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男性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在吸烟、饮酒的同时,也摄入了大量高胆固醇饮食。
(3)祖国医学认为,男性属阳,性格多暴躁;女性属阴,性格多温柔。男性多争强好胜,符合A 型性格的特点,为获得事业的成功,经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思想压力大,这是导致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精神因素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性格、精神因素的关系不大。另一种意见认为:性格易紧张及遇事易兴奋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之遇事不慌不忙者要高出6倍。国外有关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患者对于精神因素多忽略,而国内学者却颇为重视。据上海调查冠心病239例,认为从事脑力劳动,长期精神紧张、工作紧迫者易发病。人群中属A 型行为(好胜心强,有敌视情绪,好攻击,缺乏耐心)者,冠心病发病率占75.73%,而属B 型行为(与上述相反)者发病率低。其中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发病因素(夫妻不和、工作不愉快、儿女关系紧张、离婚、丧偶等)者占35.14%。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叫做“七情”。七情本来是人的正常情志,亦即人体对于外界事物所作出的正常反应,但在某一情志的长期刺激下或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下,七情就可以成为产生某些疾病的原因。其机理是干扰了正常的气血流通。例如,怒则气上、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惊则气乱。中医学还认为:七情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哪一种情志失常,就会影响其所属的脏气,如过喜伤心、大怒伤肝、惊恐伤肾、大悲伤肺、思虑太过伤脾等。因而,在冠心病的发病上,七情肯定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如果再从病机上分析,长时期忧郁、压抑、思虑,都会引起气滞或气结。由于在气和血的关系上,气是起主导作用的,气机郁滞,必然会使血液淤滞起来,在中医学的术语上,就叫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在冠心病的临床上,这类病人要占很大比例,而中医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处方,如“冠心病二号方”、“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由活血化淤理气药组成的。又如突然大怒,则气逆血奔于上,此时如果检查心跳,肯定大大增快,血压也会升高。再如忧思不解的人,往往会引起失眠、厌食,有的人甚至通宵不能入睡。长期失眠者,因身心得不到休息,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不但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使整个健康水平下降。这些都说明:精神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是有密切关系的。
至于由精神因素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者,则更属屡见不鲜了。需要指出:不要以为悲、怒、惊、恐、忧、思这些情志对人有害,而“喜”则对人有利。一个人高高兴兴难道不好吗?其实,高高兴兴指的是一个人正常的情志,当然无害。但作为中医学理论上致病因素之一的“喜”,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强烈的精神刺激,这就有害于健康了。冠心病人发生死亡的病例中,就有不少是受到突然的“喜”的强烈刺激而发病甚至猝然死亡的。例如,有一位80高龄的老太太,忽然接到几十年前失散的儿子从台湾寄来的信和照片,老太太喜极而泣,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而去世。又如,在看世界杯足球赛电视时,一老年心肌梗塞病人(足球迷)一会儿大叫大嚷,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捶胸顿足,电视没有看完就猝然死去。这都说明:“喜”有时也是一种紧张因素,而紧张因素却正是冠心病人的大忌。
胖人为什么易得冠心病
大家看到发福的朋友总会好心地叮嘱:“该减肥了,当心冠心病哟!”的确,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极度肥胖者发病率更高。Framingham 以超重35%为标准比较发现,超重35%以上者,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升高;Mamitoba26年的观察结果也表明,随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增高,心肌梗塞、猝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也增多。胖人易得冠心病主要因为:
(1)过度的体重增加,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上升。
(2)高热量的饮食摄入习惯,使血脂、血压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
(3)肥胖后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侧支循环的形成。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年龄因素或者不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患,则肥胖不能成为真正的危险因素。
减肥可以减轻伴发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也可以减少心脏工作量,增加冠心病患者活动耐量。实践证明,控制体重可以改善除吸烟以外大部分危险因素的水平。有人观察100名肥胖者减肥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全都得到改善。减肥还可使HDL 升高,从而预防冠心病发生。所以有人风趣地说:“多去两斤肉,多长两年寿。”
冠心病有遗传吗
追踪冠心病人的家族史,可见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有人观察到双亲中有一人患冠心病或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高出双亲均正常者2倍;如双亲都患冠心病或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高于正常者5倍。还有人报道,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其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4倍。国外已经先后成功地培养出纯种的先天性高血脂鼠和低血脂鼠,易患粥样硬化鸽和耐粥样硬化鸽,充分支持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学上的作用。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观察到:不同的体质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而构成不同体质的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外,与生活习惯的直接影响也有关系。
但是,在冠心病的发病上,不应当持“唯遗传论”,因为冠心病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遗传只可能成为冠心病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因素。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增加体力运动特别是加强体育锻炼和改变、调整膳食结构,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等)等有效措施来预防冠心病。国内外医学界一致主张冠心病要从小抓起,而现在的小朋友中超重者甚多,被称作“胖墩儿”、“小胖子”的为数也不少,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孩子的活动量,改变孩子的身心条件,诸如这些问题,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了!
为什么说吸烟是患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量吸烟比不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6倍以上,心绞痛发生率高3.6倍以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对1200万人的观察结果表明,男性中吸烟者的总死亡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增加1.6倍,吸烟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2.3倍。吸烟在许多工业化国家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还有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类、醛类、重金属元素等,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与冠心病有关的化学物质有10余种,能激惹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又称烟碱,是主要的成瘾源,吸入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者感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尼古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刺激肾上腺,促使其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从而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和心率,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同时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纤维蛋白含量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从而堵塞小动脉。因此,尼古丁对心脏的刺激作用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动脉壁和心肌缺氧。尼古丁还可刺激心脏的传导系统,诱发心动过速和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HDI 水平下降。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气高250倍,当人们吸入较多的CO 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大量的碳合血红蛋白,而氧合血红蛋白大大减少。不吸烟的正常人体内碳合血红蛋白浓度大约为0.5%,而吸烟严重者体内的碳合血红蛋白高达15%~20%,也就是说,有15%~20%的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动脉壁缺氧,使动脉壁水肿,促进脂质渗入和沉着,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特别严重的是,吸烟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肌梗塞。
则此可见,吸烟确实是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为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我们应该坚决戒烟,切莫“死灰复燃。”
饮酒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酒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祖国医学认为,酒是辛温之品,适量饮用,可以温通血脉,调畅气血;容颜益寿,健身祛疾。与药为伍(药酒或作药引用)可助药力,相得益彰。但若酗酒过度,则伤体乱志,十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饮酒的问题。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报道认为。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呈“U”字形,并认为轻中度饮酒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死亡。国内曾报道一组25~64岁男性,每月饮白酒0.55~1.5kg 时,HDL—c 含量极显著高于非饮酒组,如继续加大酒量时,则HDL—c 也不再升高,且随饮酒键增加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2倍。近年来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40名近期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的调查表明,适量饮酒能使人体血液中HDL—c 的含量增加15%,心肌梗塞发病的可能性则有所减少。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大量酒精能直接损害心肌和血管内壁,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血中β脂蛋白(即LDL,主要含胆固醇)消失减慢,甘油三酯上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我们提倡少量饮用优质白酒,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冠心病的前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资料表明:这种硬化,在40~49岁占63.7%,50~59岁为77.25%,60~69岁为87.09%,70岁以上占100%。所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以40岁以上的人为多。中医学也认为“人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黄帝内经素问》),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大致可以以40岁为一个分界线,40岁以后,人体的阳气(泛指生命活动)、****(泛指一切营养物质)都削减了,健康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般情况下,中年以前较少疾病,一到中年,疾病就逐渐多起来: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视力下降,看东西发花,牙齿松动、脱落,胃口也差了……所以在中年以后出现冠心病这样的疾病,是不足为怪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冠心病属于老年病之一,但它又不仅仅是老年病。不要说40岁以下发生冠心病者现今已不算罕见,就从动脉硬化来说,也并不是从中年才开始,实际上从幼年开始就逐渐出现,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病变的程度加重,速度也加快而已。因此,预防冠心病要从小孩开始。
记住:要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从小就要爱护你的心脏!
为什么饱餐会导致冠心病发作
每当高朋满座,开怀畅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时,真可谓“乐极”。然而你可知道,有许多冠心病病人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塞的,这便是“生悲”了。饭是吃在胃里的,怎么会引起心绞痛发作呢?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密切相关。暴饮暴食不仅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可引起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内分泌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使其他组织的血供相对减少。有人观察到,饱餐后外周血压明显下降,原有高血压者血压下降更加显著,并且将持续1小时左右才恢复到餐前水平;饮酒时外周血管扩张,也可引起血压下降。第13届世界高血压会议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认为,饮酒后5小时内血压下降,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当血压下降突然而明显时,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饱餐时摄入了大量高脂食物,可使血中脂质浓度迅速升高,血液黏度上升,血小板聚积性增高,易于形成微血栓。加上聚餐饮酒时常情绪激动,心肌耗氧也增加。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很容易诱发心绞痛,乃至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