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500000059

第59章 宦官的职守(4)

(3)围猎与骑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进化就是从与野兽的生死争夺中开始的,而古代许多帝王又是马上得天下,因而围猎与骑射在古代宫廷中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它既是身体、意志与军事训练的需要,又是闲暇娱乐的方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割据一方的诸侯们便大多喜欢围猎,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刘彻对围猎也十分喜欢,并以纵马驰逐野兽为乐。唐朝的许多皇帝似乎对围猎也情有独钟。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一次围猎中亲手杀死了一只犯驾狂奔的野猪。唐敬宗李湛年少继位,沉迷狩猎,尤其喜好深夜到荒野中去捉狐狸,被宫中太监称为“打夜狐”。他性情暴躁,喜怒皆形于色,捉到狐狸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众人赏赐有加;捉不到时便找人撒气,动辄对随侍的太监拳打脚踢,如果是有人扫了他的兴,那更要受重责。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冬,唐敬宗有一次捉得兴起,一连持续了几天几夜,弄得随侍宦官叫苦不迭。几个宦官还因侍候不及而被传令削减俸禄,并遭到毒打。敬宗夜半回宫,又与随行的二十多名太监一起喝酒。酒酣之后,敬宗起身上厕所,突然灯烛全灭.太监刘克明等人趁黑暗之机,把唐敬宗杀死在宫中。

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清统治者十分看重骑射与狩猎,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清代宫中专门设有鸟枪处和弓箭处,其中鸟枪处设七品执守侍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四名,弓箭处设太监四名,两者专司随侍上用鸟枪、弓箭及御前坐更。狩猎活动一般在秋季,届时皇帝率近侍、亲兵及文武大臣到木兰围猎。那是真正大规模的围猎,随从人数上万,按旗整队,中建黄纛以为中军,用来指挥四面军卒进入围场。军卒蝉联环布,自远而近,逐渐合围到皇帝所在的看城。每当合围之时,众军卒须脱帽高呼。中军听到兵卒的呼喊声,知道已经合围,便拥纛徐徐前行,皇帝率众近侍及王公大臣遂对合围中的野兽张弓射猎,发起攻击,直到全歼为止。如果合围的禽兽太多,皇帝也可能网开一面,让部分禽兽逃逸出围,以待来年再猎。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康熙皇帝在六十岁时曾向近侍称,他自年轻时开始狩猎以至此时,共猎获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二十只,豹二十五只,猞猁狲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二只,其他不可胜计。

有的皇帝喜欢狩猎,有的皇帝则喜欢在宫苑中畜养鸟兽。风流天子宋徽宗就喜欢在内苑畜兽。林木葱茏中,禽兽习奔出没,给苑囿平添无穷乐趣。元代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时的一个重要节目是将万寿山中蓄养的各种动物尽数放出。皇帝与众人一边饮酒,一边遥观大小动物出没林木之中,相互追逐、厮打,以助酒兴。不过最有特色的还应数唐武宗。他在宫苑中畜养很多动物,其中最喜欢的有十种,称为“十玩”。这十种动物各有雅称:

鹤为九皋处士;鸡为长鸣都尉:白鸥为玄素先生;猴为猩猩奴;驴为长耳公;龟为灵寿子;犬为守门使:鹦鹉为辨歌:猫为鼠将;鹿为茸客。

皇帝既然喜欢,太监们少不得就要饲养。唐代宫廷中的闲厩使辖下有所谓的后宫五坊:雕坊、鹞坊、鹰坊、鹘坊、狗坊。清代宫廷中有专门饲养鹰、鹞的鹰房;有专门饲养猎犬的狗房及专门饲养禽、兽的养牲处。其中,鹰房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八名:狗房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十名:养牲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三名。这些动物平时是帝王的玩物,狩猎时又可助阵。

(4)游乐与健身

古代宫廷中的健身性游乐从角抵、蹴鞠、鼎力到马球、拔河、水嬉,可谓名目繁多,争奇斗胜,而这些活动的展开基本上都离不了宦官。

角抵就是摔跤或徒手相搏,又称角力、相扑、布库等。角抵历史悠久,活动广泛,古代宫廷中既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又把它看作健身的手段。据《新唐书》记载,唐代深宫内苑中“恒备角抵之徒”。这些人都是供皇帝与后妃们观赏、嬉戏的摔跤高手。每逢赐宴之时,总有角抵、飞剑、走索、旱船之类的游乐项目,以助酒兴。

这些角抵之徒既然是“恒备”宫中,按理说应该是由阉宦组成。

历代宫廷中比较多见的健身娱乐项目是蹴鞠,即早期足球运动。相传蹴鞠是远古时代的黄帝为了训练兵卒而发明的,秦汉时代已极为兴盛。当时所踢的“鞠”是以动物的皮作为外囊,里面填满毛发,大致至唐代才演化成有球皮和球胆的气球。《太平广记》中有诗云:“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烤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这首诗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球应是用八片皮革缝制而成,且是充气的。在比赛规则上,唐代蹴鞠是两队各有球门,实行对抗性比赛的,与当代足球比赛十分相似。唐代仲无颜的《气球赋》称:“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飞凌空以月圆。”赋中的“入门”及“交争竞逐”,大致表明唐朝的蹴鞠比赛是有球门的对抗性比赛。除此之外,唐朝大概还有踢高球的比赛。据《酉阳杂俎》卷五中的记载,张芬球艺过人,能将球踢得“高及半塔”。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的句子,可能也是指此而言的。唐朝帝王中很多人都喜欢蹴鞠,并有“官场”、“白打”之类的划分。俩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唐代宫词中有“寒食内人常白打”的句子,表明蹴鞠在唐朝宫廷中确实是比较流行的。

宫廷中蹴鞠最为兴盛的时期应属宋代。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到著名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历代君主都喜欢蹴鞠。

元代钱选所作《宋太祖蹴鞠图》,生动地描绘了赵匡胤与大臣赵灵、赵普一同踢球的场景。施耐庵著《水浒传》中曾有京城泼皮高俅因踢一脚好球而官至太尉的情节。

这当然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宋朝徽宗时,宫廷中确实风靡蹴鞠,而且历史上也确有高俅此人因陪侍徽宗踢球而得到多次提拔的记载。

明代的帝王也喜欢蹴鞠。史载,有一个名叫****的军卒,因擅长蹴鞠而被明宣宗相中。****随即被强行阉割,成为随侍左右的内侍,在宫内专陪皇上蹴鞠。但需要提及的是,宋、明以后的蹴鞠趋于单纯地追求花式的繁杂,比赛也多改为单球门或不设球门。据明代汪云程《蹴鞠图谱》载,当时的花式有“三截解数”、“成套解数”

及“坐地解数”。其中三截解数共有上、中、下近五十种玩法;成套解数则把球法分成十一套。显然这一变化使之离竞技体育越来越远,而朝艺人表演或玩乐休闲的方向发展了。

击鞠从起源上说比蹴鞠略晚,类似于当今的马球运动,即在马上持棍击球。这项运动在汉代宫中及城市中就已常见,但所击的球最初是皮革制成,因而称“鞠”,后来才渐渐演化成中间掏空,外涂朱漆的木制球,击球的鞠杖也是木制的,杖头呈月牙状。击鞠在唐代成为“风俗相尚”的大众化体育活动。当时不仅在宫城及禁苑里都建有打球的场地,而且在京城长安及地方郡县城市的空地上也往往修建球场。唐人李廓的“长安少年行”一诗,描写当时的京城少年爱好打球、打猎,其中有“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等句。唐朝大文豪韩愈诗云:“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韩愈诗中所说的是开封的情形。从中既可印证击鞠运动并不限于京城,也可看出当时的球场大概有千步方圆,地面平整,三面用矮墙围绕着,另一面建殿、亭、台之类供助威观赏之用。诗中的“赤旗”是指球门处,一般丈余高下,多用彩绸装饰。击鞠比赛在当时非常普遍,但人数并不固定。唐人有许多描绘击鞠的诗词歌赋,展现了比赛者高超的技艺。如“俯身迎未落,回辔逐旁流”;“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大意是说,击球手能俯身迎击空中还没落地的球,也能忽然勒转马头去追逐两旁地面上滚着的球,还能用球棍朝上迎击空中飞来的球,这比古人左右开弓射箭还难。唐僖宗少年继位,不务政事,专好游乐、骑射,尤其喜好击球。

他曾自得地对陪侍击鞠的太监石野猪说:“我要是应试击鞠的进士,肯定能中状元。”没料到石野猪应声回答说:“要是尧、舜、禹、汤做礼部侍郎主持考试,陛下肯定落第。”唐僖宗无言以对,只是笑笑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击鞠高手,有一次他率四名选手迎击吐蕃十人,比赛相当激烈,玄宗驰马东西驱突,如风驰电掣,所向无敌,最终获胜。唐玄宗非常喜欢热闹,人越多他越高兴,因而拔河游戏在唐朝宫中十分流行,参加者常达千余之众,旁边助威的太监、宫女更是喊声震天,那场景果真是热闹非凡。它用四五十丈长的大麻绳,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在胸前。拔河者分成两队,向两头用力,在大绳中间拉一大旗为界,把对方拉过大旗为胜。拔河比赛时,常常是旁观者在旁助威,叫喊声惊天动地。而两队队员各挂着小索,背着结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地拉,输者向后却步,赢者向前挺立。这与今天拔河两队面对面向后拉有所不同。唐玄宗还写过一首拔河诗,吟咏其热烈的场面: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击鞠、蹴鞠和拔河显然都属于对抗激烈的健身娱乐项目,一般年少体壮的帝王比较喜欢。但皇帝也不能长生不老,当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便会转而喜欢一些对抗性稍差的娱乐项目。历代宫廷中较常见的有“十五柱球戏”。据晁公武著录《郡斋读书志》一书所载的“木射图”,该项目的运动方法和比赛规则大致是在场地的一端布置15根木柱,皇帝或陪侍的太监站在场地的另一端轮流用木球抛击木柱。15根木柱上分别用朱笔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用墨笔写“傲、慢、佞、贪、滥”诸字。抛出的球击中写有朱笔红字的木柱者为赢,击中写有墨笔黑宇的木柱者为输。

赢者有赏,输者受罚。这反映出当时的宫廷娱乐健身已与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了。

(5)男宠与凑趣

宫廷中的太监不仅要随时随地侍候帝王后妃,而且要满足帝王的各种需求。帝王后妃高兴时,太监陪他们游玩儿享乐;帝王后妃郁闷时,太监要凑趣解闷儿。历史上还有一些性情怪癖的帝王,有的喜欢斗鸡走狗,有的喜欢游乐赌博,有的嗜杀成性,有的嗜洒成癖,更有甚者,面对宫中数以千百计的美色犹不满足,还对男宠喜好有加。这在伦理道德观念尚不十分健全的秦汉及稍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多见。当时宫廷生活的自由度相对以后的宋、明诸朝来说要大得多。那些踌躇满志的皇帝们在拥有了江山社稷,满足了一颗征服四海、号令天下的英雄心以后,就转而享乐人生,纵情纵欲。他们个个不可一世,睥睨天下,只要能够想得到,便可以做任何愿意做的事情。

汉代就有不少既享受女色又对男色充满兴趣的皇帝,而且置身其中,亲尝个中滋味。能充当皇帝男宠的主要包括两类人:一是宫外的美男子,包括朝臣或京师美少年:再是宫中的美貌侍从,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宦官。

然而,皇帝好男色,并不是基于真挚的感情,而是纵欲生活中更富刺激性的一部分内容,是将美貌可人的男宠变成一种玩物。汉代著名的男宠一是李延年,二是石显。

李延年是中山人,出身娼家,虽为男身,但相貌温婉俊美,亭亭玉立,美色可餐,而且歌喉圆润,能歌善舞。

汉武帝刘彻见了李延年后,极为喜欢。不久李延年犯了法,按宫规当受宫刑,刘彻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李延年受了宫刑后肯定会更加娇美。果然,宫刑以后的李延年,皮肤白皙光润,胡须消失了,嗓音更加优美动人,尤其是那腰身柔韧丰韵,胜过美女万千。刘彻对李延年大加宠爱,将他留在身边,随侍左右,有兴致就临幸于他,并让他唱歌跳舞。李延年成了刘彻赏心悦目的一个活生生的玩物。

李延年知道,皇上宠爱男色不过是一时的喜好,真正要抓住皇上的心,让皇上神魂颠倒,还得靠女色。只有聪明过人又秀色可餐的女人才会真正获得皇上那颗孤独而傲慢的心,也只有获得皇上的宠爱,才会永葆富贵。

于是他想到了暂居在平阳公主府中的妹妹。有一天,李延年被传令侍驾。刘彻看上去心情极好,脸上容光焕发。

李延年知道机会来了,便大展柔韧轻盈的舞姿,放开圆润活泼的歌喉,曼舞高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刘彻听罢美曲,为佳人难得而摇首叹息,竟致愁绪难遣,寝食不安。李延年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惬意。后来在李延年的安排下,刘彻在平阳公主家中见到了一位亭亭玉立,一身淡雅装束的女子。那姿容,那清纯,那雅丽,简直是一位下凡的仙女。她正是李延年的妹妹。

李妹当场轻歌一曲,并踏曲而舞。刘彻立即被她的舞姿与歌声迷得失魂落魄。从此以后,美艳绝伦的李氏独宠专房,宠冠后宫。于是,李延年和他的妹妹同被汉武帝刘彻爱幸,共同侍寝刘彻。李延年佩二千石印,授协律都尉,赐钱无数。但正像李延年所预想的那样,在他的妹妹死后,刘彻对李延年渐渐疏宠,后来终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