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2700000078

第78章 元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圩洞,因号猗圩子,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764)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形式主义诗风,平生不作近体诗,古诗也平直朴素、简淡自然、自成一格。内容多讽喻时政,反映民生疾苦。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1]。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2]。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3]。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4]。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1]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2]戎旃:军帐。[3]典:治理。[4]委:弃。刺船:撑船。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诗,诗的前序详细说明了作诗的缘由。癸卯年,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起义,先攻占了道州,第二年,又攻占了永州和邵州,却放弃了再次攻占道州的机会。诗人这时正好在道州任刺史,诗人认为,“贼人”没有再次攻打道州的原因是“伤怜”百姓而已。贼人都知道同情百姓,而朝廷派下来的征税的官吏却依然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的死活。愤慨之余,诗人写下了这首讽刺诗。

全诗共分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岁太平的日子,生活的闲适满足,其中“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很有陶渊明诗歌的韵味。七至十四句为第二段,写“贼人”不攻打道州的原因,说明像盗贼之辈尚有哀怜之心,为后来对比官吏的残忍做铺垫。十五至廿句为第三段,直接抨击官吏,用“岂不如贼焉”表达了对于不体恤人民的使臣们的愤怒。最后四句为第四段,表明自己的心志:宁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能臣干吏”来迫害贫苦百姓。宁愿“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过隐居的平静生活。

诗直陈其事,不尚辞藻,不事雕饰,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具有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1]。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2]。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3]。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释】

[1]漫叟:元结的别号。疑:似。长:犹助兴。[2]樽:

酒杯。沼:水池,引申为酒水。历历:井然有序,清清楚楚的样子。[3]舫:小船。

【鉴赏】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间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在《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入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乃命湖日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又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这首诗同样抒发了作者对石鱼湖的热爱。开始三句把石鱼湖和洞庭湖来对比,气魄很大。其实,石鱼湖之大是在诗人的心中,而不是它的外貌,是由于诗人如此的钟爱石鱼湖,因此石鱼湖在诗人的心中就和洞庭湖一样的浩淼无边了。四到八句纪实,虽然没有惊人之语,却也正好反映了元结叙事平易的诗歌特点。诗的结尾耐人寻味,“酌饮四座以散愁”正是诗人对现在不满与无奈之举。然而,喝酒散愁只能暂时地麻痹一下自己,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苦闷主要来自他悲天悯人的平民思想,而在当时,要统治者关心民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就只能幻想归隐山水之间,求醉以解千愁了。

本诗的格调清新、风格朴素、平易自然、不拘形式,充分展示了他自己独有的诗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