翋民
天生翋民[1],皇天生下众百姓,有物有则[2]。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民之秉彝[3],百姓把握此规律,好是懿德[4]。爱好美德发内心。天监有周[5],苍天俯察周王朝,昭假于下[6]。在祷告神灵的时候一定要心中虔诚。保兹天子[7],辅佐当今周天子,生仲山甫[8]。生下山甫保康宁。仲山甫之德,山甫内具好品德,柔嘉维则[9]。温良和善有准则。令仪令色[10],有优雅的风度和美丽的容颜,小心翼翼。办事谨慎真出色。古训是式[11],先人典范必仿效,威仪是力[12]。尊礼守法为表率。天子是若[13],天子选择且重用,明命使赋[14]。明白王的命令并且做好自己的事。王命仲山甫,周王命令仲山甫,式是百辟[15]。诸侯树立榜样。缵戎祖考[16],要继承祖先的宏大伟业,王躬是保[17]。天子托福寿无疆。出纳王命[18],掌管出入司政令,王之喉舌[19]。象天子的喉舌一样来代表他宣讲。赋政于外[20],颁布政令达畿外,四方爰发[21]。四方诸侯齐应响。肃肃王命,传王命时要庄严肃穆,仲山甫将之[22]。山甫诚心来奉行。邦国若否[23],国事顺利与艰难,仲山甫明之。山甫心里最分明。既明且哲,既明事理且智慧,以保其身。保持节操留芳名。夙夜匪解[24],毫不懈怠的认真工作,以事一人[25]。侍奉君王表忠心。人亦有言:有句老话常讲起:柔则茹之[26],对于弱者就相欺,刚则吐之[27]。对于强者就畏避。维仲山甫[28],惟独山甫与众异,柔亦不茹,不欺负软弱的人,刚亦不吐。也不回避强者。不侮矜寡[29],不欺鳏夫和寡妻,不畏强御[30]。诛灭强暴志不移。人亦有言: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德戍如毛[31],德如鸿毛赛飞花,民鲜克举之[32]。能举起它的人很少。我仪图之[33],揣摩思忖暗比划,维仲山甫举之。山甫高擎自有法。爱莫助之[34]。不要责怪爱莫能助的人。衮职有阙[35],天子龙袍有结疤,维仲山甫补之。山甫修补人人夸。
仲山甫出祖[36],山甫出行祭路神,四牡业业[37],四匹骏马力强盛,征夫捷捷[38],使臣赶路匆匆行,每怀靡及[39]。总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王命。四牡彭彭[40],驷马奔驰蹄不停,八鸾锵锵[41]。八铃锵锵叮疣鸣。王命仲山甫,周王命令仲山甫,城彼东方[42]。前去东方筑新城。四牡殉殉[43],四匹骏马蹄不停,八鸾喈喈[44]。八铃喈喈清亮声。仲山甫徂齐[45],山甫去齐国筑城防了,式遄其归[46]。总是希望他能早去早回。吉甫作诵,吉甫作歌相赠敬,穆如清风[47]。犹如清风添雅兴。仲山甫永怀[48],山甫在外多记挂,以慰其心。作此赞歌慰心灵。
【注释】
[1]翋民:众民。[2]则:法则,指事物的内则,如人之喜怒哀乐。[3]民之秉彝(yí):人们掌握事物的常理。秉,执,掌握;彝,常理。[4]懿(yì)德:美德。[5]监:视,察。有周:即周朝。有,词头,多用在名词、朝代之前。[6]昭假: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于神灵。[7]兹:此。[8]仲山甫:周宣王时大臣,封樊邑(今河南济源县),名山甫,谥穆,排行第二,故亦称樊仲、樊侯、樊仲山甫或樊穆仲。[9]柔嘉维则:谓仲山甫以温和善良奉为自己的道德标准。维,犹“是”。
[10]令仪令色:谓仲山甫的言谈、举止、风度、表情优雅美好,和颜悦色,适度宜人。令,美善;仪,风度,容仪;色,颜色,表情。[11]古训:先王的遗训,遗典。是:语助词。[12]威仪:礼节法度。力:勤,勉力遵行。
[13]若:选择。谓选择贤人而重用之。[14]明命:政令。赋:通“敷”,颁布,宣传。[15]百辟:各国诸侯。[16]缵(zuǎn)戎祖考:继承你祖先的遗烈。缵,继。戎,你。祖考,祖先。[17]王躬是保:保护周王自身的安全。躬,身。
[18]出纳:总揽。[19]喉舌:代言人。担任天子代言人的,在唐虞为纳言,在周朝为内史,至秦汉时则为尚书。仲山甫兼内史之官,故谓。[20]赋政:颁布政令。外:指京畿之外。[21]四方爰发:谓四方诸侯就都施行其政令。爰,乃,则。发,施行,执行。[22]将:奉行。
[23]邦国若否(pǐ):指国运顺利与艰难。若否,善与恶,好与坏。[24]夙夜:早晚。匪解:即非解,不怠惰。[25]一人:指周宣王。[26]柔:软弱。茹(rú):食,引申为吞并、侵侮。[27]吐:引申为畏避。柔茹刚吐:意为欺软怕硬,欺弱惧强。[28]维:惟独。[29]矜(ɡuān):同“鳏”,男老无妻。寡:女老无夫。[30]强御:强梁,强暴。[31]戍(yóu):轻。[32]鲜:少。
克:能。两句意为:道德轻如毛,但人少有能举起它的。言外之意,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绝非易事。[33]仪、图:谋虑、忖度。[34]爱莫助之:爱:隐藏,莫,没有谁。意为:隐而不见,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引申为“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与原意有别。
[35]衮(ɡǔn):龙袍,古代侯王穿的礼服。职:犹“适”,偶然。阙:同“缺”。这句以龙袍破败,喻国君的缺点、过失。[36]出祖:出行之时以祭路神。祖,祖道,祭名。一说祖,借为徂,往。[37]业业:马高大而健壮的样子。
[38]捷捷:行动敏捷的样子。[39]每怀靡及:常常忧虑事情来不及办理。靡,不。[40]彭彭:马奔驰的样子。
[41]八鸾:八只鸾鸟形的车铃。一马二铃,四马八铃。
[42]城:筑城。东方:齐国,齐在镐京之东,故言。[43]殉(kuí)殉:马奔驰的样子,一说马强壮的样子。[44]喈(jiē)喈:本指鸟的鸣声,这里形容清脆悦耳的铃声。[45]徂齐:往齐。[46]式遄其归:希望仲山甫速归。式,用(此车子)。遄,迅速。[47]穆:和煦。清风:形容仲山甫有美德,如清微之风,化养万物。[48]永怀:长思。
【赏析】
《烝民》与上篇《崧高》同为尹吉甫的送别之作。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这两诗都极为相似。讴歌的对象分别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申伯和仲山甫。在当时来讲,这两位大臣地位相当,名气相当,才德相匹,事迹、政绩也很相似。一位就封于谢,南国是式,揉此万邦;一位奉命于齐,城彼东方,式是百辟。艺术机杼也极相似。
诗,多是以形象或抒情来反映社会内容和人生情趣。“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它却不是以形象感人,而是以理念取胜。与此相似,《大雅·荡》亦有言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天道和人性两广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诗虽以理趣胜,但它仍然写得有激情、有诗意、有韵味。语言的熔铸和锤炼都非常讲究,有创造,有继承,并且吸收民间的口语、谚语入诗。这些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许多都已经成为成语,我们到现在还在使用。
江汉
江汉浮浮。江汉浩浩荡荡。武夫滔滔。战士们气宇宣昂。匪安匪游,不苟安、不闲逛,淮夷来求[1]。去征讨淮夷那个地方。既出我车,我的兵车出动,既设我惖。我的旗帜张扬。匪安匪舒,不苟安、不迟缓,淮夷来铺[2]。兵临淮夷地方。
江汉汤汤,江汉汪汪洋洋,武夫醑醑[3]。战士们多雄壮。经营四方,平息了四面八方的战事,告成于王。捷报告诉周王。四方既平,四方已经清平,王国庶定。国家才能安定。时靡有争,这就没有战争,王心载宁。周王心里安宁。江汉之浒[4],从那江汉水旁,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式辟四方,你去开辟四方,彻我疆土。把我们的疆土整理好。匪疚匪棘,不扰他、不迫他,王国来极。要让他们都能够受周王的感化。于疆于理,整田地、划田疆,至于南海。一直规划到了南海边上。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来旬来宣[5]。去巡视、去宣抚。文武受命,当初文武受天命,召公维翰[6]。召康公是支柱。无曰予小子,不要归功于我小子,召公是似[7]。你要把召公功业承继。肇敏戎公[8],很快就会给你记大功,用锡尔祉。赐你福禄享用。佒尔圭帤[9],赐你勺儿玉柄头。抦鬯一卣[10]。一樽芬芳黑黍酒。告于文人,告祭你文德的祖先,锡山土田,赐给你山地、土地、田地,于周受命,到那岐周受命,自召祖命。用你祖先封典。虎拜稽首,召虎叩头行礼,天子万年。祝福天子万岁健康。虎拜稽首,召见虎叩头行大礼,对扬王休[11]。称扬周王美意。作召公考[12],写下召公颂辞,天子万寿。天子万年永世。明明天子,正直而清廉的天子,令闻不已。美好声誉无止。矢其文德[13],你的文德布下,洽此四国[14]。以此来协调你的国家四方。
【注释】
[1]来:语气词。来求,是求。求,讨。[2]铺:止。
[3]醑(ɡuānɡ)醑:威武的样子。[4]浒:水涯。[5]旬:巡。宣:示。[6]翰:辅翼。[7]似:继承。[8]肇:谋。敏:疾。戎:大。[9]帤:赐予。[10]抦(jù):黑黍。鬯(chànɡ),香草。卣(yǒu):一种盛酒的器具。[11]休:
美。[12]考:成,成辞。[13]矢:施。[14]洽:协和。
【赏析】
这首主要写的是宣王命令召虎子服淮夷叛乱,表扬召虎的能力,并和他作一番对话,君臣互相歌颂嘉勉。诗为宣王中兴时之作品,气势磅礴,语言刚劲,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首、二章写召虎兵临淮夷,接着捷报周王。一、二两章开头为叠句,如“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应为“江汉滔滔,武夫浮浮”。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江汉汤汤,武夫醑醑”,写来极有声势,以江汉水流之浩荡,衬托出战士们的威武,有天兵天将的气势。接着,第一章主要是写召虎带兵出战,第二章则写大功已经告成。诗极富跳跃性,不言战争如何如何,而说“淮夷来铺”、“王心载宁”,实际上,已平定了淮夷,献上了捷报。第三章系补叙宣王之命令召虎。一、二两句为倒文,即王命召虎自江汉之浒而去伐淮夷。又告诫召虎只要臣服他,开疆到南海即可。四章继续写“王命召虎”的一些辞令,追叙周文、武王和召康公遇合之功烈,以此来勉励如今的君臣,并赞赏召虎的功劳,对他加以赏赐。五章实与四章连贯下来,具体地写赐他酒器、美酒以及山地土田,又追念到先王的功烈,六章写召虎之对答,“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虽以武功告成,实以文德服人,所以能协和四方。诗的境界立刻被提高了:以德服人。
全诗一起有声势,一结富韵味,一番中兴气象。诗为赞扬国家兵戎大事,通常要以赋的手法来描写。在这里用了赋,但又非平铺直叙,其中自三章起,实为对话叙述,以迭起波澜,而追叙功德又自祖先说起,这种纵的刻画,以显示渊源有自。至于实物的赏赐,更是具体形象。在召虎对答的末章,实为颂祝之辞,以文德为核心,勉君王以德服人,并不是阿谀的假话,是有其历史意义的。诗,多为四言,仅“无曰予小子”为五言。在四言中,排句与散句交替进行。首章多为排句,而又有连贯在一起的,如“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既出我车,既设我惖”,又有间隔使用的,如“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连贯在一起的,使人有一种紧迫感。间隔使用的,则舒缓文气。实是疏密有致,各有千秋。这在本诗中是一个独特的开端。其他各章则多散句叙事、记言,间有变换、起伏。但为着加强语气,又用排句写出来,如三章之“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至于四、五、六章则多为散句,实以大功告成,赏赐有加,娓娓而谈,从容不迫,共享胜利的果实,清明朗畅的语言,就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