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16813700000009

第9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2)

事情过去将近30年了,凯瑟的这片土地越来越美丽。“孩子,”他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凯瑟说,在他爷爷的葬礼中,人们纷纷告诉他说,爷爷博爱、诚实、宽容和正直。这使他想起了一句名言:“我们要选择的,不是财富,而是美好的声誉;不是闪亮的金子,而是爱的恩泽。”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格列弗·凯瑟留给他们的遗产,他希望儿子将来在脚下这片土地散步时,也把这个故事告诉他的下一代。

红色玻璃球

拜伦斯太太是小镇上的一位小蔬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食品和钱都极度紧缺,物物交换就被广泛采用了。

在镇上,有几个家里很穷的孩子,他们经常去拜伦斯太太的小店。不过,他们并不想购买什么东西。尽管如此,她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就像对待每一个来买菜的大人一样。

“你好,伦安!今天还好吧?”“你好,拜伦斯太太。我很好,谢谢。这些青菜看起来真不错。”“可不是嘛。伦安,你妈妈身体怎么样?”“还好。一直在好转。”“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不,太太。我觉得你的那些青菜真新鲜呀!”“你要带点儿回家吗?”“不,太太。我没钱买。”

“你有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吗?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真的吗?让我看看。”“给,你看。这是最好的。”“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差不多有吧!”

“这样,你先把这袋豌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到那个红色玻璃球。”

“一定。谢谢你,拜伦斯太太。”

镇上还有两个像伦安一样的小男孩,这3个孩子都家境贫寒,他们没有钱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拜伦斯太太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伦安,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拜伦斯太太想要红色的;下次他一定会带着红玻璃球来,到时候拜伦斯太太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橘黄的来。

很多年过去了,拜伦斯太太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她的遗体告别并向家属慰问。这些人里面,有3个引人注目的小伙子。

这3个小伙子就是当年经常用玻璃球之类的小玩意儿和拜伦斯太太交换蔬菜食品的穷孩子。在向拜伦斯太太的女儿凯蒂慰问的时候,他们告诉她,他们多么感激拜伦斯太太,感谢她当年“换给”他们的东西。

现在,这3个孩子再也不需要她接济度日了,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在她已经失去生命的右手里,握着3颗晶莹闪亮的红色玻璃球。

皮包失而复得以后

一个冬天的晚上,狄更斯的妻子不慎把皮包丢在了一家医院里。因为皮包内装着10万美金和一份十分机密的市场信息,狄更斯焦急万分。

当狄更斯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就注意到,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瘦弱女孩靠着墙根蹲在走廊里,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丢落的那个皮包……这个叫琼斯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妈妈治病的。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可凑来的钱仍然不够继续治病,明天她们就将被赶出医院。近乎绝望的琼斯一个人在医院走廊里徘徊。就在这时,一位夫人的皮包掉在了地上竟毫无知觉。她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可是那位夫人却不见了。

当琼斯回到病房,打开那个皮包时,娘俩都被包里成沓的钞票惊呆了。用这些钱可能会治好妈妈的病,可是妈妈让琼斯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丢皮包的人回来取。琼斯默然同意。虽然她知道她们很需要那笔钱来治病,但是她更理解母亲的为人和品性。

狄更斯感激不已,他出钱为琼斯的妈妈治病。虽然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挽救琼斯母亲的生命。由于母女俩的善良之举,狄更斯不仅失而复得那10万美金,更因那份市场信息而生意兴隆。狄更斯成了身价倍增的富翁,他决定收养琼斯。

被收养后的琼斯读完大学后,协助狄更斯料理生意。富商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在长期的历练中,琼斯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人才。狄更斯晚年时,很多商业决策都要征求琼斯的意见。

狄更斯临危之际,留下这样一份遗嘱:

“我收养琼斯既不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就是我后来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琼斯。”“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狄更斯从国外回来的儿子仔细看过父亲的遗嘱后,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琼斯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琼斯能做我的夫人。”琼斯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接受先生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黑人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

鲁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真诚的笑容松弛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样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厘米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微弱的优势胜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昂扬的观众倏忽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杰西·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经过一阵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举起一只手来答谢。

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里。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

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师爱如父爱

明皓是一个医生,从医30多年了,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常常也有朋友咨询一些关于治病的事。

一个春天,有位老师来咨询关于白血病的事情。那天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在路上就化,路上到处是积水,见到那个老师时,他的裤脚湿了一大片。原来,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已被确诊患上白血病M5型,正在家庭所在地医院接受化疗。在化疗的骨髓抑制期发生了严重的感染,高烧不退,口腔和皮下出血。那学生感到绝望和无助,他想到了他即将毕业的学校,想到了他敬仰和热爱的老师,于是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老师正在外地出差,知道那学生的处境后,退掉了回家的车票,连夜赶到那个学生所住的城市,并到医院看望了他,学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他渴望见到的老师。在这之前,他们没有太多的交往。老师知道他是学院足球队的队员,是学生自创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了解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带着他,家境不好,这次化疗下来已所剩无几。下一步会怎么样都不敢去想,学生说,他想赌一赌,求老师带他回学校,看看热爱的校园、老师、同学,还要和他们一起生活,直到最后。

明皓把关于白血病的知识尽可能通俗地讲给他听:那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治疗费用昂贵,整个治疗费用需上百万元,而且成功率只占50%。同时,现实是残酷的,医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完全控制这个疾病的程度。沉默良久,老师说:“我没有钱,我可以和学生们做些项目,还可以募集一些,实在不够,再借些,以后慢慢还,他没有父亲,这样的家庭很难。”他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明皓被深深地震撼了。

几天后,他们讨论该去什么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又是几天后,老师告诉明皓,通过他的朋友,已经把学生送到北京人民医院。这是个治疗白血病的权威医院,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费用呢?老师说目前的已经有了着落,以后的再慢慢想办法。后来,听说学院的师生在为那个学生捐款。

有人说:爱的浇灌,可使生命之树常青。可是疾病的阴霾依旧笼罩着。半年来,那学生在北京人民医院做了4次化疗,每次化疗最困难的时候,学生都在期待老师的到来,而老师不管多忙、多累,都会风尘仆仆地赶来,就这样在学校—北京之间来往奔波。老师为学生的每一次化疗成功而高兴,为每次出现危重情况而焦急,关心他的饮食起居、情绪波动,甚至出行时的交通工具都要安排妥当,真像一个慈爱的父亲!如果不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老师,怎么会做到这些?如果不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纯净心灵的人,又怎么能做一个好老师?

生命中的老师

玛丽太太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在她执教的第二年,班上来了一位叫蒂克的学生,她第一眼看到这位学生就不喜欢他。蒂克不但头发留得长长的盖住眼睛,而且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股莫名的臭味。功课呢?总是落在最后。

她试了又试,怎么也不喜欢蒂克,对班上反应快的学生,她尽量鼓励,对于像蒂克这样跟不上的学生,每次批改他作业时,总是用一支大大的红笔,心态乖张地将蒂克的错误狠狠地划了一圈又一圈。随着时间过去,红圈圈有增无减,而且圈圈越画越粗。

虽然玛丽太太没有直言明讲她厌恶蒂克,但是从其他同学对蒂克的嘲笑和轻视中,却充分反映出老师对蒂克的憎恶。可怜的小蒂克只知道老师不喜欢他,却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不喜欢他。玛丽太太不曾花过心思试着去了解蒂克,她只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着对这个无人照管、无人理会的小肮脏一份强烈的恨意,这份恨意连她自己都说不出原因。

时间飞快地溜过,转眼已到圣诞节,依照习俗,所有的学生都会准备一份圣诞礼物送给老师。这一天是放假前最后一天上课,班上同学将所有包装好的礼物聚成一堆,放在教室内的一棵小圣诞树下,等待玛丽太太来打开。她每打开一件礼物时,都有无数惊讶、欢喜的尖叫声伴随着!那是这些送礼的孩童,和来自她自己充满激动的谢谢声。

蒂克的礼物夹在礼物堆的中央,他是用普通装中饭三明治用的褐色纸包装起来的,纸袋上画有一棵圣诞树,树上用无数的小红球围绕着,这些小球又用一些强力黏纸黏起来,上面还写着这是学生蒂克送给玛丽太太的字样。当玛丽太太拿起这纸袋时,顿时全班肃静无声,默默地注视着玛丽太太。她生平第一次感到异常羞愧,所有学生都站立着等她打开礼物。在撕开最后一片黏纸的同时,忽然有两件东西掉落桌上,一是一个缺了几颗细小钻石的人造水晶钻石手镯,另一件是在廉价店买的只剩半瓶的香水。玛丽太太很清晰地听到来自孩童群中细声耳语、窃窃偷笑的声音。

她提不起勇气往蒂克站的方向看。她勉强地将手镯戴上,挤出一两滴香水擦在耳后,缓缓地将剩下礼物一一打开。就在此时,下课钟响了起来,她望着学生,道声圣诞快乐,明年见。

蒂克没有马上离开,他等所有学生都离去时,手中捧着几本书,畏畏缩缩地走向玛丽太太身旁,轻轻地说:“你身上的香水味就像当年母亲身上的气味一样,她的手镯带在你手腕上真是漂亮,我很高兴你喜欢它。”说完,一溜烟飞奔出教室。

玛丽太太再也忍不住了,她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坐下来痛哭了一场。身为老师,在过去的数月里,她故意剥夺一个幼小孩童所应得的关心和照顾。

次年开学,她为了弥补良心上的亏欠,每一天放学后都留下来帮蒂克补习功课,直到学期终了。渐渐的,蒂克功课赶上班上其他同学,不需要留级重读五年级。但不幸的是,蒂克在新学年开学前要随父亲搬到外州,所幸玛丽太太认为蒂克的学业成绩已经达到某一个稳定的程度,他已有能力去应付未来任何学科的挑战。