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16759800000046

第46章 实践是成功的关键(3)

我们以前过于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强调奉献,像一颗螺丝钉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结果这样压抑了不少人个性、才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与权利的实现。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反弹得太厉害,如今的人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过分索取,却忽视了责任和义务。一些大学生初出茅庐,实际经验和业绩没多少,要价却很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虽然这方面的例子不具有太大的普遍性,但“眼高手低”却是很多毕业生的共同现状。毕竟是第一次走上社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中。不过真正做起事来,若是心浮气躁的人,就难免不知轻重深浅,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如果谦虚好学,过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也就好了,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界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最后悬在空中。

眼尖的你一定看出来了,其实这里的所谓“工作经验”,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工作经验”,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心态。在这个硕士、博士满街走的时代里,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其实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忠诚的品格。当然,今天所说的忠诚,与以往只知顺从、唯唯诺诺的人身依附式的“愚忠”有着本质的不同。今天的忠诚,其实是一种“不卑不亢地对平等契约的严格遵守”。

它包含了“从小事做起”的智慧、勇气和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眼高手低”,即眼界要高,心怀大志向,却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古人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呢?更何况,许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的吗?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大意是:在某国,博士毕业生不容易找工作,因为很多企业不敢“高攀”。一位谦逊的博士,他求职时拿出了专科文凭,结果很快被录用。没多久,由于他干得很出色,老板要提拔他,他亮出了自己的本科文凭;在新岗位上,他又因业绩突出被提拔,这才亮出了硕士文凭。如是者三,最后他才露出了博士的庐山真面目!

讲这个故事,无非是说:该属于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属于你的,想要也要不来,所以你不妨从零做起。须知,事情是人点点滴滴“干”出来的。

做“鸡头”还是“凤尾”,在职场上,有很多员工都会遇到当“鸡头”还是当“凤尾”的选择。

有人选择当“鸡头”,因为那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不必受别人限制;也有人选择当“凤尾”,因为那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更容易取得成功;还有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应该淡化“鸡头”、“凤尾”观念,顺应潮流,从大局出发,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首要前提。

其实,不论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都反映了人们就业与成才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就业者所处的两种不同位置。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世俗的眼光,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正如俗话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样,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行业,同样可以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每一个行业的工作环境或薪酬都不相同,但作为一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全力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分工是多方面的,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高低之别,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状况,更不应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用“鸡头”或“凤尾”区分开来。因此,淡化世俗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成才观才是我们的共同选择。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鸡头”或当“凤尾”亦是如此。当“鸡头”,自己有自主权,说话“算数”,让自己有成就感。但是“鸡头”也有“觅食”的任务,也有压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口粮”确实不容易,有随时“挨饿”的可能,也有随时“被宰”的忧虑,弄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连生存的机会都没了。

当“凤尾”,虽然自己说的不算,控制不了“凤”的飞行方向,但“大树底下好乘凉”,船大抗风浪,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找食”的压力会小一些,而且当“凤尾”的自豪感会强一些。当然,此时做“凤尾”并不等于永远做“凤尾”。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也会有机会当“凤身”、“凤翅”,甚至“凤头”。做“凤头”与做“鸡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具体到某个人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只“鸡”找食能力很强,有向“天鹅”甚至“凤”发展的势头,自己又获得了很好的回报,那就应该当“鸡头”;如果这只“鸡”气息奄奄,苟延残喘,连活命都成问题,那还不如去当“凤尾”,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择业原则。其实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应该先做“凤尾”,再做“鸡头”。

先做“凤尾”就是去那些成功的大企业里面锻炼学习,吸取他们的经营管理之精华,了解他们内部运作之模式。可以说,在大企业里工作,即使是做个最普通的职员,那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看得远,能学到更多成熟且前卫的管理理念。等到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研习得差不多了,“凤尾”就应该及时把握住机会转做“鸡头”,去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因为有以前“凤尾”的经验,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凤尾”的经验而直接做“鸡头”,那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先下山再上山,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公司工作。没几年,就担任市场部经理一职,薪水丰厚,前途光明,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年少得志。但有一天公司高层出于战略调整的考虑,把市场部撤销了,经理也在一夜之间沦为一个普通的业务员,跟大家一样,拿的都是底薪加提成,如此一来,他对工作也没了以往的热情。一天傍晚,他下班正想离开时,被总经理叫住了。总经理开车把他带到郊外的山脚下,两人开始爬山,等爬上山顶上时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一抹余晖。他正在心里琢磨总经理今天怎么会这么有兴致时,总经理突然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道:“你看那座山跟这座山哪个更高大些?”他不假思索回答道:“当然是那座山了,全市第一高峰嘛!”总经理缓缓地点了点头:“那么如何才能到达那座山的山顶上呢?”他怔了一怔,过了半晌才说:“先下这座山,再上那座山。”总经理回过头来笑道:“看来你还很明白这个道理的嘛!有时候人往低处走也不完全是坏事。”停了一停总经理又道:“你一定很希望我把你直接放在销售经理的职位上吧?销售和市场,其实也是两座山,除非你是天才,能直接跳过去;如果不是,那还是一步一步走过去比较实际。并且,我希望你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这两座山上。记住,远处还有许多更高的山在等着你去征服。”年轻人的内心被震撼了,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在做销售方面,确实欠缺许多东西,例如经验和知识,这都有待积累。他暗暗打定主意,从明天开始要重新找回自我。

第三节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

不要低估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在职场打拼多年的经历,以及在一个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所获得的信任和成熟的人际网络,都让他们更具备超越新人的竞争力,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还要认识到,压力大并不一定是坏事,处理好了,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我们大可不必为新员工的能干而担忧,关键是,重整旗鼓、坚定信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业绩。

让上司感到你的重要性,让上司感到你的重要性,要从最基本的按时地完成上司交给你的各项工作做起。上司最恼火那种对工作拖拖拉拉,影响公司大局的员工。因此,如果你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那么一定要事先估量一下,根据你能掌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准时完成。如果可以,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不可以,就得向上司说明,请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配更多资源,以此来保证任务能及时完成。那么,如何能超越上司对你的期望,让上司感到你的重要性呢?这时,你就要争取尽量提前完成任务,提前提交工作成果。这样就能让上司有时间来看,他统筹安排时就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了。比如,你是一个秘书,上司让你写个报告,准备在大会上宣读,你是等到大会宣布开始那刻,才匆匆地交给上司好呢,还是在会前就准备好,甚至提前一天就写好打印好给上司先过目好呢?显而易见,如果我们在一些事情、特别是重大工作上总能提前提交,逐渐让上司领略到我们很注重他交给的任务,知道轻重缓急,能担大任,那么你就会逐渐超越上司对你的期望了。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你的权力范围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一个公司那么大,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是由老板一个人管理。上司当然要承担很多角色,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很累,需要有人来帮他们分担。诸葛亮在蜀国担任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一位著名的“CEO”。在人们心目中,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圣人。但实际上,诸葛亮在领导岗位上,事必亲躬,最后也只能死而后已了。在员工心目中,一个好上司,不应该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他只需要做到三件事情:“选拔并奖励优秀的员工;使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并且在工作中能力有所提升;及时辞退不称职的员工。”因此,一个成熟的下属,不仅要做好自己领域里的各项工作,不让上司操心,更要主动地去开拓自己的工作,找事情做,从而实现对工作的自我管理。这样我们就为上司守住了一片阵地,为他建立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堡垒。

如果有一天,你在部门会议或者公司会议上能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提出建议;如果有一天,你的上司提醒你,要注意某某问题,你能回答说“我已经核实过了,情况是这样的……”,那么这时的你或许就已经是上司信任的对象了。因为你在工作深度上已经超过了上司,你在思想上能和他并驾齐驱了。从此以后,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成熟的下属,你已经是所在领域的专家,以后针对该领域的所有问题,上司都将与你讨论办法,你是上司的合作者。

只有让上司感到你的重要性,你才能在职场中受到赏识,然后平步青云;那些以为这没什么的人,也许只能一辈子就在那个岗位中默默苦熬着,却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

人会高兴,也会气愤。这种高兴、气愤以及不安、苦恼、紧张、惊异等表现,都是心理活动,也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各种事情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人们通常将这些心理活动叫作情绪或情感。

情绪与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驾驭和控制情绪,而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我们的行为的话,那么,我们的一生将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掌控情绪就是掌控健康,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在我们古代的医学中就有记载。例如《素问》中便“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暴乐暴喜,始乐后喜,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俎”等说法,说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又如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不去为一难,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其中也指出调节情绪是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极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恐怖、焦虑、愤怒等会使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内分泌激素增加,因而出现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现象。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因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疏泄,就会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就难以恢复正常,久之必然引起疾病。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益于健康。如高兴、愉快、欢乐等都是积极的良好情绪,它能提高人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保持肌体内分泌的平衡,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在能力,因此,能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乐观、愉快,但是伤心愤怒的情绪也时常伴随着我们。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我们早已习惯。有些时候,我们能控制它们,但有些时候,我们却对它无可奈何。那么,我们能学着去了解、去应对我们的情绪吗?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度过情绪的低气压,回到协调的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情绪和人们赋予事件、事物、环境、人以及经验的意义密切相关,所以,情绪是可以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