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6690100000040

第40章 友谊与信任篇(2)

最亲密的朋友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在讨论会上,一个发言人在演说过程中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请大家拿出一页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可以说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算出这6个人月收入的总和,最后算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月收入的多少。”

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那就是交际的力量,即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告诉我们择友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结交朋友。

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大学教授,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学术方面的……如果你想展翅高飞,那么请你多和雄鹰为伍,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你仅仅和小鸡成天混在一起,那么你就不大可能高飞。

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择友不可不慎重。

维持友谊长久

从前,有个忠实的小伙子叫汉斯,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他非常勤劳,拥有一座在村庄里最美丽的花园。小汉斯有很多的朋友,但其中有一个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叫大休,是个磨坊主。磨坊主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总是自称是小汉斯最忠厚的朋友,因此他每次到小汉斯的花园来时,都以最好的朋友的身份拎走一大篮子各种美丽的鲜花,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拿走许多水果。

磨坊主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该分享一切。”但他可是从来没有给过小汉斯什么回赠。

冬天的时候,小汉斯的花园枯萎了。“忠实的”磨坊主朋友却从来没去看望过孤独、寒冷、饥饿的小汉斯。

磨坊主在家里发表他关于友谊的高论:“冬天去看小汉斯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汉斯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采回一大篮子鲜花,我会让他多么高兴啊。”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汉斯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给他一半。”

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这个白白上了学、仍然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说:“如果小汉斯来到我们家,看到了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嫉妒则是友谊的大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讲给孩子们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虚假友谊也不少见,心眼实的人许久都被蒙蔽着。但是他们终究会有识破真相的一天,这种“朋友”最终一定会被人唾弃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忠实、诚挚是维持友谊长久的唯一保障。

老朋友的信

这位出租车司机肯定是读东西读得太全神贯注了,因为直到默多克不得不急迫地敲打车窗玻璃,才引起了他的注意。“您的车可以用吗?”默多克问。他点点头,默多克坐进了汽车的后坐。

司机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在看一封信,”他说话的声音像得了感冒。“家书总是很重要啊,”默多克说。

他看上去有60多岁了,默多克猜测道:“是您的孩子……您的孙子寄来的吧?”

“这不是家书,”他答道,“尽管也很像家书。爱德是我的老朋友了。实际上,我们过去一直就互相叫‘老朋友’来着——我是说,我们见面的时候。我写信写得不怎么好。”“我想他准是您的老相识。”“实际上是一辈子的朋友了。我们上学一直同班。”

“保持这么长时间友谊的人可不多哟。”默多克说。“可事实是,”司机接着说,“在过去的25年中我每年只见他一两次,因为我搬走了,就有点儿失去联系了。爱德曾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我注意到您说‘曾是’,您意思是说……”他点点头:“几个星期以前过世了。”“对不起,”默多克说,“失去老朋友太叫人难过了。”他没有答话。他们默默地行驶了几分钟。当他再开口说话时,他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我本该跟爱德保持联系才对。”

“嗯,”默多克表示同意,“我们都应该和老朋友保持比现在更密切的联系。不过不知怎么的,我们好像找不到时间。”

“谢谢,”默多克说,“但是我不想看您的信件,这可是个人隐私啊……”“老爱德死了。现在没有什么个人隐私了。”他说,“看吧。”

信是用铅笔写的,开头的称呼是“老朋友”。信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打算给你写信来着,可总是一再拖延。接下去信中说,他常常回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信中提到这位司机终生难忘的事情——青少年时期调皮捣蛋的描述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您和他在一个地方工作过?”默多克问。“没有。不过我们单身的时候住在一块儿。以后我们结了婚,有一段时间我们还不断行走。但很长时间我们主要只是寄圣诞卡片。当然,圣诞卡上总会加上些寒暄语——像孩子们在做什么事儿啥的——但从来没写过一封正经八百的信。”

“这儿,这一段写得不错,”默多克说,“上面说,这些年来你的友谊对于我意味深远,远于我的言辞——因为我不大会说那种话。”默多克不自觉地点头表示赞同,“这肯定会使您感觉好受些,不是吗?”

司机嘟囔了一句默多克摸不着头脑的话。默多克接着说:“我知道,我很想收到我的老朋友寄来的那样的信。”他们快到目的地了,于是默多克跳到最后一段——“我想你会知道我在思念着你。”结尾的落款是:“你的老朋友,汤姆。”他们在我下榻的旅馆停下车,默多克把信递还给他。

“非常高兴和您交谈。”把手提箱提出汽车时,默多克说,心底却突然有了点疑惑。

“我以为您朋友的名字是爱德,”默多克说,“他为什么在落款处写的却是‘汤姆’呢?”

“这封信不是爱德写给我的,”他解释说,“我叫汤姆。这封信是在我得知他的死讯前写的。我没能发出去……我想我该早点儿写才对。”

到了旅馆,默多克没有立刻打开行李。首先,他得写封信——并立刻发出去。

加强和别人的联络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尽量挤出一些时间来吧,不要以“太忙”粉饰自己的“懒惰”。

有下就有上

一天,布什在房顶上晒麦子。邻居站在院子里喊道:“布什,您在哪儿?”

“我在这儿,有什么事?”布什边干自己的事边回答说。

“请下来一下,我有话要说。”邻居又喊道。布什好不容易从房顶上下来,来到邻居跟前。“布什,请您借给我一碗牛奶好吗?”邻居说。

“好吧,请跟我来!”布什说完,把邻居带到了房顶。然后说道:“今天我们家母牛的奶,全让小牛犊吃光了,真对不起。”

“喂,布什,如果是这样为何不在下边说,为什么非把我领到房顶上说呢?”邻居生气地说道。

“那么,您为什么不站在院里说这话,非把我从房顶请下来说呢?这叫有下就有上。”布什回答说。

与人交往,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不要给对方找麻烦。否则,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倒霉的还是你。

外出晚餐

他为她拉开了门,很礼貌地让她先进入,然后自己才跟着进去。带位小姐把他们带到靠墙边的一个半月形卡座上。室内灯光幽暗,声乐柔和,大多是一对对年轻情侣在用餐。她觉得恰如他所告诉她的,这家餐厅的气氛的确不错。

他殷勤地帮她脱下外套。坐定后,她不禁又看了他一眼,发觉他也正情深款款地看着她,并对她微笑。她想,这该就是故事中所说的“白马王子”了。他大约二十五六岁,身材挺拔,面貌英俊,碧眼、卷发,说得贴切点,就像个电影明星。

她来美国才不过半年,自己从未想到过一来美国就会交到男朋友,尤其不会想到交的是美国男朋友。她和他认识刚好一个月,曾经约会过几次,但都是在校园和图书馆见面,这回他第一次约她外出晚餐。

侍者送来菜单,他仍礼貌地让她先点。她接过菜单看了看,心想,第一次和他一起吃饭,不能点太贵的东西。牛排的价钱比鸡稍贵,但比龙虾便宜得多,于是她点了一客腓力牛排,并点了一杯红酒,因为她想,在这种场合下,一杯酒更能增添罗曼蒂克的情调。

令她非常意外的是,轮到他点时,他点的却是几乎最廉价的鱿鱼三明治和炸薯条。她心想,这种东西在任何一家速食店都吃得到,为什么要到这种餐馆来吃?更使她惊奇的是,当侍者问他要用什么饮料时,他手指着已被侍者放在桌上的那杯冰水说:“水就行了。”

她在想她点的东西是不是太贵了。她尤其后悔点了那杯酒,她并不擅饮,只是为了增加气氛和情调而已,也可以说是为他而点。

在极不相称的食物和饮料下,尽管他吃得非常自然,而她却感到很不自在。面对他的三明治,她每吃一口牛排,就觉得有一份让他多花了钱的不好意思;而对他的冰水,她的酒几乎连杯子都没有动过。这杯酒非但不能增加气氛和情调,简直是件煞风景到极点的东西。

好不容易吃了不到半块牛排,放下刀叉,对面的他已将三明治和薯条全部吃完,并已叫侍者加过两次冰水。餐毕他们继续谈话,他的兴致仍浓,但她却完全失去了谈兴,牛排和红酒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15分钟后,她说她该回家了,他没有坚持,告诉侍者结账的同时,说了一声:“两张账单。”

她没在意,一时也没深想他这话的意思。等到侍者拿了两张账单,在他们二人面前各放一张,他迅速拿起他的那张,一面读着上面的数字“7块零5分”,一面从后裤袋内掏出皮夹子,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元,3张1元,递给侍者,同时说:“不用找了。”侍者接过他的钱,但还站在她的面前没有离去时,她才突然惊觉,赶紧拿起自己面前的那张账单。

灯光虽很昏暗,但她还是看得很清楚,17元25美分。她打开皮包,拿出一张20元的钞票递给侍者,也和他说的一样:“不用找了。”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以为我以上所写的是一个“极短篇”吧。不是的。那是我们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一位年轻女性文友的亲身经历。事情发生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她仍心有余悸。她说那时她刚来美国不久,既无信用卡,也未带支票簿,幸好还带着点现款,否则就出丑了。

她说她不是不知道美国人之间一起吃饭是各付各的账,她也不否定美国人这种不讲面子、不虚伪的做法,但是她说像这种刻意邀约女朋友吃饭,并特别介绍去某家餐馆,到头来却是“两张账单”,她实在难以接受。她说虽然现在还只是个学生,不会赚钱,但是他请她吃一次饭,她回请一次,也还请得起。对一个东方女孩子来说,这才像是在谈恋爱,在被人追求呢!

她现在的朋友中仍有些美国人,但她尽量避免答应和他们一起吃饭。她说,如果非和他们一起吃饭不可,她会很注意地听这两个字:“TwoTickets,或是TwoBills。”

“入乡随俗”是最明智的做法。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方所熟悉的游戏规则。

要的就是钱

格雷格是纽约市第二号棒球守垒员,是小男孩心目中的大英雄。格雷格的一张摄影图片高悬在小杰克床头。7岁生日那天,小杰克一本正经地把格雷格的棒球门票放在生日蛋糕中央。

所以,一听说格雷格要在新泽西一家玩具店举办专场签名,杰克的爸爸约翰就订了一张票。格雷格并非简单地接见孩子们为他们题词,实际上,他是出售自己的署名,一张门票要卖10美元。

约翰和儿子到了玩具店,那里已有数以百计的家长,带着许多身着校服的小市民。队伍很快前移,一眨眼工夫他们就站在格雷格面前了。格雷格埋头疾书,没抬眼就在小杰克的相片上签完了字。他压根儿就没看见男孩的脸色在变白,没注意到孩子一双眼睛里的恳求交流的神态。

这里如同运转着一条流水作业线。驱车回家,小杰克十分沮丧地瞪着那个签名。“怎么啦?”约翰问,“你不是已经得到格雷格的手迹了吗!”

“可是爸爸,他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哦,”约翰说说,“那场面不适宜行注目礼。”“但是,他是我的英雄啊。”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稍有提高。“爸爸,如果我知道他工作三小时挣多少,我就省下这笔钱给他,让他来我们家吃一顿饭。”

“住嘴,”约翰感到很可悲,“请人吃饭还付他工资吗!”

“可是妈妈,格雷格要的就是钱!”努力与身边的朋友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盲目追星是没有必要的。

有这么贵的茶吗

胡海想不到自己的父亲会千里迢迢地从农村老家历尽周折赶到学校。

他望着满头大汗的父亲埋怨说:“您要来就该先打个电报来嘛,我也好去接您呀。”

胡海的父亲说:“傻孩子,这你就不懂了,你去接我还不耽误上课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