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第一册)
16702100000032

第32章 给自己一个人生定位(3)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在砍树,突然狂风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就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上翻出来。”

其实狂风刮倒了参天大树,闪电焚烧了干草,这些只不过是客观条件的偶然正好碰到了老汉的主观愿望,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巧合,但是,当你真的想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偶然的客观条件却没有发生,那么成功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反而浪费了大好的收获季节。

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讲,一个人能否有好的机会,主要决定于自身是否具备切合某种机会的主观条件。这里首要的是个人素质、竞争实力。你要得到某种机会,就要具备在那种机会条件下的应有能力。要想考上个好学校,就得有好成绩,当学校招生时,你才有可能真正抓住这个就学机会,一举成功;要想找个自己满意的职业,你就得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当那种招聘机会来临时,它才会真正成为你获得满意职业的机会。否则,它就不会对你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人的志向、主观意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得到某种机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你的志向、主观意愿脱离你的实际,那么,客观上是不会给你提供什么机会的。有些青年朋友在读书、就业、婚姻恋爱、个人事业发展、生活境遇等方面存在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幻想通过意外机会实现某种主观愿望,殊不知,主观愿望脱离了实际,哪里还会有什么机会出现呢?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由不得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的。

“机会在手”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虽然机会常常扮作不速之客而自动光临,但绝大部分都要自己去把握和寻找。路易斯·M·休特,他对掌握机会的诠释为“替自己的才华安装聚光灯”。他认为人应该在让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并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众人之中突显出来。对于他这句话,我深有同感。路易斯也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但许多人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就这样浮浮沉沉地过了一生,令人为之惋惜!”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为抓住机会而绷紧头脑中的那根弦,别让它松懈了,否则机会到来了,你也抓不住。

有位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深山里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于是,那个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到山上去。他在那苦等了五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赐。

老人告诉他,每天清晨太阳未升起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颗“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凉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得到“心愿石”,你所有希望的就可以实现。

从此,青年人每天清晨便去海滩捡石头,他把不温暖又不发光的石头丢进大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青年人却始终没能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在沙滩上捡石头,一发现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大海,一颗,二颗,三颗……

突然,“哇……”

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

这就说明,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不时刻注备好,麻木不仁的话就会和机会失之交臂。那么成功也就会遥遥无期。

智慧之源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所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准备好了。

决策好坏,势关成败

决策是一种艺术,决策失误等于动手之前就已经失败了。决策能力是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它是人类与动物的显著区别。高度发达的人脑将人类行为置于人类意识控制之下,将人的决策行为和本能反应截然区别开来,凡事都应进行筹划和预测。而决策失误等于动手之前就已经失败了。

在日本家用缝纫机制造行业中,有三家非常有名的厂商,它们是兄弟、力卡、索目。这三家厂商都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一流,可谓势均力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缝纫机市场走向滑坡,很多人以购买成衣取代自己缝制。这三家大名鼎鼎的缝纫机厂商面对着市场风浪,各有对策。结果,三家厂商有不同的归宿。

兄弟缝纫机制造厂则认为缝纫机在家庭的作用逐步消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迟走不如早走,这是个时机,是个新局势。于是,该厂迅速改产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电脑。力卡缝纫机公司认为市场的清淡是暂时的,并自恃产品质量上乘,因此按兵不动。索目缝纫机公司则认为缝纫机产品尚未到衰落期,只要改进它,家庭不需要它,但是服装加工厂更需要。这样,该公司花本钱开发电脑缝纫机。

三家实力相当的缝纫机厂商的命运结果大不相同,力卡的产品因无法与索目的电脑缝纫机比优势,最终走向绝路,不得不宣告破产了。而索目和兄弟公司善于在关键的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因而获得了成功。这就提示我们,决策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间断地研究市场的走势,同时了解竞争者的发展方向,据此研究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决策不是任何简单的公式,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更确切地说,是一系列创造选择性的能力,像所有其他能力一样,需要锻炼和应用才能掌握。一般来说,进行正确的决策应该注意各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搜集信息。信息就是消息。现代社会,“信息就是金钱,决策就是生命。”这句话几乎成为所有雄心勃勃企业家的座右铭。成功的决策,来源于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信息已成为无形财富资源,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其次,要把握时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要靠机会,但是机会来了,要把握好行动的时机。决策早了,成本就会白白浪费;决策晚了,不但钱赚得少,甚至还可能赔本。因此,把握决策的时机至关重要。最后,要注意变化。市场是变化发展的,投资决策应该跟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甚至预测市场变化,及时准备应变方案。这样才能驾驭市场,保证决策的成功。

智慧之源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客观现实,要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并根据变化做出决策,不要一时情绪激动,主观决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人曾说过,我每天的工作中,有95%是为了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做预先计划。换句话说,是为未来而工作。

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远见的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一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墙的工人说:“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

听完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了这三个人的未来:第一个心中眼中有砖,可以肯定,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很不错了;第二个眼中有墙,心中有墙,好好干或许当一位工长、技术员;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为他有“远见”,他心中有一座殿堂。

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相反,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他们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小的好处,杀鸡取卵,结果不仅原先得到的一点好处丧失掉,就是老本也未必能捞的回来。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了,赫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眼前的利益终是有限和短暂的。但我们的生命中总会碰到一些没有远见的人,而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们又不得不与之发生各种各样的纠葛。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远见而要求对方也能具有远见的头脑,要求对方轻松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那我们多半会以失败告终。正确的做法有以下几个:

1、把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方式坦白地讲出来,直到对方理解为止。即使对方不能马上理解自己的意图,但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要非常清晰。

2、把对方短时间内能够得到的好处告诉对方,要十分具体,不能含含糊糊,不能让对方有半点的怀疑。

3、没有远见的人做事情很容易放弃。所以,要不时地、分阶段地让对方看到成果,这样他才有坚持下来的信心和决心。

有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眼前的利益就是最大和最好的,而等到我们把事情做完后才发现原来还要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虽然一下子没有那么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却多得多,总利益也比作一件事情来得要多得多。一个人要想有大的发展,就要有战略的眼光,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而对于没有远见的人,给他谈远见也无疑是对牛弹琴,为对方着想最后却落了一身的不痛快。对这样的人,就给他眼前的利益好了,省得好心不得好报,出力不讨好。

智慧之源

独具慧眼的人,决不会把视野局限在眼前的小利上,而是用极有远见的目光关注未来。想成就大事业,就不该拘泥于蝇头小利,不该贪婪无度。只有懂得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卡耐基曾经说过:“做生意要有远大的目光,要配合时代的需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和优秀的商人。”

有句话说得好:“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目光远大可成大器。下面讲述的是一个有关购买泥土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