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动人心的108个交际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6797200000072

第72章 书信交际的技巧

书信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络、交流情况的重要交际工具。虽然现代的通讯工具发展迅速,使用电话、电脑就可以直接与人沟通,但书信这种古老的通讯工具仍然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了使书信表情达意准确,流畅、详细,表现形式整洁、大方,就要讲究书信的礼仪。

信笺的选择

现在信笺的样式越来越多,在颜色方面,无论是白色、乳色、蓝色,还是彩色镶边都可以使用。当然这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往来,年轻人写信可以选择样式新颖、富有朝气的信笺,但写给长辈信的信笺要简洁、大方,商务活动中的信笺一般不用带有彩色修饰的。

信封的礼仪要求

书写信封时,左上方六个小方格中书写对方的邮编,右下方填写寄信人所在地的邮编。信封上第一条横线上,填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一条横线,书写收信人姓名,一般情况下,姓名后要注上“启”或“亲启”。最后一条横线上写明寄信人的地址。另外,在书写收信人及发信人地址时,要准确完整,不宜采用简称,这样才能确保书信顺利送达。信封封口时一般使用胶水,不宜用胶布、订书钉或其他方式封口。邮票应工整地贴在右上方。

书信的格式要求

称呼要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问候语可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正文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

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信纸的折叠

折叠信纸也有很多讲究。一般来说,都是沿长边等分三份,然后装进信封。横写格式用两折三分法,即16开信纸均分三段折两折,成一长型,信纸两端比标准的航空信封短,这种折法简洁平整,富有现代感。直写格式用中国传统的斜角折叠法,16开信纸左上角折进来,以信函右上角直写收函者姓名称呼为界,然后以中间线为准,从左往右折成半条,这样整张信函只显露出右上角的收函者姓名,最后再将右上角翻折下来,这样会形成一个对角,整个长度也会相应缩短。比较适合放在老式信封中,这种折法比较斯文,也有一定的保密性,至少,抽出信函第一眼看见的,只是收函者的姓名,至于信函中其他内容,还得继续打开才能看清。这可以看信封的大小,小的折三折,大的折两折就行。

收信礼仪

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感情交流方式,无论是信的内容,还是信封都离不开礼仪,大处小处均不能忽视。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收到他人来信,最好要以最快的时间回复,这既是尊重对方的重要表现,又是做人应具备的一种美德。撕拆信件时要小心,确保信件完好。

专家支招

书信的由来已久,没有文字时就有“书信”,用的是采取结绳、刻符等方式。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划符号。我国的苗人,也用过刻符。到先秦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尺牍、手札、信函。但是这种手书、家书一开始多半是用生绢书写,故称为“素书”。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写到了长城卒与家里妻子的通信,其中有“作书与内舍”、“报书往边地”的字句。“作书”,即写信;“报书”,即回信。直到明清时代,“书”才改叫“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