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5100000013

第13章 唐诗篇(12)

【鉴赏】

《蜀道难》系乐府旧题,历代之作均以山川之阻备言蜀道之难,但所指地却不尽相同。本首诗所写是蜀之北面屏障秦岭。本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李白生长在蜀,二十五岁经三峡出蜀就再没有回去。他从没去过秦岭,因此《蜀道难》是典型的艺术想象的产物。在诗中,他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的高峻险阻和旖旎风光,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对比,包含着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李白大体按照由古到今,由自秦入蜀的开头,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述蜀道的艰难。本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层次,概述蜀道的由来。一开篇,诗人就以悲壮的咏叹凭空起势,连用三个惊叹句点出主题,并融汇五丁开山等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奇险,为全诗定下基调。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第二层次,夸饰山势的高危和“回川”之险绝。在诗人笔下,那突兀而立的高标山能挡住太阳神的龙车,高峻的蜀山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而且山下是令人惊诧惶惧的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青泥岭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捕捉了行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寥寥数语,便使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如在眼前。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旅愁和蜀道上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环境氛围,进一步烘托蜀道险峻雄奇。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为第三层次,写蜀中殊异的环境,寄寓对人事的隐忧。诗人先以“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又以“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然后由静而动,写深涧中飞瀑激荡,山谷雷鸣的惊险场景,风光变幻,险象丛生,造成一种排山倒海般的艺术效果。诗人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最后四句以劝告友人及早还家的诚挚语气,再一次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深沉叹息,与前面相呼应,收束全篇,深化《蜀道难》的主题,使险山恶水的描写与对国事的忧虑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而又变幻莫测,根据内容的需要,不断地变换句式和韵律,大量运用了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描绘蜀中险要环境时一连三换韵脚,使诗歌气势更加自由奔放,雄健有力。在千变万化的描述中,诗人的艺术天才并不表现于对客观景物的精工刻画,而是表现在凭借出神入化的卓越想像力,艺术地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将进酒[1]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6]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2]青丝:指黑发。雪:指白发。[3]会须:正应当。[4]岑夫子:指岑征君,李白之友。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5]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6]陈王宴平乐:曹植太和六年(232)封为陈王。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平乐,观名。[7]五花马:马之毛色作五花文。千金裘:《史记》“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

【鉴赏】

《将进酒》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为劝酒而唱的歌谱。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诗人与友人岑征君在嵩山友人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吃酒时,因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悲愤填膺,借《将进酒》之调抒发了自己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充分表现出李白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本诗的情感起于“悲”:时光飞速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促,似乎是无法挽救的悲剧让人叹息感伤。但诗人毕竟是豪放之人,紧接着便逆转为“乐”: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且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因为只有美酒才能够排解忧愁。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面是在感叹人生易老,内里却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由社会黑暗造成的,李白无力改变,于是只能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解忧愁。消极的外衣下裹着的是一颗渴望积极用世而怀才不遇的壮士热心。所以李白由悲愤转狂放,转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复杂之情。以酒会友,乃是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李白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他放声高歌:既然人生富贵不能长保,那就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再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唱到兴头上,他要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诗人的这首诗虽运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情感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让人不由得佩服诗人的放诞与豪壮。但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的情感。诗的开始虽有慨叹时光飞逝之意,但整首句式长短参差,节奏奔放跌宕,纵横捭阖,将对酒诗情,挥洒得淋漓尽致。诗中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万丈,千古流传。

行路难[1]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旧题,《古题要解》:“《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2]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酒值钱十千。斗:古代量酒的容器。珍羞:珍美的菜肴。[3]箸:音zhù,筷子。顾:望。[4]太行:即太行山。《河南志》:“太行山在怀庆府城北。其山西自济源东北接河内,由武辉县、林县至磁州界,绵亘数十里,其间峰谷岩洞,景物万状。虽各因地立名,其实太行一山也,为中州巨镇。”

[5]垂钓碧溪:用吕尚遇文王典。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梦曰:王琦注《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6]安:哪里。[7]长风破浪:《晋书》:“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

【鉴赏】

《行路难》一共有三首诗,作于李白入朝被谗失意后。这是其中第一首,大宝三载(744)诗人离开长安时所写。本诗运用了汉乐府旧题,失望与希望并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黑暗,仕途艰难的抑郁不平的激愤感情,反映了身处逆境时的苦闷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诗中矗立着这位胸怀大志而命运不济的李白的形象。

前四句描写了自己面对斟满美酒的金樽和玉盘里摆满的珍美佳肴却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一片茫然的情态。接着,李白用富于比兴意义的“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表现内心痛苦:想渡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挡阻。这两句也解释了前面“心茫然”的原由,点明题目中世路多艰的本意。可是,李白并不甘于消沉,他从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传说中得到了启示:李白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正是表明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对朝廷尚存幻想,并未完全失去信心。然而,已往的经历和眼前的处境又使他陷入迷惘,不得不再三慨叹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不知将置身何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节奏短促的感叹与发问,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但诗人毕竟是一位性格豪放、洒脱的人,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又再一次挣脱精神的羁绊,从苦闷和彷徨中振作起来。他借南朝宗悫的话形容自己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一定会时来运转,展施抱负,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到那时要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本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描绘人世间的坎坷,情感抒写大起大落,但基调豪放乐观。

关山月[1]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3]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4]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5]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6]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7]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解题》:

“《关山月》,伤别离也。”[2]天山:甘肃祁连山。距长安八千余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3]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距长安三千六百里。[4]下:出兵。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汉书·匈奴传》:“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胡:这里指吐蕃。[5]由来:从来。[6]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7]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鉴赏】

《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那些守边将士们常常在马上唱的。本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李白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本首诗的开头四句描述包括关、山、月三种景色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缓缓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已被风沙层层封闭……李白正是以这样一幅荒凉苍茫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征人怀乡的情感。中间四句,写边塞战争的景象和战场的悲惨残酷: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汉下”、“胡窥”

二语,极具概括力,巧妙地点出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彼此争夺的征战之地,由此引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沉痛叹息。从而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描写: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血雨腥风的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呢?进而诗人推想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应该也是正在窗前彻夜未睡。这末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用的是同一写作技法。

本首诗纯朴自然,含有北方民歌的韵味,表现了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诗人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一落笔便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浩茫的境界,俯仰古今,气势雄浑豪壮。

长干行[1]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3]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4]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5]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6]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可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7]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8]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9]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0]

【注释】

[1]长干:地名。左思《吴都赋》刘渊林注曰:“建业(今南京)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杂居,故号为于,中有大长干、小长干。”“大长干”在越城东,“小长干”在越城西。[2]剧:游戏。[3]竹马:以竹竿当马骑。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辘轳架。[4]始展眉:意谓情感在眉宇间显露出来。[5]抱柱信:《庄子·盗跖》记尾生等候相约女子不来,坚守信约,抱桥柱被水淹死。望夫台:苏辙《荣城知》:“望夫台,在忠州南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