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7400000091

第91章 清(6)

乾隆六十年(1795)初,居住贵州、湖南、四川等省边境山区的苗民起义,攻占数座城市,杀死或赶走地方官,掠夺并屠杀大批汉人。皇帝得知这一严重局势,立即派遣云贵总督福康安与邻省总督和琳、毕沅一同前往镇压,尽管清军在数量与装备方面皆占优势,但因苗民坚守阵地,致使清军师老无功。战场上的统帅以及在北京控制这场战争的和珅假奏捷报,骗取皇帝的奖赏,利用每一个机会中饱私囊。由于战争旷日持久,统帅们个人的财富随着不断拨出的大量军费而增加,福康安同样因假报战功而封为贝子,与同爵皇子享有同样的特权。虽然在清初曾有过汉人封王,蒙古人也封过各等王爵,而他则是宗室以外第一个活着封此显爵的满人。嘉庆元年(1796)六月,福康安死于军中,又被迫封为郡王,并配享太庙与开国元勋同列,入祀贤良祠及昭忠祠,又于其家庙之旁另建专祠。为表彰他在金川、台湾、廓尔喀战役中的战绩,图其形于紫光阁。

然而,仁宗皇帝并未像他父亲那样褒奖福康安,多次追谴他在军中挥霍无度。嘉庆十三年(1808)又将其子德麟从世袭贝勒降为贝子。

杨遇春

杨遇春(?~1837),清代将领。字时斋。四川崇庆(今属重庆)人。杨遇春武举出身,从武以来,他是靠镇压人民起义而受到朝廷赏识的,可以说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但同时,他在戍边时尽力竭力,为国家的安定也做出了贡献。死后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忠武”。

一、镇压苗民消灭义军

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肃石峰保回民举兵反清,四川总督福康安率领军队前往镇压,杨遇春随从前往,因军功提升为龙安营把总。乾隆五十三年(1788),杨遇春又随从福康安出师台湾,攻打反清的林爽文部,叙功赏戴蓝翎,升为茂州营千总。乾隆五十七年(1792),杨遇春又随征廓尔喀,因军功提升为四川城守右营守备。

嘉庆元年二月,杨遇春升为四川普安营参将。十月,因为攻打平陇起义军大本营奋勇出力,嘉庆下旨提升为广东罗定协副将。十一月,苗民起义军领袖吴延义被擒,起义被彻底镇压。

当时,湖北教徒举行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川陕各省都有人响应。嘉庆皇帝命额勒登保移兵镇压苗民起义的军队,到湖北攻打林之健、覃加耀等部的农民起义军,杨遇春也随同前往。嘉庆二年(1797)五月,在长阳县的廖家台打败了农民起义军。六月,又在打子台打败了起义军。闰六月,起义军转移到宣恩、建始等县,杨遇春带兵跟踪追击到羊公头、峦长坪,将起义军悉数擒抓斩杀。又在官店口打败了起义军,起义军转移到金果坪,逼近了金鸡口粮台。杨遇春带兵绕道赶去护守,果然起义军窥伺粮台,杨遇春将其打退,又追击到白鱼寨,斩杀了无数起义军士兵。

起义军转移到归州的终报寨。嘉庆三年正月,杨遇春带兵进攻终报寨。这里四面都是悬崖绝壁。杨遇春乘夜间攀着绳子登上去,率领士兵冒着矢石奋勇前进,活捉了起义军首领覃加耀、元帅张正潮以及头领覃加师等一百多人,斩杀士兵无数。

这时,农民起义军有青黄蓝白绿等号,又设置掌柜、元帅、总兵等称号。嘉庆皇帝命额勒登保移军赴陕西商雒一带攻打襄阳白号高均德、黄号姚之富、齐王氏部。杨遇春随着清兵进入陕西,转战川陕甘各地。从嘉庆四年到嘉庆九年,川陕甘三省起义军全部被杨遇春消灭。杨遇春因此屡受朝廷嘉奖,官职也一路飙升,历任甘州提督、固原提督,先后晋封云骑尉世职、骑都尉世职,赏赐他的财物更是丰厚。

二、处理兵变镇压工人

起义军被镇压之后,差领侍卫内大臣德楞泰等建议,在三省边界添设新兵巡逻弹压。因为杨遇春声威素著,兵勇悦服,请求让他暂且驻扎汉中,稽查训练。嘉庆帝批准了这一建议。

嘉庆十一年(1807)二月,杨遇春回原籍四川给母亲守孝,百日孝满之后,他由原籍到京城觐见皇帝。七月,杨遇春来到西安,听说宁陕新兵陈达顺等闹事,就会同陕西巡抚方维甸带兵驰往查办。嘉庆因为杨遇春能以公事为重,给予嘉奖。九月,起义的士兵从眉县的斜峪关向南逃到桃川五里坡。杨遇春带兵迎击,杀死了多名,抓住了他们的头领彭贵等人,然后分兵紧随在他们的后边追击。起义士兵形势窘迫,其中的头领满大若率领他手下的人请求投降,并缚住其首领陈达顺、陈克伦、向贵献给清兵。陈达顺等被在军前车裂而死。事情平定之后。当时投降的人中有原为起义士兵的二百多人,德楞泰让他们仍回到原来的队伍。

嘉庆皇帝认为德楞泰如此处理极其错谬,将坏法养奸,杨遇春竟然不听劝阻,又不据实奏参,随同附和,有负使命,下部议处,降三级调用。嘉庆皇帝命加恩降四级留任。后来,又因为杨遇春在剿办叛兵时,清官兵在方柴关临阵溃散,嘉庆皇帝便将杨遇春解任,交给陕甘总督全保、四川总督勒保查明奏参。十二月,杨遇春降补宁陕镇总兵官。

嘉庆十二年(1808),瓦石坪的叛兵韩金堂等闹事,杨遇春偕同提督薛大烈分兵攻打,很快就将其全部扑灭。嘉庆下旨予以嘉奖,下部议叙。嘉庆十三年,杨遇春进京觐见皇帝,命在乾清门侍卫上行走,仍授为固原提督。

嘉庆十八年(1814),陕西南山木厂停工,工人没饭可吃,就聚集造反。因为杨遇春熟悉南山情形,威望素著,嘉庆皇帝就命杨遇春率兵前往镇压。经过数次战斗,俘获或斩杀了几个首领,其余越工人也全部杀死。嘉庆皇帝命晋封杨遇春为一等男爵,并命他与长龄共同商定陕西的善后事务。三月,杨遇春偕同长龄上奏,请求移驻铁炉川、黄牛铺等处营员,并相应添募兵丁。下部议定施行。

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特加杨遇春太子少保衔,赏戴双眼花翎。

三、建树边关老死家中

道光五年(1825)十月,命杨遇春署理陕甘总督。从道光六年到道光七年,杨遇春率军镇压了反清者的后裔张格尔的义军,活捉了张格尔。

道光八年(1828)正月,杨遇春进京觐见皇帝,适值活捉张格尔的捷报上奏,道光命开复杨遇春任内的一切处分,实授陕甘总督,赏用紫缰,并下旨让杨遇春回任所。五月,杨遇春押解张格尔进京,因为这事件办得很妥帖,下部议叙。六月,道光命将杨遇春的画像放在紫光阁,并亲自作赞加以称扬。

道光十一年(1831)正月,因为清兵迎战获捷,就将还未到达口外的东三省兵及四川兵结合沿途驻扎,等候撤回。又将口外各城兵员酌量裁减,并撤肃州军需局归并兰州,以节减浮费。道光皇帝对杨遇春的这些举措十分满意,并下旨让他回到任所。四月,杨遇春偕同西宁办事大臣恒敬上奏筹添察汉托洛亥蒙古兵数分布各卡,随同官兵防堵操练。道光皇帝下旨照办。

道光十二年三月,杨遇春遵旨议汰冗员,裁减甘肃、安西、直隶州州办一员,狄道、固原、宁州三州,陇西、安定、中卫三县训导各一员。八月,杨遇春又奏请酌量裁减陕安、鹿州州同一员,蒲城县巡检一员,宁羌州黄坝、褒城县马道驿丞一员,延安府、沔县训导各一员。此后,杨遇春又奏请裁减陕甘两省马步守兵及战马,为朝廷节省了许多粮饷干料。

杨遇春自青年时起即从戎,大小数百战,都冲锋陷阵,冒矢石弹雨,有时冠翎皆碎,有时袍裤被撕破了,却未曾受过一点伤,道光皇帝曾感慨他是一员福将。

道光十七年(1837)二月,杨遇春死在家中。

关天培

关天培(1780~1841),清代爱国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在鸦片战争中,他曾镇守虎门,大挫英国侵略军。他的浩然正气、英勇无畏不仅使英军胆战心惊,也让无数中国人敬佩不已。

一、投身行伍躬亲海防

关天培幼年在家乡读书,天资高,成绩好,一心想参加科举考试,当官为民办事。后因常见国家遭受外来海盗的侵犯,深为国家安危担忧,于是改文习武,刻苦攻读《孙子兵法》,认真研究军火制造。嘉庆八年(1803),关天培考中武生,授曹营有营把总。由于深得上司的信赖,被迅速破格提升,先后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及太湖营水师副将。道光五年(1825),初行海运,他督护一百四十多艘船只安抵天津,受到赞誉,第二年被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代理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之前,广东海关和水师腐败不堪,炮台长期失修,武备废弛,贪污贿赂成风。关天培根据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在赴任广州途中,就颁发了《入境告示》,号召下属清除旧习,振奋精神,为防侵略,整顿海防,强化武备。

为了整顿加强海防,关天培亲自到海防前哨虎门察看地形后,决定在虎门重点设防。为把虎门要塞建设好,他自己动手,在虎门测量海口宽度和海水深度,试演大炮射程及连发情况,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增建、改造炮台,调整炮位,铸造大炮等新的海防措施。道光十五年(1835),关天培相继整顿了旧有的大角、沙角、镇远、南山(即威远)、横档、大虎、新涌、蕉门等八座炮台,增建了永安、巩固两座炮台,并称为“虎门十台”。这一年,关天培还督铸6000斤和8000斤大炮各20门,加强了主要炮台的火力。

与此同时,关天培还对水师进行了整编,如整顿军纪,打击走私贩私,严禁贿赂、吸毒,清除军事防区内的贩毒场所;选拔忠心耿耿、技术精湛、身体强壮的士兵坚守炮台;选贤任能,对有特长的将士,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此外,他还编印了《筹海初集》一书,发给属下将士学习,并按照实战要求督率水师经常操练和演习。

在关天培“殚精竭虑,躬亲督造”之下,广东海防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一扫陈腐贿赂、同流合污之风,使外国侵略者不敢在广东肆无忌惮地横冲乱闯。道光十五年,八艘英舰驶近广东海面,企图闯入内河,见水师防守森严,无处下手,遂即调转船头离去。道光十八年(1838),三艘英舰窥探虎门要塞虚实,关天培率军严阵以待,英舰无机可乘,只好又离去。

二、强兵抗敌以身殉国

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带来无穷的灾难,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道光十九年,清朝统治者被迫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关天培作为林则徐的助手,全力协助林则徐查获和销毁鸦片二百余万斤。这一年的夏天,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统治阶级一片哗然,狂热地准备发动侵华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下旬,英国集中“远征军”各种舰船四十多艘,载炮五百门,士兵四千多人,封锁珠江,攻打虎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此时,关天培和林则徐认为,此次战争中国是进行自卫,目的在于戍守海防,粉碎侵略。因此,决定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信森严而镇静,暗则待机而动,期震警其贪顽”的策略。英军见虎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很难啃动,即调动31艘舰船驶向北部沿海,其余舰船留下封锁广东沿海海面。

沿海北犯的英军,于道光二十年七月攻陷定海,八月窜进天津海口,向腐败的清廷投函照会。本无禁烟决心的道光皇帝,在洋人的胁迫下奴颜婢膝地放弃禁烟打算,派“驰禁派”头子、直隶总督琦善去同英国侵略军进行谈判。经过一番不可告人的交易之后,道光皇帝竟连下两旨:林则徐“误国病民,办理不善”,革职查办。九月中旬,英舰调头南下,新任“钦差大臣”的琦善也接踵到广州就职。

琦善一到广州,就竭力讨好英国人,处处为洋人办事说话。他下令拆毁虎门的木排链等所有的海防设施,裁减三分之二兵船,驱散全部水勇、船工,并允许英国人察看地形,探测内河。关天培对琦善的这种投降卖国行动,十分气愤,曾多次向琦善据理力争,反对撤销广州防务,要求重建海防、增兵虎门,但琦善根本不加理睬。

琦善到广州的第六天,又在英国侵略者的威逼下,擅自补充了包括赔偿烟价、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等条件的《穿鼻草约》。英军为了达到更大的欲望,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七日,调集炮舰二十多艘、陆战队两千多人,突然向虎门发起进攻。由于海防废弛,加之寡不敌众,虎门外沙角、大角两炮台的守军虽浴血奋战,最终炮台还是失守了。二月二十五日,英军继续进攻虎门其余炮台。虎门守军仅有四百余人,形势十分危急。关天培多次请求琦善增派援军,琦善坐视不救。二月二十六日,英军进攻关天培坐镇的靖远炮台,62岁的关天培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激励士卒,“士兵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全体将士在关天培的鼓舞下,奋勇歼敌,使敌尸布满滩头。战至下午二时,弹尽援绝,士兵伤亡大半。关天培带伤指挥,血染衣甲。他使人把调兵的大印送走,决心与阵地共存亡。炮兵牺牲了,他就自己点火打炮。大雨降临,火门透水,炮不能发,他就拔出佩刀,挺立台上,把爬上来的英军一个一个地劈下去。最后,不幸被英舰的一发炮弹击中,他晃了晃身子,依然手执战刀,怒目圆睁,挺立在阵地上,最终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