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9600000012

第12章 三国两晋(2)

后来有人向曹操报告,看见左慈在城中闲逛。曹操马上派人出去抓捕,谁知到了街上,满街都是左慈,弄得抓捕之人不知所措,结果一个也没有抓回来。

据说左慈后来到荆州,刘表想杀他;又去见孙策,孙策也想杀他,都被左慈使用隐身逃遁之术躲过。后来左慈在江东某名山隐居修道,葛玄遇之,拜之为师。

一言心语

有时锋芒太露未必是好事,正如本传说中左慈表现出了很大的神通,但有时候表现得越奇。陷入的险境越多。

孔融的传说

孔融(153—208),字文举,是东汉末期的著名学士,曾经在北海做官,又称“孔北海”,和曹操之子曹植等人并称“建安七子”。

智难上大夫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儿子。孔融从小聪明过人,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孔融同时还是一个懂礼貌、讲谦让的人,“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世人代代传颂。

孔融小时候,都城洛阳的行政长官李元礼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学者。日常拜访他的人很多,如果来访者是无名之辈,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很想见见这位大学者。一天,他来到李元礼的官府门前,请守门人通报李元礼。但守门人见只是一个孩子,就打算随便把孔融打发走。孔融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他一定会见我的。”

守门人一听说是李元礼的亲戚,不敢怠慢,马上通报主人。谁知李元礼听到守门人的通报后,却倍感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位亲戚。不过还是决定见见他。

李元礼见到孔融,就好奇地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老子的后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他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说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孔融所说的,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与孔子同时代的哲学家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当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自称学生,谦虚地向李聃请教。

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如此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李元礼更是为能结交这样一位神童做亲戚感到十分骄傲。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是一位颇有些名气的学者,官拜上大夫,平时十分高傲,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座的宾客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是说陈韪现在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这句话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涨得一脸通红。

孔融长大后,东汉已经衰落,国家出现分裂,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将开始。孔融秉承了祖先孔子“兼济天下”的抱负,在言行及写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和不满,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被曹操所杀害。

一言心语

孔融对陈韪的傲慢,巧妙回击,成功地运用了“逆推法”,利用对方的原话反过去再说给对方。虽是针锋相对,但是又不直接说破,棉里藏针反映出了敏捷的思辩能力。

慧眼识英才

孔融在北海做官时,召王修为主薄。王修为人正直,从不贪赃枉法,在北海为官期间有口皆碑,后来被举荐为孝廉。但是王修想把这个名额让给邴原,邴原也是个非常孝顺,非常有学问的人才。孔融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对王修的举动十分地不理解,于是就去找王修谈话。孔融对王修说:“我已经知道了,邴原是个很贤德的人才,他的人品和才华大家有目共睹,你把孝廉的名额让给他也十分地可敬啊!以前高阳氏颛顼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有八个才子,尧不能任用,而则加以保举。邴原可以说十分贤德,他既然是个有才能的人,就不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不会因为没有地位就患得患失,你就把举荐邴原的机会留给后来的贤才,你看这样可以吗?”可是王修再次拒绝了。

孔融见王修十分地执着,就继续对他说:“在官府中当官应该廉洁清正,能够忍受种种苦难和意想不到的考验,要有智谋,遇到事情要能够随机应变,处乱而不惊,不能犯错误,要教化百姓不知疲倦,遇到困难要想尽办法渡过,不能随便放弃。我非常欣赏你的功劳,欣赏你的美德,所以才提升你在官府中做官,难道你能够推辞吗?”后来郡中有人造反叛乱,杀人放火,百姓受到骚扰而无法安心生活,官府也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王修就连夜跑到孔融的住处前来帮助孔融对付叛军。叛乱者刚刚行动,孔融就对他的手下和左右文臣武将说:“这个时候,能够冒险前来帮助我的只会有王修一个人,我不会看错他的。”孔融的话音刚落,王修就急匆匆地带人赶到了。王修的到来令所有的人十分高兴,军心大振,众人一鼓作气将叛贼剿灭,王修也成了剿灭叛乱的最大功臣,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和孔融的赞扬。

从此之后,孔融对王修更加地信任,两个人的交情也越来越深。每当孔融有危险的时候,王修虽然已经不在任上,但是他仍然会带着人前去帮助孔融,有时候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孔融因此经常能够躲避灾祸,逢凶化吉。

一言心语

王修有古代君子的谦谦之风,他不重名利;而孔融为了举荐王修做官,从另一个方面向王修阐述了为官的重要性:做官并不仅仅意味着地位荣耀,更要肩负着造福于民的重大使命。

葛玄的传说

葛玄(1064—244),字孝先,三国时丹阳句容(令属江苏)人,出身东吴士族家庭。葛玄幼而好学,十三岁博通古今,十五六岁在江苏一带就很有名气。他性喜黄老之术,不愿入仕,后拜左悬为师,遍读五经。

法术神奇

传说葛玄魔道高超,常服术辟谷,能经年不饿;擅长治病,能使鬼魅现形,或杀或遣;又能坐薪柴烈火之上而衣冠不灼;或酒醉潜入深水中卧睡,酒醒乃出,身不****;还能分形变化,善使符书。有一次,葛玄与朋友吃饭,酒兴正浓时,有人提出:“久闻先生道术非凡,能否略施小技,让我等一饱眼福?”葛玄放下酒杯,往嘴里扒了口饭,嚼了嚼,忽然将饭喷出。奇怪的是,喷出的竟然是几百只小蜜蜂,“嗡、嗡”地围着友人飞舞,把友人看得目瞪口呆。随后,只听葛玄一声:“见笑。”

口一张,蜜蜂又纷纷飞人口中变成了饭粒。

吴主孙权及太子孙登仰慕葛玄之名,待之以礼,从之问道,所以葛玄经常往来于吴国都会。一次,孙权让葛玄随其出游,看到一路上不少百姓设香案求雨,孙权问:“今年大旱,再不下雨,将颗粒无收,百姓明年的生计就成问题了。先生能否施法为百姓祈来一场雨水?”

葛玄说:“这很简单。”随即书写符签置于神社,作起法来。顷刻间,天上乌云翻滚,雷声隆隆,一声霹雳过后,白雨乱飞,不久地上的水就达一尺多深。孙权又说:“雨水足矣,先生还能不能使水中有鱼游动?”葛玄再作书符投入水中,只一会儿,就有百余条二三尺长的大鱼在水中游动。孙权命侍者捞上几条,洗净后人锅烹饪,鱼香扑鼻,吊人胃口。

还有一次,葛玄随孙权乘船游扬子江,刚到燕子矶就遇到大风,游船被强风刮得东歪西斜,晃动非常厉害,大江上的船只甚至有被掀翻的。众人忙于护卫吴王,一时竟也顾不上葛玄。等风平浪静时,不见了葛玄。孙权叹息说:“葛神仙虽是得道之人,看来也躲不过这场灾难啊!”第二天一大早,孙权站立船头,忽见葛玄从水中冒出,踏荷水迎游船摇摇晃晃走了过来。上船后,葛玄满怀歉意地对吴王说:“实在对不起,昨天伍子勉强留我喝酒,盛情难却,因当时船摇晃得厉害,没有向大王说一声,让您担心了。”

后来,吴国有条渔船在海上捕鱼时遭遇风浪,不知漂泊了多长时间,大海茫茫,粮水皆断,众人都以为必死无疑。忽然,见前面出现一座神山,仙人将他们迎到岛上,好生接待,补足粮水后交给他们一封信,上书:

“寄葛仙公”,并嘱他们回到吴国后务必交给葛玄。吴国之人知道后,从此都改口称葛玄为“仙公”。东吴赤乌七年(公元244年),葛玄去世,举足成仙去了。

一言心语

神奇的法术,变幻莫测,它显现出奇异迷离的色彩。

就实质而言,或是一种神话吧。

诸葛亮传说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蜀汉的发展立下了赫赫的功劳。

妙计出山庄

传说诸葛亮少年时期,曾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

当时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十多个弟子。满三年后,水镜先生便对弟子说:“五天后,我要考你们,合格的算出师,不合格的就请便了,往后在世上也不能说是我的弟子。”

弟子们一听,个个心情紧张,捧着书本昼夜背诵。

只有诸葛亮整日在水镜庄外游逛,逍遥自在得很。

第五天到了。一大早,水镜先生端坐堂上,对弟子们说:“我只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算出师了。”

弟子们一听傻了眼,急得抓耳挠腮。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大水漫到水镜庄了!”水镜先生听后概不理睬。

徐庶跑回宿舍,暗中写了封假信,然后哭着呈给水镜先生:“今天早上有人带来家信,说我母亲病重。我不参加考试了,请先生允许我马上回家。”

水镜先生摇摇头,说:“午时三刻以后就自便。”

庞统接着上前禀道:“得到先生允许从庄里出去,我是没办法了。但如果站在庄外,我倒能想出主意走进庄内来,要不先生让我到外面试一试。”

水镜先生也不吃他这一套,笑着说:“庞统休得耍小聪明,站到一旁去。”

诸葛亮呢,他早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大家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气愤,要在往日,早就将他赶出去了,今天只好忍着。

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诸葛亮打个哈欠站起来,一脸怒气,踢踢打打直奔堂上,他一把拉住水镜先生的衣襟,发怒道:“你这个先生太刁钻古怪,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竟这样对待他,气得浑身颤抖,忙唤庞统、徐庶上来,生气地说:“快把这小畜生赶出水镜庄!我再也不想见到他!”

谁知诸葛亮还拗着不走,庞统、徐庶死拉硬拽,才把他拉了出去。

一出水镜庄,诸葛亮哈哈大笑起来。庞统、徐庶一时被他笑糊涂了,便问诸葛亮为何而笑。诸葛亮不答,却顺手捡起路旁的一根柴棒,然后返身跑回水镜庄,对水镜先生说:“方才为了考试,万不得已冲撞了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恍然大悟,转怒为喜,对诸葛亮说:“你可以出师了。”

诸葛亮又说道:“庞统、徐庶也出了水镜庄,理应出师,还请先生恩准。”

水镜先生听后,内心更是高兴,想不到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心胸宽广,不仅想着自己,而且想着他人。

真是孺子可教,日后必成大器。水镜先生捋着银白的胡须,爽快地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

据说,后来水镜先生真正承认的弟子,也就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人。

一言心语

激将法就是用反面的话激怒别人,使他下决心去干的一种手段。诸葛亮正是运用激将法帮他完成了“答卷”。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激将法运用得好,往往能激发起一种斗志和热情来。

巧破断粮计

东吴周瑜是一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大将,但是少年得志的他心胸狭窄、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谁知诸葛亮来到江东后,风头逐渐盖过自己,和他的几次较量中都以自己失败而告终,周瑜因此怀恨在心,总是想法设法除掉诸葛亮。

一次,周瑜派人请孔明军中来议事。孔明到后,周瑜便说:“以前曹操兵少,袁绍兵多,然而曹操反而战胜了袁绍,这是因为他采用了许攸的计谋,派兵切断了袁绍乌巢的粮草。如今曹操拥兵八十三万,而我军只有五六万,怎么抵抗得了呢?所以也必须先切断曹操军队的粮草,然后一举攻破。我已经探知到曹操军队的粮草,都屯据在聚铁山上。先生您久居汉中,熟知地理,所以希望先生与关羽、张飞、赵子龙等人——当然,我也将拨给先生五千兵马——星夜赶往聚铁山,一举切断曹操的粮道。咱们彼此都是为了各自的主人,希望先生不要推脱。”

孔明是何等聪明之人,心中暗思:“周瑜这么做,分明是设计害我。如果我推脱的话,一定会遭到他的讥笑,不如假装答应他,然后另做打算。”于是欣然应承。

周瑜大喜。

孔明告辞后,鲁肃秘密地问周瑜说:“周公派孔明劫粮,有何企图?”周瑜毫不掩饰地回答:“我打算杀了孔明,但是害怕天下英雄讥笑,所以借曹操之手杀了他,以绝后患。”鲁肃听后,便去找孔明,看他明不明白周瑜的用意。来到孔明的住处,只见孔明面容镇定,正在整点军马,准备前行。

鲁肃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老实人,看到诸葛亮前去送死,心中不忍,便用言语点拨孔明:“先生此去能够成功吗?”孔明笑着回答道:“我水战、步战、马战、车战,样样精通,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不像你和周郎一样,止于一能。”

鲁肃不服,说:“为什么说我和公瑾止于一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