露出对他小弟弟的爱。
这件事情当时对我的教育太大了,甚至至今仍然如此。人的内心是极为脆弱,极为敏感的。我并不认为,这会因年龄或经历的不同而有区别。每个人的内心都包含着脆弱的情感,即使那些表面最强悍、最冷漠的人也不例外。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家长看来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孩子心中的一份重要情感,请让他们始终感受到那份关怀与爱的存在。
学脚踏车
我发现前门廊有只粉红色的飞蛾。当时我大概八岁。我踏出前门,来到玻璃罩着的门廊上,我们冬天就是把靴子留在这里的。那只飞蛾正拼命想找出口飞出门廊。
好几次我都曾发现有蜜蜂或飞蛾困在门廊,我总是把它捕捉之后放走。不过这一次我注意到飞蛾的颜色很特别,是从未见过的——粉红,通体粉红。我捉了飞蛾,拿在手里。
小男孩捉了只粉红色飞蛾之后怎么办呢?我找来鞋盒,在里面塞满青草,又放了一汽水瓶盖的水,然后把飞蛾放进去。
结果它当然死了。任何东西都不能老是死抓住不放——必须放手,给予自由。我把鞋盒、汽水瓶盖和草都扔进垃圾桶,把飞蛾埋葬在花园。
直到今天,我仍是感觉到自己常有这种矛盾:既想抓住不放,又想放手。卡伦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个下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初秋,我带着卡伦学骑自行车。我拆去她车上的练习辅助轮,但在街上练习时她坚持要我扶着车把和座位。
“卡伦,我现在放手,只放开一秒钟。”“不行!”她坚持。没用多久她就学会了用脚去踩踏板。我扶着自行车前进,卡伦的头和黑发就贴在我脸颊上。几星期后,我不扶着把手她也不害怕了,不过她仍要我扶着车座的后部。“爹,别放手。”
几个月过去了,树叶飘零。我们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风起天冷,是寒冬了。我把卡伦的自行车挂到车库的钉头上。
圣诞节来临,卡伦那年的心爱礼物之中,有她妈妈送的五块蚬壳型肥皂。
除夕下了大雪,燃料账单上的数目可不小,然后天气突然转暖。
“露伊,”我醒来时对太太说,“听到小鸟在唱歌吗?是红衣风头鸟。”露伊和我侧耳倾听,孩子都在楼下看电视。
吃完早餐,我发现卡伦在车库里想把自行车拿下来。我走进车库,从钉头取下自行车。
她跳上车,我推着她横穿我们家的碎石车道到街上去。我轻轻推了她一下。“爹,放手!”卡伦在车上摇摇晃晃、左摇右摆,笑着踏车驶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
我想追上去,替卡伦扶着自行车的座位,抓住车把,让她的黑发贴在我脸颊上。但我一动不动,只是不断喊着:“继续踩下去,卡伦!”然后用力鼓掌。
死抓住粉红色飞蛾不放是没用的,死抓住女儿不放也一样。他们学会自立,一点问题都不会有的,给他们自由好了。
继续踩,卡伦,一直踩。儿女长大了,就要学习独立,不能始终依靠父母。
父母真正爱他们就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独自去处理一些事情,相信他们可以做到。如果只是紧紧地抓在手中,不肯放手,孩子就会像那只粉红色的飞蛾,失去了生气。
一封信
在英国一个小城里,有位邮局职员叫弗雷德·阿姆斯特朗,是个送信高手,凡地址不详或字迹不清的死信,经他辨认试投,几乎无不一被救活。弗雷德每天回到家,总喜形于色地把一些新发现告诉妻子。晚饭后,他总是点了烟斗衔到嘴里,两只手领着小女儿、小儿子坐在院里讲故事。他像个总能成功的侦探家般快活。生活像是一片晴空没半点儿云影。
可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的小儿子病了,医生赶到,一筹莫展。次日,孩子就死了。
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的生活如今好像也是一封地址不详的死信,失去了寄托。他每天早早起床,出门上班,走路像个梦游者。他坐在办公桌前,默默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吃饭;吃完饭,早早上床。可他妻子知道,他常常整夜整夜看天花板。
贤惠的妻子眼看他一天天消瘦,忧心如焚;她百般安慰,一无所获。
圣诞节近了,周围的欢乐气氛也不能冲淡这一家人的悲哀。本来是年初便跟弟弟一起翘首盼望年尾的玛丽安,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像有心事。
这天,弗雷德坐在一张高凳上分发一摊信件。他捡起一个用彩色纸做成的信封,但见上边用蓝铅笔写着:“寄交天堂奶奶收”几个大字——真是来无头去无尾。即便是去请教比利时大侦探波洛也无济于事。弗雷德轻轻地嘘口气,正要顺手丢到一旁,但“寄交天堂”的字眼似乎把他的心触动了。他拆开信,信写道——亲爱的奶奶:
弟弟死了,爸爸妈妈很难过。妈妈说好人死了到天堂,弟弟跟奶奶会在一起。弟弟有玩具吗?弟弟的木马我也不骑了,积木我也不玩了,我藏了起来,怕爸爸看见伤心。爸爸烟也不抽了,话也不说了,我爱听故事,也不要爸爸讲了,让他早点睡。有次我听见爸爸对妈妈说:只有主能解救他。奶奶,主在哪里呢?我一定要找他,请他来解救爸爸的痛苦,叫爸爸仍旧抽烟斗,讲故事。
玛丽安
这天下班时,街灯已经亮了。弗雷德快步回家,也没注意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移后,因为他把头抬起来向前看了。他踏上门前台阶,没有马上推门,却摸出烟斗,装上一袋,点了,才推门进去。他向迎上前来的妻子和女儿微笑着,徐徐吐出一口烟,立刻把她们笼罩在久违的气氛中……失去了儿子的弗雷德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寄托,他不但忽视了身边所有关心他的人,也忽视了自我。女儿的一封信帮助了他,使他意识到他忽视的东西是多么重要!虽然遭遇很多不幸,但生活还要继续,亲人永远是我们生活的希望。
温暖的父爱
隔壁的小吕从湖北老家回来,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8年8月1日晚上8时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兴洲长江大堤突然决堤,洪魔卷起惊涛巨浪呼啸而出,1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顿成泽国,5万余人被洪水围困。
梁冬华所在的村庄依山傍水,呈梯状布局。他的家在最低位置的河边。
洪魔扑进梁家时,冬华刚刚哄女儿入睡,正准备洗碗做家务。见洪魔突然涌进,冬华大吃一惊,洪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是冬华平生从未见过的。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
“不好啦!决堤了!”外面传来了村民的惊慌呼叫。在这危急时刻,冬华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家中的另一个人——年仅一岁的女儿。他冲向卧室抱起熟睡的女儿欲往外冲,谁知一个浪头将冬华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
“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冬华急中生智,抓过浮在水面上的女儿平时洗澡用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盆里,自己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自己的腿又有伤,已经力不从心。他只好顺流而下。
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护着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梁冬华已精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一片树林里。冬华抓住了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杈枝,树的分叉部位正好嵌上女儿的洗澡盆。冬华将女儿安置好,自己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水仍在上涨。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只要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得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再用布绳在盆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他唯恐不牢,他又换手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杈上。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布条如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