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6799100000025

第25章 跟着厚黑学工作(3)

公元23年初,刘秀的族兄刘玄被立为天子,这个时候刘秀任偏将军。在和王莽军队的战斗中,刘秀屡立战功,后来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公元24年秋,刘秀与渠帅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邬这个地方对垒,结果刘秀战胜了起义军并俘虏了渠帅。刘秀不计前嫌,封渠帅为列侯。但渠帅和投降的起义军并不很放心,担心刘秀另有企图。刘秀发现了渠帅及降兵的顾虑后,为了使他们放心,便采用安抚之计,他下令投降的起义军将领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而刘秀本人则带着很少的卫士巡行各部,丝毫没有戒备的意思。这样一来,降者都信以为真了,他们说:“萧王推己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

这也是“推心置腹”这个成语的出处,即以“推赤心置人腹中”以喻真心待人。

要想做到真诚,你就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对方的赤诚和爱戴,这样才能得到知己。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直来直去。他和王安石一直都是好朋友。

有一次宋神宗问曾巩:“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作为比扬雄要强很多;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他‘吝’呢?”

曾巩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并不等于朋友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说他‘吝’!”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没有因为曾巩揭自己的短处就和他过不去,相反他们的情意更加深厚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希望和虚情假意、信口雌黄乃至口蜜腹剑的人交往,人们总是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坦诚相待。坦诚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高尚品格的主要体现。为人坦诚是事业和人生走向成功的必备前提。

真诚是一种力量,它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高度的自重、自尊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客观地说,真诚待人,受益的不仅仅是他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人格、品德得到升华。

城府要深,多留心眼

越是精于做事的人城府越深。有的人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大势,他知道什么时候是属于他必须抓住的时机。

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在其《厚黑学》中说:“有一种天分绝高的人,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就实力奉行,密不告人。又有一种资质鲁钝的人,已经走入这个途径,自己还不知道。”故宗吾曰:“行之而不惹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自由,而不知厚黑者众也。”

有城府的人遇事会多加考虑,相机而动,不鲁莽,不粗心,不声张,常常都能沉得住气,容得下人。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多次率军抵抗蜀汉政权的攻伐,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宣王。

建安六年(201年)的春天,这个时候的曹操在东汉朝廷中担任司空,他早就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于是召见司马懿准备让他到自己的手下任职。司马懿看到汉朝国运式微,因此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麻风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去刺探,司马懿装得十分逼真,曹操也拿他没办法。

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时候,曹操已担任丞相了,司马懿这才开始在曹操的手下担任文学掾,并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司马懿深知枭雄曹操的韬略和智慧,因此在曹操手下任职时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魏明帝去世时齐王曹芳只有8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曹芳即位后,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于是怂恿曹芳改任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

曹爽便控制了军政大权,并时时有除司马懿而后快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得不隐藏锋芒,施行韬晦之计,于是以年老多病为由很少参加政事,并装聋作哑,以此来麻痹曹爽,然后又暗中联络心腹,策划政变以铲除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马懿趁魏帝曹芳扫墓,曹爽及其亲信离开之际,乘机控制了洛阳。然后,司马懿派人降曹爽,曹爽便派许允、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早该归来服罪。

接着他又派曹爽的亲信尹大目前去劝说曹爽,只要他辞官,就赦免他的罪行。曹爽果真相信,曹爽的谋臣桓范百般劝谏,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结果曹爽一回府,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让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及其三族全部诛灭。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司马懿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深有谋略,东汉司徒王朗曾评价司马懿说他:“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可以说司马懿城府极深,脸厚而不流于言表,心黑而意境全出。

城府深的人常常具有比较强的耐心,做起事来一般是不慌不忙的,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他们做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能够想出比别人更好的办法,因而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管顺下属厚黑之道

身为领导,如果希望建功立业,就需要下属的鼎力支持和拥护。作为上司,有必要学会既“脸厚”又“心黑”,如此才能管理好下属,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

恩威并施,遏其不轨之心

《孙子兵法》说:“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文”是宽厚、恩仁的意思;“武”是刑威、惩罚的意思,把这句话用在现在的职场中可以解释为:对待下属既要宽厚、仁义,还要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才能令下属言听计从。

乾隆年间,有一个叫汪如龙的人,他是个极为有名的盐商,原本是两淮盐政征瑞的幕僚。征瑞刚刚上任不久,汪如龙就前往结交,向征瑞进献了许多诸如如何查假打非,如何收捐纳税以及追查走私漏税的良策,深得征瑞的赏识,后来被招为幕僚。而汪如龙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做了幕僚以后,就开始不把征瑞放在眼里,并有了取征瑞之位而代之的想法。

汪如龙为了接近和珅,他先同征瑞一起向和珅进献了一匹名马。和珅这样的贪官,平常的金子银子很难打动他,唯有像古玩、宝马之类的奇珍异宝方能令他动心,汪如龙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和珅的注意。

进而他又通过和珅向乾隆进献了一名美女,令乾隆很是满意,和珅心中对汪如龙的进献有几分高兴。然而和珅明白,对待汪如龙这样的人必须用威势压制他,否则他的野心就会不断膨胀。于是,和珅就召见汪如龙,一见面就一脸严肃,令汪如龙心中不安,原有的狡猾和傲气就减去了一半,进而和珅说道:“恭喜你讨得皇上的开心啊!”然后用眼睛盯着汪如龙,气势逼人,汪如龙越发不知所措,只能静静地等着挨训。

这时,只听和珅怒斥道:“你可知罪,对皇上惑以美色,致君王不朝,论罪当斩!”汪如龙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口中忙称罪该万死,乞求和大人能网开一面,说自己早已心仪大人,以后定当好好进奉。和珅见目的已经达到,才缓缓舒展开了紧簇的双眉。

经过这次威慑,汪如龙将原有的野心收敛了起来,心甘情愿地做了和珅的一名爪牙。

为了向和珅表明自己的忠心,有一次汪如龙将家中的一幅名画送给了和珅,且在画中放了一张大额银票。

汪如龙的这种苦心自然不会落空,和珅面见皇上时经常夸汪如龙如何精明能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后又说征瑞虽然迎驾有功,但却糜烂奢侈,应当加以警戒,不然对国家、对人民都不好。乾隆听了之后就把汪如龙放在了心上,对征瑞却大为不满,于是想撤掉征瑞两淮盐政的官职,就命和珅推荐合适的人选担当此职,和珅就把汪如龙推荐给了乾隆,自然,征瑞被撤职了。

从此以后,汪如龙就更加效忠和珅了,再也不会有什么对和珅不利的举动了。

征瑞之所以丢掉官职,是因为他不懂得厚黑学的奥妙,而和珅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对汪如龙恩威并施,不仅压制住了他的野心,还将其收为自己的亲信,为自己所用。

宋孝宗时,孔镛出任田州知府,刚上任不久,府内的守兵就因为其他的任务被调走了,峒族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即乘虚攻城,把田州围得水泄不通。孔镛于是召集众官员商讨对策,经过商量,大家都主张关闭城门死守。孔镛说城内粮草有限,这么死守空城能支持几天?要让他们退兵,只有对他们恩威并施。众官员都有疑义,认为此举不可行,可孔镛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经过商量,孔镛决定带着两个马夫牵着马出城,峒兵一将领一见有人出城,马上准备迎战。孔镛说我不是来跟你作战的,我是这里新来的太守,我要见你们的酋长。

峒将见孔镛没带武器,便放心地引他们进了寨子。

还没进寨子,两位同来的马夫就偷偷地逃走了。孔镛刚进山寨就被峒兵围了起来,孔庸不惊不慌地看着峒兵,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快拿椅子来,让你们首领来参见。”峒兵摸不着头脑,只好拿来坐椅给孔镛坐。孔镛说:“我知道,你们都是良民,只是一时被饥寒所迫,才上山做了盗贼。前任州官不体谅你们,反而出动军队来攻打你们。现在朝廷命我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儿孙,怎么能忍心派人来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信得过我,就送我回府去,我不仅不会杀你们,而且送你们口粮和布匹,放你们回家。如果你们还是不听,后面大军讨伐,你们就难逃死罪了。”孔镛待大家安静下来后说:“我饿了,给我摆饭。”

峒人首领忙命人做好饭菜送上来。孔镛饱餐了一顿之后,天色已晚,孔镛又说:“天色已近黄昏了,回城是来不及了,我就在你们这里过夜。”众人又忙准备好床被。

第二天,孔镛对首领说:“我今天要回去了,你派人随我去取粮食和布匹吧。”

孔镛带着峒兵来到城下后,城里的官员们以为太守已被峒人制服,不敢开门。孔镛笑着对峒人首领说:“你们先后退几步,我自己进去,拿出东西来犒劳你们。”

众官员们把孔镛放了进来,又关上城门。孔镛回城后马上命令士兵将谷子和布匹从城墙上投下去,众峒人满意而归。从此以后,峒人再也没有造反。

孔镛能说服峒人退兵并且让他们不再造反,是因为他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给予峒人一定的恩惠,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处处为他们着想,同时告诉他们,如果再造反,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惩罚,让他们去权衡利弊。

孔镛所采取的策略可谓“恩威并施”,可谓厚黑之至。

在职场中,一个领导者要赢得下属的心悦诚服,一定要懂得恩威并施,维护自己的威严。对那种很有能力却很傲气的下属,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压制措施,让他明白你是他的上级,在一定的时候还要给予奖励和恩惠,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因为人都一颗感恩的心。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帝王将相大多深谙厚黑之道。遇到冲撞自己的事情时,虽然一时心头不快,但考虑到大局,也往往能“忍小成大”,这是他们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莽篡权后,刘秀在政权更替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后来他称帝,年号建武,定都洛阳。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刘秀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东汉初年,任董宣担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

那个时候,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都没有办法治理好这一顽疾。百般无奈,光武帝刘秀决定任命董宣做洛阳令。董宣上任后,不畏强权,果断处理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刘秀的姐姐,她仗着公主的身份,豢养了一帮凶狠的家奴,这些家奴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有一次,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在大街上强抢东西并且杀了几条人命,然后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

按照东汉的法律,没有皇帝的圣旨,地方官不能到皇亲国戚的府第搜查。这让董宣寝食不安,但是又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只得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只要杀人的家奴一出来便立即拘捕。

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的恶奴出行,董宣知道后,立即带领捕头拦住了公主的马车。那个杀人的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如此形式,立即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傲慢地问董宣:“你是什么人?敢拦截我的车驾?”

董宣上前施礼,然后把事情的原委坦诚地告诉了湖阳公主。湖阳公主一听小小的洛阳令敢向她要人,于是拒不交人。

让湖阳公主没有料到的是,眼前这位小小的洛阳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上一划,厉声责问她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