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16709900000005

第5章 教育的责任(4)

我们不难没想:假如校长喝止了,事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小女孩会终生记得自己当众出了丑;而大孩子很可能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自鸣得意。文章的最后,作者感慨地说:“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本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第二天,我在班上连提也没提就像忘了有这么一回事。但我看出参与的几个男生已经知道我晓得这件事了——他们几个低着头,偶尔瞟我的目光分明是“偷偷地”。我想:孩子们,但愿你们心里不要负担过重,老师的希望是你们能忘却这件事啊。我甚至有点希望他们来找我,那我就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坐下来聊一聊“少年”成长这个话题。最后,或许是羞愧,或许是胆怯,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并没有来找我。当然,我也没有找他们——也许让这件事随风而去,在孩子的脑海里不留下任何痕迹是更好的结局——相对于许多教师自诩“高明”地把学生这样做的前因后果瓜剖豆分的做法,我宁愿选择“永远的忘却”。

船过水虽然无痕,但终究还是有细小波纹的。第二天,这件事出现在了他们几个的日记里,有对老师没有追究“感激涕零”的,有反思自己一时好奇而不计后果的。

晓东的日记是这样写的:“老师,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个总是欺负我,我打不过他们,实在逼急了就亲了他们的脸,他们害羞以后就不敢再欺负我了。再后来,大家觉得好玩,就都互相亲脸玩,其实我们没有什么,我们不是同性恋。”读到这里,我心里一惊,看来这件事已经在班里有了舆论所指,并且给晓东带来了内心的呵责、恐慌。我沉思良久,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下面一段话:

首先,老师相信,你和你的玩伴都是正常的男孩子——永远都相信。其次,老师认为这件事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要是在有这样礼节的外国,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就是在我们这个以含蓄为美的国度,你们这样做,也仅仅是一个闹着玩儿的游戏罢了。

现在,我望着无风的窗外,明丽的阳光洒落在晓东和其他伙伴们的身上。看着他们做着“嫁新娘”的游戏,明亮的额上挂着一脸的汗。但愿有些事情就像微风刮过,不留什么痕迹……十三、与孩童们“谈情说爱”

吴晓军

“爱情”,这个久远而又历久弥香的话题,它将伴随人类自身的历史,自始而终。它之所以让每个人如此迷恋,足见其美无穷,令人无限地向往。我想,既然它如此美好,那么,美好的东西能否可以和他人分享,包括那些我的学生——那群懵懵懂懂的孩童呢?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几个字。这是我钟爱的一首诗,诗歌渗透了诗人海子对人生的追求与向往,每读此诗,我总会在美妙的意境中流连忘返。今天我想教这群还不到十岁的孩子读这首诗,让他们先触摸诗中的语言,我只读不讲,因为他们还太小,没有多少的生活阅历,无法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不用几年,他们一定能通过语言体验感情,哪怕无法体验,至少能在同伴面前骄傲地说:“这首诗我读小学二年级时就会背了。”这就够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诗歌朴素无华,文字浅显,几个孩子竟能在读了两三遍后说出他们从诗中知道了些什么。“海子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海子喜欢写信,不喜欢打电话、上网聊天”……听了这些“高见”,我不禁莞尔一笑——海子生前一贫如洗,何谈现代化的通讯装备。当然,孩子们只能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去解读诗歌。也难怪,毕竟这只是课前三分钟的朗读。我想先如此草草收场,这星期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再多读几遍,就能水到渠成,熟读成诵了。

这时,班里的“小大人”梁伟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知道‘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有了爱情,要结婚……”话音未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学生们笑得前俯后仰,是嘲笑,傻笑,还是害羞的笑?前排的萌萌站起来反问他:“你怎么这么不害臊?小小年纪就讲结婚?”蓉蓉也站起来说:“‘结婚’不应该我们讲,我妈妈说小孩子不能说这些东西。”我听了这两个“淑女”的话差点晕倒,为什么这个人类永恒神圣的主题在这些小孩眼里变成“禁语”,变成“东西”了?哎,这都不能怪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太保守了,我们的社会对这些“东西”太禁锢了。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结婚”两个大大的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讲‘结婚’。”孩子们一愣,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又说:“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你们的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就有了你,人类社会就是通过结婚得以延续。”一旁的俊杰同学抢着说:“那我以后要和我妈妈结婚。”我忙解释:“两个血缘关系不太近的人才能结婚,也就是说结婚的对象不能是你的家人和亲戚,你们俩有许多想说的话,彼此互相喜欢,产生爱情,那样才能结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开了,他们第一次触摸这样一个话题,他们感觉如此新鲜,他们的“稚嫩理解”慢慢走向“科学明理”……这时,蓉蓉又站起来打断我的话,说:“老师,就像我们家,爸爸生病了,妈妈照顾他;妈妈生病了,爸爸照顾她。这就是结婚。”我连连点头,孩子们“明白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不是“东西”的东西。接着,我又把几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我讲了《红楼梦》,讲了《简·爱》,他们神态专注,认真劲儿不亚于平常听我讲童话故事。最后,我说:“人世间,没有爱情,没有婚姻,那地球上的人类就会缺少许多美好,就会灭亡了。当然,学习本领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为能创造一个幸福的家而努力吧!”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我问自己,现实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我的话太深奥了,他们现在无法理解,但若干年后,无论他们走到哪个城市,寻找到什么样的伴侣,那时,回想起这句话,应该是意味犹深的。

“真诚的爱情结合是结合中最纯洁的。”古今有多少文人骚客曾深情地歌咏过它,又曾出现过多少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和爱情的名作佳篇。与现在许多粗制滥造的拙劣的“文章”相比,还是用那些精辟隽永的爱情名篇去感染他们,去净化他们吧!

十四、“猫狗之恋”

吴丽珍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小学毕业考试了,一场孩子的“猫狗之恋”也悄然拉开了帷幕。我班的学生小涛借助“情书”

公然对五年级的一对双胞胎姐妹示“爱”。虽然小涛的成绩明显下滑,但班上却有不少同学因此而把他当作“英雄”。

这真让我感到震惊。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我想起了不久前从《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名为《德国孩子的“爱情”》的文章。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9岁的中国小女孩到一所德国小学读书,不到一学期,一个德国男孩宣称爱上了她。小女孩自是十分恼怒。可小男孩却坦然地想方设法来对她表示亲密。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去上学。德国小男孩竟然大哭,说是没有这个中国女孩,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老师既未批评也未阻拦他。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中国女孩子结婚。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如果你要和这位可爱的中国女孩子结婚,那么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那男孩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对于两性关系,中西方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德国妈妈的做法是否可以采纳呢?我思前想后,决定试一试。

这天放学后,我把小涛带到我的房间。“老师,找我什么事?”他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决定开门见山,便柔和地问:“听说你喜欢××、××同学是吗?”他略显得有些惊慌,面带羞涩地低下了头,不作声。

“你为什么喜欢她们呢?”我笑着轻声询问着,尽量不让他产生抵触情绪。

“不知道。”声音细若蚊丝。“她们喜欢你吗?”“不喜欢。”

“为什么呢?”“不知道。”他匆匆抬了抬头,用充满疑惑的眼神扫视了我一下。“刚才老师问你的两个‘为什么’,老师却知道答案。”

我故意停顿了一下,他更加疑惑了,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而真诚地对他说:“那两位女同学不仅长得美丽、可爱,而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不要说你喜欢她俩,就连其他同学和老师也一样喜欢她们。但她俩为什么不喜欢你呢?你家庭情况较好,爸爸给你的零用钱较多,可这些并不是你自己的优点啊。作为学生,努力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你做到了吗?现在除了学习,你的一切都是爸妈给的,不是自己争取来的,当然也就不值得骄傲了。你如果想让她们喜欢你,就应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他显得还有些疑惑,又像在努力思考我刚刚说过的话。

之后,我特意选了个时间,在班上让全体同学都来说“爱”。通过努力,孩子们心中模糊的所谓的“爱”,逐渐扩大化、具体化,最终变为兄弟姐妹间、同学间、长辈间、成人与孩子间善于变化的“喜欢”。

小涛的学习热情回升了。一场“爱情”风波结束了,我感到异常欣喜,长吁了一口气。“猫狗之恋”虽不是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但它至少是孩子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表现。虽不合时宜,但我们不能谈“爱”色变,一味压抑,而应以恰当的方式加以疏导,加以变化。这两种做法,其结果定会迥乎不同。这个“不同”,并非存在于孩子思想中,而是在我们的教育里,不同在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中。

十五、各个击破

林航海Y:

春节前后,我收到两件特殊的礼物:春节前的一张制作精美的贺卡,上面满载祝福,署名“J”;春节的早上,“Y”打来的祝福电话,春意浓浓。它们让我激动不已,因为它们的得来,太不寻常了……这是我深夜“密访”,J 的爸妈拿出的一张短笺。可想而知,J 的爸妈此时必定心急如焚。刚五年级的女儿竟然会写“情书”了,做父母的岂能不急?难怪我善意地谈论他们有“早恋”的DNA,J 便是直接受益者。

“情书”的发现过程是这样的:那天傍晚,Y 的妈妈跟平常一样,下班后当打开家中的信箱时,发现了一张未加任何包装的短笺……她便连夜来找我,并把短笺交由我处理。

Y 的妈妈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无法判断。说她没有,然而信的小主人定然不想让“第三者”欣赏本该属于自己的信笺;说她有,但短笺并未“加密”,连起码的信封也没有,实是“童言无忌”。

夜深人静与J 的父母促膝长谈,我们谈及最多的是:如今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J 的爸妈很开明,我们很快就此事达成一致的意见:此事不能视为“洪水猛兽”,这是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不是思想品德问题。这样的家长,我能不放心吗?

更难能可贵的是,J 的爸妈也做了自我批评:他们忙于工作,经常下乡、加班,对女儿学习和生活等关心太少,以致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

几天的“实情调查”,我多了些了解:J 和Y 同为校足球队队员,校男女足球队常在一起训练。加以两位是邻居,J 经常向Y 借书,日久天长,两人交往日密,于是有了“鸿雁传书”。

据我了解,Y 与离异的妈妈在一起生活。不但后爸对他很少关心,而妈妈也因经常上夜班而无暇顾及。

我也自省:在我六十八的“王国”中,藏在被我遗忘的角落里的,难道就没有他?

先期工作更为重要,经深思熟虑,我决定推迟与J 的谈话。

J 的书画作品曾在全国获大奖,有绘画专长。我暗授机宜,要宣传委员与W 合作,在班级“庆祝元旦”墙报中让J“一展身手”。由于J 全身投入,她设计的墙报得到大家好评,当然我也借机在全班中对她大加表扬。

J 的妈妈在来电中说,J 近日一改往日回家后的郁郁寡欢。

我未曾意料,J 的转变如此之快。看来,我不应与J 大谈特谈那张短笺的事,眼下要做的是帮她找回自我!于是,我建议J 的父母多花些时间陪她,又推荐她参加学校的文艺队。

Y 与J 不同,他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因而我选择了与他开诚布公的面谈。那天下午放学,我约Y 在办公室会面,主要是和他聊了家中的近况。然后,我装作无意,小心地提及那张短笺。显然Y 早就清楚与J 的交往不再是秘密,他低垂着头,脸红红的。我平心静气地说:

“你与J 是邻居,交往很密切又都喜欢读书。互相学习这很好嘛!老师对你还是很有信心的,认为你不会因为其他事影响了学习。”说完,我友好地拍拍他的肩,补充了一句:“可别让老师失望呀!”我这样处理这件事Y,万万没想到,他显得很激动,连声说:“老师,我不再胡思乱想,一定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