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5100000038

第38章 宋词篇(4)

下阕以情起笔,情景交融,极写怀念之情。“难忘”引出对“文期酒会”等往事的美好回忆,“屡变”叹出诗人内心的感慨: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何时才能再拥有聚首的欢欣呢?“海阔”两句,把思念怅惘之情推向极致。燕不传书,归船空识,作者依然伫立在秋日夕阳里眺望,恰又听到断鸿哀鸣,孤愁陡增。收束处含蓄隽永,意在言外。

八声甘州[1]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3],关河冷落,残照当楼[4]。是处红衰翠减[5],苒苒物华休[6]。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7],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8]?想佳人、妆楼颙望[9],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0]?

【注释】

[1]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上下阕,九十七字,平韵。[2]潇潇:雨势急骤貌。[3]凄紧:寒气逼人。凄紧,一作“凄惨”。[4]残照:夕阳余辉。当:照在。[5]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古人常用花败叶残的凄凉景象烘托渲染愁苦的心境。李商隐《赠荷花》诗中曾有“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句,正是此句所本。[6]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7]渺邈:渺茫遥远。[8]淹留:长期停留。[9]颙(yóng)望:抬头凝望。[10]恁:这样。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鉴赏】

本词是一首羁旅相思的名作。本词塑造的是一位游子形象。上阕着意描绘登楼所见的深秋景色来点染离情别绪。以“对”字领起本词,劈头写出清秋暮雨给予诗人的凄凉感受。特别一个“洗”字,把清秋的明丽、爽洁、纤尘不染的气氛描述了出来。继而用三句写雨后暮景,由近及远地描绘了整个深秋的景象。“霜风凄紧”写诗人的直接感受,突出了秋景肃杀的特点。以“冷落”、“残照”进一步渲染秋天傍晚的暗淡、凄清,从而也透示了游子心中的“秋”。这三句笔墨平淡,却极富表现力,赢得了苏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的赞誉(见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七)。清代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并说“关河冷落”二句,“即《敕勒》之歌也”,认为可与北朝民歌媲美。这三句境界雄奇,气象宏阔,笔力苍劲,在柳词里的确是稀有的。接着四句写放眼望去,楼前花木凋零,一片荒芜、肃杀之景;远处,长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去。在作者看来,一切景物都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惟有长江水无动于衷,它默默无语地向东流去。以江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又为下文抒情蓄势。“无语”

二字,堪称妙极。

下阕即景抒情,深刻地抒写了作者思乡怀归的心情,以及慨叹自己飘零异乡而功业无成的苦闷。“不忍”二字承上启下,将“归思”转进一层,意思更为委婉深曲。“望”字兴起思乡怀旧之情。此三句在词中至为重要,点明了“羁旅行役之苦”的题旨。“叹年来”二句,反躬自问,把无限辛酸愁苦融于一声慨叹之中,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想佳人”二句,由实入虚,别开一境,从怀乡思归者的对方着笔,幻想妻子盼己回归望眼欲穿的情态,委婉深曲,真切感人。尽管化用前人词句,却和谐自然,如同己出。结尾以“争知我”三字,归结到自身,以“凝愁”收束,首尾圆合,前后贯通。文笔灵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于哀怨声中作结,令人一唱三叹。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1],雄风拂槛[2],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3]。览景想前欢,指神京[4]、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5],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1]雌霓:虹双出,色鲜艳者为雄,称作虹;色暗淡者为雌,叫作霓。[2]雄风:雄劲苍凉之风。宋玉《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3]素商:秋日。古以商音配秋,故称秋为素商。[4]神京:代指汴京。[5]霁霭:雨过初晴后的薄雾。

【鉴赏】

本词是作者漂泊江南时,登临伤怀之写。上阕以景着笔,触景生情。起首三句点出地点,写登高纵目,一片荒凉的景象。这几句作者紧抑如潮思绪,委婉而细密地叙写景物,为下文抒情营造了一种感伤凄楚的氛围。次三句以“对”字领起,交代天气、“雌霓”、“雄风”一典使词境陡出,景色更加苍茫阔大。“渐觉”三句写所闻所感,表明初秋季节。“一叶惊秋”堪称一绝,既鲜明生动地描绘出夏末秋初树叶飘黄的景象,又曲尽其妙地写出作者的敏锐感觉。此景之中,自然要引起诗人的思归之情。“览景”三句承上而来,抚今追昔,任感情潮水般沛然而至。

下阕由情入景,抒发自己的缠绵之感。“向此”三句用语浅俗,蕴含深厚,把孤愁、思念、悔恨尽括其中。

愈隐而不露,伤痛愈深。“凭高尽日凝伫”,仅有的慰藉是在羁旅之中整日地凝望、凝想。“消魂无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精神状态。“极目”以后,又融情入景,极写一派凄肃的晚景:雾霭蒙蒙、零乱的昏鸦,暮色中萧索的江城。作者在此境中凝伫,听凄厉哀怨的画角声,看夕阳西下。这个词景深刻折射出作者漂泊江湖的郁闷寂寞心情。

运用白描与铺叙,一波三折地揭示主题,表现出诗人调慢词的特点。二者相互生发,使作品表现的感情淋漓尽致,苍凉沉郁。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1],引胡笳怨[2]。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3]。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4]。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5],秦楼阻[6],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1]暮角:黄昏时响起的画角声。[2]胡笳:一种乐器,声调悲咽哀怨,传自胡地。[3]旋:立刻。[4]黛眉浅:此指远山的颜色如同青年女子的浅青色的眼眉一样。[5]帝城:都城,此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赊:遥远。[6]秦楼:此泛指歌楼。

【鉴赏】

本词是讲述晚年游宦之苦的名篇。由于身世的飘零和仕途的坎坷,作者对于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有偏好。寓情于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使他获得善于“状难状之物,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的盛誉。

上阕着力写景,为下文抒情蓄势。起笔两句交代事情缘由,“暂泊”写出时间的短暂,暗寓旅途劳顿之苦。然后从不同角度描述江天暮色。所闻“暮角”声声,“胡笳”哀鸣,在游人听来,格外凄凉。寻声望去,但见水天茫茫,只有平沙雁时飞时落,聚散不定,暗示诗人心曲,倍觉沧桑。远处漠漠寒林,淡淡远山,描述一片迷漫冥蒙的烟景,真切如画,而这幅画呈现的色彩又是凄黯的,与全词基调相符。作者着重在荒凉境界的点染上,以景代情,写得异常沉郁、苍茫。为下文直抒胸臆酿造了一种感伤凄楚的氛围。

下阕承上抒怀。“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一句将自己长年行役之苦一语道出,一个“轻”字,写尽自己失去往昔生活的无限悔恨,“觉客程劳,年光晚”句,语极平淡,却蕴含作者暮年垂至,韶华不再的深沉感慨。“异乡”三句,再现旅途的苦闷无奈,以“萧索”、“愁眼”来表达作者凄寂的主体感受。“帝城”三句,抚昔伤今,意迷神乱,芳草萋萋,残阳斜照,佳人音讯渺茫,江天暮色之中,作者空遗离愁满怀。“芳草”四句又由情入景,以景足情,把愁苦、思念之情抒发得深婉、细腻、淋漓尽致。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1],雨残稍觉江天暮[2]。拾翠汀洲人寂静[3],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4]。停画桡[5]、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6],短樯吟倚闲凝伫[7]。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8]?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9]。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10],劝人不如归去。

【注释】

[1]残雨:快要停歇的雨。[2]雨残:雨后。[3]拾翠: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杂逐,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翠羽,翠鸟的羽毛。后即以“拾翠”指妇女春日嬉游。[4]蒹葭(jiānjiā):芦苇。[5]桡:本指船桨,亦可借指船。[6]游宦:在外做官。羁旅:指在他乡奔波。羁,马笼头;旅,旅途。[7]樯:本指桅杆,借指船。[8]乡关:故乡。[9]孤:辜负。[10]杜宇:又名杜鹃,其叫声似催人“不如归去”。

【鉴赏】

本词是作者宦游他乡,春暮怀归之作。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已晚,雨下的时间很久自然是知道。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走,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便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示出来。次两句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而以拾翠之人已经离去,虚拟作陪,显示江边的寂静。更以“双双”形容众多的鸥鹭,便觉景中有情。“拾翠”句景中有意,意中有人,有人的嬉戏;今惟余景,景又呈现人去之后特有的寂静。鸥鹭都成双成对,自己却在孤舟之中独处。这一对照,将作者深感冷清孤寂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了。“望几点”两句,写时间由傍晚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着芦苇丛,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画桡”两句,则写己身所在及近处所闻。“道去程”两句,则写作者与划船人的对白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应为实景,冠以“遥指”,则是虚写。此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船上人问答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前村都勾画出来了,用笔极其简练流畅,而又生动真切。

下阕头两句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羁旅之苦。“短樯”句正面描述舟中人包括作者自己那种闲极无聊的生活情态。次两句从“凝伫”生出,因凝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其意境与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同。

“自别后”两句,直接“乡关何处”,又再加以发挥。“风亭”句追忆过去,慨叹现在。昔日是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远,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旧,但人却两处茫茫不能欢聚,辜负了“风月”。“刚断肠”以后四句紧接上文,道出: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鹃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杜鹃本无知之物,而能劝归,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鹃又不谅解,依旧催归,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笔力健拔。

本篇中的春景绚丽而幽暗,景中寓情且手法高妙。

倾杯

柳永

鹜落霜洲[1],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2],小楫夜泊[3],宿苇村山驿[4]。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5]。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6]。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释】

[1]鹜(wù):一种野鸭。[2]乍歇:忽然停了。[3]楫:本指船桨,这里指代船。[4]宿:住宿。[5]“切切”句:秋虫(如蟋蟀等)“切切”的叫声好像织布的声音一样。[6]鳞翼:指长鳞的鱼和长翼的鸟。

【鉴赏】

本首是一首纡回曲折的游子悲秋词。本词在表现手法上变化多端,有时用直笔,有时多曲折,有时两者兼用,或因调而异。

上阕首两句描述洲渚宿鸟,对仗工整。“落”字和“横”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均属秋江暮色。第三句形容秋色如画,但显然是形容黄昏江上雨后的清冷景象,着重绘出“秋色”。前三句纯为写景,但江上行客的悲秋愁思已隐于言外。接着“暮雨”三句,以小船晚泊江边作为背景,引出行客。小船是行客所乘,“夜泊”指明停船的时间,“苇村山驿”点出投宿之处乃是一山野荒村的小驿店。因此,满面风霜、踽踽而行的羁旅人形象,于秋江暮色中呈现在我们眼前。“何人”两句,展开山村夜景。月明风紧,传来羌笛声声,吹出无限幽怨,大有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意境。这里用设问提起,借笛声“闻曲生怨”,以抒旅怀。“离愁万绪”是全词主题,揭示行客的内心活动。此句后接以岸边闲草丛中秋虫的悲鸣烘托离愁。切切虫声、悠悠笛音,触发了行客的无端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