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7000000092

第92章 清(4)

为除掉安德海,载淳曾找慈安太后密商办法,他们认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敢作敢为,因此在丁宝桢入京晋见时,令他俟机诛杀安德海,丁宝桢慨然允诺。同治八年(1869)七月,慈禧太后命安德海南方采办宫中用物,安德海自然得意非常,他公然打着钦差大臣的旗号乘桉船沿运河南下,一路声势浩荡,招摇纳贿。安德海进入山东德州地界时,丁宝桢得知消息。他令总兵王正启率兵追安德海。等追到春、泰安,王正启抓住了安德海,并马上把他押送到济南府。

逮住安德海后,丁宝桢便飞马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得到报告,立即召见军机大臣奕沂及内务府大臣等讷议处置办法。诸位大臣都说太监不得出都城之门乃是祖制,大清建立200多年来还从没有敢违犯的,如有违犯者要坚决处死不可饶恕,安德海应就地正法。慈安太后果断的以皇帝的名义降旨,在济南杀掉了安德海。

钮祜禄氏为人宽厚仁爱,小皇帝载淳虽不是她亲生的儿子,但她与载淳的关系和对他的照顾却远远超过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

为同治皇帝选立皇后,体现了慈安太后关心小皇帝慈母之心。她怕载淳亲政以后,年纪太轻,不能胜任繁重的政务,所以得要一位成熟贤淑、识大体,而又能动笔墨的皇后,辅助皇帝。出于这种考虑,她先同载淳商量,征得了载淳的同意,在立后问题上,明确坚持要立载淳满意的钮祜禄氏为皇后。皇帝“大婚”之后,慈安太后对皇后钮祜禄氏更是百般关照,每次皇后来问安、伺膳,她都热情接待,并屡次催促皇后早早回宫,不必过于拘礼。由于慈禧太后的挑拨、干扰,致使帝后分居,造成了以后的悲剧。在载淳刚死后的几天里,也多亏她安慰、开导皇后,才使钮祜禄氏有了生活的勇气。

穆宗死后,载恬被立为帝。即德帝,亦光绪皇帝,本非出自慈安太后之愿,完全是慈禧太后的主张。由于德宗皇帝即痊时年纪尚幼,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听政。这时虽然是二人同时训政,但慈安太后已无一分权力。实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光绪年间,她一心信奉佛教,在宫中天天以持斋念佛为主要功课。这样,慈禧太后更觉无所约束,益加肆意弄权,胆大妄为了。

光绪一朝,慈安太后日益倦怠不闻外事,而慈禧太后则日益振奋统摄全局大权独揽。从生活上说,慈安太后崇尚节俭,不事铺张,吃饭以素食为主。而慈禧太后却肆无忌惮地挥霍。她在体和殿每日正餐两顿,每顿饭仅主食就有50多种,菜肴120多样,每天需用猪、牛、羊、鱼、兔肉500多斤,鸡鸭100多只,前前后后要有450多人伺候,花费白银达千两。耗费之大,实在惊人。同慈安太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慈禧太后经常单独召见大臣,决定大事要事逐渐地也不再告知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打算劝阻慈禧太后的骄横擅权的独断行为,给她一个警告,使她收敛一些。在光绪七年(1881)的某一天晚上,慈安太后在自己宫中置办酒宴,说是为慈禧太后祝福。酒至半酣,慈安太后屏退左历侍从人员,先热情详细地追述了在热河行宫,萧顺擅权,两宫太后受挤,随后果断谋划辛酉政变,以及同治十一年间二人同时垂帘听政的事情,动情外抽泣垂泪良久。慈禧太后听了也悲不自胜。慈安见打动慈禧,忽然话题一转道:“咱们姊妹现在都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要离开尘世。相处20多年,所幸从赤都是同心协力,连一句冲撞对方的话都没说过。而我这里存有一件东西则过去从选取帝文宗处接受过来的,现在它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说完,慈安太后从袖子里拿也一个精微的信封递线性慈禧太后,让她拆开看一下。慈禧太后接过信封,女子奇的启封后细看,吓得脸色顿变,羞惭得不敢抬头看慈安太后。这封函内装的不是别的,正是清文宗交给慈安太后的遗诏。遗诏的大意是:叶赫那拉氏是皇帝的亲生母亲,母以子贵,日后定会尊封为皇太后,我对此人实在是不能深信。此后如果她能安分守法也就罢了,否则,你可以出示这一纸诏书,命延臣宣布我的遗命,把她除掉。

慈禧太后看完后,慈安太后把安要回,当关慈禧的面非常仗义地放在烛火上烧掉了。当时,慈禧太后惭愧与恼怒的心情交加,但仍勉强装出感激泪下的样子。慈安太后又对她百般劝解安慰,至此酒宴方才结束。过了几天,慈安太后偶然因有事到慈禧太后宫中,慈禧太后对她礼节周全非常恭敬,一反过去那样骄狂放纵,连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感到很奇怪。慈安太后也暗自高兴,以为是前日自己烧密旨的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两个人坐下来聊天,越聊越投机,时间稍长,慈安太后觉着腹内稍微有点饥饿,慈禧太后即令侍者捧来一盒糕饼,慈安太后吃着很香甜,很对口味,说这好像不是御膳房做的食物。慈禧太后回答:“这是我妹妹送给我的。姐姐您喜欢吃,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来。”过了一两天,慈禧太后派人把糕饼几盒送进慈安太后宫中,花色味道与慈安太后上次吃过的一模一样。慈安太后只吃了一两个,顿时就觉得不舒服,不料到了晚上,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中毒身亡。

慈安太后死后,被埋葬在定陵东面的普祥峪,取名“定东陵”。当初,钮祜禄氏刚被尊封为皇太后,已加上了“慈安”徽号。又迭加徽号,称为“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光绪皇帝给她加谥。谥号全称是“孝贞慈安裕庆和敬庄靖仪天柞圣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文宗奕宁贵妃

叶赫那拉氏,慈禧于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出生于北京一个世代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疳曾祖父祖父是曾官至员外郎。祖父惠显,曾在道光年间历任徽按察使、驻藏大臣、工部左侍郎(兼京营右翼总兵)等职,后调任归化城副都统,是地方封疆大吏。父亲惠征,曾做过几任地方官,在安徽宁太广池道任候补道员。她是惠征的长女,自小随父,见识较多,学会了官场中、尔虞我诈的权术。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叫照祥,官至护军统领,承承恩公;一个叫桂祥,官至都统,是光绪皇后——隆裕皇后的父亲。她的妹妹后嫁于醇亲王,即光绪的母亲。慈禧于咸丰元年(1851)被选封为秀女。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慈禧被封为兰贵人,于咸丰二年五月进宫。

慈禧素好打扮,入宫后打扮得娴娜娉婷。她先在皇后钮祜禄氏居住的坤宁宫当差,起早贪晚,勤劳操作。到咸丰四年,一天咸丰帝退朝入宫,正值皇后奉太后之召,赴慈宁宫。宫娥们一见皇帝驾到,纷纷上前请安。慈禧也在其中,咸丰帝瞧见她身材苗条,满头青丝格外润泽,妩媚动人,当下令宫女们各自回宫,独留她。自此她对皇上着意迎奉,颇懂取悦皇上的技巧,逐渐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信。她讨好皇帝身边得宠的太监,巴对皇太后,并取得其欢心。咸丰四年由贵人而晋升为懿嫔。咸丰六年生下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后皇帝)的当天,慈禧升为懿妃。咸丰七年又被封为懿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发展迅猛。各地告急的奏章纷至沓来,咸丰帝坐卧不宁。叶赫那拉氏慈禧乘机帮他看奏章,出主意,策划镇压农民起义。

由于清廷腐败,它原有的“八旗”“绿营”军都不能打仗,连连败北。咸丰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命令长江南北的宫僚地主举办地主武装——团练。礼侍郎曾国藩,于咸丰三年因母丧守制在家,便领头办起了湘军,他不断指挥湘军打太平军。她看重他的才干,不断劝说咸丰重用曾国藩。成为满族统治者信任的汉族官僚。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1860),进入激烈阶段。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联军的进攻连连得利。他们打天津,犯通州,向京师逼近。咸丰被敌人的炮火吓得失魂落、魄,携带皇后纽祜禄氏(慈安)、贵妃叶赫那拉氏(慈禧)和儿子载淳等人,假借“木兰秋狩(打猎)”之名,仓皇逃离北京紫禁城,逃到热河承德(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咸丰帝到达这里时,暑气早消,再加路上颠簸,便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慈禧趁机帮助咸丰帝批阅奏本。

咸丰皇帝,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咸丰临死时,命大臣代笔遗诏,立独生子载淳为皋太子;当时载淳尚不满6岁,无法独立执政,便命其宠信的王公大臣怡帝王载恒、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萧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协助载淳处理一切政务。8人中,萧顺胆大有远见,办事果断,他是核心,但因他骄傲自大,结怨甚多。咸丰皇帝临死前的这种安排,朝里朝外有许多人心怀不满,最有意见的是慈禧。

慈禧对萧顺等人包揽政柄,奉承咸丰皇帝,无视她的存在,压制她出头的做法早就非常憎恨。咸丰皇帝死后,眼见萧顺等人控制政权。慈禧在权欲与仇恨的推动下,决定孤注一掷,发动政变,消灭对手,掌握政权。为此,慈禧周密谋划,采取了一系列颇为主动的步骤。

利用其皇帝生母的身份,控制了“国道堂”的印章。慈禧以小皇帝生母的身份,把属于皇帝掌管的“同道堂”印章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代子钤印,合肥市大臣对此极为不满。于是慈禧便怂恿皇帝不予用印,因此辅政大臣首次发给内阁和地方官员的咨文,就没有印章。最后萧顺等人只好妥协让步。慈禧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慈禧要打败萧顺等人,深感自己势单力薄。她联合恭亲王奕。恭亲王奕,是咸丰皇帝奕的同父异母弟弟,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奕死前,由于和六弟关系不好,没有把奕列入辅政大臣之中:奕死后,萧顺等人又不许奕去热河奔丧。内心极为不满。奕在内阁和军队里一直有众多的支持者,还得到了洋人的依赖。咸丰皇帝在逃离北京时,留下奕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奕在谈叛中满足了洋人的要求,当慈禧派宠信太监安德海秘密前往北京联络奕时,双方一折即合。奕不顾萧顺等人的阻止,强行来热河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尊祭咸丰皇帝。慈禧单独召见了他,叔嫂密谋策划了政变的具体方案。奕然后回到北京,开努联络人员、组织力量,为政变积极做准备。慈禧还拉拢钮祜禄氏,让她相信萧顺等人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并要钮祜禄氏和她一道垂帘听政。钮祜禄氏比她小两岁,和她本不和睦,虽心地比较善良,但缺乏主见,经不起她的花言巧语,曲意奉承,终于同意了她的主张。

慈禧和奕开努策动一批官员弹劾萧顺等辅政大臣,并制造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舆论。像胜保等咸丰皇帝在位时不得宠的大臣,纷纷指责萧顺等辅政大臣,要求皇太后垂帘听政、撤销萧顺等人辅政的呼声响遍朝野。慈禧立即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解除了载垣的銮仪卫、端华的步军统领、萧顺的管理理藩院的职务;并通过奕的同兵部侍郎胜保相勾结,收买了另一个掌握兵权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控制了北京周围的军队。对于慈禧的步步紧逼,利用回銮之机,发动政变。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要运回北京。慈禧以护送灵驾任务重要,让萧顺等人护送,自己却和慈安太后,小皇帝载淳绕小道提前四天回京。回京后,慈禧立即召集在京的王公大臣诉说了萧顺等人的“罪状”。大学士周祖培、贾桢等立刻上疏,要求皇太后临朝听政。满朝文武见此情形,没有一个敢反抗的。加上英法使馆早就扬言:“只要朝廷不在北京,端华、萧顺继续掌政,我们就不认为中国已、确实承认了条约。”以此施加压力。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慈禧挟制载淳,传旨将载垣、端华、萧顺等人革职拿问,3人逮捕,逼令载垣,端华自杀,将萧顺处斩,其余5人或革职或发遣。凡拥载垂帘听政的人都按功行赏,加官晋爵,其中当属恭亲王奕头功,被封为议政王。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一日,慈禧与慈安在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废弃载垣拟定的年号“祺祥”改为“同治”,以示两宫皇太后与小皇帝一同治理朝政。这一年是辛酉年,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由于这次政变发生在北京,外国人多称为“********。”这次政变,开始了慈禧长达48年的黑暗统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叶赫那拉氏慈禧垂帘听政后,对外投靠列强,满足外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对内联合各方面的反动势力,疯狂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少数民族起义。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各种阴谋手段,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在朝廷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大独裁者。

同治皇帝同治十二年(1873),已经18岁。依照祖制,慈禧应该把政权交给皇帝,慈禧尽管不愿意,却毫无办法。同治由于慈禧多方干预他的私生活,竟让太监领着,微服化装到花街柳巷去寻欢作乐,结果染上了重病。同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