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4000000007

第7章 王恽

〔正宫〕黑漆弩

王恽

游金山寺并序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阌,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元人作〔黑漆弩〕曲最著名的是白贲(字无咎),王恽此曲序言中说他的邻居严伯昌常使人唱〔黑漆弩〕以劝酒,就是指唱白贲之曲,白曲第四句作“睡煞江南烟雨”,所以王恽的友人(仲先)建议把〔黑漆弩〕改称为“江南烟雨”。王恽以苏轼作〔念奴娇〕词,后人因词中有“一樽还酹江月”,改称作〔酹江月〕为例,同意他朋友的意见。他们的讨论还促使王恽写作此曲。作曲时间不明,但大致可断定在大德六年(1302)以前,因据冯子振的〔鹦鹉曲〕序,白贲的〔黑漆弩〕曲至迟在大德六年时就已叫〔鹦鹉曲〕,以首句“依家鹦鹉洲边住”得名。而王恽却还在和他的朋友讨论〔黑漆弩〕名称不雅,可见在冯作〔鹦鹉曲〕也即大德六年以前。

题名“游金山寺”,实际写的是游金山,几乎未描写寺。金山在江苏镇江西北长江中(现已与南岸相连),所以首句说是“苍波万顷孤岑矗”。“岑”本是指山小而高。金山并不太高,但因是突兀地矗立在水面,故显得很高。第二句“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庙颇著名。以它来比金山,当是为了略为照应一下寺。此二句写金山寺地势雄奇壮伟。三四句则驰骋想像,写作者登高之豪兴。金山最高处有金鳌峰,作者登上鳌头,酾酒临江,满饮三杯,顿觉豪情喷涌,逸兴遄飞,仿佛自己的壮气海量,有如巨大的神鳌,能够吸尽一江碧绿的江水。这里,作者联想神奇丰富,极度夸张而又不悖事理。其自谓效颦东坡,就豪气而言,亦差可比拟。

〔黑漆弩〕分前后篇,前后各四句,后篇又称“幺”或“幺篇”。王恽此曲后篇一二句中用了“燃犀”典故。据《异苑》和《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到牛渚矶(即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因听说矶下水深不可测,且多怪物,于是点燃犀角照之,果然见到奇形怪状的水族。这二句写蛟龙怕燃犀,所以兴风作浪。惊涛骇浪,本是游金山者常写之景,但作者却能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用此典故,如信手拈来,顿成妙境,于惊险中又平添了不少神奇怪异的色彩。结尾二句,写别的游船因惧怕天黑生险而纷纷掉棹回归,但作者却偏要继续登临,似乎要补偿他平生观赏江景的不足;从而反衬出作者自身的豪情游兴和无所畏惧。王恽是北方人,所以作如此说。同时,这末二句又可给人以下启示:天下奇观常在惊险之处;只有不畏艰难,才能领略到胜境佳景。游览如此,做学问、干事业又何尝不然!综观此曲,想像奇幻,气魄豪迈,是王恽散曲佳作。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思乡曲。其写法颇为别致。思念故乡,总要叨念故乡的好处,诉说故乡的可爱,而本篇却完全不是这样。作者一开头就尽力描摹他乡风光、他乡生活之令人神迷心醉:“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秋天的湖面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眼望去,犹如白练初展,千里横陈。在隔着轻纱般的烟霭中,传来了采菱姑娘们的喧哗声。李白诗云:“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本曲首句化用李白句意,遂使意境之中融入了姑娘的柔声笑语;又易“隔荷花”为“隔秋烟”,复使意境之中,平添了一层朦胧之美。“波静如横练”,似由谢朓诗“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长安》)化出。唯谢诗写春江;此写秋湖。谢诗写景正面烘托眷恋京邑,此处写异乡景却反衬思归故乡。虽化用名句,却别有异趣。短短两句,不仅绘出了水乡的风景之美,而且还写出了水乡姑娘的可爱和水乡生活的宁静欢乐。

作者原系北人。处此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环境,一度曾经感到十分新鲜可意:“人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入手”犹言到手。作者见到如此美好的风光,内心油然而生怜惜之意,故希望风光不要匆匆流转,以便让人们共同留连玩赏。“画船一笑春风面”,则进一步将“共留连”三字的意思补足,以见出“留连”之中,寓有无限柔情和意兴。

可是,作者是个例外。眼前的一切虽然可以爱赏留连,却不能使他乐而忘返。恰恰相反,作者的归思反而更加骚动起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上两句化用王粲《登楼赋》语:“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结句直接借用杜甫诗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借以表现自己强烈的旅思和乡愁,可谓恰到好处。

刘熙载说:“词如诗,曲如赋。”(《艺概·词曲概》)本曲前五句全用赋法铺陈他乡之美,后三句以议论抒写自己内心思乡之苦。乐景哀情,相反相成,谋篇布局,深得王粲《登楼赋》之神思,故艺术感染力颇强。

〔越调〕平湖乐

王恽

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王恽曾出判平阳路(治所在今山西临汾西)。平阳相传为唐尧、虞舜建都之地。尧庙即在平阳境内的汾水之东(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一)。本篇描绘了尧庙秋日祭社神的欢乐景象,抒写了作者自己的感受。

按照儒家的说法,尧、舜时代风调雨顺,岁稔年丰,人民富足,天下大治。元朝离唐尧、虞舜时代已经十分久远,元朝的世风也不可与唐尧、虞舜时代同日而语,但尧、舜故都的人民对唐尧的敬仰之情,依然如故。首句从社祭刚结束写起:“社坛烟淡散林鸦。”社祭过后,社坛上的香火之烟渐渐变淡,大群争食祭肉的乌鸦,果腹后也纷纷离去。这时,轮到社祭的人们自己来饮酒作乐了。据柳宗元《霹雳琴赞引》说:“霹雳琴,零陵湘水西,震余枯桐之为也。”“是琴也,既良且异,合而为美,天下将不可载焉。”“壤歌亭”当由尧时老人击壤而歌得名。

《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歌,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以上三句是说,欢乐的村民抱着良琴弹唱,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谁都不肯相让,于是,琴声、歌声、笑语喧哗声响成一片。这情景,配上击壤亭外古朴的山野风光,仿佛使人重新回到了世风淳厚的唐尧时代。

不过,作者并没有陶醉于往古。曲中所赞美的,是眼前勤劳、乐观、充满活力的村民。他们既满怀信心地创造当前的和未来的美好生活,又十分尊重自己古朴淳厚的习俗。同时透露出作者积极的用世精神和安于古风淳厚的僻地而与民同乐的志趣。

本曲用典虽多,遣词虽雅,而不失通俗朴茂本色;通篇于唐尧盛世德泽无一字道及,一气只在眼前景象上托笔,而自然引发读者联想,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