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5600000053

第53章 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5)

一行通过“不等间距二次内差法”公式计算和大量的实测,对食分和亏起方位角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具体而简洁:“月食:月在黄道北,初起东南,甚于正南,复于西南;月在黄道南,初起东北,甚于正北,复于西北;其食分十二分(这里的十二分指十五之十二)以上者起于正东,复于正西。日食:月在黄道北,初起西北,甚于正北,复于东北;月在黄道南,初起西南,甚于正南,复于东南;其食分十二分以上者,起于正西,复于正东。”

他在天文学上采用“不等间距二次内差法”公式,比欧洲同行们早了九个世纪。

同时,他在实测中还发现,同一次日食各地所见情形是不同的:当长安看到全食时,南方却只看到偏食。

这在世界天文史上是关于“食带”问题的第一次记载。

他的另一发现是:在实测中发现了恒星的运动,这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第一次。

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态度“定气”(即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标准,推算节气),由此带来的另一结果是推算日食、月食非常准确。

开元十二年冬,各测量队回到长安。闰十二月再次发生日食,“日有食之,在虚初度。”完全如一行的预测。

从这年(724)开始,一行动笔撰《大衍历》。次年(725)“水运浑天仪”制造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只机械天文钟,比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出六百年,比东汉太史令张衡所造的“水运浑象”更为精密。

“水运浑天仪”以水为动力,注水激轮,令其自转,能准确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显示每月的朔、望、晦、日非常准确。其中又设钟、鼓及二报时木人,每一时击鼓,每一刻撞钟。整套仪器轮轴相扣,钩键交错,并锁相持,极为复杂、严谨,众人共称其妙。

玄宗下令将其置于武成殿供百官参观,命名为“水运浑天俯视图”,但时间不长,因水对金属的锈蚀而渐渐涩滞,不能自转,遂收置于集贤院。尽管如此,仍为一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开元十五年(727),《大衍历》初稿完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大衍历议》——即论文十二篇;二是《大衍历术》七篇。

当时道士邢和璞就曾对道士尹倍说:“一行和尚真是圣人呐。汉武帝时的落下闳造《太初历》时就说,过八百年历书将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正好八百年,《大衍历》编出来纠正了这个误差。落下闳说的对呀,非圣人谁能预料到此?”

九 微言大义死后哀荣

开元十三年(725),在宰相张说的怂恿下,玄宗皇帝泰山封禅,车骑数万。王公、嫔妃、王子、公主、四夷君长相随。

一行看出奢靡之风已成气候,他想起了三年前,永穆公主下嫁,也是张说怂恿,皇帝下令按照太平公主出嫁的标准优厚发遣。当时自己认为:高宗晚年膝下惟有此女,且天后掌权,所以娇纵,反而害了公主,养成骄横不可一世的脾性,才落个断头下场。若非如此,以太平公主的才智和出身,应该有个很好的结局的。前车之鉴不可不记。从而使皇帝改变了主意,又下敕依照正常标准发送。那时皇帝还能听进谏劝,还讲究“勤政务本”,而今却率先游乐扰民了。

一行恐怕这种风气递相浸染,佛门这块本不清静的“净土”会更加污浊。这四五年来,为修《大衍历》,心与身为仇,身体已很糟糕,倘“净土”再起“烟云”,只怕《大衍历》也就功败垂成了。

当今皇帝即位至今禁度僧尼,今年又下敕禁断三阶教,未始不是进一步抑佛的信号。若想保住这块“净土”,必须有清正之士为佛门领袖。于是一行又强支衰体,上了一个奏本,请召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集于神都,大建论场,以辩高下。

玄宗准其奏,在洛阳福先寺设坛辩论。这次全国最高规格的盛大法事上,进士出身、比一行年长十五岁、早出家十七年的道氤,被众僧推举登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树立大义六科,几天的辩论中,力挫群雄,无人匹敌。一行认为:若以此人为佛门领袖,“净土”也许能留下一股正气,而利于佛灯的传承。他极力赞扬:“大法梁栋,伊人应焉,余心有凭,死亦足矣。”

道氤因此成为青龙寺住持。

开元十五年(727),玄宗从洛阳驾返长安,一行、道氤皆扈驾西行。道氤有点儿小病,皇帝派太监赐药和药方,下诏安慰:“法师将息,朕此药并方甚好,服后必有效,病好速来西京。”一方面是如此关顾,另一手却是对佛教的再次打击,如下敕天下村坊佛堂小者并拆除之,功德移入近寺,堂大者皆令封闭。公私望风,凡大屋大像亦被残毁。无奈中的一行神疲力惫,惟一的安慰便是《大衍历》已基本修成。

回銮后皇帝在大明宫秘密询问社稷吉凶及国运前程,聪明的一行知道此时忠言逆耳,难入帝心,便以其他话岔开。但皇帝坚持要问,他很谨慎而又寓意极深地说:“陛下将有万里之行,社稷毕得终吉。”耽于嬉乐的皇帝大喜,已顾不得去琢磨微言深意了。一行见状又留给皇帝一个金盒子,形如弹丸,撼之有声而密封。他让皇帝有危急情况时再打开它。

据说安史之乱中,玄宗逃亡四川,到成都突然想起了这个盒子,启开后发现内装一截中药“蜀当归”。玄宗说:“此地产此药,大师知朕危难至蜀当归也。”又看见“万里桥”说:“一行之言确实很神啊。”命太监焚香祷告,申致谢意。所谓“终吉”即唐亡于昭宗,昭宗初封吉王。“毕得”即至太子德王,唐为梁亡。以上是宋代名僧赞宁的牵强附会之说。

历史的真实是:文德元年(888)唐僖宗死,群臣欲立吉王李保为帝,但宦官首领杨复恭强立寿王李杰为帝,并两次为帝改名,初改敏,又改晔,是为昭宗。唐亡于昭宗之手,昭宗死后,除一子当了傀儡皇帝外,其余自德王李裕以下九人被绞杀于九曲池,连坟墓也没有。

真是“毙德”。

公元727年9月,一行在长安华严寺病危,本想扶病入宫诀别,又稍有缓解而作罢。是夜玄宗梦见华严寺禅房窗户开着,一行病卧绳床。拂晓让太监去打听,果如梦中所见。于是下诏:京城的高僧们作大道场为一行祈福。皇帝的关怀缓解了他的病情,10月8日随驾到临潼新丰镇,忽然香汤沐浴,盘腿成“莲花座”而逝。终年尚不足五十岁。死时无言,神情愉快,毕竟他的大业已基本完成。

一行之死另有种说法:玄宗驾返长安时,一行辞别皇帝到嵩山礼谒师父普寂。自开元九年(721)起,慧能弟子神会在洛阳兴风作浪,大力宣扬南宗禅法,遂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师父心情极坏。一行去时,只有河南尹裴宽陪着普寂。普寂对裴宽说:“我有事少陪了,请您先坐着。”裴宽挥走随从,在偏室窥视:僧人们打扫正堂之后,普寂焚香默坐,似乎等待什么。少顷有人叩门说:“天师一行和尚到。”就见一行仓促丽人,五体投地,以头顶礼普寂双脚,然后附耳而言,神情愈加恭敬。普寂不停点头说:“都行,都行。”一行再次礼拜,又说了些什么。如是者三次,普寂只说:“是,无不可者。”

然后一行走入南边房子,紧闭门窗。过了一会儿,普寂平静地吩咐侍者:“快去击钟吧!一行大师已灭度了。”

僧徒们忙去看视,果然已瞑目坐化,鼻息全无。立时哭声震天,山谷四应。

一行死后停灵于太平公主为其母祈福而建的罔极寺(寺址在现西安东关)二十一天,指甲不变色,胡须头发仍在生长,众人惊异。玄宗很悲痛地说:“禅师舍朕,深用哀慕。”谥号“大慧神师”,由宫内库出钱五十万贯在铜人塬(灞桥东北)造塔,皇帝亲制碑文,书之于石。

诏令太子以下,京官九品以上,都到铜人塬为一行送葬,设斋祭奠。

开元十六年(728),玄宗再次驾幸温泉,绕到一行塔前,驻骑徘徊,令随行官员在塔前祭奠,告知自己出行目的,并赐绢五十匹作为栽种塔前松柏的费用。

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行死后,玄宗下诏让呈上宰相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所写《略历》一篇、《历议》十篇,及一行的《大衍历议》、《大衍历术》。这些人都说自己的著作是奉旨完善了《大衍历》。开元十六年张说上表,请在第二年颁行《大衍历》。

于是,从开元十七年(729)起,正式使用《大衍历》。

一个人的成功,总要引起背后一群人的妒嫉。开元二十一年(733),天竺天文学家瞿昙譔因未能参与制定《大衍历》而生怨,联合陈玄景上奏皇帝:“《大衍历》系抄袭天竺《九执历》,很不完备。”太子也说三道四,攻击《大衍历》,他完全忘了是一行给了他成功的机会。

这些活动得到张说的暗中支持。皇帝下诏侍御史李麟、太史令桓执圭校对灵台矦簿,结果《大衍历》十合七八,《麟德历》十合三四,《九执历》仅十合一二,皇帝处分了张说为首的这群人。

《大衍历》胜利了。它颁行了三十四年,并立即被吉备真备带回日本,淳仁天皇在天平宝宇七年(763)废除《仪凤历》,改行《大衍历》,而这时中唐又改用《宝应五纪历》了。

当然,一行并非完人。《大衍历》也有缺陷。比如:

他虽在实测阶段用“定气”,而正式编写时却屈服于传统,仍用“平气”注历。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他又一次以“圣德感一天,当食不食”来解释长安看不到的日食,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谀词。而且他用《易·系辞》里的数字来附会历法,使《大衍历》的数据和议论显得很神秘。

严格说来,一行只是个避开俗务纷扰、潜心学术、栖身空门的科学家。他行为高洁,超然于佛门派系斗争之外,他与善无畏、金刚智译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他著《大日经疏》二十卷,对密宗某些淫邪、荒诞的成分进行修正。例如《大日经》直言不讳:“随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以淫欲为除障修道之法,并以明王、明妃拥抱相交作为“悲智和合”的表征。一行在《大日经疏》中以理性的“义”代换感性的“质”,进行了升华,反复强调:“明是大慧光明义,妃者云逻逝,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故传度者义说为妃。妃是三昧义,所谓大悲胎藏三昧也。”

“从一切身份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由增长义故,女声呼之……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令种胤不绝,此日月能生一切如来所有功德故,义云妃也。”

密宗盛行各种咒语,法术,画符。《大日经疏》实话实说:“真言之相,声字皆常。常故不流,不变易。法尔如是,非造作所成。”

《大日经》仅七卷,而一行为之作疏竟达二十卷,可谓用心良苦。目的只是为了净化信徒之心,保存一股佛坛正气。

针对当时佛门尔虞我诈、诡谲阴暗的局面,他利用皇帝的信任,在“奉诏”的名义下,撰《释氏系录》记述佛门仪律,希望由兹“净化”庄严佛土,这比现仍流行的《百丈清规》的原始本《禅门规式》要早一百多年。

一行一生著述甚丰,计有《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七政长历》、《易论》、《心机算术》、《宿曜仪轨》、《北斗七星护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