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5100000041

第41章 宋词篇(7)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1]。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2]。闻琴解佩神仙侣[3],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4],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

[1]浮生:缥缈虚浮的人生。《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句子。[2]春梦:春天所做的短暂的美梦。秋云:秋天的云,飘忽不定。语自白居易《花非花》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3]闻琴解佩神仙侣:闻琴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情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指汉皋神女与郑交甫情事。据《列仙传》载,汉皋神女江妃解佩以赠郑交甫作为信物。[4]独醒人:指清高正直,不同流合污的人。《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指高洁之人。

【鉴赏】

本词是感慨人生的作品。春光易逝,良辰苦短,不如“烂醉花间”!全文的思想情绪落脚到愤激与不满。

上阕表达对自然事物和景象的感触与思考。“燕鸿”两句由自然界春光易逝的现象联想到人生亦如此,难以捉摸和把握。想起这些,真是千头万绪,感慨万千。“长于春梦”两句具体形容这种人生慨叹:这缥缈的“浮生”就如短暂的“春梦”,亦如易散的“秋云”,难以挽留,稍纵即逝。这里,作者一面感叹人生渺茫,一面却流露出对良辰美景的眷恋和神往。下阕以典故进一步将上阕的慨叹具体化。这里,无论“闻琴”的卓文君,还是“解佩”的汉皋神女,均被认为非爱情的化身,而有作者的政治寄托。“庆历新政”失败后,不但自己罢相,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一批知己也遭贬谪。也由于自己失宠,欲替贤臣良友们说话,已经变成奢望,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当然是“挽断罗衣留不住”了。结句正语反说,充分表达了作者愤激的心态,而不能理解为是作者自甘沉沦,自我麻醉的表现。

本词感情十分强烈,表达却蕴藉含蓄,比兴手法(起句)、传说典故的恰当运用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1]。重头歌韵响睁琮[2],入破舞腰红乱旋[3]。玉钩栏下香阶畔[4],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5]。

【注释】

[1]玉真:道教仙人,此代指美女。[2]重头:词中上下阕完全相同日重头。响睁琮:玉器相碰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3]入破:乐曲之繁声。唐宋大曲分为散序、中序、曲破三大部分。进入“破”这一部分曰“入破”。

[4]钩栏:随房势高下曲折的栏杆。[5]点检:检查、清理。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阕由景及事,回想往日与梦中美人相见相识相聚的美好幸福情景。第一句动情地描绘美丽温馨的春天景色:“池塘水绿风微暖”。在如此良辰美景中,自然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来:“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对初次相见的“玉真”美妙的歌喉和绚烂的舞姿加以描绘。作者用美玉相碰发出的和谐悦耳的声音状写她的清脆歌声,用“红乱旋”来形容其舞姿的灵活轻盈和迷人,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下阕由对往事的回忆转入对故人的思念和故人的怅惘。钩栏香阶,美景依旧,醉后醒来已是斜阳西下。结尾二句,由对意中情人的怀想,延展到对旧人老友的留恋。“无一半”使全词境界一下子得以拓展。由此联想,“醉后不知斜日晚”句既是对具体往事的叙述,也是对人生垂暮的感慨。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1],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2]。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3]。画阁魂消,高楼目断[4],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5]。

【注释】

[1]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祭“祖”。后称设宴饯别之所为“祖席”。[2]香尘:地下落花甚多,尘土也有了香气,故称“香尘”。[3]棹:同榷,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此二句是说,“居人”与“行人”之间的思念之深,致使罗嘶不行、船旋不前。[4]目断:极目远眺,直到尽头。[5]寻思:思索,想。

【鉴赏】

此词是一首送别的情词。晏殊词作中,有不少作品抒发和表达相爱男女的离愁别恨。此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表达别后思念之苦,也不是陈述由离愁引发的人生感慨,而是写出饯别、相送、别后思念的痛苦情感和现实历程。

上阕从送别场景写到依依不舍的情景。“祖席”二句是点明在长亭唱着离别的歌声设宴告别。“香尘”句写宴后送别的情形。离别双方已越来越远,但还频频回首相望,依依不忍分离,所以“犹回面”。“居人”两句分别从两方面着笔,反复重叠咏叹不忍离开的难舍之情。从“行人”角度感受,居人不忍离去,马嘶映林,揪人心魄;从“居人”角度体验,“行人”去棹不行,在水里原地打转,因为对居人十分挂念。

下阕写的分别后的相思。虽然双方不愿分别,但是分别最终变成了事实。画阁高楼既为过去相聚之所,又是别后伤心之地。人去楼空,只有独自登楼远眺,遥寄相思。“只送”道出心中失落:目光所及,夕阳西下,除了一江东流水,并无心上人的影子。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对心上人无穷无尽的思念。此词的结构,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赞曰:“通体自送别至别后,以次描摹,历历如画。”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力方面,王世贞认为:“‘斜阳只送平波远’淡语之有致者也。”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1],芳郊绿遍[2],高台树色阴阴见[3]。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4]。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1]红稀:花儿稀少。[2]绿遍:草多。[3]阴阴见:暗暗显露,若隐若现。[4]游丝转:烟气像游丝一样回旋。莺燕暗喻“伊人”,即心上人。

【鉴赏】

这首词几乎全部写景。作者以细腻缠绵的语言,通过动静两幅暮春景色图画的描绘,抒发了对万物自然转瞬即逝的无限感慨,寄寓了作者隐隐的怨怼与愁绪。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此词亦有所兴。”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亦认为:“首三句言花稀叶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台指帝阁。‘春风’二句,言小人如杨花轻薄,易动摇君心也。‘翠叶’二句,喻事多阻隔。‘炉香’句,喻己心郁纡也。斜阳却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难照此渊也。”上阕描绘的春天画面,以行人踪迹为落脚点,由近及远,展现出一幅暮春立体图画。“小径”三句,写暮春时节郊外景象:“小径红稀,芳郊绿遍”,这是地面景象;“高台”句则将视野移至高处,楼台树木已是枝叶繁茂、翠色逼人。“春风”两句将树上杨花与路上行人通过春风联系起来,情绪也透出幽怨。作者以拟人化手法责备春风不知约束轻薄杨花,反而吹送其放纵乱舞。下阕作者的视点从郊外转入庭院,更加细腻地描绘暮春庭院寂寥的幽静状态,更强烈地表达了孤独怨恨和愁苦。苍翠的树叶掩藏了黄莺,厚厚的朱帘隔开了归燕,只有幽室内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如轻柔的飞丝一般在四处游荡。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寂然无声的环境。“藏”、“隔”、“静逐”三词准确传神地营造了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氛围。“一场愁梦”句,直接陈述作者心中的感受,画龙点睛般道出了全词主旨。结句“斜阳却照深深院”又转入写景,但意味已被拓展,使作品在这里平添一种苍凉之感。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1],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2],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3]。巧笑东邻女伴[4],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5],笑从双脸生。

【注释】

[1]“燕子”句:社,古时祭祀土地神之礼。新社,指春社。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古人尤重春社,此时邻里大聚会,将祭祀的酒肉分餐,并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春秋两社时江南一带恰值燕子来去之日,故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是春社来,秋社去。[2]碧苔:此指水边绿苔。[3]絮:指柳絮。[4]巧笑:美丽的笑容。

[5]斗草:一种游戏,以两根韧性较强的相同的草茎头部相缠,一人捏一根,断头者输,未断者赢。

【鉴赏】

此词是一首清明即景词。上下阕平均用力,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郊外嬉春图。上阕着力写自然景物。

首两句写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正是一年中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分过后到清明,标志春已中分。梨花落尽,新燕将来,此时恰值春社节日也将到来。社礼过后,大酒大肉,人们尽情欢乐,连闺中少女也可出门“踏青”。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她们一个个呼姊唤妹,外出游观。这是首两句精神所指,并为下阕埋下人物出场的伏笔。后三句写当此时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转清音。春光荏苒,所谓“日长飞絮”,正应了古语“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写景状物,闲情婉致。下阕着力写人物活动。值此良辰美景,两个相邻的少女出现了。在往日的采桑路上,她们正好迎面相遇,西邻女微笑着问东邻女:“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怕是昨天夜里做了什么好梦吧?”东邻女回答说:“不要胡猜,人家刚才和她们玩斗草赢了彩头呢!”“疑怪昨宵春梦好”句,揣摸少女心理细致入微,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宋词中确为罕见。尾句“笑从双脸生”精当准确,实在再难找到一句更能描绘少女笑吟吟的神态的句式来替换。

这首词的美,美在风景和人情。古代词曲,写妇女多,写少女少;写少女而似此明快活泼、天真纯洁者更少。作者运笔清丽秀润,所描天时物态、人事心情,在乎神力,而无收奇猎艳之迹。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1],年少抛人容易去[2]。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4]。

【注释】

[1]长亭:古时建于路边的亭子,供远行之人休息避风雨烈日之所,亦为送别之处。此处指送别处。[2]抛:离去,舍弃。[3]五更钟、三月雨:皆怀人之时。[4]“天涯”两句:应是对白居易《长恨歌》诗句“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诗意的化用。

【鉴赏】

这首词当为抒写男女爱人相思之苦的作品。缠绵悱恻,意趣幽远。

上阕从写离别之景起,到写怀人之情。“绿杨”、“芳草”、“长亭”,莫不是典型的构成恋人送别场景的自然事物。作者站在闺中女子的角度,发出“年少抛人容易去”的幽怨。“抛人”是怨,“容易去”更是怨。在此情绪基调铺垫下,自然引出三四句。“楼头”两句因情设景,以典型景物寄托情感。“五更钟”敲醒“残梦”,使人无奈在“楼头”惋叹;“三月雨”浇凉“花底离愁”,让人心意凄迷而凝重。因年少不知事而轻易抛人离去的那个人给女主人公带来的相思苦守、孤独酸楚,在这里被写得如此形象具体。

下阕以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表现思念缠绵幽远。“无情”二句在强烈对比中进一步直白地表达怨恨之意,心绪更为不平,同时引出结尾二句所表达的痴等誓愿。“无情不似多情苦”,既与上阕意蕴脉脉相承,又点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主题。“一寸还成千万缕”既是苦的具体化,也是“多情”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自然过渡到结句忠贞痴心的表白:“只有相思无尽处”。结尾二句颇有“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感人力量。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评价说:“言近旨远,善言也。年少抛人,凡罗雀之门,枯鱼之泣,皆可作如是观。‘楼头’二句,意致凄然,挈起多情苦来。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极为恰切中肯。

宋祁(993-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号称大小宋),奏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升宋庠为第一名。累迁知制诰、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首席学士),是《新唐书》编撰人之一。卒谥景文。近人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代指船。这是古诗文常见的用法。[2]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崔驷《七依》诗有“回顾百万,一笑千金”句,此化用其意。

【鉴赏】

此词通过对春光的生动传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画。“东城”句以叙述语气写春游时的总体感受:“风光好”。“渐”字写出了春天的脚步轻轻到来的感觉。“縠皱波纹”以下三句具体描述了“风光好”的景色之美:春水盈盈,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楚楚动人;火红的杏花在枝头绽放,透出勃勃生机、浓浓春意。“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因为写了这首词,被当时人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认为:“春意闹三字,尤奇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