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300000057

第57章 忠直善断 帝王之鉴 寇准(4)

“辽人屡次犯我边境,杀人掠货,无恶不作。现在作战失利了,就要讲和,决不能答应。”真宗实在不愿意再打了,还是见好就收吧。寇准见真宗都无心恋战了,自己也不再坚持。他对真宗说,讲和可以,不过契丹要割地、称臣。真宗觉得我们勉强胜了一次,这样的条件辽国哪能答应啊。对寇准的坚持有点恼火。后来有些人诬陷寇准拥兵自重,对抗朝廷。寇准不得已,只好放弃自己的意见。真宗派曹利用前去议和,并告诉他议和的底线:“一百万两银子以下,都可以答应他们。”寇准虽然放弃坚持,总感到于心不甘。他把曹利用召到自己的帐中,警告他说:“虽然真宗有旨意,你如果答应它们超过三十万两,我一定要斩你的人头。”曹利用到敌军中,果然以三十万两盟约而还。曹利用被寇准这样训斥,虽不敢顶撞,却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平时,寇准也看不起武将出身的曹利用。曾经公开表示对曹利用的轻蔑:“你只是一个武夫,你哪里了解国家的大体?”弄得曹利用很没面子。后来他和丁谓一起,同流合污,陷害寇准,恐怕也是为了报此一箭之仇。

泰极否来名高见妒

自从澶渊退敌以后,寇准颇为得意,以为自己立下了首功一件。即使是真宗也因寇准退敌有功而另眼看待。

为此,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妒忌,尤其是参知政事王钦若,澶渊之盟时,王钦若向真宗进言避祸江南,被寇准严词拒绝,并说:“谁为陛下划此策者,罪可诛也。”王钦若知道此时真宗信任寇准,自己斗不过他,此时留在朝廷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就主动要求出知大名府。待时机成熟,以图东山再起。景德二年(1005年),真宗将王钦若调回朝廷,寇准却另设了资政殿学士的头衔给王钦若,实际上是剥夺了他参政的机会。王钦若原来的权力被剥夺,对寇准结怨更深。现在,自己的冤家对头春风得意,更使王钦若心理不平衡,总想寻找机会说一些寇准的坏话。

有一天,朝臣又在一起合议军国大事,寇准有事先行告退,真宗以敬佩的目光目送寇准远去。王钦若看在眼里,再也压抑不住对寇准的妒意,他稳定了一下情绪以平静的语调说:“您对寇准如此的敬重,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真宗说:“对呀,难道不是吗?”王若钦说:“臣不这么认为,澶渊那一仗,陛下不以为是耻辱吗,而认为寇准有安定社稷之功,这是为什么呢?”

真宗听了一惊,急忙问:“为什么打了胜仗倒是耻辱呢?”

王钦若说:“澶渊的盟约,是城下之盟。城下之盟,在《春秋》中,是耻辱的代名词。您以万乘之尊倒与敌人有城下之盟,再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真宗听了,有些沮丧。

宋朝的皇帝一直以正统自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钦若用《春秋》中的“城下之盟”比喻“澶渊之盟”,又勾起了真宗皇帝的尊严,真的以为那是耻辱了。王钦若见真宗有所动心,乘机接着说道:“陛下您听说过赌博吗?那个快要输光的赌徒,把所有的钱都压在一把上,这叫孤注。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啊!那也太危险了。”真宗想想当时的情景,也有点后怕,如果不是偶然把敌人的主帅射死,这仗不定打到什么时候呢。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啊。从此以后,对寇准的态度也慢慢冷淡了下来。景德三年(1006年),寇准被排挤出京到陕州做知州,接替寇准的是王旦。真宗对王旦说:“寇准经常封官许愿,收买人心,你应该多加注意啊。”从这里可以看出,真宗对寇准的态度急转直下。如果不是奸佞小人经常挑拨,怎么会这样啊。

王旦与寇准过从甚密,与王钦若也是势不两立。他的上台自然使王钦若在还没有高兴起来的时候又被泼了一盆冷水。王钦若这个时候是参知政事,一直想登上相位,但是因为王旦一派的坚决阻止与斗争。王钦若一直未能如愿。直到王旦死去,王钦若才登上相位。

王旦为人坦荡,但很谨慎。从来不敢像寇准那样违逆皇帝的意思。他知道真宗已经对寇准有偏见,有时也顺着真宗的意思批评寇准。他说:“寇准喜欢别人记着他的恩惠,又要别人畏惧他,这都是大臣所避讳的,寇准却唯独喜欢这样,这是他的短处。”从史书上看,王旦的老好人主义太严重,不该唯心地批评好友。但他的批评都是表面的,权宜之计。后来终于借天书事件把寇准拉回朝中。

当初澶渊会战时,初战告捷,真宗无心再战,于是与辽言和,签订了和约,每年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

为此,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打了胜仗倒要赔款赔物,天下哪有这个道理。真宗为了平息朝野人士不平的情绪,接受副宰相王钦若的建议,决定伪造“天书”,欺骗视听。

为了防止别人戳穿这件事,真宗找了一个内庭侍卫名叫周怀政,来诈言天书降临。周怀政,是一个见识短浅、凡俗平庸的人。他酷信妖魔邪术这一套,是真宗的亲信,而且有很多人追随。当初,有一个叫殊能的人,本是单州团练使田敏的家奴,性情凶残狡猾,他贿赂周怀政的亲信,求见上周怀政一面。用神怪事吓唬周怀政。周怀政既害怕又迷惑不解。就帮助硃能当上了御药使、阶州刺史。不久,硃能在终南山修道观,与刘益等人伪造天书,托神灵之口说国家兴衰祸福,或评价大臣的得失功过。当时寇准被贬出京,镇守永兴,硃能当上了巡检。真宗指使周怀政联合殊能诈言天书降临。说:“与辽和好是上天的旨意。”

然后再找一人上奏朝廷,真宗再封禅泰山,以谢天恩。

找谁上奏呢?真宗苦苦思索,永兴一带,寇准最合适。一是寇准在那里镇守,二是寇准很有威望,由他上奏民众信服。不过寇准那个直脾气,他肯上奏吗?于是真宗召来亲信大臣王钦若商量此事。王钦若说:“寇准向来不信天书,如果能让他上奏,老百姓必然信服。”

于是,真宗就让周怀政通知寇准。起初,寇准不肯。他的女婿王曙给寇准写信做寇准的思想工作,寇准才勉强答应。当月,寇准启奏有天书降临在乾祜山中。

寇准上奏以后,朝野上下半信半疑。真宗也顾不了许多了,就命起驾去泰山封禅。这时也有正直的大臣向皇帝上疏:“天道是不会说话的,君主做得好了,直接就有福报;君主做得不好,则有灾异发生。哪里有什么天书啊。”河阳知府孙夷也上疏说:“硃能是奸巧的小人,陛下却相信他,全国上下无不痛心疾首,天连话都不会说,哪有什么书啊?天下人都知道硃能的所作所为,难道唯独陛下一个人不知道吗?请斩硃能,以谢天下。”

真宗明知道怎么回事,哪能斩殊能呢。不过,他心里有鬼,也没有加罪于孙奭。

天书事件是否已经瞒过了朝野上下呢,宋真宗对此内心十分不安。宰相王旦心如明镜,也不好意思当面揭穿。过了几天,真宗请王旦喝酒,真宗问王旦:“天降祥瑞,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丞相怎么看呢?”聪明的王旦含糊其辞:“或许是有吧,这事谁能说得清呢。”他又借机向真宗提起了寇准的事:“寇准在澶渊退敌,威望很高。陛下应再把他调进朝廷才是啊。”真宗这时也想起了寇准的种种好处,再说这么倔强的寇准在天书事件上也比较配合,还真给面子。况且,要想王旦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就得给他点好处,答应他的要求。就这样,寇准入京。

天禧二年(1018年),官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禧三年,升至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