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中,《车攻》前后有一组诗是写宣王或与宣王有关的。《鸿雁》写他派遣使臣救济难民,《庭燎》写他早起视朝,接受朝见诸侯,表明他“内修政事”;《六月》赞美尹吉甫北伐畠狁的胜利,《采芑》赞美方叔南征“荆蛮”之武功,表现宣王“外攘夷狄”。《车攻》与《吉日》则表现其田猎之盛。把《车攻》放在一个较广阔的背景上,把它作为组诗的一部分来考察,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周宣王政治军事方略的一部分,而狩猎的“大成”,则是他政治军事上的一个胜利,是有助于周王朝的稳固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的。
吉日
吉日维戊[1],时逢戊辰日子好,既伯既祷[2]。马祖祭了又祈祷。田车既好[3],猎车坚固更灵巧,四牡孔阜[4]。四匹公马满身膘。升彼大阜[5],驾车登上大土坡,从其群丑[6]。追逐群兽飞快跑。吉日庚午[7],庚午吉日时辰巧,既差我马[8]。已经选择好猎马。兽之所同[9],查看聚集群兽地,麀鹿屿屿[10]。鹿儿来往真不少。漆沮之从[11],驱逐漆沮岸旁兽。天子之所[12]。赶向周王打猎道。瞻彼中原[13],放眼远望原野头,其祁孔有[14]地方广大物富有。阈阈俟俟[15],或走或跑野兽多,或群或友[16]。三五结队成群游。悉率左右[17]统统把它赶出来,以燕天子[18]。等待周王显身手。既张我弓[19],按好我的弓上弦,既挟我矢。拔出箭儿拿在手。
发彼小榙[20],小野猪被一箭射中,殪此大兕[21]。再发射死大野牛。以御宾客[22],用野味烹调来设宴招待宾客,且以酌醴[23]。佳肴作成好下酒。
【注释】
[1]戊:古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顺序配合以记日。《郑笺》:“戊,刚日也。”所谓刚日,即指单日。[2]伯:祭马神、马祖。祷:祈祷,祝福。[3]田车:猎车。[4]阜:肥壮。[5]大阜:高的陆地,大的土山。[6]从其群丑:从,追逐。群,兽三日群。丑,众,这里指众多禽兽。[7]庚午:刚日,初七日。[8]差(chāi):选择,对马匹的选择,要步伐跑得一样快的。[9]同:聚。[10]麀(yóu):牝鹿,雌鹿。屿(yǔ)屿:很多的意思,鹿群居的样子。[11]漆沮:二水名。均在今陕西省境内。从:逐,指追逐野兽。
[12]所:处所。言该地是田猎的好地方。[13]中:原中,中央平旷的地方。[14]祁(qí):原野广大。一说指大兽。孔:甚。[15]阈(biāo)阈:野兽飞跑的样子。俟(sì)俟:行走或慢行的样子。[16]群、友:兽三只以上在一起为群,两只在一起为友。[17]悉率:悉,统统。率,带领。[18]燕:安,保。在狩猎时,为保护天子须尽率左右之人随之,以防猛兽伤及天子。一说安乐。[19]张:张弦于弓。古人用弓则加弦,是为张;不用弓则解弦,是为弛。[20]发:射箭。榙:小野猪,泛指小兽。[21]殪:中箭被射死。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22]御:进献饮食。[23]酌醴(lǐ):喝甜酒。酌,喝酒。醴,甜酒。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周宣王田猎并借打猎宴会宾客的诗。
《诗序》曰:“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序》说语义不明,第三句无主语。今查《稽古录》有类似文字,意思较为完全的表达:“宣王能慎微接下,用贤使能,群臣无不自尽以奉其上;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周室中兴焉。”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序》说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作《吉日》诗者,美宣王田猎也。以宣王能慎于微事,又以恩意接及群下,王之田猎能如是,则群下无不自尽诚心以奉事其君上焉,由王如此,故美之也。”此诗就已经流行于当时。《左传·昭公三年》载:“郑伯如楚,子产相,楚王享之,赋《吉日》。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由此可证,《吉日》为田猎之诗。《吉日》诗记载了周王田猎的情况,对田猎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猎前祭神、驱赶野兽以供周王射猎、猎毕以野味宴飨臣宾等)也有生动描写,有助于人们对周代上层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了解和认识。诗人很注意叙事的条理性,也重视和擅长于壮阔的场面描写,这些艺术经验,对于后代作家也是会有所启迪的。
鸿雁之什
鸿雁
鸿雁于飞[1],大雁飞向远方,肃肃其羽。翅膀肃肃响。之子于征,这人正赶路,劬劳于野[2]。辛劳旷野上。爰及矜人[3],念到贫穷苦难的人,哀此鳏寡。鳏寡更悲惨。鸿雁于飞,大雁飞向远方,集于中泽[4]。落到沼泽里。之子于垣[5],这人令筑墙,百堵皆作[6]。百堵都动工。虽则劬劳,虽然很辛苦,其究安宅[7]。终有安身棚。鸿雁于飞,大雁飞向远方,哀鸣嗷嗷[8]。嗷嗷声凄凉。维此哲人[9],贤明当官的,谓我劬劳。说我忙碌又辛苦。
维彼愚人,无能昏庸的在位者,谓我宣骄[10]。说我太逞强。
【注释】
[1]于:语助词。[2]劬(qú)劳:劳苦。[3]爰:焉,于是。矜人:穷苦人。[4]集:止。[5]垣:墙。[6]百堵:百重墙。百,言其多。[7]究:终。宅:居。[8]嗷嗷:哀鸣声。[9]哲人:明智的人。[10]宣:示。骄:自恣。
【赏析】
关于为何作这首诗?什么样的内容?谁是作者?什么时代写的?旧说都有分歧,而且很少能按一种理解把全诗句句串讲落实,一气贯通的。《诗序》以为是赞美周宣王招抚流民,使鳏寡穷人都能各得其所。朝廷官员自然是这样说。《毛诗正义》据《序》补明是宣王始立时,遣侯伯卿士之使招抚逃散之民。朱熹对《序》说表示怀疑:“未有以见其为宣王之诗”,认为作者是流民(《诗集传》)。严粲则认为是“流民美使臣之诗”(《诗缉》)。姚际恒不同意朱说、严说,对《诗序》、《正义》也作了一点意见的修订,他认为“此诗为宣王命使臣安集流民而作”,并肯定是“朝廷制作”,而不是“民谣”(《诗经通论》)。本诗形式匀称整齐,每章六句,一章一韵,偶句用韵,头两句都是含有比义的兴,并以“鸿雁于飞”发端,三章诗中都有“劬劳”,不避词复,这大约是学习民歌复沓形式留下的痕迹。
庭燎
“夜如何其[1]?”“现在夜里啥时光?”夜未央[2],长夜未半夜还长,庭燎之光[3]。是那火炬烧得旺。君子至止[4],诸侯车子将到来,鸾声将将[5]。“远处车铃叮当响。”“夜如何其?”“现在夜里啥时光?”“夜未艾[6],”夜色氉氉天还没有亮,庭燎沂沂[7]。是那火炬光在明晃晃的发亮。君子至止,诸侯车子快来到,鸾声哕哕[8]。“铃声渐近响叮当。”“夜如何其?”“现在夜里啥时光?”“夜乡晨[9],”慢慢的长夜终于快要迎来黎明,庭燎有涙[10]。火炬渐熄烟缭绕。君子至止,诸侯车子已来到,言观其胰[11]。“只看见旌旗随风而飘。”
【注释】
[1]其(jī):语助词,表疑问。[2]未央:未中。《说文》:“央,中也。”[3]庭燎:大烛,即点燃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4]君子:此指诸侯贵族。[5]鸾:通“銮”,古代车马所佩的铃。将(qiānɡ)将:同“锵锵”。[6]艾:
止,尽。[7]沂(zhì)沂:明亮的样子。[8]哕(huì)哕:铃声很有节奏。[9]乡晨:近晓。乡,今作“向”。[10]涙(xūn):烟雾腾腾的样子。朱熹《诗集传》:“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也。”[11]言:语助词。胰(qí):旗上绘龙并有铃者。
【赏析】
《庭燎》是首问答体诗。问答体通常有两种:一是自问自答,即设问设答;一是此问彼答。此诗属于后一类。
问者为谁?据说为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1年在位。在他之前为厉王。“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在他之后为幽王。“周幽王……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均见《史记·秦本纪》)厉、幽俱暴虐无道,宣王被称为中兴之主。
答者为谁?应为鸡人。鸡人,古时报时之官。《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绞(jiào)百官。”鸡人的答问,是在运用视觉听觉仔细观察、认真辨认以后作出的。
《齐风·鸡鸣》与这首《庭燎》堪称姊妹篇。《鸡鸣》的内容是:妻子说“鸡已鸣矣”,丈夫说那是“苍蝇之声”;妻子说“东方明矣”,丈夫说那是“日月之光”;妻子说大家均去上朝了,丈夫说我情愿同你睡一觉。两首都是问答体诗;背景都是朝会的前夜;问答的内容都是有关朝会的时间。但两首诗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不过也有认为此诗是讽刺的。《诗序》就说:“美宣王也,因以箴之。”箴也就是刺。美与刺,意义相反,既然说“美”,似不宜说“箴”。对此方玉润曾经有所质疑:“唯《序》既以为‘美宣王也’,又以为‘箴之’。诗无箴意,胡云‘箴’耶?”(《诗经原始》)然说“箴”也并非无稽之谈。
沔水
沔彼流水[1],滔滔流水向东面,朝宗于海[2]。百川归海成汪洋。涚彼飞隼[3],隼鸟在天空飞得很快,载飞载止[4]。停停飞飞不着急。嗟我兄弟,可叹同姓诸兄弟,邦人诸友[5]。可叹同乡诸朋友。莫肯念乱,无人考虑国家乱,谁无父母!谁人没有爹和娘!沔彼流水,滔滔流水向东面,其流汤汤[6]。浩浩荡荡入海洋。涚彼飞隼,天空隼鸟飞得快,载飞载扬[7]。挥动着翅膀在天空高高的翱翔。念彼不迹[8],上边做事没有准,载起载行[9]。我的心里忐忑不安。
心之忧矣,心忧国事这模样,不可弭忘[10]终日焦虑不能忘!涚彼飞隼,天空隼鸟飞得快。率彼中陵[11]。沿着山坡高翱翔。民之讹言[12],谣言在民间纷纷传开,宁莫之惩[13]?不去制止真荒唐。我友敬矣[14],忠告朋友要警惕,谗言其兴[15]!谗言桅起要提防!
【注释】
[1]沔(miǎn):涨满水的样子。[2]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这里借指海纳百川。[3]涚(yù):鸟疾飞的样子。隼(sǔn):又名鹘,鹰类。[4]载:又。[5]邦人:国人。[6]汤(shānɡ)汤:同“荡荡”,水大流急的样子。[7]扬:指高空飞翔。[8]不迹:不遵循正道,不按法则办事。[9]载起载行:犹“且起且行”,指忧愁深重,忐忑不安。[10]弭(mǐ):停止,消除。[11]率:沿。中陵:陵中。陵,大土山。[12]讹言:谣言,谗言。讹,伪。[13]宁莫之惩:宁莫惩之,宾语前置句式。宁,胡,为何。惩,止,阻止。[14]敬:同“儆”,警戒。[15]兴:兴起。
【赏析】
《沔水》是篇难读难解的诗。之所以难读难解,原因有三:(一)诗有错简,如卒章开头很明显是遗失了“沔彼流水……”两句,诗中语意多不连属,也可能有遗简错简的情况;(二)本诗用谜语较多,意思猜测不准;(三)对本诗没有任何背景交代,没有给我们提供寻找谜底的明显线索。
这首诗是首千古难解之谜。姑且解如上。想要把他更加清楚的解释,还需有待于来哲,也要等到考古的新发现。
鹤鸣
鹤鸣于九皋[1],沼泽深处白鹤叫,声闻于野[2]。嘹亮的鸣声传遍了四郊。鱼潜在渊,鱼儿在深水里潜游,或在于渚[3]。有时游出近小岛。乐彼之园,花园的美丽让人喜爱,爰有树檀[4],园里檀树大又高,其下维扪萚[5]。树下落叶枯又焦。他山之石,他山石块可当错,可以为错[6]。能够把那玉石雕。鹤鸣于九皋,白鹤在那沼泽深处鸣叫,声闻于天。鸣声嘹亮传九霄。鱼在于渚,鱼儿在沙洲边游玩,或潜在渊。有时潜游到深渊处。
乐彼之园,美丽花园逗人爱,爰有树檀,园里檀树大又高,其下维堢[7]。下面有又矮又小的楮树。他山之石,他山石头可当错,可以攻玉[8]。能够把那玉器磨。
【注释】
[1]鹤:一种大型涉禽。头小脖子长,嘴长而直。常夜半鸣,《淮南子》:“鸡知将旦,鹤知夜半。”鸣声嘹亮。皋(ɡāo):沼泽。九:虚数,言沼泽极为曲折。[2]闻:传布,达到,到达。[3]渚:河中小洲,这里指小洲旁的浅水。[4]爰:语助词。树檀:檀树。[5]萚(tuò):发黄掉落的枝叶。一说“箨”为“样”之讹。埑(zhé,又读tuó),软枣树。[6]错:砺石,磨石。[7]扪:楮树,树皮可制纸。[8]攻:治,加工,雕刻。
【赏析】
我们阅读诗文,总是看题目在先。一般来说,弄清题目之后,大致可以了解诗文的大意。读《诗经》则不然。
《诗经》中的诗,原来没有题目;现在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加题的原则之一是从首句中取两个字(少数有三字、四字),这两个字大多是开头两个字。像这首《鹤鸣》,就是取首句“鹤鸣于九皋”的头两个字。我们如果弄不清这一点,认为《鹤鸣》这首诗就是写“鹤鸣”,那就误解了。
读后脑际还留下个摆脱不了的问题:这座小园,没有亭台之胜,没有弦歌之声,没有车马之迹,它是那么幽静,那么脱俗。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么一座“暧暧远人村”“而无车马喧”(陶渊明诗句)的小园?方玉润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经原始》)这句话恐怕反映了一般读者的心理。那么,作者是否对小园景物描写的借用,暗示有位徜徉山水的隐居者在这里?再说,写山为何不写入云的山峦、参天的林木,而去写石?写山为何不写它奇特的形状而写它的功用?有没有用石可治玉寓隐士可以治国的用意?这首诗关于小园和山石的叙写是否有所寄托?但把此诗当作谜猜,认为每一句话都是比喻,每一事物都有寄托,去寻找微言大义而离开诗中的形象,这种研究方法乃是极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