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300000026

第26章 昭宣中兴 辅政功臣 霍光(4)

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汉宣帝〔宣帝,名刘询,本名病己,字次卿(公元前91年-前49年),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他出生才几个月,却赶上刘据因巫蛊事件而自杀,他的父母惨遭杀害,襁褓之中的刘询也被收入狱中。幸亏当时的一位小官员丙吉,暗中派狱中两个女犯人给他喂奶,才保住了刘询的一条命。后遇到朝廷的大赦,被削籍为平民,被祖母史家收养。他年少孤苦,在家臣的抚养下逐渐长大,因他长期生活在民间,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聪明贤德,通晓经书,而且喜欢法家思想,留心风土人情,所以颇有几分政治家的才干。〕霍光作为辅命大臣,在处理朝廷废立君主的大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稳定了国家的大局。宣帝即位后对霍光又进行了嘉奖。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年轻的宣帝,教他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霍光辅佐刘询六年,刘询在位十八年,独立执政后,对外抗击匈奴,连连得胜,对内政绩累累,颇受史家称道,可见霍光之为的确有胆有识。汉宣帝在他的辅佐下,继续遵照“与民休息”的方针来制定政策,处理国事,使西汉王朝继文景之治之后,又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昭宣中兴”。这和霍光从汉武帝末年到昭、宣两朝辅政二十余年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三朝元老霍光病逝。他受到与近五十年前其兄霍去病去世时一样的厚葬,被破格允许使用金缕玉衣。作为功臣之首,他的画像被挂在麒麟阁的显要位置。

汉宣帝和太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主持丧礼,并用极其隆重的礼仪,把这位忠心辅政、安定社稷的重臣埋葬在茂陵汉武帝陵墓的旁边,以示对他的尊宠。如果说汉武帝算一代伟帝的话,文臣霍光当然应该是当时朝廷的重要人物了。

霍光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手腕,在军事上霍光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很多人不了解。有人说他没打过仗自然没有战功,这是不公正的说法,因为当时的执政者昭帝年幼,霍光实际上就等于是在代行皇帝之职,有点像摄政王,而不是将领。就好比汉武帝和卫、霍不能互相替代一样。就算霍光本人想去西陲征伐,条件也不允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霍光在汉昭帝死后的立、废、再立皇帝的壮举,是他政治生涯中一幅浓墨重彩的重要画卷。新皇帝的确立是当时安定全国的需要,然而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则又是直接关系到汉朝是否能长治久安的问题。霍光不仅要考虑到前者,更要考虑后者。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而长大后,我们才会猛然发现,改起一些错误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有时候,改正错误的高昂成本,很令人生畏。并且,一般意义上说,所犯的错误越大,对改正错误的心理障碍就越大。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霍光却有很大的勇气来否定自己,能做到实事求是,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难能可贵,真的很是令人佩服。他宁愿担负所谓擅自废立的恶名,这样高昂的代价,也不愿使汉家王朝倾覆。这表明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事实也证明,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能够保持了兴旺的局面,后继有人。

历史上的废立之事大多是因为掌权者的私心和野心造成的,而像霍光这样恪守信念,为国家考虑的人物却是非常少见的,像霍光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忠心、谨慎的稀有珍品了,正是因为稀少才更加珍贵。历史上辅佐君王留下千古美名的,无人超过周公和霍光。成就他们美名的就一个字:忠。因为他们手掌大权,却无反意,从来不曾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武帝不愧是一代明君雄主,眼光很准,霍光也能够不负重托,始终保持着一个正面形象,是难能可贵的。霍光绝对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每走一步,他都将自己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不越半步,但也不退半步。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但不是自己本分的事,他坚决不会参与。同样地辅政,霍光与王莽有明显的区别,霍光守成而王莽篡位,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并不完全出于自己的决定,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自的背景影响和制约。昭帝死后,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霍光实际上就是在行使皇帝的权力。如果他有非分之想,汉家天下不说唾手可得,至少是很容易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一代帝师身后凄凉

霍光就是这样一位有大恩于皇室,有大功于王朝的重量级人物,但在去世不久,夫人毒杀宣帝许皇后的事被揭发,宣帝削夺霍家权力。死后两年,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七月,霍氏密议谋反,谋划废宣帝立自家人,结果阴谋败露,被宣帝灭三族。整个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夫人被“弃世”,儿子遭腰斩,贵为皇后的女儿被逼自杀,受霍氏家族株连的数十家皆被杀,即使和霍氏有些交情的人都因此而免官。富贵至极的霍氏家族覆灭了。霍家的命运再一次印证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

霍家显贵如果从元狩四年霍去病始封侯算起,到汉宣帝地节四年霍氏灭门,前后不过53年。是什么原因让霍家遭遇如此大劫?问题是在哪儿呢?出在他的家族宣帝即位后对霍光又进行了嘉奖。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年轻的宣帝,教他如何才能做——个贤明的君主,继续履行他作为好老师的职责。内部,出在他自己身上。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也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霍光历仕三朝,权力过大,整个家族的欲望也跟着膨胀起来。到宣帝时,霍家权势,如日中天,这种情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甚至做了第一夫人——皇后。上官女是霍光的外孙女是太皇太后。霍光的长子霍禹,封博陵侯,右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霍光的侄孙霍山,封乐平侯、守奉车都尉领尚书事(相当于皇宫机要秘书长)。霍光的侄孙霍云,封冠阳侯、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副司令官)。霍光的长女婿邓光汉,长乐卫尉(相当于长乐宫防卫司令官)。霍光的次女婿任胜,诸吏中郎将羽林监(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司令官)。霍光的三女婿赵平,散骑常侍将屯兵(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队训练司令)。霍光的四女婿范明友,封平陵侯,度辽将军未央卫尉(相当于现在的北方军区司令官兼未央宫防卫司令)。霍光的侄女婿张朔,给事中光禄大夫(相当于皇宫机要秘书)。这些官职有多少是皇上赏赐的?有多少是霍光本人提拔的?又有多少是同僚们为讨好霍光而推荐的?现已不得而知。在这些人中,有多少是胜任其职,并且忠于职守的?有多少不是忠于职守的?也不得而知。但是,其整个家族荒淫无度,横行不法,却是记录在案,成为霍氏遭遇灭顶之灾的祸根。

霍氏之祸,也集中反映了皇权与权臣的矛盾,而皇权与权臣的矛盾,始终是****制度下反复出现、不绝如缕的问题。司马光说:“霍光辅佐汉室,可谓忠心耿耿。但是死后却不能保全他的宗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霍光掌握朝中的大权时间太长了,不知道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又在朝廷上下安置了自己太多的亲信,这样对上使最高统治者感到危机重重,在下又和底下的人结怨很深,上下都不讨好,危险就在身边啊。霍光活着的时候还可以保全自身,但是他的后世子孙仍然不知道收敛,所以遭到祸患是很自然的事情。”

霍光执掌汉朝政权前后达3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且又果敢善断,知人善用,的确是一位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由此可见他的政治胆略;他改变武帝横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这也说明他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本的治国思想。他与匈奴恢复和亲,不仅减少战乱,而且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有利于多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团结互利、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是与汉武帝所创立的业绩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霍光在政治经济上都很难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他的才略和努力。虽然他有一些缺点如对家人要求不严,但是也不能掩盖他的伟大的功绩和卓越的才能,他不愧为一代帝师。

参考文献:

《汉书·霍光金日口传》

《武王子传》

《霍光列传》

《三晋历史人物霍光》(作者:易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