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4700000049

第49章 礼(2)

[25]异爵:指卿大夫。[26]走见:急趋出来见宾。[27]先见之:出来先拜宾。[28]币:古代币有六种:玉、马、皮、圭、璧、帛。此处之币指皮马享币禽挚之类的礼物。

[29]舒武:武,足迹。舒武即足迹迟缓,不敢疾行。[30]举前曳踵:踵,足跟。先抬起足前部,然后拖着足后跟,前行时足不离地,即拖着脚后跟小步前行。[31]宅者:致仕的官员。

[鉴赏]

《仪礼》亦称《礼经》,主要记载的是士阶层所通行的礼仪,因此又被称作为《士礼》。《仪礼》共有十七篇,最早为高堂生所传授,所记载的除士礼之外,尚有大夫礼以及诸侯之礼。

古人有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此处的大夫为贵族的通称,而士则是贵族的最低一个等级。刑是针对庶人的法,礼是针对大夫的法。刑与礼虽都有法的功能,但其性质却有根本区别。刑法的种种规定是防止人们犯错的;礼则是用来保持人们的善心、涵养其德性的。在古人看来,礼虽繁,但却能养人,因此古人不惮其烦。

本篇主要记述了士这一阶层相见往来时交接所需的具体仪节。古人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古礼之烦琐,莫过于往来,但是一往一来之际,却最能够体现礼仪养人之功。此外,本篇还记述了其他贵族阶层的相见礼仪,如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君等。因此,此篇虽然名为“士相见礼”,实际上却并不仅限于“士”相见之礼。

礼记

曲礼上

《曲礼》[1]曰:毋不敬,俨[2]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3],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4]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5],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6]。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7]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8],直而勿有[9]。

若夫坐如尸[10],立如齐[11]。礼从宜,使[12]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13]人,不辞费[14]。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15]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16]、治军、莅官[17]、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18]、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19]。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20];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21]。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22]。大夫七十而致事[23]。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24]杖,行役[25]以妇人,适[26]四方,乘安车[27]。自称曰老夫,于其国[28]则称名。越国而问[29]焉,必告之以其制。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30],昏定而晨省[31],在丑夷[32]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33]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34]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35]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36],所游必有常固[37],所习必有业。恒[38]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39]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40],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41],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42],不苟笑。

孝子不服闇[43],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44]素。孤子当室[45],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46]。童子不衣裘、裳[47],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48],则掩口而对。……

[注释]

[1]曲:细小。曲礼:关于各种细小的礼仪的具体规定。[2]俨:庄重。[3]敖:傲慢。长:产生,滋长。

[4]狎(xiá):亲近。[5]爱:喜爱人。恶(è):这里意为不良行为,缺点,短处。[6]安安:安于、适应于安逸的生活。迁:变化。[7]很:这里意为与自己意见相左之人。[8]质:质问,质难。[9]直:这里意为“无疑”。勿有:直言相告,无保留讲述。[10]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后世改用神主、画像。在祭祀过程中,尸要始终端坐在祭坛前。[11]齐:祭祀时恭敬的样子。[12]使:出使。[13]说:同“悦”,使人快乐。[14]费:无意义。[15]质:实质。[16]班朝:正朝仪位次。[17]莅(lì):临。莅官:官吏上任履行职务。[18]撙(zǔn)节:约束,克制。[19]麀(yōu):母麀。聚麀:共妻,乱伦。[20]冠(guàn):行冠礼,表示成人。[21]悼:年幼者。[22]颐:供养。[23]致事:辞职。[24]几:小桌子,古代置于座侧。以便凭倚。[25]行役:出差。[26]适:往,至。[27]安车:用一马拉的、可以坐的轻便小车。[28]其国:自己的朝廷。[29]越国:到别的国家。问:访问。[30]清(qìng):使凉快、凉爽。[31]定:铺床安枕。省:请安。[32]丑:同“俦”。丑夷:平辈。[33]三赐:多次赠送。[34]州闾乡党:《周礼》说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35]执:至交。[36]面:面见。[37]常:一定的地方。

[38]恒:平常。[39]肩随:与人并行而稍后,以表敬意。

[40]奥:屋子的西南角,古时尊者所居之处。[41]食飨(xiǎng):宴会。概:量具,这里意为标准。[42]苟訾(zǐ):随便非议人。[43]闇:同“暗”。服闇:做见不得人的事情。[44]纯(zhǔn):衣服和帽子的镶边。

[45]孤子:未满三十岁的丧父之子。当室:主持家政。

[46]视:同“示”,显示。诳(kuáng):骗人的话。[47]裘:皮衣。裳:古代称裙为“裳”,男女都穿。[48]负剑辟咡(èr)诏之:意为长者俯身耳语。

[鉴赏]

《曲礼》上下二篇是《礼记》里的第一、第二篇,它们十分具体地说明了吉、凶、宾、军、嘉这五礼,并且详尽地记述了孝亲、尊长、事君、饮食、婚姻、交友所应注意的行为规范,内容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理政、治军、教育、制器、宗庙、宫室、衣冠、车旗、祭祀、卜辞等许多方面。作为《礼记》的第一篇,《曲礼上》首先便从总体上论述了礼的精神之所在,其目的、原则、意义以及作用。这就点明了后面文字的总纲和灵魂。

礼的社会目的主要是正确处理好各种身份、各个等级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曲礼上》说,礼是用来“定亲疏”、“别同异”的。另外,根据《曲礼上》,礼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化的手段,能够使人们避免野蛮,从而走向文明。所以《曲礼上》说:“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曲礼上》还强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因此,礼就自然在儒家的价值系统以及整个观念体系结构之中占据了十分特殊的地位,从而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其独特的作用。

檀弓下

晋献公[1]之丧,秦穆公[2]使人吊公子重耳[3],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4],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5]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6]。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7]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8]。子显以致命于穆公[9]。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10]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帷殡[11],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12]始也。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13]也。……

孔子谓为明器[14]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15]!“其日明器,神明之[16]也”。涂车[17]、刍灵[18],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19]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哉!

穆公问于子思[20]曰:“为旧君反服[21],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22],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23]诸渊,毋为戎首[24],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陈子车[25]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26]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27],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28]?得已[29],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子路[30]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31]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32],还葬而无椁[33],称[34]其财,斯之谓礼。”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35]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36]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3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38]之,苛政猛于虎也。”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39]请见之,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使人问焉,曰:“有虞氏[40]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41]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于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42],周人作会[43]而民始疑。苟无礼义、忠信、诚慤[44]之心以莅[45]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丧不虑居,毁不危身。丧不虑居,为无庙[46]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

延陵季子[47]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48]。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49]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50]。既葬而封,广轮拚[51]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52],右还其封[53]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邾娄[54]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55],含[56],曰:“寡君使容居坐含[57],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58],于则于[59],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60],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61]人也,不敢忘其祖。”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62]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63];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64]。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65],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66],贸贸然[67]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68]!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