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8800000019

第19章 孙武(6)

楚将为战至最后,成了吴军俘虏。这次吴楚双方主力进行决战,吴军取得胜利,应归功于孙武及伍子胥等谋臣制定的一整套完整的“疲楚”、“误楚”、“诱楚”的战略计划。柏举决战是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转折点,吴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后世史书一般称吴入郢之战为“柏举大战”。柏举决战中残存下的楚军各自夺路而逃,后来艹为射之子艹为延逐渐收拢残部,带着这支残军向郢城蜂拥逃去,一路上他们如惊弓之鸟,马不停蹄狂奔了300余里,来到了清发水边。这些惊魂不定的残兵败将,开始争相渡河逃命。由于过河的船只较少,楚军开始你争我夺起来。正在这时阖闾和孙武指挥的吴军追到了清发水附近,看到楚军竞相争渡的混乱场面,阖闾马上下令全军人向清发水边的楚军发起攻击。孙武正要上前说些什么,这时从前边刚刚返回的夫概早已抢前一步,对吴王阖闾说:“微臣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只被围困的野兽,知道它面临着生死紧要关头,尚且还要作最后的拼死挣扎,更何况是万灵之长的人呢?如果现在就向刚刚开始渡河的楚军发动进攻,他们知道自己将不能渡过河去死里逃生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疯狂反扑回来,杀出一条血路,搞不好战事就会拖延下去,说不定到时方城援兵会及时赶到,到那时我军则会处于被动状态,说不定还会把我军击败。如果采取另一种计谋,先听凭楚一部分渡过河去,让先渡过河去的这部分楚军知道自己已经幸免于难,他们就会丧失返渡回来与我军继续作战的信心,而跟在后边渡到河中的楚军就会羡慕已经渡过河的楚军,而不会顾及最后渡河的楚军。跑在最后面渡河的楚军就会怨恨前边的渡河的楚军抛弃了他们。这样,楚军一分为三,各顾自己,军心必然涣散,毫无斗志。因此,采取兵法上所说的‘半济而击’的战法是再适合不过了。”阖闾和孙武当然会深表赞同,于是就同意了夫概的作战计划。吴王阖闾和孙武指挥吴军放慢追击速度,同时让前哨观察楚军渡河的情况。这时的楚军前边已有一小部分渡过了河,在河中的楚军正拼命地划着船;没有争上船的楚军乱作一团,吵着、骂着……突然楚军背后鼓号齐鸣,杀声震天,烟尘四起,吴军从四面八方一齐向河岸边杀来。楚军被吴军一阵掩杀,死伤大半,楚国士兵的鲜血把清发水染得通红通红,一具具楚军将士尸体顺着河水漂流而去。楚将艹为延眼看着近在咫尺的楚军却不能相救。无可奈何地率领着先已渡过河去的士兵,落荒逃跑。楚国的残兵败将在艹为延的率领下继续向西逃窜。逃到了雍澨地区(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地区)。人马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艹为延估计吴军不会贸然再深入楚地,决定暂时先停下来,命令全军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再看情况决定是原地待命。正像艹为延估计的那样,吴军这次出征虽经充分准备,但毕竟转战千里,一个硬仗接着一个硬仗,确实该休整休整以利再战。但孙武认为我军疲劳,则敌军更疲劳,我军挟连胜之势是可以克服疲劳继续连续作战的,而敌军处在败逃之中所遇到困难会比吴军更大。孙武率领吴军始终紧紧咬住敌军,追击时常常与楚军保持一段距离,让楚军总觉得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不敢回头应战,只是一心一意地想着逃命。当追到雍澨地区以后,孙武观察到敌军因为长时间败逃疲惫得很,想停下来休息,由于已经接近楚都楚军上下产生了松懈麻痹思想。孙武决定向敌军再发动一次突然进攻。吴军中有的将领主张马上发动进攻,孙武摇了摇头说:“再等一等,听我的命令行事。”

楚军开始支锅做饭,几个月来,楚军没有安安稳稳地吃上顿好饭,这回眼看快到郢都了该吃一顿安稳饭了。很快火生了起来,炊烟漫山遍野地升腾起来,远远望去渐渐形成浓雾一样。吴军将士急切地对孙武说:“快出击吧,现在敌军视线正好被遮挡住了,看不见我军,我们正可偷偷接着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孙武传令说,利用烟雾秘密接近敌军,但不许马上进攻,静候命令。等到吴军接近楚营时,烟雾已渐渐散去,米饭的诱人香气飘了出来。吴军将士又请战说:“趁着烟消雾散能看清敌军的时候,马上进攻最合适不过了。”孙武仍冷静地说:

“且慢,再等等看。”又过了半个时辰,米饭的熟香味飘了过来,孙武立即向全军下令:“准备战斗!听到楚军开饭的军号声,就是我军发动进攻的信号。”楚军上下闻到了米饭香味,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楚军开饭的军号吹响了,楚军一窝蜂般地跑了上去。那里知道,平地一声震天动地的“杀”声,吓得楚军不知所措,随之看到吴军像潮水般杀了过来。楚军顾不上吃饭,又如鸟兽般惊散。艹为延见楚军漫山遍野抱头鼠窜,惟恐落后一步,只带上家兵家将逃往脾泄(今湖北省江陵县)去了。吴军将士在雍澨地区将囊瓦部彻底击溃之后,都美美地吃了顿楚军献上的好饭好菜。一顿饱餐之后,吴军士气大涨,决心再接再厉,拿下楚都郢城。雍澨地区靠近汉水,渡过汉水,往前50里就到了郢城。吴军破楚入郢的战略计划马上完成了。就在郢城唾手可得之时,战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左司马沈尹戌率兵南下,赶到了雍澨地区。原来,沈尹戌从方城调集楚军主力以后,按临行前与囊瓦制定的既定作战方针率领楚军直扑淮油。当他抵达息邑(今河南省息县西南)的时候,传来了囊瓦率军主动出击,渡过汉水的消息。沈尹戌得到消息后,连连顿足,感到大势已去。他知道囊瓦绝不是孙武、伍子胥的对手,为弥补囊瓦可能会造成的重大损失,沈尹戌决定放弃乘虚攻打淮涔摧毁吴舰的作战计划,不去增援囊瓦,而是率军以急行军速度南下,要抢在吴军到达郢城之前回防此城。但是毕竟晚了一步,吴军以先期到达雍澨地区,并彻底击溃了囊瓦的主力,切断了沈尹戌部回守郢城的妄想,迫使楚军不得不在郢城之外进行最后决战。

楚军连战连败,被吴军一直追击到郢城附近。而吴军虽然连战连胜,因为破楚入郢是一次战略决战,吴军是倾全国之兵而来,国内十分空虚,如果这一仗打败了,楚军将会联合越军一举反攻打入吴都。就当时情形来说,吴军已陷入了“死地”。吴军兴师千里,深入楚国腹地,付出伤亡代价不少,人马劳顿,后方补给短缺;从地理环境上看,雍澨地区三面环水,北有清发水,西临汉水,南濒江、汉,北面则是沈尹戌的援军,处在这一战场中心的吴军,只有战败援军一条路可以选择,否则将会全军覆没于此。面对如此险恶的决战环境,吴军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将士对未来的前途开始感到担忧,议论纷纷,最后由五位将军出面向吴王阖闾进谏。一齐说道:“我们吴军这次千里兴师,浴血奋战,现在已深入楚国腹心之地,我们不知大王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想替伍子胥等人报仇吧!为了一介匹夫之仇,而弄到今天这种危险境地,太得不偿失了,我们愿大王明察秋毫,接受我们的建议,班师回国为好。”阖闾对于这次出师目的和当前所处的境况是非常清楚的,拒绝采纳他们的建议。五位将军见没有达到目的,就伏身斧钺之下,准备要“锲头”自绝来以死谏吴王。吴王阖闾大怒,大声训斥五将军,说他们糊涂不知事理,胆敢扰乱军心,若再进谏将严惩不贷。阖闾紧急召集伍子胥和孙武商议对策。

伍子胥和孙武回答说:“他们五个是害怕了!在你死我活的疆场厮杀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懦夫、胆小鬼,他们越是打了胜仗,反而会越来越变得胆小如鼠,五将军之死不足为忧,只要大王您善于激励士兵,就会消除悲观失望的情绪。还是多想想怎么跟楚做**********吧。”

吴王阖闾接着向全军将士做了战前动员。吴军都信心百倍地投入了战斗。

在雍澨地区吴楚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斗,都知道是最后一搏,成败与否,在此一举。双方都竭尽全力拼杀着。

楚将左司马沈尹戌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楚军士兵见主将冲在前面,个个奋勇争先,向吴军凶狠地扑了过来。

战场上刀对刀,枪对枪。冲在前面的左司马沈尹戌已身着数处创伤,鲜血止不住地流了出来,但他仍然大声喊叫着往前冲杀。楚军士兵见主将负伤拼命往前冲,就一齐围拢过来。吴军这时已渐渐支持不住,开始后撤。楚军信心大增,进攻得更猛烈了。吴军败下阵来。楚军使出了全力,无法继续扩大战果,结果也就此住手,没再发动更大更猛烈的攻势。孙武和伍子胥及时利用这难得的喘息机会,重新调整部署,弥补漏洞,又发动反攻……双方就这样彼此你来我往,连续打了三次仗。三次苦斗,左司马沈尹戌三次受伤,血越流越多,沈尹戌自知自己再也打不动了,由于他以前曾在吴王阖闾手下任过职,后来投奔到了楚国,这次疆场见面,他担心自己被吴王阖闾生擒过去会遭受耻辱,就对自己的部下大声呼道:

“那一位勇士能使我的脑袋不让阖闾得去,快勇敢地出来。”话音刚落,沈尹戌手下有个叫吴句卑的高声回答说:

“下臣位卑职贱,不知能否堪此重任?”已失血过多的沈尹戌这时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道:“你是真正的勇士。不但杀敌勇猛还忠诚无比。像你这样的忠勇之士,当初我竟然没能发现你,提拔你,这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打不动了,也活不成了,就把此事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完成它。”说完就闭上了双眼。吴句卑眼含着热泪,把自己的上衣脱了下来铺在了地上,然后一狠心,一闭眼,猛力向沈尹戌脖子上砍去,沈尹戌的脑袋被砍了下来。随后,吴句卑把沈尹戌的尸体隐藏好,包好沈尹戌的头,逃离了战场。沈尹戌一死,楚军群龙无首,不能组织有效的进攻,吴军抓住机会全力以赴,最终战胜了楚军,取得了最后决战的胜利。

雍澨败援之战,是破楚入郢全盘战略中极重要的一次战役。这一仗好就好在使囊瓦军被打掉和沈尹戌援军被歼。如果这两支主力军能较完整地退到郢城中,吴军将面临出师千里,最后屯兵坚城之下的极不利局面,是孙武最为反对的。孙武认为“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利在速战速决,决不能攻城,“攻城则力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敌方“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孙子兵法·作战篇》)。攻城在孙武看来是最下策。他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说是“不得已”呢?因为“修橹轒辒(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这对千里兴师的吴军来说就更有困难了。孙武主张不攻城,把敌军主力在野战中加以消灭,最后敌人的坚固城邑不攻自破。这次战役的发起正是遵循这一思想,吴军克服了重重困难迫使楚军在郢城之外进行最后决战,避开了“攻城”将要遇到的难以想像的困难。龟缩在郢城中的楚昭王看到吴军以神速直向郢城扑来,急切盼望着囊瓦等率军回来守城。但使他大失所望,吴军所向披靡,楚军援军一个也没回来,都在郢城之外被歼。楚昭王眼看大势不妙,觉得惟有走为上策,就在吴军入郢之前,仓促派大夫鍼尹固率领郢城之中仅有的一点守备力量上阵去迟滞吴军的进攻,使自己逃出险境。鍼尹固深知吴军强大、自己仅有这点兵力不足以抵抗,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郢城中的一批大象集中起来,在大象的尾巴上绑上茅草浇上油,点燃之后让象群冲向吴军,吴军对楚军这一手确实没有防备,看见这么多大象疯狂般地冲了过来,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对付。等吴军稳定下来,楚昭王早已带着他妹妹弃城向西逃去。一路上楚昭王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不分昼夜狂奔不停。有一次跑得急,丢掉了一只鞋,楚昭王转身往回跑了30步去捡那只鞋,手下人急得不得了,觉得连性命都不能保了,又何爱惜一只鞋。楚昭王见众人这么急,故作镇定地说:“我是楚国一国之君,我可不愿意在被迫离开都城的时候还穿着两只鞋,等以后复仇回到郢都却只穿一只鞋!”大家听了哭笑不得,只好连连称赞楚昭王圣明。接着,君臣又一路向西徒步趟过雎水(今湖北省枝江县东北沮水),到了长江边才设法找到船只,乘船渡过了长江,到达了古云梦泽中才停下来休息休息。就在当夜,泽中盗匪袭击了他们。一名强盗用戈敲击楚昭王,楚昭王随从王孙由于立刻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背挡住戈,用双手护住楚昭王,楚昭王才幸免一死,可王孙由于的肩膀已被刺穿。

受了这次惊吓楚昭王不敢再往西逃了,原来打算逃到楚国故都丹阳一带去,这回决定改变方向,向东北方的郧邑逃去。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楚进行的是柏举之战。二十七日楚昭王逃离郢都。二十八日即柏举之战后10天,吴王阖闾、孙武和伍子胥率领吴军全体将士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楚国国都郢城,这是楚国自立国以来遭受到的最为沉重的打击。

吴王阖闾破楚入郢之战,是我国古代一个典型的以寡击众以弱敌强的战争。楚国地方千里,兵车数千乘,周围附庸十余国,人民富裕,国力雄厚,战备充足。以前中原诸侯历次对楚国的战争,仅能击败其军,阻止其向外扩张而已,从未有过攻入楚国内地、破都灭国的想法。吴王阖闾以新兴后进的小国,兵力不过3万人,君臣上下团结一致,竟能破都灭国,实现预先制定的宏大战略计划,表现了卓越的胆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