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杀死刘虞,尽有幽州之地,渐生骄横之心。当时旱蝗连年,谷贵民贫,百姓相食。但他依仗才力,不予顾恤,记过忘善,睚眦必报。他还忌妒贤者,亲近小人。凡是衣冠之士,名声超过他的,他定要设法陷害;凡是才能秀异的人,他定想法让其陷于穷困艰难的境地,不令有出头之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得十分直截:“衣冠中人自认为应得富贵,不肯感恩戴德。”他手下得宠者,不过是商贩、庸儿。公孙瓒与他们或结为兄弟,或结为婚姻。这些人一旦得志,马上侵暴扰乱,百姓怨声载道。
三、退保易京坐待夷灭
刘虞的部属鲜于辅等人聚集兵众要与刘虞报仇。他们知道燕国人阎柔恩信素著,便推举他为乌桓司马。阎柔招集兵马数万人,大败公孙瓒安置的渔阳太守邹丹。乌桓峭王也率族人和鲜卑人七千多骑,跟随鲜于辅南下,迎来刘虞的儿子刘和,并和袁绍部将曲义合兵十万,共同进击公孙瓒,在鲍丘斩杀公孙瓒将士两万多人。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等地纷纷杀死公孙瓒任命的官长,与鲜于辅、刘和联合起来对付公孙瓒,公孙瓒屡败。
此前,曾有童谣说:“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认为这童谣应在易京,于是移镇于此。他沿城挖了十道环形壕沟,沟后堆起高高的土丘,都高达五六丈,土丘上建造楼台。在壕沟围裹的中心,堆起一个大土丘,高达十丈。为防止意外,公孙瓒独自和妻妾住在十丈的高台之上,用铁作门,规定七岁以上的男子不准进入铁门,有关文书簿记都用绳子提上来。他还命令女子练习大声说话,让几百步外的人能听见,以便传宣教令。他疏远宾客,无所亲信,于是谋臣猛将渐渐离他而去。住进易京之后,公孙瓒很少从事征战,他说:“当年我以为天下的事情挥手之间就可了结,今天才发现绝非如此。眼下战争连绵,非我辈所能解决。不如休兵罢战,致力农事,从度灾年。兵法上说,百楼不攻。如今我有楼台千重,积谷300万斛,可以安居其上,静待时变。等吃完这些粮食,天下的事也就有分晓了!”他想用这办法拖垮袁绍。
建安三年(198),袁绍因为连年进攻公孙瓒均无法攻克,便写信解除仇怨,相互交好。公孙瓒自恃易京险固,不予理睬,只是命人增修守备。袁绍大怒,大举兴兵进攻。袁绍步步逼迫,公孙瓒陷入困境,于是建筑重营垒,以求自保。袁绍挖掘地道,破坏楼台,渐渐挖到了公孙瓒所住的土丘。公孙瓒自知必败,杀死全家,****而死。
袁绍
袁绍(?~202),东汉末军阀、著名将领。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他气度不凡,忠义任侠,但犹豫少断,不听谏言,最后兵败病逝。
一、交结死士诛戮宦官
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任汉朝的司徒。从袁安开始,袁家四代都有人位居三公,势倾天下。
袁绍幼年被任为郎,刚成年就做了濮阳长。后来母亲去世,他离职服孝。三年礼毕,想起幼年丧父未行孝道,又为父亲补行服孝之礼,前后在坟冢间过了六年,然后移住洛阳。
袁绍姿容修美,仪态威严,喜爱人才,善养名望。他家四世三公,宾客自然愿意归附,何况他又能倾心折节,于是士无贵贱,莫不争赴其庭。袁绍又喜好游侠,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均结为友好。
袁绍高自位置,不肯接受官府的征召聘任,朝廷近臣纷纷对他不满。中常侍赵忠对黄门们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召命,却豢养死士,不知道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袁绍的叔父袁隗听到之后,责备袁绍说:“你这样下去,怕要败亡我们袁家呢!”袁绍这才起身,应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188)八月,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中军校尉。
巾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去世,天下大乱。袁绍劝何进征调并州牧董卓等四方猛将豪杰兵马人京,用以胁迫太后、诛戮宦官,何进不允。结果不久,何进被宦官矫诏骗入宫中杀害,小皇帝也被中常侍段硅掳出宫中。于是,袁绍先斩杀了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然后带兵大举搜捕宦官,不论老幼贤愚,一律杀掉。有的人只因没有胡须,就被误认为宦官而杀死;有的人竟然要裸露形体经过查验才能免于灾难;有些宦官一向行善、恭谨自守,但最终还是难保性命。粗略计算,袁绍共杀两千多人。后来又发兵追赶段硅等人,段硅等人全部投河自杀,皇帝这才得以回宫。
二、横刀责董运智夺冀
董卓将兵进京,骑都尉鲍信劝袁绍趁其刚到,军土疲惫,举兵袭击,一定能擒获。袁绍害怕董卓,不敢行动。不久,董卓想废掉少帝另立新君,袁绍不同意。董卓按剑叱责,袁绍仍是不从。董卓又加上一句:“刘家的这个根苗儿不能再留下了!”袁绍一闻此言,勃然大怒:“天下强健之人,难道就你董卓吗?”说着,横刀长揖,大步走出。董卓大怒,但自己刚入京师,袁绍又是世族大家,所以不敢加害。袁绍悬节于上东门,逃奔冀州。董卓悬赏缉拿袁绍,催迫甚急。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均为名士,深得董卓信任,他们暗助袁绍,劝阻董卓:“倘若袁绍收罗豪杰、聚集徒众,天下英雄乘机起事,那么山东(崤山以东)就不会归您所有了。倒不如赦免他,给一个郡守当,袁绍喜于免罪,便没有祸患了!”董卓依议,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并封为邡乡侯。
董卓擅权,纵放士兵,****烧杀,无恶不作,天下纷扰。初平元年(190),袁绍在勃海郡起兵讨董卓,同时起兵者还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各路兵马结为联盟,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军骑将军,兼领司隶校尉。一时,天下豪杰都归心于袁绍。董卓听说袁绍起兵,便把袁绍的叔父袁隗和在京师的宗族五千多人全部诛死。
袁绍的宾客逢纪献计图谋冀州以立足,袁绍依计而行。公孙瓒率兵前来,外托讨伐董卓之名,实际上是袭击韩馥。韩馥交兵失利,袁绍派外甥高干和颍川人荀谌等人前往游说。荀谌等连骗带吓,说得胆小的韩馥同意让出冀州。部下或据理力阻,或率兵来援,韩馥就是不听。于是,韩馥避位,搬到过去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儿子给袁绍送去印绶。袁绍轻而易举地当上了冀州牧。接着,他以皇帝的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却不让他带兵。
这年冬天,公孙瓒大破黄巾,威震河北,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袁绍亲自率兵去攻打,命部将曲义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作为先锋。公孙瓒自恃兵强,结果因轻敌而大败。袁绍在阵后十几里的地方听说公孙瓒已破,下马解鞍,不做防备,只有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在跟前。公孙瓒两千多骑兵突然到来,把袁绍层层包围,乱箭射下,密如雨点。这时,部将扶着袁绍,想让他躲到土墙中去。袁绍解脱兜鍪,投之于地,说:“大丈夫应冲锋向前,战斗而死,怎能鼠伏于垣墙之间!”于是命令弩手一起发射,射伤了不少骑兵。公孙瓒部下不知围中的人是袁绍,渐渐退后。正好曲义赶来接应,袁绍才得以脱险。
此后两年,袁绍、公孙瓒双方大战数次,小战时有,陷入胶着状态。这时,汉献帝派太仆赵岐来和解关东,让他们罢兵修好。公孙瓒借机写信给袁绍,卑词交接。于是,双方讲和,各率兵离去。
三、数度犹豫坐失良机
兴平二年(195),朝廷任命袁绍为右将军。这年冬天,汉献帝被李傕等人劫夺追迫,流离道路。沮授劝袁绍迎献帝到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袁绍本想依从此计,可颍川人郭图、淳于琼却不以为然。沮授力劝快下决断,但袁绍本无政治主见,又认为献帝不是自己拥立的,所以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坐失良机。
建安元年(196)八月,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占据了有利的政治地位,天下渐益归之。袁绍后悔不及。十月,曹操借献帝之名指责袁绍,说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袁绍上书申辩,书中说自己“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并且还举具体事例依次说明自己“效命朝廷”、“破家殉国”、“畏怖天威”、“不敢怠慢”的心迹。于是献帝下诏,任命袁绍为太尉,晋封邺侯。
当时,曹操自任大将军。袁绍耻在曹操之下,发怒说:“曹操好几次该死,都是我救了他。如今却借天子之名来指使我了吗?”上书朝廷,不肯接受爵位。曹操害怕袁绍的势力,提出把大将军的官职让给他。朝廷便任命袁绍为大将军,都督冀、青、幽、平四州兵马。
袁绍每次接到诏书,都深切感到献帝在曹操掌握之中,实在于己不利。于是就想把献帝移得离自己近一些。他派使者去见曹操,说许县地低潮湿,洛阳残破,应该迁都到甄城(今属山东)。曹操断然拒绝。迁都不成,田丰又建议早点进攻许县,奉迎天子。凭着袁绍当时的力量,攻下许昌并非难事;但他临机又犹豫起来,再一一次失去良机。
此时,袁绍据有四州之地,部下人马几十万。于是,骄纵之心日甚一日,甚至想主宰天下,只因群情未顺,不得已而作罢。接着,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骑万匹,要进攻许昌。沮授劝阻,但郭图、审配却力主出兵。沮授再次劝阻,认为出征许昌有违道义,是弃万安之术、兴无名之师;可郭图却以武王伐纣反驳。袁绍采纳了郭图的意见。
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要率兵去攻打占据沛城的刘备。田丰见曹操东征,急忙去见袁绍,劝他趁曹操出兵之机袭击其后方,袁绍却说儿子正生病,不能马上出兵。田丰气得用手杖击打地面说:“大事去矣!遇到如此良机,却因儿子得病而轻易丢弃,可惜啊,可惜!”等曹操击败刘备,擒获关羽,刘备投奔袁绍,袁绍才要进军许昌。田丰认为既已失掉进攻良机,就不要轻易冒险了,于是上书劝阻。袁绍不肯依从。田丰强谏,袁绍认为他扰乱军心,把他关进了牢狱,决意进攻许昌。
四、屡违忠言兵败呕血
建安五年(200)二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引兵进驻黎阳。袁绍派颜良到白马进攻曹操的别将东郡太守刘延,沮授认为颜良生性急躁偏颇,虽然勇猛,但不可独自承担重任。袁绍不听,结果颜良为关羽所斩。袁绍要渡河追击,沮授劝他应该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在今中牟东北),袁绍又不肯听。袁绍派刘备、文丑前去挑战,曹操击败他们,斩杀了文丑。曹操回军屯驻在官渡,袁绍进驻阳武(在官渡北)。沮授再次进言与敌人打持久战,袁绍仍然不听。
八月,袁绍连营渐向前移,背靠沙丘,东西伸展几十里,逼近官渡。曹操也分营相持。九月,两军交战,曹兵不利,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搭起高高的楼台,居高临下向曹操营中射箭,曹营将士都用盾牌遮挡着行走。曹操则制造“霹雳车”(以机发石之车),发射石头击打袁绍的楼台,中者皆碎。袁绍又挖地道攻城,曹操则在城内挖横的堑壕来抵拒他们。
当时,曹操兵少,粮食匮乏,士卒疲惫。曹操深以为忧,欲退还许昌。荀或劝阻,曹操才留下继续坚守。袁绍数千辆运粮车到达官渡,曹操派偏将军徐晃出奇兵袭击,把运来的粮谷完全烧毁。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曹兵越发疲弊,好多人都叛逃到袁绍那里。
十月,袁绍派淳于琼带兵一万到北边迎运粮草。沮授提出派蒋奇另率兵一支在外,作为接应,以防曹操截粮。袁绍不听。许攸又献计乘许昌空虚,星夜进军,前去偷袭。袁绍还是不听。许攸不得志,跑去投降了曹操,并提议袭击淳于琼运粮车队。曹操知道袁绍的辎重尽在故市、乌巢(均在今延津县),而且疏于防备,于是亲率马步兵五千,伪装成袁绍军士模样,夜间走小路直奔乌巢,放火烧光了袁绍的粮草辎重。曹操为了震慑袁绍,命令把俘获的一千多士兵都割掉鼻子,牛马都割去唇舌,放其回营。
袁绍将士得知乌巢被劫,军粮、辎重全成灰烬,淳于琼等人被杀,张郃等投降,本已震惊失色、士气尽夺,等到见了被割掉鼻子的士兵和被割掉唇舌的牛马,愈加惊恐,不可名状。曹操乘机进攻,袁绍军未战先乱,溃败奔逃。至此,曹操威名大振,冀州郡县纷纷归附。官渡之战终以袁绍失败而告终。
袁绍兵败官渡后,由于羞愧、愁愤交加就生了病,吐血不止,于建安七年(202)夏天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