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4000000034

第34章 马致远(4)

这首小令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意境绝妙。“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一幅凄凉暗淡的画面:月亮被层云所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哨作响,撞击有声。这情景使得那本来就很孤独、愁闷的女子更加感到凄切。夜深人静,室内灯光昏昏欲灭,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辗转难眠,透过窗棂久久地遥望着那在云层中出没的月亮,思念着、抱怨着天各一方、杳无音讯的恋人。“助人凄切”一句,更透露出思妇早已是凄凉不堪,愁苦难耐了。现在再加上“云笼月、风弄铁”这等恼人的景况,更增添了她心灵上的阴影,使她更加烦躁不安,难以忍受。在元曲中,此类描写常常与人物的愁思联系在一起。在《西厢记》中,老夫人赖婚以后,崔莺莺看到云生月阑,听到张生的琴声,也想到“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在这首小令里,“云笼月,风弄铁”的景物描写对于这位女子的心理同样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于是,思妇再也无法安宁了,起身剔亮银灯,要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来诉于知己。但不知是千头万绪无从说起,还是一想到那个冤家就气上心头,“长吁气一声欲灭”,一声长叹,又恨不得一口气把灯吹灭,发誓不再写了。短短的一首小令,却几经曲折变化,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变化描写得异常生动、真切。

周德清《中原音韵》有“诗头曲尾”之说,乔梦符论曲也有“豹尾”之语,他们都很重视曲的结尾。本曲结尾即堪称出色。作者以长长的一声叹息作结,包含了思妇多少思念,多少怨恨,多少忧愁?读来使人寻味不已。卢挚的〔双调·寿阳曲〕《夜忆》中有一首小令与此曲大半相同,其末句作“长吁气把灯吹灭”。虽然明确,但本曲之“一声欲灭”则蕴藉含蓄,意味殊深。灯究竟吹灭与否,作者未明言说破,或是故意不说破,这就使读者自然去想像曲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和复杂表情,揣摩诗句所包含的爱、恨交并的情韵。可谓深谙“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说》引梅尧臣语)的诗理。

〔双调〕寿阳曲

马致远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描写思妇的爱情生活,在古典诗词已司空见惯。要超逸前人另出新意,洵非易事。一些文人搜奇猎艳,往往只在字句上下功夫,雕琢粉饰,矫情作态,结果反而失之纯朴真切。元散曲来自民间,崇尚本色通俗,常用口语、俗语和民俗风情入曲,又使这类作品恢复了生气。这首小令在这方面就非常出色。

“从别后,音信绝”。开门见山,简单明瞭地把事情的原委交待得清清楚楚,并写出了思妇眷恋之人实在薄情,由此逼出“薄情种害煞人也”的怨叹。这痛楚之声发自思妇肺腑,是她在绝望中对薄情郎的责骂,强烈地体现了负心汉的行为在思妇心灵上造成的巨大伤害,也透露了思妇对爱情的痴心和专一。

在这样的摧残打击下,女主人公作何反应呢?“逢一个见一个因话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痛苦绝望之后,她并未就此干休,她向她所遇见的一切人诉说,诉说她的深切的爱,诉说他的薄情负心,诉说他给她造成的巨大痛苦,一直要说到让他耳轮发热,不得安宁。背后遭人议论,耳朵会发热,本是民间极为通行的一种说法,至今仍时有所闻。诗人以此俗语入曲,表现了曲中的女主人公决不安于命运的播弄,不甘于像有些软弱的女子那样受人摆布,逆来顺受,展示了她性格上耀人的光彩。

〔双调〕寿阳曲

马致远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这首小令,作者截取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进行描写,拟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她的内心忧虑,极富情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这个女子对她的恋人爱得非常真诚,把心里话全都掏出来告诉他,并希望她的恋人也能像她一样。可是,那个男子却“动不动”就说要分手。是男子薄情,还是他与曲中女主人公说笑逗趣(“你道是耍”)?曲中未予说明。但女主人公却把爱情看得十分纯洁,容不得半点砂子。“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碜,本指食物中夹杂着砂子,此处比喻令人不舒服的感觉。碜可可,即给人的刺激确实很大。全句意思是说,我听了“罢”字实在是心惊胆战,你以为可以随便说着玩的吗?你可知道我心里是多么害怕啊!听了恋人一句难定真假的话语,便吓成这个样子,这就非常生动地托现出这个初恋女子对爱情的认真态度,极其传神地体现出了她的天真、纯洁。“我心里怕那不怕”,末句语气娇嗔、温存,既包含了对恋人的善意责备,又包含了对恋人的温情和期望。她希望她的恋人今后再也不要说这样令人担忧的傻话,再也不要开这样的玩笑,让他们的爱情生活永远美好。或许,这场有趣的小波澜只是他们爱情生活中富于情味的插曲。然而,在封建社会,“痴情女子负心汉”屡见不鲜,如果那位男子真要“罢”的话,痴情的女主人公又怎能经受得起呢?这就不由得使人对这位女子不无可能的爱情危机深感忧虑了。我国古代诗歌篇幅虽小,但涵量极大,此曲亦是一例。

这首小令感情纯朴,人物情态生动,心理描写细致逼真,读来快人耳目。

〔双调〕湘妃怨

马致远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西湖,祖国大好河山中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不知多少骚人墨客吟咏过她。从北宋苏轼以西子比喻西湖之后,在人们心目中,美丽的西湖就成了中国古时绝代佳人西施的化身。马致远用〔湘妃怨〕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季的西湖景色,也把它们比作了西子姑娘的四种不同风姿。

“春风骄马五陵儿”是其第一首,写西湖春景。作者入手就避开了直接描绘湖光山色的熟路,先写游人、游兴,渲染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春天是西湖最宜游赏的季节,车马喧阗,游人如织。尤其是那些锦衣绣裳、前呼后拥的公子王孙,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沐浴着春风昂昂而来,在游人中分外引人注目,于是曲作者首先捕捉了这一形象。李白《少年行》诗写唐都长安春游盛况,也曾有过这样的镜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第二句进一步补出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三月西湖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以下当写众多游人的活动。游赏的方式很多,或行,或坐,或楼阁饮宴,或湖上荡桨,不能尽写。作者于此进行剪裁,只撷出最能表现游兴的方式——奏乐,这便给画面配上了音响,使之平添出更多的热烈气氛。“触”字很传神。奏乐者或在画船,或在水滨,丝竹声定然不是直入云霄,而是先掠过水面,然后再迸射四周,飘散在街市的莺声花丛中。四五句承上以议论抒情,赞叹西湖美景最能激发游人诗酒吟唱之兴。“不知音不到此”是说非知音不能臻此乐境。“宜歌宜酒宜诗”,仿辛弃疾句“宜醉宜游宜睡”(〔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两句境界相近,虽系仿拟,却很谐调。六七两句方实写西湖本身景色。万千气象,作者只抓住以西子喻西湖的命题要求,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像美人深翠的眉毛;近处如烟的柳丝,正像美人蓬松的头发。最后一句点破:这不活像刚从浓睡中醒来,神采焕发、喜气盈盈的西施姑娘吗?“山过”二句用语极工致。是雨后之山,故云“过雨”。如非雨后而是雨中,则山色空濛,是不能现出翠眉般清晰的线条的;“颦”是皱眉,西施不是以捧心蹙眉之态最为妍媚引来东施的效仿吗?下句以烟喻柳虽非独创,但加一“拖”字,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却是新颖别致的。“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乎高耸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这两句音律对仗很严密,但仔细推敲,句法又不尽相同。“过雨”实是“雨过”,“拖烟”却非“烟拖”而是“柳拖”。“眉黛”是“黛眉”,因音律要求而倒装,“鬓丝”却是不能颠倒成“丝鬓”的。如此工稳中求变化,非功力极深是不易做到的。

〔双调〕湘妃怨

马致远

和卢疏斋西湖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熏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这支曲写西湖夏景。与第一首春景写法不同,它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盛暑已不是游赏的最佳时节,不写游人,正是注意到了景物的季候特点,同时也使这首小令在全组曲中显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风貌。

第一、二、三、五句都是眼前景物的形象描绘。它是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形态不同、风趣各异的西湖景物之侧面。首先,视线落在广阔的湖面上。湖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游船,它不同于茫茫大江上的帆船,也不是曲折河汊上的篷船,而是西湖上特有的画船。采莲湖就是西湖,然而不称西湖而称采莲湖,湖的名称就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彩绘的船身由一片红花绿叶的出水芙蓉衬托,构成了一幅绚烂明丽的动人画面。接着视线转向岸边滩头。滩名垂钓,与湖名采莲异曲同工,使人联想起湖畔垂钓者,这便是寓写于不写之中的妙笔。垂钓是要静的,何况还有几只鹭鸶悠闲地停伫其上,越发显得宁静之极。除了白的鹭鸶,没有别的色彩,画面鲜明而素淡。再往下,观者视线略微抬起,看到了远处楼阁寺院的宝顶飞檐。由于烟雨笼罩,色彩轮廓便不甚分明,现出一派朦胧之美。第五句写水中倒影。到过西湖的人读至此句,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遥望中的三潭印月和湖心亭:岛上亭台林木参差错落,倒映水中,水上水下连成一片,波光映照,斑驳陆离,确如蓬莱仙境一般。这四幅图景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空间,再加上六七句所写看不见而可触到嗅到的凉爽的熏风和纯净的荷香弥漫其中,读者至此,会有身在画图中而心醉神迷之感。这四句,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它们又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与春景的热烈喧腾迥乎不同。画中其实并非无人:有采莲者、垂钓者……然而都隐在自然景物之中了。宁静即生凉爽,虽在盛夏,亦觉不出炎气的熏蒸,有的只是清洁与和谐。此时的西湖如比作美人,她不正像那刚刚出浴、洗净了尘垢,除却了暑气,清洁而美丽的西施吗?

“笑王维作画师”是第四句,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中,似乎不够协调,破坏了写景的连续完整。但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这正是最见作者匠心处。这句曲文也颇耐人寻味:“笑王维”什么?作者并不回答,任凭读者想像。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诗人,他的画称“画中有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赏。但在作者看来,与西湖的自然美景相比,王维笔下的山山水水未免黯然失色,因此王维作画师便可笑了。元人散曲中常以古人作反衬,王实甫〔集贤宾〕《退隐》套曲中有“看万里冰绡染就,有王维妙手总难酬”是同一机杼。在马致远这组咏西湖小令第四首《冬景》中有“恨东坡对雪无诗”一句,所用手法性质也相近。作者的“笑”和“恨”,并不是真的要贬抑这些古代名人,而是以此来反跌出西湖之美的不可企及。

〔双调〕拨不断

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在仕途中挣扎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写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本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双调〕拨不断

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戌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化用前人诗句、诗意,本是诗词曲的常法。曲对此尤为自由而不受拘束。然而许诗写六代兴亡,气象浑阔,涵概一切,是久有定评的名作。化用这样的名篇,是有相当风险的。而且,律诗和曲中的小令,在形式上的差异也很大。这些都是摆在马致远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