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16703700000010

第10章 走出思维的定势

保持适当的低姿态

放低姿态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作为,学习谦恭,学习礼让,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一种境界,它能让我们脚踏实地地攀上成功的高峰。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他们又怎能流芳百世呢?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时,被许多家公司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不久,他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他才华出众,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员所能比的,这时,博士亮出了自已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适合本科毕业生干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也游刃有余,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博士亮出自已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有了前两次的事情,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博士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在别人面前保持低调,有时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中的一种。它与道德和气节毫无关系。就好比遇到一个很低的门的时候,如果昂首挺胸地过去,肯定要给脑袋碰出一个包来,这时最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弯一下腰,低一下头,让很低的门显得比自己高就成了。

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找工作,需要调动工作,需要开拓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所有这些活动之中,你可能都处于一种求人的地位,处于一种必须表现低姿态的格局之中。去求别人,并不说明别人比自己更有价值。它只说明在要办的这件事上,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所以你要表现低姿态,但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实力不如对方,需要对方的帮助,并不能代表其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在自己实力不足的领域之中,就需要求别人办事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正如找医生看病要付钱一样,找别人办事就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这是向对方显示低姿态的一种具体的表现。所以如果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谦虚、平和、朴实、憨厚,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对别人有价值,那么在谈事时对方就会放松心态,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没有威胁力的人。当事情到了明显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对方一般也就不会以一种高姿态去对你,好像在让着你似的,因而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其实,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表面谦虚的人,往往都是非常聪明的人,都是对待工作相当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处于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这才是明智之举。

智慧之源

人们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甚至强势压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有压力,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办事的成功率会更高。

克服急躁心理,踏踏实实做事

踏实处事才是做人的成功之道,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这样往往是欲速而不达,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陈玫最近十分苦恼,因为总是得罪人。她得罪人的原因是因为她做事过于心急,稍微有些不合意就急躁起来,弄得她现在独来独往,心里很不是滋味。小时候,她就很耐不住性子。她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得到,否则就哭闹,亲戚朋友都不喜欢她。上小学时,父母早晨都很忙,没时间给她梳头,她只好自己梳,有时落下一绺头发没梳上去,她就恨不得一把拽下来。她成绩很好,给同学讲题时,别人一两遍还不明白,她就烦了:“怎么还不明白呢?不就是这样、这样吗?”结果让得同学很不好受,再不问她了,她也挺后悔,不该这样,但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如果别人要她重复一下刚才讲过的一句话,她也不耐烦:“我都说过了,谁叫你没听?”做事也如此,不是把同学的杯子弄破了,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骑在车上时急匆匆的,下车不锁就走,已经丢了两辆车。跟同学争论问题没有结果也发怒:“算了,我不跟你吵,急死人了。”和朋友一起走,如果朋友有点事,她就不耐烦等:“快点,这么磨蹭,麻烦死了。”就这样,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她而去,尽管她很热心,但谁也不愿和她搭伴,更不愿请她帮忙。

急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的主要表现是焦躁不安,在情绪上经常“莫名其妙”的烦燥。急躁的人往往都会心神不宁,尤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时,他们不知所为,心头无底,慌乱,对前途无信心,因此往往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

我们也许会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出门时,手中拿着钥匙,却急着找钥匙;急着给人写纸条,笔就拿在手上,却睁大眼睛到处找笔;有时候要急着去赴约,却到处找不到心爱的领带;有的时候,要找的东西翻箱倒柜找遍了都没找到,过了几天却在最显眼的地方发现了。这些现象都是由急切慌乱而造成的。人一着急,就会手忙脚乱,眼也花了,心也乱了,明明在眼皮底下的东西都会看不见。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冷静,从容镇定,不要急急忙忙,心慌意乱。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切慌乱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于事无补,还会更加浪费时间。虽然急躁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性格,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涵养。因此,在这方面也要多多修炼。

要想办好事绝不能着急,不能只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先查明事情的起因,这样才能稳操胜券,但有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遇到事情,就恨不得立即弄个水落石出,一针扎出血来。其实这不仅办不成事,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聪明人办事,一定是善于观察、巧于布阵、精于摸底,然后在时机成熟时,采取拉网术,自然水到渠成。《孙子兵法》中讲“求稳之计”,即在此道。这也是行事的根本所在。

智慧之源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因此,我们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坚决克服急躁的心理。

守住心灵的“契约”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时,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就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说:“兄弟不要难过。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相会。”转眼就到了两年后的秋天,张劭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秋天到了,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他母亲不相信,叹息道:“一千多里路啊!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范式怎么会来。”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母亲怕儿子伤心,只好去准备酒菜。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母亲高兴得直掉眼泪。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是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对别人的承诺言而无信,不仅有害于对方,有时也危及自己。中国古代不乏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锋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锋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还有一个例子,它表现出的却是另一种情形。

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建筑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这回吃了大亏,以致于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时代,信守诺言显得更为重要,与人相处,失信于人,朋友关系终究不会长久。信誉良好可靠,那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积累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大。

智慧之源

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市·罕曾经说过:“诚信犹如一根细丝,一旦断了就很难把它接上。”这个比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信守诺言的重要。言而无信,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贪一时的风光,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那些恪守诚信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预留感情的资本

做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断了自己的后路。一个会交友办事的高手,在朋友帮自己办事没办成时,也会适时地感谢对方,这样既维系了原来的友谊,又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办完事后,说声“谢谢”是世界上最容易赢得友谊的办法,它是加强人际关系的一件法宝。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弊病,求人时好活说尽千千万万;事成后,半句问候也不言。这让人觉得世态炎凉,伤透了被求者的心,使助人者以后对登门相求者不肯轻易应诺。因此求人办了事之后,即便你事先送了重礼,也别忘了再道声“谢”,温暖抵万金,这是结尾处最圆满的一笔。如果事前卑躬屈膝,事后旁若无人,将会堵死你以后的路。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记者,春节时准备回老家过年,但他临时有采访任务,抽不出时间提前去买火车票,于是他托付好朋友小芸替他去买票。小芸马上跑到火车站,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轮到她时,火车票卖完了,小芸无功而返。记者心里很不高兴,不但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还觉得小芸耽误了他的行程,给了小芸一个难看的脸色。小芸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虽然没买到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句感谢的话都没听到,相反还被埋怨,心里不好受。记者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小芸这个朋友。当然,小芸也不再会帮记者办任何事情了。

在求人办事时,有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方帮自己办事,如果办成了,理所当然地要感谢对方。如果事情没有办成,就认为不必感谢对方了,甚至埋怨对方。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方即使没有帮你把事情办好,可能是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只要他有心尽力去帮你就已经够了。因此,无论是什么人都应该懂得感激为你提供帮助的人。这样做会让当事人心里暖烘烘的,你们的友情会更为深厚。

智慧之源

在交友办事时,交友是第一位的,办事是第二位的。切不可本末倒置,把“交友办事”当作“一锤子”买卖。预留感情资本,开发人肪资源,是你今后行得通走得远的保证,也是你快乐人生的源泉。

把自己“推销”出去

很多人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有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态和难以名状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在自尊心与自卑感冲撞下,他们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一方面又认为过分地出风头不是高贵的行为。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想做大事业,必须放弃那些不痛不痒的面子,更新观念,大胆地推荐自己。

常言道:“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巧妙而适度地推荐自己,是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争取、加快自我实现的不可忽视的手段。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总得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要想恰如其分地推销自己,就应当学会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给人生的每个阶段一个合理的定位,然后信心十足地为自己创造全方位展示才能的机会。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如果你和其他同期毕业生一样,只会散发履历表,墨守陈规地做事,绝不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结果。如果你想短期内就有好消息,你就必须另辟蹊径,敢于登门直入,推荐自己。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并有了一定事业基础的人来说,建立一个受公众欢迎的形象是一种长期投资,对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中,采用主动引起他人关注的方法就是一种捷径。

我们之所以要主动推荐自己,引起别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机遇是珍贵的、可遇不可求的、稍纵即逝的,如果你能比同样条件的人更为主动一些,机遇就更容易被你掌握。因此,主动出击是俘获机遇的最佳策略。另外,世界上总是伯乐在明处,“千里马”在暗处,并且“千里马”多而伯乐少。伯乐再有眼力,他的精力、智慧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等待可能会耽误你的一生。既然我们都知道“守株待兔”的行为是愚蠢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坐等“伯乐”的出现,而应该主动寻找伯乐。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时代在前进,岁月不饶人,随着新人辈出,每个立志成才者都应考虑到自己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一次机遇的丧失,便可导致几个月、几年甚至是一辈子年华的错位。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在行动上更多几分主动,以便有更多的机会,使更多的人来注意自己。

但是,毛遂自荐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勇气的。不自信的人、害怕失败的人是不敢尝试的。只有具备勇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中国来的时候,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做访问。学生都在争取机会,以求得在这位歌王面前一展歌喉。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难得机会,哪怕是得到歌王的一句肯定,也足以引起中外记者们的大力宣传,从而加快自己在歌坛的发展。在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帕瓦罗蒂正耐心地听学生演唱,不置可否。正在沉闷之时,窗外有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的眉头舒展开了:“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对校方陪同人员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这个在窗外唱歌的男孩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以他的资历和背景,难以有机会面见到帕瓦罗蒂,他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后来,在帕瓦罗蒂的亲自安排下,黑海涛得以顺利出国深造。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又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瓦罗蒂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推荐他参加音乐大赛,黑海涛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黑海涛凭着他那敢于推荐自己的勇气和不断努力的精神,在他的音乐道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现在黑海涛是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

这似乎是一个奇迹,但这个成功的例子也足以让一些怀才不遇的人沉思:机遇稍纵即逝,善于推荐自己很关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他认为,应敢于在能人面前表现自己,敢于和高手“试比高”。当他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凭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他早早闯进了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机会可遇不可求,机会在很多时候是由我们主动争取的,那些不敢也不愿意推荐自己的人,往往会与机会失之交臂。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才华有特长的人,关键的时候大可不必过分“压制”自己,要适时做好自我推荐,以求得发展的机遇。

智慧之源

酒香也怕巷子深,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机遇又稍纵即逝,如果你有才华,有能力,有胆识,懂得在关键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展示自我、推荐自己,你自然会显露峥嵘,脱颖而出。

直面错误,承担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而是应该想一想自己应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勇于承担责任,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推动器,促使你不断地、更快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

王磊是某化工厂的财务人员。一天,他在做工资表时,给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定了个全薪,忘了扣除其请假那几天的工资。于是王磊找到这名员工,通知他下个月要把多发的钱扣除。但是这名员工说自己家里正急需用钱,请求分期扣除。如果这么做的话,王磊就必须得请示老板。

王磊认为,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会非常不高兴,指责自己工作疏忽。但是,他觉得自己必须负起这个责任,于是他决定去老板那儿说明情况。

当王磊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告诉他自己出的错儿后,没想到老板竟然说这不是他的责任,而是人事部门的错误。王磊强调这是他的错误,老板又指责说是会计审核人员的疏忽。当王磊再次认错时,老板看着王磊说:“好样的,你能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主动承认,不推到别人的身上,这种勇气和决心很好。好了,现在你去了解一下那个职工是否真的有困难,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事情就这样迎刃而解了。从那以后,老板更加器重王磊了。

如果只是顾全面子,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就是一错再错。假如你犯了错且知道免不了要受责,能尽早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失为最好的方法。我谴责总比让别人骂好受得多。勇于承认错误,并把承担责任的话说出来,更容易云开见日。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办事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虽然有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有勇气承认,或把犯错的理由归结于别的因素;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出来,勇敢地坦白。殊不知,领导认为沉默和狡辩的托辞即意味着逃脱责任,不可信任。

小刘在一家工厂任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被提拔成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

有一次,车间的生产线发生了一些问题,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他看过之后,便立即断言是原料的配比不合适,认为在投放新的一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后,原有的配比必须改变。但调整之后,情况仍不见好转。此时,另一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新的原料或原料配比不合适,而在于设备本身的问题。对此,小刘觉得技术员的看法很合理,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是负责全车间技术与工艺的领导,如今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逃避责任和隐瞒现状,他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布置专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但是由于贻误了时机,问题最终还是暴露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小刘最终在羞愧和后悔之下提出辞职。

有很多人喜欢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不愿深究。他们的观点是:如果我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我一定会承认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点小错,那么再认真地计较,难免有点小题大做,根本没有必要。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错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工作无小事,更无小错,1%的错误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细节决定结果。

面对犯错,最佳对策便是勇敢承担责任。对待失误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的体现。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全力承担,一定不能推卸,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也不要急于替自己辩白,应首先着眼于公司的利益,等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如果你确实被误会了,你的同事和上司也会在事实中看到,还你一个清白。你一定要相信,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

智慧之源

人的一生所可能犯的最大错误,是因为怕犯错而不敢尝试。赢家不怕犯错,只怕犯了错而不敢承担责任。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并吸取教训。遇到问题不要畏惧,要勇敢地去面对,只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才不会永远与失败相伴。

不失时机地认识和利用机会

一个人漫长的成长历程中,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能更好地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抓住机会。机会通常对人们事业的成功起着推动和催化的作用。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准备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企业在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在各式服装染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景。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谁也没有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号赚的钱多。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盛况。那时这些人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击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而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被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机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公正的。对命运赋予的良机,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只有勇于拼搏者才会取得成功,才可能把机会所蕴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其实,在这个事例中,其他的企业也不是没抓准机会,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会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

卡耐基认为,一个企业家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会,更深一层地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但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须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已。只有这样,才能在抓住机会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它。

1856年,南北战争结束,上天赋予了卡内基绝好的机会,他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复苏阶段必然会降临,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与日俱增。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报酬丰厚的工作,合并由他主持的两大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钢铁公司。同时卡内基让弟弟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并经营苏比略铁矿。卡内基认为,美洲大陆现在是钢铁时代、铁路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生产火车头和钢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于是卡内基开始了行动。在联合制铁厂矗立了当时世界最大的一座熔矿炉,聘请化学专家驻厂,检验买进的矿石、龙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验系统化,卡内基的努力令许多人的担心成为“杞人忧天”。1873年,经济大萧条不期而来,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断,现场施工嘎然而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熄灭了。但是,卡内基认为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呜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对不可以失之交臂。于是他走进股东摩根的办公室,提出了打算建造一个钢铁厂的计划,这一反常的做法,使其赢得了巨大的利润。1890年,卡内基兄弟公司吞并了狄克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建立了卡内基钢铁王国。

卡内基的成功与他善于抓住机遇是休戚相关的。他的事迹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明确目标会使你对机会抱着高度的警觉性,并促使你抓住这些机会。因此,每一位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一定要善于抓住机会,去创造你美好的未来。

智慧之源

培根曾经说过:“造成一个人幸运的,恰是他自己。”人的一生,总是有几个大的转机的。大的转机,必有大的变化。没有大变化,也就没有大的发展。因此要想有大的发展,就要善于抓住时机。

准备好了吗,机会无时不在

机会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且影响到我们的命运。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机会是处处存在的,但由于我们认识能力的不同和生活感知范围的限制,有的人发现了机会并抓住了机会,有的人和机会擦肩而过,这样就形成了人们命运的不同。

从对主客观条件的把握看,一个人能否得到某种机会,关键在于能否实事求是地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并及时抓住客观有利时机,去实现自身的某种愿望。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遁词,不信随便问一个失败者,他们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得不到像别人那样好的机会——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其实,聪明的人懂得怎么样时刻准备着抓住机会。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教授来到一处偏远山区的一所学校传授教学经验。由于老教授和蔼可亲,又有爱心,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老教授在结束教学准备回去时,学生们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为之感动,他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课桌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他们一份珍贵的礼物。

老教授走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的学生都将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老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到来。

其中有一位学生想法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也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生怕教授会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到来,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这个学生想到教授随时可能会到来,他就时时刻刻保持桌面的整洁,迎接教授的到来。

虽然老教授尚未带着神秘的礼物出现,但是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珍贵的礼物。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时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准备好了。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应该随时做好准备,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便机会出现时,可以紧紧抓住,不让之溜掉。

从客观条件来看,一个人能否碰到好的机会,首先取决于有没有产生这种机会的客观环境、客观基础。但就个人来说,能否碰到某种适合自身主观愿望的机会,往往是具有偶然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个人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状态差异、某种机会出现早晚时间上的差异、个人主观愿望上的差异及主观愿望形成过程的差异等种种因素促成的。因此,同样的客观环境、条件,在不同人的身上,机会的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位旅行者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在砍树,突然狂风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就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上翻出来。”

其实狂风刮倒了参天大树,闪电焚烧了干草,这些只不过是客观条件的偶然正好碰到了老汉的主观愿望,所以,才有了那两次巧合,但是,当你真的想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偶然的客观条件却没有发生,那么成功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反而浪费了大好的收获季节。

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讲,一个人能否有好的机会,主要决定于自身是否具备切合某种机会的主观条件。这里首要的是个人素质、竞争实力。你要得到某种机会,就要具备在那种机会条件下的应有能力。要想考上个好学校,就得有好成绩,当学校招生时,你才有可能真正抓住这个就学机会,一举成功;要想找个自己满意的职业,你就得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当那种招聘机会来临时,它才会真正成为你获得满意职业的机会。否则,它就不会对你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人的志向、主观意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得到某种机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你的志向、主观意愿脱离你的实际,那么,客观上是不会给你提供什么机会的。有些青年朋友在读书、就业、婚姻恋爱、个人事业发展、生活境遇等方面存在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幻想通过意外机会实现某种主观愿望,殊不知,主观愿望脱离了实际,哪里还会有什么机会出现呢?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由不得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的。

“机会在手”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虽然机会常常扮作不速之客而自动光临,但绝大部分都要自己去把握和寻找。路易斯·M·休特,他对掌握机会的诠释为“替自己的才华安装聚光灯”。他认为人应该在让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并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众人之中突显出来。对于他这句话,我深有同感。路易斯也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但许多人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就这样浮浮沉沉地过了一生,令人为之惋惜!”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为抓住机会而绷紧头脑中的那根弦,别让它松懈了,否则机会到来了,你也抓不住。

有位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深山里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于是,那个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到山上去。他在那儿苦等了五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赐。

老人告诉他,每天清晨太阳未升起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颗“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凉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得到“心愿石”,你所有希望的就可以实现。

从此,青年人每天清晨便去海滩捡石头,他把不温暖又不发光的石头丢进大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青年人却始终没能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在沙滩上捡石头,一发现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大海,一颗,二颗,三颗……

突然,“哇……”

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

这就说明,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不时刻准备好,没有用心寻找的话就会和机会失之交臂。那么成功也就会遥遥无期。

智慧之源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所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