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是2010年,注定又是中国传媒业界折腾的一年。已经成为滨城电视台台长的马海源发现,在所谓的“体制内”,任何一场传媒的“变革”,充其量就是一点改良。单就一条,任何一次变革,都无法在人事上产生变动——混饭碗的是那一群人,冲锋陷阵的也是那一群人。试问,这个世道有这样的变革吗?他们自己能够监督好自己吗?且自己做台长以来,甭说你做什么改革,各级领导,省内的、省外的、京城的,不管条件符合不符合,都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子女、亲朋好友安插到台里来,这些当然都是要编制的。
单就主持人这个岗位而言,现在的每一个省级电视台,有权决定录用一个主持人的只有四个人:书记、省长和宣传部长,还有一个就是台长。只有这四个人才有权决定,其他副职都是扯淡。你不能说这不合理,事实就摆在那里,有它存在的逻辑。于是,剩下那些还能够做点事情的,大多数都是临时工。大家是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相差一大截。做事的拿得少,不怎么做事的反而拿得多。虽然体制内也有不少能够折腾的,掀起滔滔改革浪潮的,但无论如何,那些体制内的正如滨城的一些“二房东”,搞着“权力寻租”的变态事情。
马海源切身体会到,体制内的对那些体制外的,就是“二房东”对租客的关系。具体地说,马海源就是个“二房东”,因为人生的际遇,成了滨城电视台的一任“掌门人”,从此,他就管理着国家给自己的一套资产和一个机构,对一群人实施着自己的“理想”,通过他们创造自己的业绩。每每想及此,马海源就痛心疾首。体制内的“二房东”已成为滨城电视台向国际性媒体集团发展的巨大毒瘤和天然障碍。
但是,马海源认为,任何一个体制都像空气一样包裹着每一个人,总有相对而言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那么,大家就只能且也应该向这样的“成功者”学习,这就是妥协,也可以说是权谋,但无论如何,你都没有主动变革的机会,只能是被动式“变革”,也就是所谓的“改良”。这个体制的好处就是容易创造变革的传奇的伟大人物。因为在滨城电视台,大凡提及变革,马海源总能够迅速集中所有的力量,展开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变革,可谓激荡人心,风光无限。这就是传说中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10年前,也就是1991年,马海源就看到了一个名叫南人李的年轻媒体从业者写了一个预测中国媒体未来的分析性文章,他感到惊奇,因为要实现这个蓝图,必然是体制内的改革者才能够想到的问题,可见“集中力量办大事”后继有人。文章刊载在行业内一本有影响力的杂志上,不然马海源也看不到。这文章的题目也忒大,叫《“广电集团”的未来之路》。
“广电集团”的未来之路
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跨省、跨地区组成的中国“广电集团”。
一、狼来了
美国媒体巨头时代华纳集团董事长列文直言不讳地表示:“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来到中国市场,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我们的媒体,我计划让我们的记者与管理人员走遍全中国。”
欧洲媒体巨头贝塔斯曼集团,先期投入4000万人民币,以后每年投入5000万元,为期8年,目标锁定中国市场,未来拟与中国的地方电视台合作。
国际媒体巨头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说:“我们准备在中国扎根。”这是真话,总裁默多克在68岁的高龄时娶了年仅32岁的中国太太,现在,他带有中国血统的孩子也即将来到人间,看来他真的要在中国扎根了。
国际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总裁李亦非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没有被开发的娱乐传媒市场。”中国经济连续保持高增长,在全球无人可及,去年(2000年)人均GDP已经超过800美元的关键指标。这一切都导致对娱乐、对内容本身、对信息的极强烈需求。在中国,传媒蛋糕的诱惑谁也拒绝不了。
媒体一直是中国的垄断行业,经营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这是中国媒体的通病。
二、没有“救世主”
大部分业内人士还认为:中国媒体是国有机制,国家总不会让我们没有饭吃吧。
当然,中国的媒体变革实际上早就启动了,主要是锡城广播电视集团、南城广播影视集团、滨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浙城广电集团和全国广电集团。
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跨省、跨地区组成的“广电集团”出现。这使得中国的媒体战略大打折扣。
三、与狼共舞
从现状看来,“广电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电集团”到底要怎么组建?实际上,各有各的招。但是有一种共同的趋势,那就是以为“联合起来”,就能加大实力从而加大了竞争力。
在今天各大省的广电集团宣传的改革重组方案中,我没有看到跨省、跨地区或者国际化组建“广电集团”的方案。
那么,未来之路的明智选择是什么?
我们组建跨省、跨地区的“广电集团”有没有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几大商业中心;第三,中国已有了一批初具战略眼光的媒体人才;第四,中国已经有了几个具有号召力的广电集团。这四大因素为中国组建跨省、跨地区的“广电集团”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是成熟的基础条件。问题是,还有两大阻力:一是来自“地方利益”的阻碍,二是“地方官员怕没有面子”的心理障碍导致的地方政府阻力。
所以,组建跨省、跨地区的“广电集团”,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中国可以以自然形成的中国商业区为中心组建这么几大“广电集团”:
1.全国广电集团:以京城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2.华中广电集团:以江城为中心的华中地区;
3.华南广电集团:以羊城为中心的华南地区;
4.西南广电集团:以渝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5.西北广电集团:以西城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6.华东广电集团:以滨城为中心的华东地区。
这只是一种按中国自然区域进行的划分,在具体的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弱势地区媒体靠拢强势地区媒体”和“强势媒体收购弱势媒体”原则,自愿组合。中国有关管理机构只是在宏观上指导,不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组合。
事实上,如果我们国家内部不进行“广电集团”的优化组合和强弱合作共存,那么,中国的弱势媒体势必成为境外媒体集团的“登陆点”。
因此,我们的有关机构、地方政府、媒体本身和媒体决策者,都要用开放的胸怀容纳自己国家的强大媒体,“广电集团”也是中国民族经济的重大组成部分。
到现在,也就是一晃10年后,马海源经过多方努力,经历了和地方以及国家级数个“媒体婆婆”的反复沟通和谈判,并利用各种手段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某关键人物,滨城电视台终于实现了与夏城电视台的合作。具体是,滨城卫视与夏城卫视各自出资51%和49%组建合资媒体运营公司,在节目内容和经营上实现“跨台式”的整体运营,在频道经营上实现捆绑的、规模的和正规的运营。此举的意义不言而喻,算是当前体制内最大程度上的“突破性”改良,至少说明中国有了真正的“中国视野”,而不是“乌纱帽视野”和“面子视野”。随后不久,南城卫视在台长温东林的铁腕推动下,也与青城卫视实现了类似合作。但是,南人李的预测10年之前就有,中国媒体的改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落伍了10年,情何以堪?
跨台的合作已经进入到战术执行层面,战略问题就不会再纠缠马海源了。但对于当前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三屏合一”趋势,马海源也很焦虑,因为从技术层面来讲,已经完全具备了条件,但对于市场竞争而言,还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各自为政只顾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不管他人死活且又各自牛逼哄哄的“既得利益者”而言,那是很难融合的。你想想,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盘古还会允许天地再合在一起吗?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既然已经分开这么多年了,天和地彼此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既得利益体系”。虽然天下大势是分分合合,正常得很,但前提是天翻地覆之后。于马海源本人而言,“三网”在技术上的融合,在这块地盘上往往是“强势人物”的问题,简单得很,只要说服了“关键人物”就行。
但是,“三网”不管怎么融合,内容永远为王。尽管很多技术信奉者已经忘乎所以,但经营者永远清醒。事实上,于文化消费者而言,还要看“三网”上承载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这就是内容!由此看来,广电网的最大竞争力就是内容优势。但是,由于广电网承载着更为厚重的“喉舌”功能,其内容往往为“不明真相的群众”所诟病。事实上,广电网要想在这场不可逆转的“融合”中胜出,成为主导者,到底是要靠市场的力量,还是要寄望于政策化的行政庇护呢?从理想的角度而言,当然以市场的突破为“新锐式”的先锋,政策庇护为坚强的大后方。尽管这是做梦,但想想还是可以。在短期内,广电网虽为“既得利益体系”的顽固地盘之一,但还是可以实现理想的,因为既有垄断市场的利润,又有政策庇护的机会。不过,好日子终归不长了。
滨城电视台在节目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创意方面,总是走在全国的最前沿。其实这中间包含了很深刻的用意,那就是“占位”。尽管这些“三新”节目短时间是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和观众喜爱的,但“占位”了也就意味着占住了产业的最顶端,很容易成为这个领域或者整个产业链的引领者和领导者。当年,全中国首档“三屏合一”技术背景下的节目是《民生大辩论》,定位为“新闻辩论民意调查类节目”,它的诞生地就是滨城电视台,播出地就是滨城卫视。通过试播,业界发现,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一些网友拉回了电视机面前,他们通过互联网,坐在家里参与电视节目的录制或者直播,以互动的姿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于贺涵娜的气质、神韵和专业与这样的新生代节目很吻合,马海源就大胆起用她作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这在滨城电视台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令其他还在雪藏等待上岗的主持人十分不满。不过,待《民生大辩论》播出五期以后,在节目口碑与贺涵娜的知性形象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由于嘉宾观点的激烈和犀利,以及场面的争吵和干戈景象,一位娱乐评论记者尖锐地写道:
如今的节目是“吵”得越厉害,收视率就越高。有网友调侃说,以滨城荧屏有六个“吵架类”节目计算,每个节目一周放五个“吵架故事”,每个故事里有三个人在吵架,那么滨城一年上电视吵架的就有4680人次,加上其他法制类节目,滨城每年至少有一万人走上荧屏去吵架。
这样的评论,终于触动了有关部门的神经。尤其是第五期节目,主题是关于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杀死厂长的案件,在法院尚未审理并作出最终判决的情况下,就在主流媒体上进行辩论,有妨碍司法公正的嫌疑。据传,受害者的家属已经提出抗议,要求滨城卫视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否则就法庭上见。这年头,不管有没有理,有没有受到伤害,也不管有没有关电视台什么事,只要能和电视台扯上关系,就要抓住机会狠狠地宰电视台一顿。那可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是啊,电视台的广告这么多,收入那么高,要它赔偿十万百万元的又有何难呢?当然,这里不讨论这个受害者是如何涉嫌“勒索”电视台的,那是滨城电视台法律顾问们的事情。但是,马海源和《民生大辩论》节目组管理人员就必须面对监管机构即将采取的措施。
一档节目从研发到成型,再到试播和正式播出,那是花费了巨大成本的。如果单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小小事故”造成被关闭的后果,那是小事情,反正这些钱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关键是这个节目模式会被其他电视台迅速抄袭或者模仿,当滨城电视台这边处于被封杀状态,那边抄袭或模仿者正在欢乐且快速地发展,那么马海源就丧失了一切竞争优势。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想想泉州和温州,还有湖南省的邵东,中国人的模仿制造能力是能迅速制造一个“山寨美国”的。经过紧急公关,有关监管机构的领导表态不会轻易封杀一档新节目,还是要以引导和扶持为主。不久,他们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不利于“正确导向”的问题不允许“公开辩论”,不利于“和谐理论”氛围的话题不能辩论,那么当前的《民生大辩论》节目理所当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整改”。
于是,《民生大辩论》节目戛然而止,进入整改流程。贺涵娜也在“三屏合一”的创意上首度败下阵来,又一次暂时地进入到了待岗主持人群的行列,和一群同样待岗的“怨妇”陷入到了勾心斗角之中。马海源指示《民生大辩论》节目组,现阶段必须做好事关节目生死的“三老”工作:一是老百姓的工作,节目一定要让老百姓满意,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为老百姓的实际事情作呼吁;二是老干部的工作,节目一定不要刺激老干部那根紧绷的神经,做到让他们舒心微笑;三是老同志的工作,老同志有着爱憎分明的立场,有着古道热肠的心灵,但是千万不能出现低俗、庸俗和媚俗这种“三俗”问题,否则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三老”的力量是好样的,维护着中国传媒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