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4000000069

第69章 乔吉(4)

这首小令的表现方法是借景抒情。但曲中并无对景物的精致刻画,也不脱离景物直抒胸臆,而是情随景生,情景紧密结合,句句写景都将作者的联想、幻觉、想像、思考溶注其中。当作者看到满目砂砾,蒺藜丛生时,耳边似乎响起了当年王府追欢逐乐的歌吹声。眼前的现实,使他产生当年的欢乐不过是一场幻梦的想法。

本曲即景抒情的手法颇有特点。从景物摄取看,它并未着眼大片和完整的景观。除“乱云老树夕阳”构成画面外,只拈取了一些零星事物:蒺藜、菜花,荒甓、破瓦。然而组接起来,就构成了一幅荒芜破败的图景。这些事物是有典型性的,它既是当时实景,也是作者惆怅凄凉情绪的外化。从形象的性质看,它们并不都来自视觉,也有来自听觉的笙歌和蛙鸣,来自嗅觉的罗绮香,这就使得作者描写的空间更具实体感,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双调〕水仙子

乔吉

若川秋夕闻砧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窗纱闪夜灯。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露华零梧叶无声。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凉月三更。

这首小令描写了作者流落异乡时的愁苦心情。题为“若川秋夕闻砧”,曲词就从“闻砧”写起。砧,古代妇女捣衣的垫石。诗人时在若川,一个秋天的夜晚,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捣衣之声,不禁发出疑问:“谁家练杵动秋庭?”这一句中,“练杵”是指捶打丝麻布帛等织物使之柔软洁白的捣衣棒,与题目中“闻砧”的砧恰相呼应,而“秋庭”则点明闻砧的季节和地点。曲词开首,即紧承题意。

诗人从砧声联想到自己。自己远离家乡,流落异地,此时此夕,家中亲人是不是也在怀念自己呢?而他多年飘泊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岁月蹉跎,白发徒增。“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正是他悲伤心情的显露。

从整个意境来看,它以静衬动,更突出了砧杵之声,而诗人秋夕闻砧,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悲苦心情也就展现出来了。

曲词写到这里,似乎再没有什么可说了,然而作家却从遐远之处着笔,选取两种典型感情来比拟,进一步说明闻砧之悲苦,这就是“金谷园中梦”与“玉门关外情”。金谷园,在河南洛阳东北,为晋石崇所建,石崇常宴客园中,当筵赋诗。全曲结句“凉月三更”,说明这种心情产生的环境。明月中天,夜已三更。千种情调,万般愁思,似乎都凝聚在这冰冷的月光之中了。一个“凉”字,乃是全曲意境的点睛所在,它以具体的形象点明题目中的“秋夕”,并与曲中“夜灯”、“露华”的描写相照应,读来语意贯通,首尾呼应,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双调〕水仙子

乔吉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乔吉散曲集中,颇多写景咏物之作,这首小令,用跌宕的笔法写出寻梅的意趣和梅花的风韵,运词精巧,使典妥帖,深得行家赞赏。

〔水仙子〕是北曲双调常用的曲牌。全曲八句七韵,写作时一般分为三节。本曲分别描写寻梅、遇梅和赞颂梅花的神情韵味。

先看第一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主要描写寻梅的经过。诗人走过不少村庄,也到过溪畔水涯,两脚踏遍了霜雪,最后走到杭州西湖的孤山上,遍寻树头树底,但一直没有找到令他倾羡的梅花。这一节,突出了一个“寻”字。

“冬前冬后”,写诗人寻梅的时间之长;“溪北溪南”、“树头树底”,则写寻梅之勤;“几村庄”、“两履霜”,说明寻梅之艰。然而诗人遍寻不获,内心焦急、失望,这就为下节找到梅花惊喜欢欣作了铺垫。这三句,用词工整,彼此对仗,从散曲的创作来说,这种对仗方式称之为“鼎足对”;而它每句之中,词语又两两相对,重复中又有变化,非常巧妙。

第二节意脉一转:“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诗人久寻不获,忽然一阵冷风吹过,送来阵阵幽香,眼前出现了仙子一般的梅花,这使他非常高兴。铁鞋踏破,蓦然发现。真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第三节,作家使用了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隋代赵师雄在一个冬天的傍晚路过罗浮山,于林舍中遇见一位素衣淡妆的女子。二人相约到酒店喝酒,赵师雄醉后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棵白梅树下,枝头翠鸟娇啼,原来他昨夜梦见的是一位梅花仙子。最后一句“淡月昏黄”,不仅点明诗人找到梅花的时间,同时还化用了宋代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意,突出了梅花的风神,与首节孤山寻梅前后呼应,笔法极其绵密。

统观全曲,诗人是以寻梅来展现梅花的形神风韵,它在写作上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这就是通篇描写梅花,但字面上未出现过一个“梅”字,尽管如此,读者却时时感受到梅花的存在。至于第三节的三个典故,更是咏梅所常用。这种写法巧妙别致,足见诗人构思时的艺术匠心。

〔双调〕水仙子

乔吉

为友人作

搅柔肠离恨病相兼,重聚首佳期卦怎占?豫章城开了座相思店。闷勾肆儿逐日添,愁行货顿塌在眉尖。税钱比茶船上欠,斤两去等秤上掂,吃紧的历册般拘钤。乔吉散曲大多以“清丽新奇”见长,但也另有一些使用方言俗语的“本色之曲”,这首〔水仙子〕,便是此类“本色之曲”中的佳作。题目是“为友人作”,友人是谁?无考不详,从内容上看,似乎是一个生活子市井、与情人分离的人。这首小令为友人抒发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其中颇多市井商贾之语,在元代散曲中,这种写法还不多见。

“搅柔肠离恨病相兼,重聚首佳期卦怎占?豫章城开了座相思店。”曲词一开始,就直写友人的思念之情。离愁别恨,积于心中,搅动柔肠,使他坐卧不安,以至恹恹成病。“搅”字用得非常好,形象地写出离恨在他心中引起的波涛,具有鲜明的动感;而离恨与病“相兼”,则言别情导致的严重后果。为了摆脱离恨与病相兼之苦,主人公渴望与所爱之人重新聚首,但何时才能再遇佳期,却难以预料,只好寄希望于占卦,可是这卦怎个占法,又茫然不知,那聚首佳期就更谈不上了。

“闷勾肆儿逐日添,愁行货顿塌在眉尖。”这两句,结合人物特定的市井生活环境,描绘友人愁思日增,烦闷不已,写来饶有趣味。勾肆儿,亦作“构肆”,宋元时都市的游乐场所。这里,诗人写友人忧郁成病,只好到勾肆消遣散心,然而相思难禁,愁闷依旧袭来,“逐日添”一语,是说愁闷与日俱增。

和上两句一样,曲词最后三句同样以商贾之语来描写相思和愁闷,但角度稍有变化。“税钱比茶船上欠”,这里的“税钱”比喻相思,既然彼此相爱,就得付出相思的代价,犹如商家必须缴纳税钱一样。

这首小令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通俗,多用商贾行业词语来描写相思恋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商业活动的繁盛。在元代,散曲流行于城市,被称为“街市小令”,它被染上商业色彩,是毫不足怪的,这正是它和诗词创作不同的地方。

〔双调水仙子〕

乔吉

怨风情

眼中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刬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这首小令描写女主人公失恋后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其中交织着相思忧愁、困惑猜疑、悲伤怨愤和悔恨失望等复杂感情。

起首三句鼎足对,写她力图摆脱失恋的痛苦,相思的熬煎和忧愁的折磨。“眼中花”并非真花,这里用以比喻意中人。“连枝”即连理枝,谓枝叶相连,同出一本,古人常用以比喻爱情结合,牢不可分。如《孔雀东南飞》中兰芝夫妇双双殉情后,墓旁之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得”这一疑问,表明和意中人“接连枝”的希望十分渺茫,大有破灭的可能,因为男方久已和自己中断了联系(从第四句可知)。她为此忧心如焚,双眉紧蹙,仿佛上了一把锁,除非配把钥匙方能打开这一腔愁绪。

本篇每句都加了虚词衬字,又多用当时的口语俗语,几乎未用典故,故尤能体现出散曲语言朴素通俗的本色,使这位“怨风情”的女子声口毕肖,神态活现,这在散曲渐趋于典雅的元代后期确乎难得。又每句皆用比喻,通首比体,更显得尖新俏皮,爽辣洒脱,与一般赋体小令和作者的清丽之作又别具一格。

〔双调〕水仙子

乔吉

重观瀑布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哂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乔梦符(乔吉)之词,如神鳌鼓浪。”又说:“若天吴(水神)跨神鳌,瞑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重观瀑布》正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曲想像丰富,境界开阔,造语夸张,比喻新颖,表现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与倾倒。

描写地上瀑布,笔却从“天机”落下,诗情破空飞来,令人惊绝。“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织女的神话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说:“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后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乔吉从瀑布联想到织女所织白绢,可见他想像丰富,且善于化用成典,称得上是长袖善舞。首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置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像空间。

这首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将瀑布直指为“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鼎足对三句,用比喻词“似”字提起,是明喻。通篇比喻叠出,多方设喻,既描画了瀑布的静态,也写出了它的动态,既描画了瀑布的色相,也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虽然全篇不见“瀑布”字样,壮美奇伟的瀑布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双调〕殿前欢

乔吉

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

懒云窝,静看松影挂长萝。半间僧舍平分破,尘虑消磨。听不厌隐士歌,梦不喜高轩过,聘不起东山卧。疏慵在我,奔竞从他。

懒神仙,懒窝中打坐几多年。梦魂不到青云殿,酒兴诗颠。轻便如宰相权,冷淡如名贤传,自在如彭泽县。苍天负我,我负苍天。

这二首散曲是乔吉对里西瑛〔殿前欢〕《懒云窝》的奉和之作。内容是表白对功名富贵的淡泊和慨叹人生的无常。

“懒云窝,静看松影挂长萝。”隐居在“懒云窝”的主人是何等悠闲:有高洁的松、常青的藤作伴,在半间僧舍般的寒室中,乐趣无限地静静观赏那松影里的藤萝,不再有什么尘世的烦恼。“听不厌隐士歌,梦不喜高轩过,聘不起东山卧。”隐士歌,指隐士们唱的表示超尘脱俗、追慕自由的歌,如《楚狂接舆歌》、《沧浪歌》等等。

“懒神仙,懒窝里打坐几多年。”“懒云窝”的主人简直像神仙,在这“窝”里盘腿闭目、静思默想、修真养性好多年了。“梦魂不到青云殿,酒兴诗颠。”青云殿,指皇宫。张未《大礼庆成赋》:“天子翳青云之屋。”“梦魂不到”,指诗人无意于功名富贵,而是在诗酒中一寄其情,就像“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样进入狂颠的境界。在科举不兴,仕进无途的元代,这貌似旷达的话语蕴含着曲作者以及他的同时代文人深沉的愤懑。诗人就这样以高旷而深沉的慨叹结束了全曲。

〔双调〕殿前欢

乔吉

登江山第一楼

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直上天坛。

乔吉一生游历了很多地方,有不少登临之作。其中《登江山第一楼》堪称佳篇。江山第一楼,指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宋陈天麟在唐代临江亭故址所建。登其楼可俯瞰大江,遥望东海,颇为壮观。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游多景楼时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元代周权《多景楼》诗曰:“谁言宇宙无多景,今见江山第一楼。”乔吉所登,正是此楼。

多景楼既负胜名,历来登临题咏者极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宋代晁端的《登多景楼》:“楼上无穷景,楼前正落晖。开轩跨寥廓,览物极纤微。云破孤峰出,潮平两桨飞。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木落吴天远,江寒越舶稀。鱼龙邻海窟,鸡犬隔淮圻。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登临真伟观,回首重歔欷。”写景细微,境界参合有度,跳跃有致,正合“多景”之特征。在登临题景之作中,是有名的一篇。“拍阑干”,开篇便气势不平。

“细数青山”,暗用“买山”之典,本意指归隐,这里,诗人则借以表达超脱情怀;“指蓬莱一望间”,蓬莱,古代传说中海上三仙山之一,为仙人所居之地,“一望间”谓诗人之心境实与“仙境”一脉相通。求超脱是元文人一种普遍的心境,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有“回首是蓬莱”之句,乃是此心境更明确的表露,可作此句的注脚。

然而,诗人真的能使“拍阑”之情、“寒气”之感在他的胸中泯灭么?况且,乔吉的这种心境又是千百年来失意文人的“通感”!自从建安时王粲写了著名的《登楼赋》以后,尽管登楼而“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哉矣”的不乏其人,而去国怀乡、有志难展的慷慨悲凉之思却是古代“登楼”之作的主调。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乔吉的这种豪放之情,似乎也总让人感到一丝“雾花吹鬓海风寒”的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