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因此,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逝去了就永远无法追回。正如,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让自己的生命放出光彩。
在黑暗的旧中国,当******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后,他认为找到了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于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因为有了价值观,他才能和一批有共同价值取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到了一起,并用他们的价值观去感召大众、唤醒大众,当大众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后,他们便赢得了民心,于是最终赢得了中国。
所以要让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你就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一旦你的价值观错了,人生的方向错了,你越努力、越成功,带给人类的危害却会越大,你的人生只会是一场悲剧。
那么什么是人生观呢?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那么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这三者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的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则服从于更高的社会利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要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能够为了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集体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大千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信念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信念在人们无能为力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来自思想意识或宗教信仰,还是来自丰富的经验,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最好的结果。因此面对疾病或困扰,首先要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如果无法战胜时,也决不失望,承认并乐观地接受现实。
此时此刻的你是否已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管你有没有,请铭记,有了价值观的人生才是有方向的人生,永远能进取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智慧之源
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因此,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让平常心为人生把关
宠辱不惊是生命的一道精神防线。
日本有个白隐禅师,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新居撰写的《就是这样吗?》颇为感人。
讲的是有一对夫妇,在住处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宠辱不惊”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人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绝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炼。假如他们没有当时的厄运和无奈,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战胜者。当他遇到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伴着失败,失败伴着成功,人本来就是失败与成功的统一体。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面对挫折或失败,要像爱因斯坦、小泽征尔那样,不要忧悲,也不要自暴自弃,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这样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惹出祸端。范进一心想中举出名,可是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他饱受各种冷眼,连岳父也看不起他。后来他终于中了举,然而由于狂喜过度,一口痰上不来,倒地而昏,变成了疯子。
无独有偶。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下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个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经精疲力竭了,摔个跟头就再也没有起来。于是有人就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贪婪的人,总是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掉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盒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些东西只是暂时归属于我们而已,所以心态平和的人把这些财富统统都视为身外之物。
如果我们得不到希望拥有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些,看得轻松些,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过分地求全苛刻。
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以得到这种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世界首富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智慧之源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应该学会让平常心为人生把关。
踏稳脚步,人生才有出路
责任是不分大小的,一丁点儿的不负责,就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荡产;而一丁点儿的责任,却可以为一个公司挽回数以千计的损失。西点的章程说得好:“责任保证一切。”
一位零售业经理在一家超市视察时,看到自己的一名员工对前来购物的顾客极其冷淡,偶尔还发发脾气,令顾客极为不满,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
这位经理问清缘由之后,对这位员工说:“你的责任就是为顾客服务,令顾客满意,并让顾客下次还到我们这里来,但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在赶走我们的顾客。你这样做,不仅没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而且正在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你懈怠自己的责任,也就失去了企业对你的信任。一个不把自己当成自己企业一分子的人,就不能让企业把他当成自己的人,你可以走了。”
放弃承担责任,或者逃避自身的责任,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绊倒的也只能是自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企业,都将问心无愧。
人生除了要承担起你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应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踏稳每一个脚步。
艾比力是个在农场主家干活的小工人。他心灵手巧,会刷油漆,也会修修补补,能干木匠活儿,也能干电工活儿,修理管道,整理花园。他还会铺路,对电视机的修理也颇有研究。
一天清早,艾比力就开着小型运货汽车来了,车后扬起了一股尘土。到主人家后,他卸下工具就干起活儿来。因为上了年纪,他走起路来脚步缓慢、沉重。虽然这样,他还在尽力干好自己手边的每一件事。
他的主人有几间村舍,其中有一间在夏天租给别人用。为此,每到春天艾比力便把自来水打开,到了冬天再关上。他把洗碗机安置好,把床架安好,还整修了路那边的牲口棚。
有一天,艾比力在农场的南端为主人搭建了一个小垃圾棚。棚子可以从上面打开,把垃圾袋放进去,也可以从前边打开,把垃圾桶挪出来。垃圾棚被隔成三间,每间放一个垃圾桶。小棚子的每个门都很好使,门上的合叶也安得严丝合缝。
艾比力还把垃圾棚漆成绿色,以让人想到环保。农场主走过来,觉得这个垃圾棚做得非常好,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不料第二天,艾比力带着一台机器又回来了。他把油漆磨毛了,不时地用手摸一摸。他说他要再涂一层漆。其实不用涂油漆就已经够好了,但这不是艾比力干活的方式。他还是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到自己最为满意为止。
当这一天的工作结束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工具收拾好,然后开着自己的小货车回家。在外人看来,大家都觉得艾比力付出了很多,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然而,艾比力却不这样想,默默无语,独自一人,没有会议,也没有备忘录,只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就要踏实认真。
人这一辈子,每个人都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军人的职责是服从命令、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踏稳脚步。
商旺平,安徽省望江县人,他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十几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92年他高中毕业后走向了建筑行业,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到班长、质检员再到施工员,十多年来他参加了19个工程项目,累计施工总面积达八十余万平米。2005年参加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建设,2006年投入到国家体育场工程的施工,任该项目部施工员,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奥运工程民心所系、国人重托,世人瞩目。但他坚信务实求真、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去完成,最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好评。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只能抓住今天,脚踏实地,应该做的,下决心去做;下决心做的,便踏踏实实去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的人,才能顺利找到人生的出口。
智慧之源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蒙田曾经这样写道:“生命的重点并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你是否按部就班地走到终点。”的确如此,人生的出路就在于你是否脚踏实地,你是否承担起你应该承担的责任。
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聪明人懂得把握进退的分寸,进而做到明辨是非、趋利避害。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放弃的时候放弃。
拿得起放不下,做人太累;拿不起放得下,做人太苍白;拿不起放不下,那就是庸人;拿得起放得下,那是聪明人。聪明人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自己的位置、清楚活动的空间、辨别生活的利害、采取适当的手段,所以能把握进退的分寸,不至于太过头。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做事,都要懂得获得与放弃的权衡。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韩信,淮阴人,少时“贫无行”,不会谋生,“常寄食于人,人多厌之者”。曾有一恶少年侮辱他,让他钻裤裆,“市人皆笑(韩)信,以为怯(懦)”。但“其志与众异”。他母亲死,虽无钱财行殡,却找一处旁边“可置万家”的高敞地方做坟。他是位“忍小忿而就大谋”的“盖世之才”。他先从项羽,不受重用,又归刘邦,但犯罪当斩。临刑前他大喊:“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执事的滕公“释而不斩”。经萧何数次推荐,被封为淮军后,破三秦、占关中、拔魏赵、下三齐,为汉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
韩信既有雄才大略,又有实际能力。也就是说,他制定宏大战略,更能把宏大战略变成现实。因此,韩信应该是帝王之才,这就是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的原因,刘邦对韩信利用的同时,又严加防范,恐其不利于己。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他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在这方面他就远远不如张良有见识。张良本是出身贵族,却看出分封制度已不可行;而韩信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衷占据一方,封王封土,怎么能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刘邦是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福。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于是张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请求回乡养老。刘邦故做恋恋不舍状,再三挽留,最后封其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终于保身全名,足见其先见之明。
韩信虽然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至此,韩信终于心灰意冷。他后悔当初不听张良之劝而遭此大难,不禁仰天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我也该遭殃了。”不久,有人趁火打劫,诬告他要谋反,于是刘邦终于对他下了毒手。
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放弃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放弃。只要你懂得追求,学会放弃,明了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就会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聪明人在该放手时要懂得放手,不可陷得太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实上,放手可以减轻许多麻烦和折磨,可以轻松地去开创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业。行就做,不行就放。
智慧之源
拿得起放不下,做人太累;拿不起放得下,做人太苍白;拿不起放不下,那就是庸人;拿得起放得下,那是聪明人。
别钻生活的牛角尖
成大事的人始终保持对新鲜思想观念的敏感性,勇于拥抱新的看法。
《可兰经》里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的事业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开难走的或行不通的道路,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有一天,东郭先生的三个弟子将要去襄阳。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三个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时,却遇上了一条大河,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行。
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
但是,左野却皱着眉头说:“这怎么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啊!我们怎么能走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说完之后,三个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也总算安全地过了河,三人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时,又遇上了一堵墙,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这次,南宫无忌不再听其他两个人的意见了,他坚持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可以违背,那样我们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撞去,只听见“砰”的一声,两个人重重地撞倒在地上。
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嘛不考虑呢?”
东野说:“不,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老师的话,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奋力地往墙上撞了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了墙下。真可谓“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当一个人深陷“牛角尖”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入死胡同,他还可能标榜顽强和百折不挠。大多数钻牛角尖的人都有一种心理:自暴自弃,不成功便成仁。殊不知,这一念之差,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大好前程。
你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要注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只要你在意念上做灵活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之道,即可走向成功。
智慧之源
当一个人深陷“牛角尖”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入死胡同,他还可能标榜顽强和百折不挠。
放下无谓的固执
有时候,我们是否过于相信自己是对的?当别人告诉我们做错时,甚至还不相信。这全是因为我们只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且也常自以为是——即使我们有时候是错的。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丰足。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另一个樵夫还是不愿丢下棉花,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发现黄金的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固执往往引发争论,使双方回避彼此的眼神,为了一些事情争论、争吵、意见不一致造成不快乐,怪罪对方。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我们的固执才是问题的所在——我们不愿意让事情过去,不愿意承担过错,或不愿意放弃争取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能放下自我防卫的心理,软化自尊,放下固执,大多数的问题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得到解决,没有痛苦,也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方法的重点是,你要坚定相信,你真正的敌人是固执,而不是他人。放下无谓的固执,用开放的心胸去做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选择,都将指引你走上通往成功的坦途。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灵活地运用你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进行调整,千万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强渡人生所有的关卡。时时留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去迁就成功法则。只需你在意念上做灵活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经验及建议,即可走上成功的轻松之道。
智慧之源
时时留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去迁就成功法则。
有了胸部还要有脑袋,先思考后行动
很多人都在寻找通往目标的方法和捷径,却都没有意识到如果你做的是一件错事的话,无论你做事的方法怎样正确和优秀都不会成功的。现在铺天盖地都是“成功学”、“方法学”和“捷径学”,却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
先说则真实的故事。
报载一位大学毕业生,他的工作很令人感到意外,是一果菜公司的搬运工人。他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当兵退伍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果菜公司当临时工,赚赚零用钱。没想到一干就是一个月,因为他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地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十来年,现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人用我呢?”目前,他仍然在果菜公司当搬运工人。
看到这个例子,也许你会说,转行有什么难,想转就转啊!
也许你是可以说转行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会失去转行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他们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后行动。因为只有你的方向对了,接下来你所做的每一步才不会有错。
先思考后行动,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不仅对于个人来说是如此,就是对于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得不重新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当旧的项目将被新的项目取代,旧的战略意图被新的战略意图所改写时,企业就应该重新进行战略调整,而不能一味蛮干。当然,战略转折的到来往往不易察觉,它属于一个渐变的过程。虽是一种微弱的改变但已悄悄改变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你对此视而不见,战略转折点就会使企业出现危机。方向错了,不管你怎么在方法上“正确地做事”,成功都将离你越来越远。
有了胸部还要有脑袋,先思考后行动。一定要先做正确的事,方向对了,才不会错。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智慧之源
有了胸部还要有脑袋,先思考后行动。一定要先做正确的事,方向对了,才不会错。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同不久前逝世的一位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的一段交谈。我问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他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功。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一看准时机。”
我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握笔的手悬在半空:“什么时机?”
“这个时机,”他说,“就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说话——或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生活中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那些反复遭受挫折的人经常对毫不留情的、不怀好意的世界感到泄气。他们几乎永远意识不到: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恰当的努力,但却在不恰当的时机。
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家庭关系法庭的审判员说:“哦!这些吵闹不休的夫妻们!他们只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时候一个人受不了唠叨或批评——即使是善意的劝告!只要夫妻双方肯了解对方的心情,知道什么时间去诉苦,什么时候去流露感情,这个国家的离婚率就会下降一半。”
这位审判员说的也正是查尔斯·科伯恩曾经提到的掌握时机。有一次,我以忏悔的态度问我的妻子,我的哪一点儿小毛病最使她气恼。“你的脾气,”她不假思索地说,“总是要到我们刚要走进宴会厅时才对我讲我的头发乱七八糟或者衣服穿得不合适。”
良好的风度经常需要的也只是看准合适的时机而已。还有什么比兴致勃勃的谈话被打断更令人扫兴呢?有谁没有遇到过一个从来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离去的不知趣的人呢?这个人会使你觉得像被他纠缠了一辈子似的。
把握合适的时间也可能是做某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佐治亚州的一位大夫为一对无子女的夫妻安排好了收养一个婴儿。他在深夜突然给妻子打电话说:“收养证书的一切手续都办好了,让我们一块儿到医院去,给鲁思和肯尼思抱回这个孩子吧。”
“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喊道,“他们根本没想到几天后就会得到一个婴儿,他们会惊慌失措的!”
“哈!”大夫说,“新生儿自愿在深夜诞生,——而头一次做父母的人总是惊慌失措的。这样去给他们一个美好而正常的开端。就按我说的这么办吧!”
就这样婴儿在午夜时分“分娩”,做父母的兴奋得慌手慌脚。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开端。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会看时机是一种天分,也就是生来就具备的,就像是具有音乐细胞的耳朵一样。但是渐渐地,通过观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备这种天分的人,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任何人只要努力留心都能获得的技能。
为了掌握恰到好处地处理时间的艺术,需要牢记五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要经常不断地提醒自己,掌握好时间在待人处世上的重要意义。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一旦你明确了“看准时机”的全部重要意义,你就朝着获得这种能力迈出了第一步。
其次,和自己订一项条约(毫无疑问你会有许多次违反这个条约),这就是当你被愤怒、恐惧、嫉妒或者怨恨的旋涡所驱使时,千万不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这些情绪的破坏力量可以毁坏你精心建立起来的“观时机制”。有一次,我在骚乱的群众大会上大发脾气,并且说了一些刺耳的和挖苦的话。我所支持的建议当场就被击败了。我的父亲,他也在场,什么话也没有说。然而在当天晚上,我在枕头旁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著名的话:“任何人都会发火的——那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对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目的,以及按适当的方式发火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第三,加强自己的预见能力。未来并不是一本关闭上了的书。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相对来说,很少有人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来设计今后的自己,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并照此行动。
预见能力在商务中是如此重要,许多的公司都把它作为工作取得进展的主要尺度,但是在管理家务时它也同样是重要的。星期六会不会是到海滩旅游的好日子,最好把现成的冻熟肉和三明治面包放进冰箱里。你寡居的婆婆健康状况是否开始衰退?你最好还是面对她可能搬来与你同住或者安排她到一所私人疗养院去的可能****。掌握好审时度势的艺术还包括看准将来事情会向何处发展,明白抓住现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去减少将来的麻烦或是在将来能得到好处。
第四,学会忍耐。你不能不信服爱默森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置于天分的土壤中,并且坚定不移的话,巨人般的世界也会向他让步。”获取这种耐力没有灵丹妙药,它是一种智慧与自制力的微妙的结合体。但是一个人必须明白,过早的行动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条,就是学会做一个局外人。我们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掌握时机就包括了解其他人是怎样看问题的。
一位大慈善家,已故的新奥尔良市的约翰·迪勃特夫人曾经谈到:在一个隆冬的晚上,她翻阅一本杂志。她的眼睛被一幅漫画吸引住了。那是两位衣衫不整的老妇人在微弱的火堆旁瑟瑟发抖。“你在想什么?”其中一个问道。另一个回答:“我在想,明年夏天那些阔太太们会把一些保暖的衣服给我们的。”
迪勃特夫人是几家医院的赞助者,许多慈善事业的捐助者。她盯着这张漫画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她爬上顶楼,打开衣箱,把厚实的衣物打了好几个捆,准备来日就去分发。她决心将自己的慈善活动安排得更合时宜,正像她提出的“去援助那些需解燃眉之急的人们”。
智慧之源
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两个猎人一起去野外打猎。这时,一只大雁向他们飞过来。“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一个猎人拉开弓瞄准大雁说。“鹅是煮着吃,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另一个猎人说。“煮着吃。”“烤着吃。”两人争论不休,最后来了一个农夫,于是他们要农夫为他们评理。农夫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两人认为有理,决定将大雁射下来,但这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这则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如果一味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过分关注就会把重要的事给耽误了。
重要的事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重要之事。紧急之事通常都显而易见,推托不得,却不一定很重要。需要处理的事一般可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
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是指事情的重要性高,而且需要立即处理的事。此类事情带给人们较大的压力,必须完成,而且需要立刻行动。例如老板紧急交办的工作、重要客户的忽然来访、家人临时生病住院、不擅长的必修科目隔天要期末考试等。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对个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但可能是许久的盼望或长远的目标。通常这类事情挑战性很高,困难度也高。例如参加明年的重要考试、年底的婚礼、下星期的应聘工作面试等。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一般是本身重要性不高,但由于时间的压力,需要赶快采取行动,例如接电话、煮饭、处理邮件等。
不紧急而且不重要的事情,本身没有迫切完成的压力,重要性也不高。例如打电话和同学闲聊、唱卡拉OK、逛街、看电视等。
第一类事务既急迫又重要,人生在世,无法避免。解决突发事件工作者和有截稿时间压力的文字工作者,更是经常与之为伍。由于他们每天都在解决和处理这些有压力的重要紧急事务,所以他们唯一的逃避之道,便是做些无关紧要的活动(第四类),而急迫不重要或重要但不紧迫的事便被他们抛之脑后。
很少有人专注于重要而又不太紧迫的事务(第二类)的处理上,这就是很多人无法成功的根源。由于第二类事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致力于它们的人往往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也有人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急迫但不重要(第三类)的事务上,误以为愈急迫就愈重要。事实上,急迫的事往往是对别人重要而非对自己很重要。只重视第四类事务的人,拥有的是没有意义、不负责任的人生。
懂得舍弃后两类无关紧要之事,对第一类要务也尽量节制,以投注更多时间于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第二类),才是成功者的处事法则。因为第二类事务的完成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事业或生活的未来与前途。
在一项对购物中心经理的调查问卷中显示,他们一致认为,与承租购物中心的各个商店的老板建立良好关系,最有利于业绩的进展。这属于第二类活动。
但实际上,他们在这上面只利用了不到5%的时间。这也难怪,太多的紧急的事情占据着他们的时间:开会、写报告、打电话等第一类和第三类事务的处理已经使他们分身乏术了。就算是与各商店老板接洽,也不外乎做一些收账、讨论分摊广告费等令对方不快的事。
而承租商店者们则希望购物中心的管理人员能够多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经过在一些购物中心的定期试验,要求经理们无论如何必须抽出1/3的时间,改进与各商店的关系。结果施行了1年左右,中心的销售业绩提高了四倍多。
第二类事务主要包括建立人际关系、长期自学与提升个人素质,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但却因尚未到迫在眉睫的程度,就避重就轻。
记住:急所当急、并防患于未然才会有更少的燃眉之急;更好地解决当务之急,才会取得成功。
智慧之源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无关痛痒。不要为了做一些次要的事而影响了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